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到了,故事还在演绎。
前面两次游西湖,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去雷峰塔,很是遗憾。不仅是因为它的名声太大:一是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二是因为千年的爱情故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明明就在西湖,为什么偏偏就要单独列为一个景区?
从柳浪闻莺公园一路走,按照指示牌就可以到达。在走过去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推着行李箱的旅客,一路在问怎么样才能去雷峰塔。这一幕让我想起2016年2月份的时候,我也是一路拖着行李箱游逛西湖的。看样子,西湖的魅力还是很足的。
走过小广场,买了票,就可以直接看到雷峰塔。因为修建夕照山上,所以改建的时候,还修建了电梯,直接到达塔底。雷峰塔初名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是吴越国王钱俶为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泰民安而建,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原雷峰塔为原型设计,重建于2002年。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九大名塔之一,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
雷峰塔主体为平面八角形体仿唐宋楼阁式塔,各层盖铜瓦,转角处设铜斗拱,飞檐翘角,总高71.679米,总占地面积31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089平方米;塔身对径28米,边长11米,周长88米,塔底为原雷峰塔遗址。从这个遗址看,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雷峰塔倒之前塔基的各种情况。这也是重修古代建筑一个很重要的创新点,还是很有创意的。
其实,登塔远眺,应该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虽然很俗套,但是没有过去,总想一探究竟。碰巧,雷峰塔的电梯在检修,所以没法直接登高望远,只能一层一层的来。不过一层一层的爬,也有好处,就是能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必须这个藻井,虽然是新修的,但是做的还是精美的。
在不同的楼层看杭州美景,还是不一样的,在古代的建筑上看现代化的城市,两级对比,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雷峰塔建在夕照山上,所以才有了“雷峰夕照”这样的美景。从雷峰塔下来,顺着指示牌走,看得最多就这种似红非红、似黄非黄的树木,镶嵌在高大的乔木之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冬日的阳光照耀下,感觉格外的醒目、格外的有韵味,特别的舒服。这让人感觉这个景区的布景,特别的用心,而不是敷衍,特别是这种布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到有一种冲动,有一种继续让人一直走下去的冲动~
这个地方就是有名“雷峰夕照”的御碑的亭子,证明着它的过往。
慢慢的往山下走,循着一个有太阳的座椅上坐了一会儿。口罩里的水太多了,坐在这里,一边甩干口罩里的水,一边对着阳光,把里面的口气晒一下。差不多了,准备去后面的“南屏晚钟”看一下,结果接到电话,要立马赶到深圳。没有办法,匆匆看最后几个景点一下。汇文轩,里面没有啥东西,估计就是为了凑数吧。
这两个地方,我没有进去看过,估计和汇文轩差不多的布局吧。
就此别过,我想,杭州找个地方,我应该会经常来的,想去的地方,也应该有时间顺便去看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