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部分人对海,对日出日落,有着一种不知名的眷爱。
在这趟和沿海县城相处的5天4夜的行程里,爱上TA,只需一束光。
来霞浦的第二天,小雨~
但,霞浦是一个有情绪的目的地,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无论晴天雨天,都有能让人慨叹的风光。
古人的诗句,用来形容霞浦的景色最为贴切。
这里是一个风景如它名字般美丽的地方。
霞浦,亦即霞之浦,望文生义,也就是栖霞之滨,或者霞光随海潮出没之地,流光溢彩之所。
季节更替、天气变化,以及潮起潮落、日出日暮,呈现不同景致,或碧海溢彩,或滩涂鎏金。
这里的每个地方都拥有诗意的名字:
“北岐”、“花竹”、“东壁”、“小皓”、“沙江”、“西山”、“吕峡”、“北兜”……它们串联成美丽的霞浦。
在霞浦,适合呆上两三天,选几个你喜欢的景点,捕捉心动的瞬间……
于是在这个春末夏初,带着莹莹,拿起相机,拖着行李,
毫不犹豫地来到霞浦,来追逐这里的日出、日落,陷落在TA的温暖日光里。
东壁村是霞浦三沙镇一个面朝大海的小渔村,
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视其为海疆东面的壁垒屏障,故称“东壁”。
东壁岛北望马祖岛,东接平潭岛,岛上基本保持着原有的自然生态。
这里是霞浦诸多景点中拍摄海上日落的最佳去处。
海滩、岩礁、怪石、海堤,都可以成为你独一无二的取景素材。
当千万个海浪亲吻,溶蚀而成的岩石各有姿态;
当潮水逐渐退去,海面露出的纹理仿佛都是温柔的痕迹;
当日落洒下金光,滩涂上仿佛是诗意的化身,它夹着海风,温暖而宁静。
从广州南到深圳北转车,到霞浦站需要六个多小时,沿途经过潮汕、厦门、泉州等地。
三沙东壁是我来霞浦的第一站。
三点到霞浦站,四点多就到了东壁。
直到傍晚5点半,天上仍是厚厚的云层,寡然无味的灰白色。
正当在大桥上无聊转了方向拍另一边的白鹭的时候,转头一看,太阳已然跃出了云层,天开始迅速泛红,海面看起来也是金光粼粼,光线也一直在变化,海边上的景色也一直变化。
站在高处,远处的福摇列岛宛若一座仙岛。
东壁金滩日落,也是来到霞浦不容错过的景色之一。
这里的日落景色堪称是仙境一般的美妙,
在这里登上高处观看最佳,红色的日落光辉会倒映在海面上。
PS技能并不是人类独有的,日落的晚霞会给滩涂罩上一层金色的滤镜。
来来往往的船只在海面上冲刷出一片复杂多变的纹理。
柔美的线条在落日余晖照射下呈现出不同暖色调和蓝色调的对比色。
此刻的天边已被完全染红,太阳一点点沉入山间的云雾之中,这大概是日光在这一天最后的圆舞曲吧。
在这里,一场仙境般的日落与你不期而遇。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镶满云边,云海下传来渔船归来的汽笛 ,一切都是如此寂静又波澜壮阔。
夕阳下的沙滩,是山与水的融合,动与静的搭配,单调与色彩的结合。
“东壁”因此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落日金滩~
还记得在2016年的10月,我们一家三口和朋友曾经去过一次霞浦的,当时也去了海边,但是已经不记得去的是哪个村子,印象中比较寂寥,天气阴沉,海景黯淡,只记得霞浦的海边有很多滩涂,有些岸边整整齐齐地支着很多竹竿张着一些晒网,就这点当时感觉很新奇。
时光飞逝,再来霞浦已经是七年后了,感觉那次行程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很多记忆竟然也都模糊了。
以前的小村子已经变成了网红村。
悠闲的午后,适合到村子里随意溜达,好风景都藏在村子里的各个角落里,需要耐心发现。
远远的望去就是海上远山、渔船成群。
巷子里还盛开了小雏菊和多肉,随便拍都是氛围感拉满!
