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挂壁圣殿——娲皇宫

作者:樱~枫fox 显示图片

更多游记请看:
诗和远方——我的游记分省总目录 @http://www.mafengwo.cn/i/11406786.html
相关游记:
单车闯南北,千里不留行-------盘点2022年“盛夏的果实” @http://www.mafengwo.cn/i/23812205.html
栈道绕孤峰,天桥跨危崖——太行五指山半日游 @https://www.mafengwo.cn/i/24250494.html
*************************************************************************************************

伏羲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相当于西方的亚当夏娃。女娲的名气远远大于伏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娲皇崇拜由来已久。涉县是“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它的女娲祭典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祭拜地点在县城西北中皇山上的娲皇宫。


上图是中皇山全景。娲皇宫是一组恢宏而又奇特的建筑群,就在距离山顶很近的崖壁下,贴崖而建,非常险要,神似恒山的悬空寺。

来涉县旅游,娲皇宫不可错过,山水和人文相结合,赏心悦目。它也是邯郸两个5A景区之一。


8:05出发,沿着“将军大道”一路西行。远远地看见远处的山脊上有“长城”!后来得知,那是涉县的红色景区“太行颂文化园”建造的,海拔很高。


前面出现岔路口,直行过赤岸河大桥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右转转入“娲皇大道”,去娲皇宫。


娲皇大道路况非常好,路旁杨柳依依。


一路沿着清漳河北岸在走,快到景区时,可以拐到“娲皇桥”看看水景。


在桥头停车驻足。漳河有两个源头:南边的浊漳河和北边的清漳河。之后去的山西平顺通天峡,那是浊漳河的支流;而流经涉县县城的是清漳河。


水面开阔,风光秀美。


8:30到达游客中心。门票70元,网购60元。


游客中心、检票口都建得非常气派。


但这里离山脚下还有一段距离,需坐景交车,单程10元。


不着急,先看看彩画故事。


女娲的传说除了造人、补天,还包括杀死祸害人类的凶猛禽兽,发明乐器,创建婚姻制度……造福多多。


照例画一张简单的景区地图,路线也很简单。


景交车开了五分钟,来到山下。


这里是“补天湖”。


碧波荡漾,映出山的倒影。


早晨这一会天气很好。


隔着补天湖眺望西边的青山。


补天湖的东侧是娲皇宫所在的中皇山,看见几乎贴在崖壁上的娲皇宫了吧?穿过前面那个牌坊,就可以步行登山,直奔主题而去。


娲皇宫坐东朝西,所以早上严重逆光,都没法拍照。上图是中午离开景区时拍的,那时天阴了。


景区有索道,单程40元。我准备坐索道上去,步行下山。


仍然是一个车厢只能坐两个人。我的车厢玻璃模糊得厉害!缆车要越过三个山头,运行时间长达20分钟。


可以饱览山景,下面是步行登山道,但显然不是通往中皇山。


风景虽然不错,但是我看不清楚,很郁闷。终于到上站了,看看清楚的风景。


索道上站离中皇山和娲皇宫远着呢,这和我想象的差距太大。我本以为很快就能走到娲皇宫。


回看索道上站的房屋。


远处的山才能看出太行山的岩石风骨,近处全是翠绿的山。补天湖的一汪碧水也看得很清楚。


经过“补天台”,然后一路下坡。此处是一道山间峡谷,名为“补天谷”。


山崖上刻着斗大的“无量”二字。女娲算道教神仙,这座山上多为道教庙宇。


到达“风顺亭”。


仰望东面的山峰,强烈逆光。


远处的缆车成了一长串珠子。


刚才从索道上站出来后,一直在下坡,现在下到最低点了,感觉离补天湖好近。


接下来都是向上的台阶路。


娲皇宫快到了。


抬头就能看见娲皇阁的身影。这条补天谷线路先下后上,走了足足四十分钟。有这时间,步行登山肯定已经到地方了。所以索道没什么意义,不如不坐!


