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五一假期,此行目的地再次选择在距武汉300公里外的的宜昌市,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宜昌,尽管前往的地点和路线与第一次的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已然没有第一次那么陌生了。第一次的目的地为三峡大坝·屈原故里景区(@https://imfw.cn/l/305215088),而此行前往的是宜昌市的另外两个5A级景区:三峡大瀑布和三峡人家景区,并在这篇新的游记上记录本次在宜昌三天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感。
虽然已经是第二次来宜昌了,但第一次在宜昌呆的时间不长,并不能深入了解这个城市。
宜昌古称夷陵,属荆州地,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意思是说“长江水流到这里变平坦了,山到这里变成了丘陵”(长江在三峡时水流湍急,到夷陵地界了变得缓和了;夷陵西边是巍峨连绵的三峡大山,北面是神龙架大山,而到夷陵地界了山势变缓,趋近丘陵)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在三国时期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东晋分夷道县(今宜都市)西境、佷(hěn)山县(今长阳县,佷山:即现清江画廊武落钟离山)之地设宜昌县,与夷陵、夷道、佷山同属宜都郡,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古宜昌县在南朝梁迁治长阳。隋以后废。
明洪武年间,设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初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年间,清朝在西南进行的改土归流进入热潮(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彝陵作为长江中上游的门户要枢,其意义自然也是非比寻常受到格外重视,为了祈求国运昌隆,清朝将其改名为宜昌。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隶属荆宜施道,“宜昌”之名便沿用至今。也就是说,在古代宜昌其实一直都叫作“夷陵”,古宜昌县并不在现宜昌市区附近,直到清朝时期,这里才正式改名“宜昌”。
光绪二年(1876年),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民国元年(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1949年,以宜昌县所辖忠孝、仁爱、信义、和平4镇范围新建省直辖宜昌市,也就是现宜昌市主城区(西陵区、伍家岗区)前身。2001年,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区政府驻地为小溪塔街道。(这里可以解释为什么前往三峡大瀑布的公交线路写的是小溪塔—雾渡河,实际上就是老县城通往下辖镇的县内班车。)
宜昌市现辖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xiāo)亭区 5 个市辖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 3 个县级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 3 个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 个自治县。其中,宜昌市的5A级景区分别位于夷陵区(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秭归县(屈原故里)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清江画廊)境内。因此来宜昌游玩,一般选择以主城区为中心前往各区县来游览三峡风光,体验巴楚文化。
本次旅行目的地为三峡大瀑布、三峡人家景区。抵达宜昌东站后,住宿地点选择在西陵区,前往上述两个景区比较方便。
三峡大瀑布:在市区乘坐公交前往夷陵客运站,在夷陵客运站乘车前往三峡大瀑布景区(5元/人,车程40分钟,三峡大瀑布门票115元/人,游览时间3小时)。值得提及的一点是如果从宜昌东站出发,前往三峡大坝或者夷陵区方向,可以沿三峡大道前往,全程无红绿灯,这样可以避开市内交通,20分钟即可到达夷陵区。
三峡人家:在黄柏河码头乘船前往三峡人家,可以省去车进三峡人家舟车劳顿之苦(往返船票+三峡人家门票253元/人,全程游览时间7小时)。
从三峡大瀑布景区大门到检票口还有一段路,可以选择步行前往也可以选择乘坐观光车前往(10元/人),我选择先步行前往,返程时再乘坐观光车,这样省钱省力,又不浪费沿途风景。
三峡大瀑布原名白果树瀑布,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瀑”的第三大瀑布。
中国十大名瀑牌坊
桃花湖
四不像
神州汀(tīng)步桥,这一段的汀步形状呈云形,每一块汀步分别以中国各省和直辖市名称命名
高空索桥全长102米,与三峡大瀑布的高度惊人吻合。
继续前行,可听见水瀑声越来越响。视线从茂密的树林中穿过,依稀可见一道瀑布挂在右边山壁的半山腰上,这便是大瀑布了。
走到三号观瀑平台,就可以把提前购买好的雨衣鞋套穿上,雨衣鞋套从夷陵客运站到这里沿途都有售卖。
三峡大瀑布主瀑高102米,宽80米,比贵州黄果树瀑布整整高出30米。在三号观景平台是看到大瀑布全貌的第一眼。仰望瀑布,从天而降,蔚为壮观。