这个小渔村的滩涂海景,以绝美日落出圈。
这里有超浪漫的晚霞,还有悬崖上的彩色房子。
慢慢走路,慢慢生活,慢慢欢喜吧。
不经意间的海边邂逅民宿,
依靠着山,由石头房子改造而成,变为了现在的一半山一半海,背靠群山,推窗见海。
让人感受到放松的愉悦。
480多公里弯弯绕绕的海岸线和美丽的浅海滩涂,是霞浦人值得庆幸的资源优势。
这里有中国最美海岸线,柔和曲折的弧度让你就想一路前行,沿着海的梦幻,寻觅海天一体的景点。
而大京、高罗和北兜等东南亚少有的优质沙滩,更是霞浦人的骄傲。
位于霞浦县长春镇境内的北兜沙滩,距离县城最近。从城关出发,驱车30分钟,便可抵达北兜沙滩。
不论是沙质、面积,还是沙滩边礁岩的壮观程度,一点都不比其它沙滩逊色。
黎明后看海上日出,北兜沙滩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北兜沙滩更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不仅能看日出,还能见到渔民们满载而归,以及渔家姑娘编织、修补渔网等劳作场景。赶海人背着沉甸甸的鱼篓走在金色的沙滩上,密密麻麻的竹竿、网箱划破金箔似的海面,留下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随着一阵阵脚步声的到来,此刻,天空渐渐放亮,出海捕鱼的渔民们扛着渔网、挑着箩筐来到了海边,准备开始他们一天的劳作。
当辽阔的大海还在幽蓝的天幕下沉睡的时候,一缕金色的晨曦已悄然穿透云层,天空中也呈现出了红彤彤的色彩,渔民们开始拉网捕鱼~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渔民的脸上,有时候,他们也会在渔网边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
霞浦的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是一幅绝美画卷。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北兜广阔的海面滩涂,一切美景尽收眼底。
虎皮状的滩涂斑纹和满滩满海的竿影船影和人影令摄影人流连忘返。
劳作的渔民游动在虎皮滩上,给五彩滩涂增添更多变幻的动态美和韵律美。
涨潮时海上忙碌的船只穿梭在浮标竿影之间,于波光粼粼的大海、远山、岛屿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黄金般的海浪轻缓地涌向港湾,涌向沙滩,形成无比绚烂的图案。
劳作的渔民游动在虎皮滩上,使得这片沙滩更具有韵律美和动态美。
来到霞浦,除了远距离、高角度拍摄中国最美的滩涂之外,可以近距离与大海接触,让心灵在海上放松漫步,感受大海神韵的地方,大京海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霞浦大京景区位于霞浦县东冲半岛省级风景名胜区内,
三面傍山,东面临海,是宁德海岸线上最长的沙滩。
当地的沙滩基本没有任何杂质,沙子洁净呈金黄色,海水清澈,
每天都有虾蟹贝壳类随潮水一同被推上岸边,幸运的游人常有意外的小收获。
在这里可以享受天然海水浴、日光浴,清晨观看日出,夜晚聆听涛声,白天林中品茗,亦可在沙滩开展排球、足球、放风筝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抑或乘快艇在海上自由飞驰、上岛探险、观礁、垂钓、拾贝、摸螺,更富情趣和刺激。
看看海,踩踩沙
时间却走的很快
海水带走沙的时候
也悄悄地带走了时间...
