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区古建筑和古遗址

作者:老龙王 显示图片


 呼和浩特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不同历史时期鬼方(北狄)、匈奴、丁零(敕勒)、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曾在这里吃叱咤风云。这里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多民族交流、融合地方。这里有不同的信仰,道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留下了不同宗教的建筑。很多还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传佛教在蒙古区域流传悠久。历史上蒙古一直是部落联盟制,相对于汉族的郡县制,管理松散。藏传佛教是他们的共同信仰,也是维系蒙族各部的重要纽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约33千米的保合少乡大窑村南山,是中国一处重要的石器制造场。
          大窑遗址有多处燧石岩脉露头,遗址区内地表散布有大量的石渣、石块、石片等,发现了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文化遗物 。大窑遗址出土石器工具有石锤、石片、石核、龟背形刮削器等,石器的单体形状较大,原料为燧石,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具有草原地区旧石器标本的特色。大窑遗址的发现把内蒙古人类活动历史推前到60—70万年前,证明了内蒙古阴山地带曾有远古人类活动,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特别是四道沟内底层剖面更为典型。


国宝碑 


四道沟沟里林木苍翠,几十万年前应该也是水流涔涔,是个适合产生文明的地方。


灰烬遗迹



鹿骨化石遗址



另一处开挖遗址

         赵武灵王建于公元前300左右,起于河北蔚县,经尚义、兴和、集宁北到卓资县沿大青山南麓西行,到包头九原、石拐区,从九原出山沿乌拉山向西,终点在高阙(现在的杭锦后旗),一说在乌拉山西段,一说在狼山前。
       呼和浩特这段在回民区乌素图召北侧。





        位于白塔机场东南六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0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下乌拉特前旗、乌梁素海阿拉的“天德军”。遂将“天德军”城与唐置“丰州城”“徒其民于阴山南”,另筑新城安置,城仍沿用“丰州天德军”,下设富民、振武二县。金元沿用,元末明初因战火废弃。
     全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1125米,东西约1180米。现存仅有四段南墙。


辽西京道位置丰州故城平面图


丰州故城平面图


南面城墙 


 国宝碑

         万部华严经塔位于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东南6公里,丰州故城内西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部华严经塔因塔身第一层南面拱门上嵌有汉文篆书“万部华严经塔”匾额而得名。又因塔身外涂白垩,俗称白塔。建于辽圣宗时期。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素有“白塔耸光”的美誉,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国宝碑


丰州故城博物馆 


近代塔基已被埋,一层塔身已到地平面


80年代往下挖了3米

万部华严经塔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高55.6米。塔的第一层南面有塔门,篆书石刻“万部华严经塔”方额,嵌于塔门的门楣上。




“万部华严经塔”匾额


花瓣、砖雕   


塔部碑文记载修复捐资者姓名


这是民国时期题字


每层每面都有通风口,里面干燥凉快


穹顶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传佛教寺庙。
          乌素图,是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 乌素图召,实际上是指当地旧有的七座寺庙的总称。因它们相距不远,毗邻相连,又地处乌素图村旁,所以都统称乌素图召。相继建于明清两代。寺庙建筑揉合蒙、藏、汉艺术于一体。如今只有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和罗汉寺补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四座寺庙中,以庆缘寺最为著名,规模最大,也为乌素图诸召的主寺,是呼和浩特著名的“八小召”之一。乌素图召第一代活佛创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建成;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即创建二百年后),又添建殿堂,次年才由清廷命汉名为“庆缘寺”。
           我也只参观者这一座寺庙,别的不开门。附近有山泉很多人前去打水。


正门北依大青山,景色秀美,附近还有山泉








精美壁画

a) 慈灯寺
慈灯寺俗称五塔寺,是小召的属庙。为清雍正帝五年(1727年)由小召喇嘛呈请朝廷修建,1732年朝廷命名为慈灯寺。后来慈灯寺败落,寺宇塌毁,2006年3月动动工复原重建。寺内有“呼和浩特召庙文化展”。



