屏山祠堂碧山塔,卢村木雕归园花

作者:樱~枫fox 显示图片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相关游记:
单车闯南北,千里不留行-------盘点2022年“盛夏的果实” @http://www.mafengwo.cn/i/23812205.html
*************************************************************************************************
端午节前,我到贵州玩了六天。在写贵州游记之前,还是先把2022年的最后两篇游记解决了比较好。

接上一回2022年7月中旬黄山避暑之旅,黄山山下无甚可玩,必须到周边各县:歙县、休宁、黟县等等。六月份我和小猫去了临近歙县的呈坎、棠樾、唐模、潜口,这次换个方向,去西边的黟县。

说起黟县,大名鼎鼎的宏村、西递是世界遗产,但也因此人满为患,早已“沦陷”,我得庆幸自己去得早。除此之外,我以前还去过南屏,包括这次去的几个地方,名气虽小得多,却同样值得一游,而且人少安静。

一共去了四处:碧山、屏山、赛金花故居,还有卢村。它们离宏村都不远,但无法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如果住在宏村,可以包车游。当然还是自驾最方便。

登黄山前,有一个下午时间。我们先去黟县 ,第一站是一个免费的村庄——碧山。


老远就看见村外一片绿野之中矗立着一座醒目的白塔,很有意境。


看起来像“文笔塔”,徽州人尚文。今年寒假我在浙江建德的新叶古村也见到类似的白塔,非常喜欢这样的地标。


但不知它是古塔还是后来重建?没有任何说明,很是神秘。


凡是古村必然背后有靠山,前临旷野,碧山也不例外。


李白曾在 皖南 待过很久,犄角旮旯都去过。有诗为证:“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不过我怀疑诗里的碧山只是碧绿的山,并非这个村名。无所谓了,就这么说也没人会较真。


碧山村免费,游客极少,属于老建筑和新建房子混搭的状态,其实徽州古村绝大多数是这样,像宏村西递那样完全是古建很罕见。

碧山村最大的看点是南京先锋书店的分店——碧山书局,开在一座 徽州 老祠堂中,而且很早以前就开了。这个选址十分大胆。


纯正的徽州民居一律厅屋高大,天井窄小,露出四角的蓝天。


二楼可以上去,太好了。允许上楼上的徽州老房子不算多,我珍惜所有这样的机会。


二楼才是阅览书籍的好地方。不过没有空调,这个天,除了黄山,其他地方都暴热。


凭窗远眺外面的屋顶和远山。


黟县、碧山、书店、祠堂的创建时间全部列出,一目了然。


这间屋有空调,但我也很难再有心情真正坐下来阅读了。想起多年前我们一家三口在苏州平江路的“猫的天空之城”,一泡泡一晚上。那种真正闲适的状态令我现在感动。


南京老门东也有一家先锋书店是老房子改建的。但碧山这家建在真正的山村,是个创举。


我知道碧山这个地方就是拜碧山书局所赐。此外还有“猪栏酒吧”,这些时尚的城市元素不知怎么会和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结缘的?

一座神庙,纪念某个本地走出的乡贤,把他神化。


还有一个老房子——“供销社”,那个年代遗留的东西竟也成了古董供人凭吊,时光流逝太快了!


离开碧山,接着去屏山村,注意,不是南屏。南屏姓叶,这里的村民多姓舒,祖上是从 安徽 舒城 迁徙而来。这个村子比碧山可大多了,收费,门票50元,现在也参与半价优惠活动。


屏山村因高大的靠山——屏风山而得名,海拔500多米。选址的风水真好,符合“背要靠,前要照,两边还有小山抱”。


村外有静谧的永宁湖,这是村子的水口。


湖由吉阳溪汇流而成。


吉阳溪穿村而过,溪上架了不少板桥,形成长长的水街。


而以这座古朴的廊桥最引人注目。


这是一座石拱桥,桥上建有廊棚。


葫芦井,很别致,不同于徽州常见的三眼井。


必须跟着路标走,不然一旦陷入深巷,就会迷路。


整个村庄建筑风格统一,不协调建筑很少,洋溢着浓浓的古味。


屏山村是写生基地,这些青春的面庞给古老的山村增添了许多活力。


忘了在哪儿拍的了:官帽箱,有意为之,太向往当官。


屏山村最大的亮点是祠堂,其中舒氏总祠——“光裕堂”,更是不可不看。尤其是大门口的彩色贴墙牌坊,与众不同,是徽州地区独一无二的存在。


三门四柱牌坊,五凤楼形制,加上两边八字照壁的屋檐,应该是“七凤楼”了。其实本应有“九凤”,或者叫“九檐门楼”。明朝时,五彩色和九檐门楼是皇家专用的,怎么会在徽州小村出现呢?