红树林一直以来都是海边的一道景色。
无论是在红树林上的木制栈道行走观赏,
还是划一支小船在红树林间游转,
都是一种享受~
在离霞浦县城25公里的盐田乡鹅湾村有着一片保护完好的湿地红树林。
鹅湾地处盐田乡中贝村,因其海湾形似鹅头而得名。上世纪七十年代种植下一片六十多亩的红树林,如今枝繁叶茂,是县内保护最为完好的海上森林。
远远望去,海湾景象犹如江南水乡一样的湿地风光,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道中不时有三三两两的小渔船驰过或进行着捕捞作业,滩涂上有渔民设置的竹排挂网、茅草小屋等竖立水中,疏密有致,清新静谧,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水墨丹青画卷。
树林把滩涂隔成了一条条蜿蜒曲折的水道,
小船行驶在这天然植物组成的水道上湿地红树林,远山近水,烟波浩渺。
几幢渔民歇脚遮阳的茅草屋点缀其中,水天一色让人犹如身临“亚马逊”湿地般如梦似幻。
红树林的美是无以伦比的不管阴天、雨天还是阳光明媚;
不管清晨还是傍晚,总会给摄影人不一样的惊喜,真是浓也美,淡也美浓妆淡抹总相宜。
有人问,为啥“红树林”不是红色的,那要在深秋时节才能看到。
渔人撒下的渔网,打破了静谧的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在阳光的照耀下,泛起粼粼的波光,营造出一派水上田园牧歌的迷人风景。
这片红树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极具观赏价值。
鹅湾摄影点建在东西两侧的小山包上,顺光、逆光皆可拍摄,从山包往下拍摄,成片红树林尽收眼底。
撒网、捕鱼的小船穿梭林间,一座座吊脚楼衬托着背景画面,成群的白鹭时而飞翔在红树林上空、时而停在树上,给画面增添几分动态感。这里拍摄不受天气影响,晴天的水面倒影、雨天云雾缭绕各具特色。
沙江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我国东南沿海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这里风景优美,山色鲜明,水光潋滟,两条S型航道把村庄与对面的大海和另一处处于海中的岛屿——竹江岛相连,形成一道绝美的风景线“沙江S湾”。
沙江镇的建筑是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石条建房的传统,许多房子从墙基到墙体都是用石头砌成,平台、屋顶用长石条铺盖,整座房子就是名符其实的石厝。
当地人还会热情地告诉你S湾的拍摄点在天主教堂后面的山上和二中的教学楼顶。
沙江S湾附近的观景楼完全是私人建造的楼房,占据了靠近滩涂和制高点的优势。
四月底五月初,霞浦迎来了海带丰产的季节。
沙江的海面上,众多插在滩涂上的竹杆,静静的排列在淡墨色的海水上,随意,或粗,或细,都在描绘滩涂的极美。竹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港湾水道两边,排成了一个大大的S湾,竹杆上挂满晾晒的海带。来来往往的船只,在竿影间繁忙穿梭,水墨韵律美妙突出,构成了一幅完美的滩涂风光画。
每年四到六月份,滩涂边海带收获的场景蔚为壮观,海带高高挂起时的线条和色泽,与在此劳动过程中的动作构成一幅幅鲜活灵现的画面。
下尾岛又名夏威屿,位于福建省霞浦县长春镇半岛的东南末端,直面东海,面积不到0.1平方公里。
尽管面积小的可怜,近年来,下尾岛却有点“火”,这里的沙滩和岸礁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下尾半岛位于霞浦县东冲半岛的东南部,东西走向呈长条状直插大海。
半岛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小岛礁,半岛中部南侧有一小海湾,千百万年的地质构造运动加上海水侵蚀、海浪拍击等外力作用,形成了由许多洞穴和奇礁怪石环绕着的整个岸线。
下尾岛周边分布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小岛礁,岛屿中部南侧有一小海湾,小海湾前面有一片金色沙滩和碧海蓝天相辉映。
千百万年的地质构造运动加上海水侵蚀,海浪拍击等外力作用,在小海湾周围形成了许多海蚀洞。
奇礁怪石环绕着整个岸线,惊涛拍岸、怪石嶙峋、潮涨潮落,变化无穷。
下尾岛最出名的就是这个海蚀洞,这是经过数百万年海水溶蚀形成的的海蚀地貌。
进洞只有一条路,当退潮时这条小路才会展示在人们面前。
所以如果要进去拍照需要提前了解当天的潮汐规律。
站在洞穴内向外拍摄,前景沙滩与礁石融合,中景半岛环抱的海湾,美不胜收。
