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漫行记——“大西洋上的明珠”Mar del Plata·Argentina

作者:Lucy 显示图片


临近五月末,北半球已经准备迎接仲夏,原本应该正值凛冬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却依旧温暖如春。适逢国庆假期,不如一路向南,去探一探南半球的冬意吧!



一出市区,视野便开阔起来,一望无垠的大草原,遍地悠闲的牛群和马群。虽然天阴得好像随时都能攥出水来,但出行的心情一点都没受到影响。人生海海,浮生碌碌,平日的我们已经弯折在时光和生活的缝隙里太久了,各自紧张焦虑,各自身不由己。一旦从藩篱复返自然,将自己置身在广阔的天地里,那种久违的舒展和自在便一并涌来……



一路四百多公里,只有几个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零落市镇,其余的全是无限延展的大草原。因为提早一天出行,别说行人,车都看不到几辆,仿佛承包了这无限的天地。此行的目的地又是位于大西洋之滨的马德普拉塔,浩瀚的大西洋也在前路等着我们呢,这是一趟真正的从草原到大海的旅程啊。



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通常被译为“银海”,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约400公里处,是阿根廷著名的避暑胜地。其实,它的全称是“Mar de el río de la plata”,也就是“银河的海”。拉普拉塔河在chascomus湖附近注入大西洋,到马德普拉塔是真正地面对辽阔的大西洋了。害怕麻烦的阿根廷人直接把它缩略成Mar del Plata,甚至直接叫它“Mardel”。



马德普拉塔拥有四十多公里长的细洁沙滩,自然风光绮丽动人。沿着海岸线,葱茏的山岗连绵起伏,散落的湖泊生机盎然,数片或公共或私人的海滩为来到这里的人们提供不同的服务。这里旅游设施完善,有900多家旅馆,500多家餐厅,30多家电影院和剧院,多家设备优良的马球、足球、网球和高尔夫球场,因此被称为“大西洋上的明珠”。著名的《Life》杂志曾刊登过1958年马德普拉塔夏日海滩的盛景,从这几张老照片上也可以窥见一丝阿根廷昔日的荣光。





抵达马德普拉塔的时候已近黄昏,落日的余晖洒在海滨,给一切都渡上了一层暖橘的滤镜。海面上更是波光粼粼、点点碎金,美得朦胧又诗意。到了预定好的度假小屋,一弯新月挂在屋角的天空上,一切都刚刚好。




度假小屋位于距市中心十多公里的San Jacinto 村,临近Serena海滩,门前是一片宽大的草地,不时有海鸥掠过,低低地鸣叫着。还有一些灰色或白色的海鸥会在草地上散步,一条马路之隔就是深蓝色漫无边际的大西洋。一路的舟车劳顿,在看到大海的那一刻,似乎全都消弭于无形,剩下的只是兴奋与畅快。





一夜的酣睡过后,无比期待大西洋的日出。孰料拉开窗帘以后见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大雾,草地、森林、公路、大海,全都消失不见,目光所及的只是一片静谧的白茫茫。仿佛前一日的蓝天白云、落日熔金只是一个虚幻的梦境。

起床出门,发现一个人孤寂地斜倚在墙垛上,昏黄的路灯下,光是一个背影就写满了故事。行至大海边,只看得到海水和沙滩的分割线,海浪的声响倒是听得真切。雾气笼在身上,湿漉漉的,有冬日的冷湿气息,与首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浓雾散去,飘起了细雨,但还是要去看一看这座海滨小城的庐山真面目啊!驱车到市区,来到地标建筑Torre Tanque下,却发现因为假日的关系大门紧闭,被雨水打湿的外墙和塔身无比静默,甚至街道上都没有一个人,让人不禁怀疑:这真的是旅游胜地么?

转至塔身正面,发现两位旅人撑着雨伞也在隔街对着高塔拍照。据说天气好的时候登上Torre Tanque可以俯瞰整个马德普拉塔市,还可以远眺浩瀚的大西洋。这次没有这个荣幸了,但可以一睹Torre Tanque的真容也算不虚此行。不了解这座“坦克塔”的历史,没有导游,能查到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或许过去它发挥过军事堡垒的作用么?



Torre Tanque周围是几个安静的小街区,看上去完全不像一座城市,倒很像安宁的小镇。街边的房子也各有特色,有朴实无华的,也有精美雅致的,都在雨中安静地立着。





过去两个街区,下了坡道,眼前豁然开朗,海浪、沙滩就这么突兀地跃然眼前。最吸引眼球的是另外一处地标Torreón del Monje,远远望去像一座城堡。字面的意思是“修道士的塔楼”,现在已经没有了修道士或僧侣,走近了发现已是一家餐厅。在这濡湿的冬日海边,走进温暖的城堡,来一杯暖暖的café con leche,再点一份典型的阿根廷早餐,欣赏着细雨濛濛中的大西洋,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吧!