那是因为天启年间,有个进士出身的官员舒荣都,因弹劾当时只手遮天的魏忠贤,反遭陷害而亡。后来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给舒家平冤,并特准舒家后人为其祠堂建造了规格最高的九檐彩色牌楼,一时成为胜景。这叫做:“一纸讣告黑白,换来满楼色彩”。虽然事后补偿溢满诚意,却也带着些微妙的滑稽。


中国人向来节俭,但涉及礼仪与信仰便百无所忌。牌坊从单座变成连坊,从低矮逐渐高大,雕刻也愈见细腻,似乎要把祖先生活中每一个细枝末节的故事刻上去,供千年后的不知道第几代重重重孙子去解读。


从上到下共分五层,正中开间额枋透雕“狮子滚绣球”,刀锋飘逸灵动。上有“恩荣”、“世科甲第”。



门楼各处浮雕青松、白鹤、花草、八仙、罗汉、八宝等,人物众多,色彩浓重,雕刻精细。


步入祠堂内部。当然,大门平时都是锁着,我们是请了导游,人家才给你开门。忘了导游费是多少,总之既然门票优惠,在导游的事上我们就不再计较。虽然她讲的很多东西我现在肯本记不得了。


“光裕堂”,意思是“光前裕后”。也只有祠堂,能够穿越历史的迷雾,仅靠一个姓氏便凝聚起无数代人的生活线索。在屏山,这个家族每一个柴米油盐的过往都被重新提起和欣赏,人们从未对这个小众的姓氏如此兴致勃勃。


里面空间很大,前殿后寝,固有格局。


光裕堂后面几步之遥,就是“庆余堂”。屏山村现在留着舒家7座祠堂。


听导游说,这些柱子是两头粗中间细。


祠堂里也是文气十足,难怪能出“一门四进士”。


这座祠堂也是九檐牌楼,只是不是彩色门,正面赫然四个大字“御前侍卫”!怎么回事?原来出举人进士的舒家,竟然也出了一个武功高手。雍正皇帝微服私访时曾遇到歹人行刺,被此人所救,所以特封他为“四品带刀御前侍卫”,并获准建此牌楼。


“御前侍卫”的祠堂已变成某咖啡厅,不好进去。但总体来说,屏山的商业化还是比较弱的。

相比于宏村西递的繁盛,屏山更为简单:古街就是古街,牌坊就是牌坊,老楼低低矮矮,马头墙直立平和,炊烟里很难混进商业的沾染,故事也未书写现代化的转折。一个悠远而顽强的庞大氏族,就在这里简单地铺开,简单地延续。

从黄山下来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再赴黟县。先去关麓村,但是关门整修,吃了闭门羹。附近有个“守拙园”,纪念陶渊明的,嫌贵,也没进去。最后去了“赛金花故居”。


赛金花是清末名妓,传奇人物,非俗女子,没想到她是 黟县 人。


她的故居自然是徽式建筑。


但是有空间开阔的苏式园林。


因为赛金花嫁给了状元洪鈞,洪是苏州人,所以园子颇有苏州园林风格。池中莲叶荷花,清香四溢。


有水榭、石舫。


蝴蝶图案的铺地。


复廊的墙壁上开有葫芦景窗。


叠山理水,一切都井井有条,非常雅致。


园内还有赛金花生平展,可以了解一下她的传奇人生。她生于1872年,原名郑彩云,赛金花是“艺名”。年少时因父母双亡,流落苏州,坠入青楼,并闯出了名头。


后来同治年间的状元洪钧回乡“丁忧”,认识了赛金花,并力排众议,娶她为三房姨太太。我记得在苏州钮家巷,就是平江路旁边的支巷,还有洪钧和赛金花的故居。


后来洪钧出任清朝公使,赛金花以公使夫人同赴欧洲(大老婆二老婆不敢去),结果发挥出自己的社交和语言天赋,成为一颗耀眼的外交明星。她和德国皇帝皇后、首相俾斯麦、将军瓦德西都有交往。


