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十二年前,我们夫妻二人第一次来扬州旅行,到了市区后先在车站买了一张纸质版的扬州地图,然后沿着外城河旁的街道往个园方向探索,不经意间,却发现边上的一座庄严的江南庭院——史可法纪念馆。当我们正驻足观望时,检票口的阿姨和我们说:“门票免费的,进来参观吧。”就这样的机缘巧合,我们首先拜访了一代忠臣史公史可法纪念馆。
如今十二年后重游扬州,我们已从当年的两口之家升级为如今的四口之家,而我们在十二年前有个心愿,以后一定要带着孩子们再来一次扬州,史公祠、个园、瘦西湖、博物馆……带着他们游名胜、览古迹、学历史。
因为此次我们行程的时间比较紧凑,所以我们只能精选了部分核心景区来观光,大致的行程如下:
【第一日 抵达扬州】 ——————————
上午|办理入住
午餐|京华城餐厅
下午|扬州博物馆
晚上|商业区快餐
【第二日 扬州观光】 ——————————
上午|史可法纪念馆 / 个园
午餐|打卡淮扬菜
下午|瘦西湖
晚餐|商业区 藕韵
【第三日 返程出发】 ——————————
我们一家从附近停车场带着哈气一路小跑着过来,虽然是下午两点半,博物馆附近的公园里已经没有游人,保安大叔在大厅门口远远的站着,他突然看到空荡的街道上冒出我们一家,便远远的大声向我们打着招呼,说外面天气冷让我们快点进来。刷完身份证快速进入大厅的一瞬间,一股温暖而舒适的气流吹在我们身上,就像门厅外那个热情的保安大叔一样,格外让人感到温暖……
扬州博物馆中有多个大展厅,其中广陵潮讲述着扬州城的历史变迁,勾勒出扬州的历史发展主线,非常有特色,我们细细在这里品味着广陵的历史记忆,竟然都已经忘记了时间;在国宝厅展出的是展出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国宝级文物珍品,也是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非常精美大气;在雕版印刷厅中讲述着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以及它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书画厅中我们非常有幸欣赏到一组特展《百年丹青》;另外还有特展,来自于湖南的《大秦简语》,同样这些展馆也都非常有特色,除此以外这里的文创产品也很有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馆藏精品:青白釉瓜楞盒、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文昌西路,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馆内设有广陵潮—扬州城市故事厅、扬州八怪书画厅、馆藏明清书画厅、国宝厅、扬州古代雕刻厅、中国雕版印刷展厅、扬州雕版印刷展厅和一个临展厅计八个展厅。
空气中湿漉漉的,路上没有什么行人,一辆辆汽车疾驶而过,寒风中飘散着的小雪花,星星点点的飘落在博物馆旁边的草地上,画面分外美好……
“梅花岭畔遗香在,铁火贡何时返故邦。” 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62年为史可法写的赞诗。
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南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在扬州就义,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体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毁圮。乾隆年间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毁于兵燹,同治九年(1870)重建。1935年和1948年两度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外,大部为晚清所建。1949年后曾多次修缮,现为“史可法纪念馆”。 史公祠位于扬州市史可法路南端梅花岭畔,是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的祠堂,内建史可法衣冠墓。墓前为“史可法纪念馆”,馆内陈列有史可法2米高的塑像和多幅史可法手迹,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文物资料。
我们在扬州一共只留了一天半的时间,而具有“中国四大名园”之称的扬州个园,则成了我们此次旅程的必打卡景点。江南园林大多典雅别致,搭配上山石、竹林、廊亭、塘池、曲径……
在一片精致细腻的景致之中,让人回味悠长。而我们也是在十二年之后再次到访个园,尽管光阴在弹指间悄悄流逝,但对个园在记忆中的感觉并没有消失,从我们进入园林的那一刻,依然亲切,反而感觉到它此刻的气质,比记忆当中还要优雅。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创建个园。刘凤诰所撰《个园记》有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全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看到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园门后是春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秋景在园林东北方向,冬景则在春景东边。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到达扬州的第二日,我们上午从个园游玩回来,午饭后便赶紧乘车来到心神向往的瘦西湖。当时正处于寒假的暖冬之中,伴随着一场冷空气的到来,天空中开始飘落起晶莹剔透的雪花,轻轻的落在树枝上、草丛间、山石中、屋檐顶……一众淡淡的白,令这种园林景致中的白墙黛瓦、碧水飞桥、亭台楼榭格外雅致……反而形成了一幅幅清秀的园林画。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清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兴盛,瘦西湖由于年长日久,湖心淤塞,盐商便出资疏浚,并在东西岸兴建起许多亭台楼阁。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濠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台)为唐罗城西城濠一线而东,清乾隆二十二年治理开浚为莲花埂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桥通二道河一线)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莲花桥至小金山)为清雍正十年知府尹会一、乾隆二十二年巡盐御史高恒先后主持开浚,莲花桥西称莲花埂新河并建莲花桥。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
天空中的晚霞与瘦西湖的湖光,共同映衬出江南园林的建筑之美,格外令人陶醉。
【公寓】我们时间安排上比较紧,选择了京华城附近的酒店式公寓入住;【停车】周围地面停车场和附近商业区的地下停车场都很多,停车方便;【交通】这里距离扬州博物馆和美术馆很近,从京华城出来后沿着湖滨公园步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公园周围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周围建筑物整体也很有特色;【餐饮】京华城这里吃喝玩乐休闲娱乐比较齐全,两顿饭我们都在这里解决了。
因为提前选好的淮扬菜餐厅当天停业了,我们便在附近随机打卡了一家当地民间风味的餐厅——
「陈家味.民间地方菜」
菜品的份量非常实在,套餐内的菜品非常丰盛,套餐的性价比非常高,
我们四口都很喜欢这个饭菜的口味,基本上都吃光了,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