呼和浩特召庙文化展


大日如来殿

b) 金刚座舍利宝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俗称“五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是慈灯寺内一座重要建筑,塔体造型源于古印度早期的伽耶式佛塔,五座小塔分别代表金刚界的五方佛。又充分融入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融合汉藏蒙文化艺术于一体。上有1563尊浮雕佛像,非常精美。
塔体北侧照壁上嵌有蒙文天文石刻图,世界唯一。


正面


四大金刚属于汉文化的造型


世上仅有的蒙文天文图


国宝碑  

      此公主府是康熙皇帝六女儿和硕恪靖公主下嫁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多罗郡王敦多布多尔济所建府邸。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公主府邸。公主府为亲王级别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宝碑


平面图 
      公主府原占地面积六百余亩,现存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4800平方米,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常设展览为《恪靖公主府专题陈列展览》,是一部以清代满蒙联姻国策为背景、以公主府古建筑群落为依托、将草原文化与宫廷文化完美结合的陈列展览,是全国唯一的清代公主府专题陈列。陈列展览共计三大板块:公主府概况、公主及额驸生平、喀尔喀蒙古历史民俗。在1922年-1989年公主府作为师范学校,固里面所展之物基本上都不是公主府原物。



     公主等级固伦公主:皇后所生之女。和硕公主:皇妃所生之女 和硕满语为地方。“固伦”满语意为天下、国家、尊贵、高雅;“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和硕恪靖公主深受康熙喜爱,曾三次受封。第一次是康熙三十年,公主仅13岁,即被封为“和硕公主”。第二次是康熙三十六年,这时公主下嫁敦多布多尔济已9年,因她“居心柔嘉,妇德无违”,故封“恪靖公主”。第三次是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特赐她金册,并晋封为“固伦恪靖公主”。
     历史背景:十六世纪末,蒙古分为漠南蒙古(黄金家族,现在的内蒙古,是最早与清政府建立亲密关系的部分)、漠西蒙古(卫拉特蒙古,又称额鲁特蒙古)、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现今外蒙古)三大部。
       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日益强大,首领噶尔丹的野心是复兴蒙古帝国。1688年,噶尔丹出人意料地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喀尔喀,喀尔喀部众损失惨重,带着北蒙古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撤退到内蒙古。1690年,康熙皇帝组织大军在乌兰布通击败噶尔丹,迫使他北逃。次年,康熙皇帝将喀尔喀蒙古和内蒙古三大部的四十九位旗王召集到多伦会盟。漠北的喀尔喀蒙古人被彻底征服,并被纳入清朝的直接统治。
         固伦恪靖公主是第一个与漠北联姻的公主


静怡堂






 呼和浩特各处收集来的石碑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巩固疆土、防线北移,作为山西右卫驻防的八旗兵、从漠北撤回的八旗将士及家眷屯居之用。决定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出修建一处城址。
       乾隆二年(1937年)开建,乾隆四年(1939年)建成。又称“新城”、“满城”、“驻防八旗城”,曾驻防八旗兵3000多人和随军家属1万多人乾隆赐名“绥远城”,绥远城将军为武职一品封疆大吏,将军衙署是绥远城的最高权力机关。绥远将军管理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的蒙古王公、民众,遇有战事,还可调遣宣化、大同二镇总兵,节制延边道、厅。


 清八旗将军驻防图


绥远将军管辖范围


绥远城区图

a) 绥远城墙
         绥远城周长13里,城墙4面设门。城墙都是一色巨型大青砖砌成,内里为三合灰泥压碾,城基为花岗岩石条砌筑,墙体外有马面,墙上有女墙、堆堞、哨房,四隅有角楼。时设城门四座:东城门“迎旭”,北城门“镇宁”,西城门“阜安”,南城门“承熏”。 鼓楼和大部分城墙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拆除。
       绥远城东北角的一段城墙保存完整,在北桓东街和东护城河北街交汇处。城墙遗址东城墙有三个半马面,长420余米,北城墙有二个半马面,长240余米,两墙合计实有城墙长约670米。