穿好雨衣鞋套,就可以准备好与瀑布来一次零距离的神奇体验了。水流倾倒而下,打在身上,即便穿着雨衣,想不湿身那也是困难的。在瀑布内穿行,只能感受到水汽迎面扑来,听到水瀑打在地面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给人以清凉刺激,同时又惊叹这瀑布雄伟壮阔之美。
多角度领略大瀑布不一样的美。
大瀑布游览结束,返程风光依旧。
现在比较经典的进入三峡人家景区的方式有两种:车进三峡人家和船进三峡人家。船进三峡人家是近年景区新推出的一种游玩方式,相对车进来说,船进三峡人家交通上更加方便,在市区葛洲坝附近的黄柏河码头上船即可,此外,船进三峡人家还可以直观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葛洲坝的壮阔景象并领略西陵峡峡口风光。唯一缺点是进入景区后,游览顺序被迫改为先游览距离码头不远处的巴王寨,再游览龙进溪,然后再从龙进溪返回码头,相当于多走了很长一段重复路。
核验通过三峡人家1号游轮,三峡人家1号游轮总长65.50米,型宽14.60米,分为上下四层,其中一二三层为二等座,二三层、四层头部分别为一等座和特等座。四层尾部是公共的观光甲板。
黄柏河大桥
葛洲坝,葛洲坝于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88年12月全部竣工。葛洲坝工程不仅解决了华中、华东缺电的现状,还起到了很好的防洪作用。此外,葛洲坝工程也显著改善了三峡河段航道条件,同时,作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葛洲坝工程的修建为建设三峡工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启航,前往三峡人家!
三峡大坝建成后,唯有西陵峡保存了一段三十公里左右的原始峡谷风光未被淹没,乘船可沿途欣赏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
船停靠在石牌旅游码头,在这里进入景区。
景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龙进溪、巴王寨和石牌要塞。其中,龙进溪和巴王寨是三峡人家的核心景观区。石牌要塞景区离龙进溪、巴王寨较远,去的人也较少,在景区的官方攻略里,这里也非必去之地。
登巴王寨主要有三种方式:乘坐电梯、坐索道和步行上山。我虽然是选择步行上山,但根据本次经验,最佳的旅游路线为乘坐索道上山直达山顶,沿着洪荒时代行至半山腰处的巴人部落感受巴楚文化,观看演出,最后按照下山指引抵达太极猫洞出口处,前往龙进溪景区。这里并不推荐乘坐电梯,原因是电梯终点只是半山腰,想看风景的话还是需要前往洪荒时代,但洪荒时代又是条单一线路上山后还需要原路下山,乘坐索道上山可以保证游览巴王寨时是全程下山,这样可以省去登山之苦。
步行上山的沿途风景
登顶后直达巴王宫
从巴王宫穿过,我并没有在巴王寨停留,直接穿到石令牌处,继续登山。
明月湾,“长江三峡第一湾”。长江在此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船行至此,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
石令牌正面
邀月亭位于三峡人家景区巴王寨内,在石令牌和灯影石之间的半山上,名字取自诗词“举杯邀明月”。在高高的凉亭上摆上一壶美酒,举杯向上,邀请明月,与山下的明月湾相对,变成了奇妙的美景。
灯影石是灯影峡南岸峰顶的景观,头重脚轻,棱角分明,重达100余吨的“大头”,“长”在仅200余平方厘米的“小脚”上,摇摇欲坠的怪石,屹立在大山之颠己不知有多少年,因而获得了“万里长江第一石”的美名。
看过灯影石,原路返回至巴王寨。
巴王寨是一个用石头和泥十建成的寨子,一个用巨石和原木垒成的城堡,它记录着一个民族从发展壮大到衰落的历史,一个部落首领灿烂的生命历程。这里房前屋后鸡犬相闻,鸭鹅嬉戏,古老的农耕稼柞用具一应俱全,屋顶炊烟袅袅,屋内茶香泗溢腊味满堂。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茶盐古道。在古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一条小路都难找到。而夷陵这里是与巴蜀连接沟通的交通枢纽,因川内交通极为不便,只有走长江三峡水路,可水路极为险峻,稍有不慎便船毁人亡,有百分之二十的船会损毁,而且长江上布满了锁链关卡,官府层层收税,货物运到以后价格差不多翻了五倍。于是,在民间,人们为了赚取利润,组建了许多马帮,用马在川内各个小路进行开拓,并在现在的这个地方进行集中交易,川外的物品和川内的货物都汇集于此,进行以物换物的贸易。大大节约了成本,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当时川内盛产川盐,蜀锦,药材和其他物资,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茶盐古道。
三棵树广场,在这里有流水演出,令游客驻足观看。
游览完巴王寨,即刻前往龙进溪。
龙进溪是长江南岸、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一条小溪,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主要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
水上人家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
小竹筏在浪里撩开青藤枝蔓,古帆船在水里慢慢滑过。风貌古朴幽深,俨然世外桃源。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依山,一半傍水,在群山的环绕下,伴着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