冬日的海滩虽然不像夏季那么多人,但海滨小城的居民总能给自己找到合适的乐子,海钓的、冲浪的、散步的,看上去都那么慵懒惬意,趣味好似一点也不比夏天少。





站在堤岸上远眺大西洋,好似波平如镜,近处的海水却澎湃汹涌,击打在礁石上,翻卷出无数浪花,真有“卷起千堆雪”的意境。沙滩上有座雕塑:一位海军的一家四口,夫妻俩抱着孩子深情地注视着大西洋。我不知道这座雕塑的由来,单看这座雕塑,有对他们赖以生存的这片海洋的眷恋,同时也扛着守护这片大海的责任吧。





堤岸的另一侧俨然一副现代都市的模样,有高楼大厦,有精美别墅,汽车在公路上来往穿梭,行人倒没有其他大城市的步履匆匆,悠游闲逛的游客居多,也有本地居民跑步或遛狗。街边漂亮的小别墅大都变成了各式各样的餐厅,但居然有一半是不开门营业的。度假在阿根廷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比天大,赚钱什么的,完全不重要的。





在马德普拉塔的几天,一直是时雨时晴的天气,但不以晴喜、不以雨悲,大自然给予什么样的风景就欣赏什么样的风景。不人为确定目的地,就信马由缰似的开车沿着临海公路毫无目的地闲逛,看车窗外的风景一一闪过,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治愈了。




有人喜欢拷问生活和旅行的意义,你生活着,你旅行着,深入其中并热爱着,这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看着车窗外因光线的不同变得时而湛蓝时而深绿的海水,忘却今昔何夕,忘却身在何处,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平平淡淡,却美好动人。




某一个清晨,突发奇想:要不就开去马德普拉塔的反方向吧,不要看地图,就这么一直往前开吧,去遇见未知吧。结果前方是和马德普拉塔的海岸线完全不同的风景:一片一片的原始丛林,一个接一个的坡地和山岗,在丛林和草原的间隙,在坡地和山岗的转换之间,大西洋的海水时隐时现。在草原和碧海之间,橙黄色的一人一狗这么鲜活地出现在画面里。





临海公路上每隔一两百米就会有一个小小的公交车站,每一座车站都被画上了不同的图画,有表达诉求的,有传递公益的,各有特色。




路上还看到几家颇具规模的度假酒店,旅游大巴络绎不绝,也有一些散落在公路两旁的度假别墅。几十公里过后,一个市镇出现在视线里,定睛一看,这座小城的名字就叫Miramar,译作“米拉马尔”,字面的意思是“看海”。真的服了阿根廷人起名的随意,首都随便叫个“好空气”,海边的小城直接叫了“看海”。




这座看海市看似很袖珍,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高楼大厦、阳光海滩一点也不比马德普拉塔逊色。甚至海水更清澈,海浪的泡沫都更细腻一些。因为天色逐渐放晴,海天都呈现出一种清澈的蓝,望之令人心旷神怡。






海滩上仍然不乏海钓爱好者,近海的海水里也有人在冲浪。在一个个巨浪涌动起来的瞬间,海滩上的围观者都不禁为他们暗暗捏了一把汗。但海钓者依然淡定握竿,冲浪者也更享受与海浪的搏击和追逐,或许热爱本身就能赋予他们不竭的力量,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吧!




沿着沙滩漫步,看到这样的一副场景,不觉按下了拍摄键,原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真的是有画面的。



海滩上三五成群,基本都是一家人,有牵着宠物狗的夫妻,有年轻的爸爸妈妈推着小婴儿,有成年的子女陪伴着老去的爸爸妈妈,也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三口或四口。阿根廷人真的很有家庭观念,节假日一般都是把时间花在陪伴家人上,公园里、海滩上,就是路边随便哪块草地上,他们或带着便携桌椅,或者干脆席地而坐,带着大保温壶,冲泡上一杯马黛茶,一家人说说笑笑就能消磨掉一整个下午,甚至一整天。




Miramar小城的尽头是一片漂亮的别墅区,海边的草地上立着城市的名字,每个字母上都有拉美风格的艳丽彩绘,就连草地上的椅背上也都画满了鲜艳的图画。坐在这里静静地看海,任海风拂过脸颊,听海浪拍打着沙滩,水天一色,日出日落,Miramar的居民们每天都拥有这样平淡却真实的幸福,着实令人羡慕不已。





回到Serena沙滩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放晴,午后的暖阳里,海边的人渐渐多起来,大海也蓝得更加深邃。在马德普拉塔待了两天,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通透的碧海蓝天,心里被幸福感堆得满满的。面对这样的大西洋,任何的形容词都显得多余……





踏浪、捡贝壳、拍照、沙滩漫步,这是游客们才喜欢做的事情;本地居民热衷的是钓鱼、喝马黛茶、打沙滩排球、踢沙滩足球。





当然,海滨城市也少不了吃海鲜啊!Serena海滩上有一家颇隐秘的餐厅,就在我们的度假小屋正对面。不起眼的大门进去,是一个已然破败的观海平台。在浓雾弥漫的那一天,谁能想到这一片寥落下面藏着一间餐厅呢?