城墙


 文保碑 


西城墙遗址-新华大街与西护城河北街交叉口


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前的小公园内还有绥远城阜安门西门遗址。


南门承熏门
b) 将军衙署
      绥远城将军衙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地位等级最高的清代边疆驻防将军府。将军衙署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沧桑历史和政治风云的变化,先后有79任将军、20任署将军、都统、政府主席和省主席在此办公。


国宝碑 


这是清代建筑全图,民国及近代左右两厢又做了一些建筑


衙署门前有高大的照壁,其上有驻防将军克蒙额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书写镌刻的“屏藩朔漠”石额。


府门 


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启的,只有重大活动时才开



大堂是将军衙署内规格最高,面积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建筑。大堂前有月台,也称露台,是新官到任时举行“望阙叩恩”之地,也是官员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左右两厢是折房、回事处、印房、管房。



二堂规格仅次大堂,面阔五间,是将军日常办公及与都统、协领等官员议事的场所,并有书房办公及休憩之功能。左右两厢是箭亭、客厅。



三堂是将军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


府里有很多老榆树,将军衙署建立之前就种咋这里了


九一八纪念堂,民国建筑 


 据工作人员说,这些精美地砖还是民国的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根据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经过多方努力,率部6万余人,举行起义,脱离国民党政府,和平解放绥远。


         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街,建于清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兼容伊斯兰教装饰艺术。
          周边是回族聚集区,回民区也是由此而来。


正山门面向西通道路(呼和浩特中轴南北主干道),门前有国宝碑。





正大殿东面


正大殿西南精美砖雕


正大殿西北精美砖雕


正大殿内部正在重铺地面


副大殿东面


副大殿内侧做礼拜讲经场所


文物展厅不开放


文物展厅牌匾


穆斯林浴室


女学员礼拜堂


碑林


望月楼


沿街商铺



南侧靠近中山路是清真大寺广场,这个大铜壶(2018年 照片)


大铜壶(2018年 照片)


2023年照片,建筑物的上面的圆顶已去掉,大铜壶换成了象征名族团结的石榴


2010年建设的伊斯兰风情街区,建筑物上大多有圆顶(2018年拍摄)


2023年照片,建筑物上的圆顶大都已去掉


寺院北面是宽巷子美食街,主要有焙子、羊杂碎等特色美食

建成于1924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典型的罗马建筑,位于通道北路西侧,清真大寺斜对面。


通道路外门



国宝碑








90年代成立的鄂尔多斯小德兰修女会



北侧二层楼


北侧二层楼


       呼和浩特财神庙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玉泉区大召东南,由归化城的山西商人、社团、商号在清初所建。这里是道教文化场所,也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的办公地点。


山门


文保碑


大殿





大殿内精美壁画



碑林


绥蒙各界抗日救国会纪念馆,当年共产党领导下的爱国人士在这类办公,很多道士也为此牺牲。



      土默特议事厅又称土默特旗务衙署,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北街东侧,明代归化城内。曾是归化城土默特副都统衙署,为清代及民国时期十二参领集体议事的会议厅。




呼和浩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清宫是由北京白云观嫡传道士范明证,于1931年(民国20年)在姑子板一带(今新华广场南)兴建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扩建新华广场,太清宫迁到新城艺术厅南街。“文革”中,红卫兵把太清宫当作牛鬼蛇神,以“破四旧”为名把神像法器全部捣毁,87岁的范明证道长也被游街批斗,迫害致死。后来,范明证的弟子李至仁道长重筑神坛,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太清宫。




屈居一隅,没有发展壮大啊,也许和道教思想的无为有关系吧。

       白塔火车站旧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街道黑土凹村,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 
        白塔火车站旧址由站房、信号房、其他公用房和碉堡等多座建(构)筑物组成,耳站房、信号房、其他公用房砖木结构,碉堡为混凝土结构,站房上嵌有陈世英书的匾额“白塔车站PAITA”。  白塔火车站旧址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