但是好景不长,洪钧病逝,赛金花失去庇护,被洪府那帮鸟人逼走。为了生活,她去上海“重操旧业”,还曾为因甲午战败背锅被贬官的李鸿章唱曲弹琴。


一个是倒霉的宰相,一个是落魄的名妓,这次聚会这可算是清末版的《琵琶行》了。


后来赛金花又移到北京居住。几年后,八国联军杀进北京,赛金花利用和瓦德西的旧交,劝说他不要杀戮太过,对方居然同意了。后来清朝政府和洋鬼子谈判,赛金花也出了力。民间奉若神明,称为“赛二爷”。


八国联军撤走了,考虑到朝廷丢了面子,影响不好,政府卸磨杀驴,赛金花被赶回原籍。这颇有点“羊脂球”的悲剧色彩。回乡之后,赛金花自己花钱修缮祖屋,扩建为“归园”。儿时的郑彩云归来了,正应了晏小山的那句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个厅的名字很有意思——烦了!烦了就是累了,是不是睡一觉就好了?


会说洋文的小脚女人,最早中西合璧的女性公众人物,赛金花的一生实在传奇。


石榴景窗,不知能否留得下一缕香魂。


上世纪三十年代N多电影女明星都以饰演赛金花为荣, 比如 蓝苹(你该知道是谁),求之不得,恨上了别的演员,后来得势就大肆报复。可惜了王莹,被活活搞死了。


上图,舒秀文也是著名演员,她老家是屏山村的。

蓝苹之流岂能达到赛金花的境界?这是赛金花的字,据说对张学良有很大的触动。赛金花1936年去世,那一年西安事变。


北京名流集资隆重安葬,葬于陶然亭,齐白石题写墓碑,给这个不平凡的徽州女性极大的荣耀。

已到中午,酷热无比,于是我们赶紧去卢村住宿。卢村在宏村西北只有两三公里的地方,门票也是50元,现在半价。事先订了景区里面的名宿,打电话让老板来接。

把车放在景区外的停车场。一进景区大门,就是一座船型桥墩石桥,它是有名字的——驷车桥。


这个名字也有典故,司马相如曾经发誓: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而卢村在南宋初年出了一个显赫人物:卢臣忠,颇得皇帝赵构赏识,他修的桥,就叫“驷车桥”,很有志得意满之感。


卢村也有条穿村而过的小溪——卢慈溪,溪边有如屏山村一样的水街。


竹溪村路板桥斜,卢村比屏山更加静谧。


我们住的这家叫“卢村山水农家”,临水而建。


房屋飞檐翘角,相当美观。


三楼亲子房,有套间,仅仅120元一晚。木制地板与家具,宽敞明亮,装潢复古,颇有情趣。





观景更是无敌。


卢村的“靠山”也不低。


小溪水不深,很多游客带着孩子下水捞鱼摸虾。


连日旅行,非常疲倦,索性今天下午睡了三个小时的觉。外面烈日炎炎,屋里开着空调睡大觉实在解乏!


中午晚上在老板家吃了两顿正餐。就坐在临水的“美人靠”吃饭。


饭菜味美量大实惠。


老板两口子非常热情,服务周到。没有南瓜了,老板娘还专门跑到宏村去买的。


下午四点多,我们起床,去了附近的志诚堂,也就是俗称的“木雕楼”,它可以说是卢村的瑰宝。


先别说厅内的木雕,院内花窗和门坊上的石雕砖雕已经够炫目的了。什么夔龙、莲花、鸳鸯戏水、凤鸣牡丹、松鹤延年、喜鹊登梅,应有尽有。还有一些“战事图”,够别致。


有猫咪看家护院。卢村,自然以卢姓为主。卢这个姓,与姜子牙的“姜”同源。最早的卢姓名人大概是汉朝开国功臣卢绾,此人与刘邦同乡,发小,而且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刘邦很器重他,封为燕王,贵为异姓王。后来卢绾投降了匈奴,刘邦恨之入骨。卢村最初是卢绾的后代建造的。