说起海鲜,最有名的当是阿根廷红虾,最普遍的大概是西班牙海鲜饭,贻贝和鱿鱼在马德普拉塔海域也很常见。如果要吃银鳕鱼就要到巴塔哥尼亚,帝王蟹更是要到最南端的火地岛才正宗和新鲜了。






从海滩回住处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在夕阳的余晖里,San Jacinto小村也比白天更美更温柔。






忘记了在黄昏拍一张我们住的度假小屋,但有两张它在正午阳光下的样子。正面看上去方方正正,从窗子望出去,却是美美一幅画。之前浓雾和下雨的时候,院子里还长出来几簇小蘑菇,煞是可爱。在陌生的城市旅行,有一个安全便捷的住所多么重要,真的要感谢它在几天中带给我们的温暖和舒适啊!





在又一个期待日出而不得的清晨,气温降到了十度以下,真正的冬天了。一大早独自一人来到海边,一路没有遇见一个行人,浓重的乌云像刚被墨染过。太阳虽然无法突破云层,但天边也晨曦初现;没有绮丽的朝霞,却也不乏丰富的色彩。海风呼呼地刮着,海浪哗啦哗啦地翻涌,天空中还落着豆大的雨点,神奇的是在那样的时刻,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心里却获得了珍贵的宁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百代者,光阴之过客也,一切似乎没意义,但眼前的一切,又无一不可爱。





这一天的天气,延续了一早的诡谲,经常是太阳透出云层,中天半月高挂,晴朗的天飘着雨,一转头却又看见彩虹。很难想象,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同一时间发生。或许马德普拉塔为了弥补这几日没有日出的遗憾,给了喜欢观天的我另外一种福利吧!




要论得到的福利,似乎还不止这一个。一直知道海狮是马德普拉塔的城市象征,市中心的广场上还有一对石刻的海狮,但没有奢望过可以看见活的。

本来是去马德普拉塔港看船只,没想到刚到港口就听见呼噜呼噜的哼哼声,低头一瞧,港口的围栏一圈躺满了海狮。这哪里是港口,跟养猪场也没啥两样了。平日在海洋馆里遇到海狮表演还觉得很稀奇,这一次,大概把一辈子的海狮都见到了,再也不觉得海狮是多么稀奇的物件儿了。





比起海狮,我还是更乐见港口停泊的航船,在蓝天白云下美成一幅画。


比起海狮,我还是更乐见港口停泊的航船,在蓝天白云下美成一幅画。





距离Puerto Mar del Plata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海军基地,不过不可以近距离参观,只能远远地望一望军舰。





在马德普拉塔的最后一天,基本上都在车上度过,开车沿着临海公路一路观赏,又开到城市腹地的街区。一路上听风起雨落,看街景变换,虽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但也基本走遍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街区。路上看到知名食品品牌Havanna的门店,才想起Havanna发源于马德普拉塔,并从这里开遍了阿根廷全境。



Havanna的知名点心Alfajores堪称阿根廷Alfahores之最,最贵也最好。Alfajores本是一种阿拉伯饼干,摩尔人征服伊比利亚半岛时把它带到了西班牙,西班牙殖民者又把它带到了拉美。在所有拉美国家中,阿根廷的Alfajores最有特色,也最受欢迎。两片饼干之间夹着甜蜜的dulce de leche(焦糖牛奶酱),表面裹上黑巧克力或白巧克力,再在上面撒上糖霜或坚果。一口无与伦比的香甜,治愈了无数阿根廷人的童年。




最后,还想提一位马德普拉塔人,他就是在卡塔尔世界杯为阿根廷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的大马丁。他曾在夺冠感言里说“我帮助阿根廷队第三次取得世界杯冠军,并且也是第一位获得此项成就的马德普拉塔人,我为此感到自豪……”



马德普拉塔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城市历史,但这一百多年来它给无数的游客带去了数不清的欢乐和经久难忘的记忆。多少人通过它的海滨浴场沐浴在大西洋的怀抱里,而它也是名副其实的“大西洋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