吊脚楼上吊着大蒜、包谷、红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吊脚楼下小狗“汪汪”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欢迎”。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几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棒棰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好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 三峡人家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
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
龙进溪内还有最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哭嫁表演,哭嫁是三峡民间一种特色的婚嫁仪式。哭嫁歌的内容一般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姐妹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感,或者是表达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歌词朴实自然、情真意长,是三峡民风淳厚的表现。
继续沿着溪流出发,走过精巧别致的“甘液亭”,黄龙瀑的呐喊已如雷贯耳了。跳水桥前的深潭之上,一股瀑流如水帘般从洞口上方倾泻而下,似洞天福地一般。过水帘洞,立于平台之上,黄龙瀑的雄壮气势就呈现在眼前了,水流从对面山崖中的一个山洞流出,呈扇形展开,倾泻而下,一路高歌猛进,坠入崖下的深潭,声如洪雷,响彻山谷,恰似一名奔放豪迈的峡江汉子。
龙进溪的终点处是一座猴山,三峡人家的猴子具有猴群多不怕人的优点。它们与人相亲,和谐相处,成为景区独具一格的活风景。它们居住在溪谷两岸,在蓝天、白云、溪涧、森林中悠然地生活着。渴了喝山泉水、热了到潭中洗澡,饿了吃树叶。在懒散的阳光下,常见母猴抱着小猴嬉戏,在宛若沙发的卵石上,躺看进行阳光浴互相享受着清理毛皮和按摩的美好时光。
在龙进溪返程的路上可以看到悬棺。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目前悬棺的放置方法仍是一个千古之谜。
游览结束,返回石牌码头,乘坐三峡人家1号返回宜昌市区。
返程时遇见三峡人家2号游轮。
途径西陵峡大峡谷景区
再次看见葛洲坝,意味着此次行程接近尾声!
壮美三峡,魅力人家!
2023.4.30晚,宜昌市举办2023年“庆五一”焰火晚会及无人机表演。这次烟火晚会是宜昌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烟火盛宴。为达到“安全、祥和、愉悦、喜庆”的活动效果,宜昌市政府决定市民游客可以全天免费乘坐公交且在焰火晚会期间对宜昌城区部分道路实行交通管制并增开焰火专线车,这些细节无不彰显宜昌博大胸怀和格局。
20时整,2300架无人机在夜色中腾空而起,巨幅五星红旗照亮了宜昌的城市与山水。
无人机群接连幻化出“宜昌城市logo”、“壮美长江 诗画宜昌”、“屈原”、“昭君”、“土家巴山舞”等字样和形态,向八方游客展现宜昌秀美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巴楚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
机群腾挪如星河流转,舞动光烨随音乐聚散
“长江三峡”、“三峡大坝在宜昌”、“山水宜昌”、“钢琴之城”跃然夜幕。
宜昌不仅是世界水电之都,同时还是“中国钢琴之城”,宜昌是我国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生产量占据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IP“橙橙”
无人机接着呈现“5.1劳动最光荣”、“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宜昌”字样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随后,在宜万铁路大桥至夷陵长江大桥之间的两公里江段上,1200秒、85000发焰火在壮美长江、诗画宜昌的百米高空中热烈绽放!
焰火升腾,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如诗如画。
逐一呈现出“秀美宜昌”、“江豚”、“城市文旅吉祥物”、“市花百合”、“五一快乐”五大焰火精彩画面。
水悦城
夷陵广场
CBD购物中心
解放路步行街
滨江公园
镇江阁有“天下第四楼”之称,气势雄伟,威镇三江。镇江阁始建于1699年,今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系市内商贾集资兴建,是宜昌历史上用作粮食交易的场所。
至喜长江大桥
吾悦广场
宜品川
鱼豆吉
铁路坝小吃街
萝卜饺子是湖北宜昌市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与北方饺子不同,萝卜饺子简单来说是由大米、黄豆和萝卜中加入调料后搅拌均匀油炸而成。
凉虾也是宜昌十分常见的一种特色小吃,滑糯清爽,柔软清甜。它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此得名。凉虾制成后,再放置红糖水或酸梅汤,是人们消暑的一道甜品。
黄记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