木雕楼是卢村第33代传人卢帮燮在道光年间修建的。这个卢帮燮先是经商致富,人称“卢百万”,后来又转入仕途,干得风生水起,算个人生赢家吧。


“木雕楼”是俗称,正经名字是“志诚堂”。除了志诚堂,卢村还有不少厅堂也是“卢百万”所建。


站在志诚堂的天井内,四面都是金灿灿一片的木雕作品,门窗、栏杆、房梁、雀替、支撑......全方位覆盖,蔚为壮观。


凡是很珍贵的,都用玻璃罩蒙上,但不影响观赏。


五子登科图。


木雕多为各种吉祥图案以及故事题材,什么八仙过海、竹林七贤、太公钓鱼、伯牙弹琴、苏武牧羊、羲之戏鹅......很多我都没找到,随便上几张吧。


三顾茅庐?没有介绍,只能自己瞎猜。


一夜鱼龙舞。


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可惜木雕的人物都没了面目,特殊时期在监督下都被迫削掉了,木雕的灵魂失去一大半!


那段时期,失去的文物和文明,再也找不回来。残留至今的,更多是继承了那个时期的蛮横和荒芜。

再去其它地方走走。有个卢百万建造的私塾。


右上角,木雕“冰梅窗”,漂亮!冰裂纹当中点缀着点点梅花,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教育学生要能吃苦,甘心寒窗苦读。


我怕冷,不想苦读!老子苦读了大半辈子,早就烦了。



还有一座“玻璃厅”是卢百万最小的小妾住所,那个时候从德国进口的玻璃可是特别稀罕。前天我在贵州镇远的付家大院,主人在装饰中也刻意显摆西洋的玻璃珠子。哪知现在玻璃成了烂大街的垃圾。


玻璃厅也叫“双茶厅”,不是茶餐厅,而是院中有两棵老茶树。


卢村的路标和地图还是很给力的。


一人巷。


卢村对景点的介绍也很详细,只是没有对木雕的赏析。


夕阳的余晖照进深巷,很美。


第二天早晨,我们又到深巷老宅中逛了逛。这是思济堂,是卢百万的“第五小妾”住的地方。我靠,家大业大呀。


去过宏村的人都该记得:有个“民间故宫”承志堂。这个思济堂就和承志堂建筑风格相似,也有“商”字门。不过论建造年代,思济堂是老前辈。


附近还有“思成堂”,都是思字辈的啊。


有住户,不少年代感的老物件,还有文物呢。


里面的老人在编竹筐,热情地和我们聊了会天。


头一天傍晚我们去村后转了转,有路标直指“观景台”。


卢村不仅有水畔人家、深巷老宅,还有田园风光。


满眼的绿色,山上是翠竹,地里是禾苗。




二十分钟后走到后山山坡上的观景台,可俯瞰卢村全貌。


观景台四周有高大的枫香树,深秋一定很美。


最美的时候应该是春天油菜花盛开时。2023年3月19日,我从齐云山专门到此看个究竟,可惜那时村后的油菜花与村前并不同步,没有想象中的美景。反而人特别多,非常不爽,哪像夏日里这么安静?


观景台背后就是公路,难道不可以从这里偷渡进村?不过车停哪儿呢?


黟县的这四个景点各有特色:碧山平实中带有文艺范儿;屏山很入画,祠堂不凡;归园是不错的苏式园林,且有不寻常的女主人;而我最喜欢的是卢村。

卢村不大,不会迷路;小桥流水人家风貌,颜值甚高;大山深处,十分凉快;虽无重量级的国保,但以志诚堂木雕楼为首的高墙老宅值得一看。

卢村最打动我的,是没有多少商业化,你能看到的可能是纯粹的徽州山村的生活。没有旅游团涉足,不会有人追着你问要不要导游,或者老是像防贼一样查票。村子朴实,人也朴实。

下一篇写黄山以东分属徽州区和歙县的两个村子:西溪南、许村,结束2022年的全部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