娲皇宫建在山势陡峭、地势险峻的山腰(其实比山腰高,快到山顶了)平台上,地方不大,却集中了娲皇阁、梳妆楼、迎爽楼、钟鼓楼、六角亭、木牌坊、皮疡王庙、水池房及山门等大小12座建筑。


我从南侧的钟楼的拱门进入这座“宫殿”。


空间不大,一眼就能望到头。娲皇宫坐东朝西,现在太阳在东南方向,所以逆光,对拍照很不利。


首先走进“梳妆楼”,这是仅次于主体建筑娲皇阁的第二号建筑。一楼楹联是“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这借用的是泰山壶天阁的对联。放在这里并不违和,因为娲皇宫下面也有“十八盘”,下山时会走。


“梳妆楼”,谁梳妆?为什么要梳妆?原来,老百姓感于女娲补天炼石,烟熏火燎,仙颜憔悴,特意贴心地为她建楼“梳理妆容”。不过一楼供奉的居然是送子观音,其实这是“佛道合一”的标志,女娲娘娘造人和观音送子,不是差不多吗?


走木楼梯登上二楼。


站在二楼走廊,眺望北边的鼓楼。


鼓楼和钟楼一北一南,牢牢扼守住娲皇宫两侧要道。


楼北侧还能看见北齐留下的石窟、刻经、洞前力士残像的全貌,这些是重要文物,待会再去细看。


凭栏远眺巍巍太行。


俯瞰山下,补天湖、牌坊,还有登山路上要经过的补天广场,都历历在目。


走进楼内,正中是娲皇圣母手扶秀发的塑像,左侧为梳妆台,右侧是炼石助手“紫霞元君”,累了侧睡。



下楼,去参观隔壁的主体建筑——“娲皇阁”。从正面仰观,它建在一座高台之上,飞檐翘角,共分四层,分挂不同的牌匾。


娲皇阁前左右有清朝石碑,记录了咸丰二年因祭祀不慎,娲皇宫焚毁,涉县县令李毓珍组织重建的过程。北边的碑是时人纪念县令李毓珍的“钦加知州衔邑侯李大老爷印毓珍功德碑”。


然而李毓珍的结局不好:娲皇宫修复后两个月,太平天国北伐军攻破涉县,李毓珍抵御被杀。

一层拜殿,在北齐石窟基础上垒石改建而成,是祭祀女娲的主殿。北齐石窟和娲皇宫什么关系?有必要了解一下它们的历史渊源。娲皇宫最早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就是那个“快刀斩乱麻者的行宫,因为高洋经常往返于都城邺城(临漳)和陪都晋阳(太原)之间,涉县是必经之地。他又迷信佛教,所以在中皇山把石窟和行宫一起建了。


北齐灭亡后,行宫也毁了。后人就地改建祭祀女娲的神庙,一直到明朝才改为楼阁建筑。万历年间失火烧毁,然后在石窟基础上重建拜殿,其上加盖三层楼阁,形成现在的格局。后世虽然还是屡毁屡建,但基本格局得到了保持。

这样看来,娲皇宫命运多舛,现在看到的都是清朝建筑。能始终屹立不倒,关键是在于精神信仰生生不灭。看看拜殿的结构:外间是殿堂,“华夏始祖”“神恩浩荡”“思远德厚”,仍有不少人在磕头烧香;里间是拱形石窟,有精致的女娲雕像。


从拜殿出来,沿着陡峭的楼梯上二层。


确实陡峭,瞻仰大神必须有高山仰止的感觉才能显得心诚。


俯瞰南边的钟楼。


二层到四层都是三面设廊,可以痛快观山景。


绕到三层楼阁的背后,看看娲皇阁最神奇的地方。它背倚悬崖,崖壁上凿了九个“拴马鼻”,用铁索把楼阁栓在绝壁峭崖之上。


据说游客香客太多时,楼阁会前倾,此时铁索发挥出巨大作用,像弓弦一样绷紧,稳定住楼体。所以被称为“吊庙”、“活楼”,是古代建筑史上一大奇观。不过如今娲皇阁已经重新加固,九根铁索失去了原有作用。


三层楼阁每层供奉的都是女娲,形象稍有差别。二楼是“清虚阁“。


壁画的内容是什么?读过《封神演义》的都能看出来,商纣王在娲皇殿进香,见女娲像貌美,就在墙壁上题了淫诗,最后两句是“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纣王真是色胆包天,敢公开亵渎神圣的女娲娘娘!但我最吃惊的不是纣王好色无度,而是——那时居然有毛笔?会写篆字?商朝不是用甲骨文吗?而且伟大的纣王同志能写格律无误的七言律诗!


女娲娘娘勃然大怒,舞动“招妖幡”,招来三个妖怪:千年狐狸精、九头雌鸡精、玉石琵琶精,命令她们祸乱成汤天下。千年狐狸精附在苏妲己身上,魅惑纣王,让他杀妻逐子,残害忠臣,天下大乱。后来周武王伐纣,姜子牙拜相,灭了商朝。女娲娘娘脸色一变,把罪责全归于三个妖怪,让她们背锅,都给咔嚓了,从而保全了自己。


小心翼翼地从木梯爬上三层。


三层叫“造化阁”。壁画讲女娲和伏羲兄妹滚石磨、结夫妻,抟土造人的故事。“吊庙凌云惊天帝,活楼悬空济苍生“。


最高层是“补天阁”。讲共工撞断不周山,天塌地陷,女娲炼取五色石补天的故事。“抟土引用一漳水,补天练就五色石”,这是女娲的两大功绩,她可是“创世神”。


最高层的楼廊栏杆很高。


俯瞰鼓楼和梳妆楼的屋顶。


在最高点眺望山水美景,游目骋怀。


最关键最核心的风景看完了,下楼。


下面去娲皇阁两翼的钟鼓楼转转。先去钟楼,钟楼分三层,底层是拱劵门,站在二层侧观娲皇阁,非常壮观。


我也来一张。


大钟在顶层,需要从这个口子爬上去。


大钟是明朝万历年间铸造的,上有八卦图案。


离钟楼最近的建筑叫迎爽楼。


离开钟楼,再去另一头的鼓楼,与钟楼的建筑样式差不多。


同样也要爬这种原始的楼梯到顶层。


一般钟能够保存几百年,鼓却不行。


从鼓楼向南看梳妆楼和娲皇阁。


再向北边看。与钟楼不同,鼓楼外还有“娲皇古迹”牌坊、北齐摩崖石刻和“皮疡王庙”,还有山门,不少看点。


鼓楼与梳妆楼之间的崖壁下,是北齐石窟和摩崖刻经。北齐石窟有两处,窟外侧尚存力士残像,檐仿木斗拱云瓦完整。


南侧称眼光洞,砖砌拱门假窗。


内壁遍刻《十地经》经文。据称原有一佛二弟子,现仅存释迦牟尼像一尊。改为道观后,当地将佛像称“眼光奶奶”。


北侧叫蚕姑洞。


窟内同样遍刻经文。据称原有华严三圣造像,现仅存一像。当地称“蚕姑奶奶”,掌管养蚕。


窟门外侧有力士残像和摩崖刻经。


人物的脑袋都没了,刻字保存得还可以。


我还拍了一些小细节:这是一只怪兽的石刻,尾巴像蛇一样。


非常小的佛龛,佛像和花纹,可惜身体也残缺。


“娲皇古迹”牌坊和鼓楼之间的崖壁,是另一处北齐摩崖刻经,最为完整,还专门盖了亭子保护起来。


北齐摩崖刻经群是娲皇古迹的精髓,刻于北齐天保年间,号称“银钩铁画,天下绝奇”。是国内现有摩崖刻经中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一处,所以敢称“天下第一壁经群”。我想起另一个刻经文的地方,也是北齐时刻的,但不是刻在崖壁上,而是河床上。你肯定猜到了——泰山经石峪。


即将告别娲皇宫建筑群,前面还有山上最后一处庙宇——“皮疡王庙”,左边是山门。


第一次听说皮疡王这个名号,看来是扁鹊一类的神医,擅长治疗皮肤溃疡。左边是鲁班,凡有精妙建筑的地方必供鲁班。


由皮疡庙回身向南,石壁之中有一座刻有“古中皇山”的石碑。又是北齐时凿的,古碑直接开凿在山石之上, 非常独特。


最后穿过清朝修建的山门,砖雕门额:“蓬壶仙境”,两边对联为“凤山名隆三岛,神仙势压十洲”。三岛、十洲都是道教圣地,意思是娲皇宫的气势盖过蓬莱瀛洲。


出了山门,就是下山路。其实应该从这里上山才对,首先穿过山门,拜鲁班,再过鼓楼门,拜谒娲皇。我把次序弄反了,不符合正常的流程和审美。


下山走“十八盘”,左转右绕。没有泰山的十八盘那么长,可也不短。


随处可见小祭品,都是小饼干。


一路经过望漳亭、山明亭、水秀亭等多个亭子。


中皇山算得上山明水秀。


还经过山神庙。


抬头还能看见远处的索道。


娲皇宫还有山下建筑群,首先看到的是吕仙祠。


吕洞宾在八仙中人气最高,在道教众多神仙中也是香饽饽,尤其在华北各地。


小时候看港版《八仙过海》,就记得八仙中只有吕洞宾是神仙下凡再次修炼,其它七人都是凡人得道。


下一个是“广生宫”,听这名字你就知道是什么职能了。需要爬一段高高的台阶。


上面很大一个四合院,里面几棵参天大树。正殿是“子孙殿”。


主位是“广生圣母”,其实就是女娲。人类都是他造的,造个婴儿不是小菜一碟?就看她愿不愿意。


其它八尊神像各司其职。这是催生奶奶。


送子爷爷。


还有奶妈保姆、眼光奶奶、忌风奶奶、糠疮奶奶、水痘奶奶......可见生子不易,养子更难。


另有一座“停骖宫”,是达官显贵、豪门富户之人到娲皇宫祭祀、游览下马憩息之所。正殿是歇马殿,中间供奉娲皇,两边是紫霞元君和碧霞元君。紫霞?是不是那个意中人驾着七彩祥云来娶她,猜中了开头猜不中结局的那个什么仙子?


广生宫旁边有一个“北齐石刻陈列馆”,集中保存了涉县从北齐到民国的石刻石雕。其实北齐的石刻并不多,只占一小部分。


这是一尊无头的胁侍菩萨,原来在蚕姑洞里。虽然残缺,但线条流畅,刻工精美。


北齐时的刻石残片,字体是魏碑。


北齐时的石塔构件,充满异域风情。佛龛的火焰门上方是两个飘逸的飞天手捧“摩尼宝珠”,很像云冈石窟的风格。



北宋的八角形石塔构件,刻有佛教故事。


宋徽宗大观年间的刻字石碑。


金朝的“崔国华墓”文武翁仲。


元朝的青石角兽,用于镇水,这种形制后代就没了,可谓绝唱。


元朝的“概公和尚塔”。


一组明朝的“朝阳洞石像”,这是关公石像。


罗汉像。


这个栏杆上雕的好像是戏剧故事——水淹泗州,一群虾兵蟹将,乌龟田螺。


这件是民国出品:涉县书法家李中香功德碑的碑首。背面雕有墓主的半身像。


正面刻的是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亲笔题写的挽辞。


参观完山下建筑群,再走一段平路,去看看在山上就能看到的女娲塑像。


雕像底座上刻着女娲造人的故事。


女娲背后是巍巍中皇山,娲皇宫赫然在目。这样看,它比悬空寺还好看,因为“悬挂”的位置很高。


从女娲像拾级而下,是宽阔的“补天广场”,在这里给中皇山和娲皇宫取个全景。


横向拍一张,把中皇山侧后方的山也拍进去。要说这娲皇宫真会选址。


我也合个影,民族之根,很有纪念意义。


女娲不仅造人补天,还会酿酒,真是无所不能。


最后遇到的庙宇,如果步行登山,它就是第一座——朝元宫。


没想到是个佛教寺庙。


自佛教传入中国那天起,就一直在汉化,最后和本土的道教有机融合。你看四大天王的扮相是汉族武官,女娲娘娘和观世音菩萨也是神似。


12:20,回到大牌坊那里。“娲皇宫”三个字又是大猫的肥城老乡欧阳中石所题,明天一早我们就要去肥城了。


坐景交车,12:30出景区。开车回旅馆,路过“弹音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所在地),这个地名也与女娲有关,因为传说女娲发明了乐器。



总结一下:娲皇宫人文价值很高,值得一游。

最大的亮点是明清时期修建的主体建筑娲皇阁,它位于中皇山主峰的峭壁上,号称“活楼吊庙”,有点悬空寺的味道。但并非真正悬空,只是倚壁而建,看起来有点险。

其次是北齐的摩崖石刻和佛像石窟,石窟佛像破坏严重,主佛的佛头还在,但面目全非。所幸石刻保护的还可以。

登上娲皇阁,远眺太行群山,俯瞰碧湖秀木,也是一大快事。

坐索道不划算,提升高度很有限,只是运行距离长,翻过三个山头,时间长达二十分钟。估计修索道的目的是让游客绕道观赏“补天谷”的风景,充实景区内容。其实补天谷风景一般,不值得耗费时间和金钱。

推荐路线:景交车直奔补天湖边,从大牌坊步行登山,朝元宫---补天广场-----吕祖庙-----停骖宫----广生宫-----北齐石刻陈列馆-----十八盘,这是正常的“朝圣”顺序,符合人的心理感受,最后登顶娲皇宫。下山再原路返回。游览三到四个小时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