想要从里往外拍一张没有亲戚的照片有两个选择,一是等潮水上涨,淹没了进洞的道路,里面的人都已经提前离开时拍,一是可以像我一样,8点前来到这里,一探海蚀洞完整的面貌。
背景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和碧蓝的天空,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下尾岛千姿百态的海蚀岩。
居高临下迎着咸涩的海风,瞭望着饱经风霜的它们,
即使是天气炎热,依旧觉得心情舒畅。
洞外风景如画处处奇观,千姿百态的海蚀岩同岛上的巨型风车,构成一幅幅美丽画卷。
清晨,站在洞穴内向外拍摄,前景沙滩与礁石融合,中景半岛环抱的海湾。
礁石像是外形奇特的相框,将前景沙滩的美定格在你的瞳孔之中,因此人们赋予它“别有洞天”美称。
在这里,你无需过多费心拍摄角度,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半月里依山而建,
山环水绕、钟灵毓秀,形如半月~
半月里是畲族古村落,
畲族早先是一个游耕民族,畲民大都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
建于清朝时期,拥有三百年的历史。
村里建筑保存十分完好,
诸如“龙溪宫”、“雷世儒大厝”、“雷氏宗祠”,
以及各种各样的门楼、山墙等等建筑都极有历史价值~
一步一步走进半月里古村落,会感受到半月里安静祥和的气氛。
山溪水在村前潺潺流过,村中巨大的古榕树生长起来。
村中的畲族人民安静谈论,氛围令人安定~
阿婆的名字叫钟连娇,如今已93岁高龄。
她因兼职拍摄模特,早已名声远扬。
而在现实生活中,钟阿婆也是这样,每天都穿戴着畲族服饰,挎着菜篮子,穿梭在村中的大街小巷、院子内外,她择菜、舀水、烧火、做饭,牵线搭桥、缝补衣服。
清晨的村子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
沿着鹅卵石砌成的小道慢慢穿梭于青砖木楼之间,仿佛时间停止,如古今穿越一般,好生惬意。
现在的半月里没有了过往的热闹,
但是现在的他像一位长者,慈祥、安静的屹立在那,诉说着那时的故事。
花竹的日出,去过的人都说很美~
早上四点起来,去花竹看日出
三沙镇的花竹村,位于霞浦县最东端的一座山坡上。
美丽的霞光,会让你惊叹世间的美好。
站在山上居高临下,面向东海,极目之处是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大嵛山岛。
当一轮红日从海面冉冉升起,随着云层变幻莫测,整个海面瞬间被染成青色、蓝色、紫色、黄色、红色、金色,展现出一幅壮美景观~
在霞浦 ,时光,不仅只是个时间概念,特别是对于热爱摄影的人来说,还是个“决胜制高点”的因素。
在日出日落时分,太阳的光线角度低,光质柔和并呈现出暖色调,使整个画面充满着诱人的魅力!
花竹地势比较高,重峦叠嶂在旭日东升时处于大逆光会产生一种层次丰富的效果。
波光鳞鳞的水面倒映出美丽的彩霞,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像,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梦幻而又绚烂。
中国北方的村落名称多与历史典故或者家族传承为主,比较深沉粗犷,而南方地名多秀美婉约,这完全符合了中国南北方人们的传统性格,花竹这个村名,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村里还有利用祖上的石瓦房重新装修成民宿,有着温馨、古朴、大方、简约、洁净之气质。
花竹是观赏“福瑶列岛”全景的最佳地点,山海美景一览无余,还是一个观日地标,著名的日出拍摄点。
花竹被誉为中国海滨日出与近海滩涂风光最佳摄影之地。
近景浮标竹竿、中景鱼排木屋、远景岛屿帆影。
若适逢云雾飘浮之日,海面上云蒸雾涌,轻盈柔美。
这是阳光和海的对话,近处排列着大片的紫菜棚,在清晨的朝霞中渐渐苏醒。
日出之美,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
叹不完的光影层次,看不尽的潮汐涌动,一切的守候都是值得的...
牙城镇渡头村古榕群系杨家溪景区榕枫公园的主要景观,正处于北纬27°附近,是全球纬度最北、中国最大的小叶榕古榕群。此处约有十几棵大古榕树,按东西向有序排列,据说植于南宋初期,历经800多年沧桑,依然翠绿成荫。其中最大一株古榕树,已有八百多年树龄,相传系南宋庆元六年(1199年),朱熹自赤岸前往太姥山东北麓的潋村路过此地时,指导杨氏族人所植,故被称为“文公榕”。
杨家溪位于福建太姥山,号称闽东小武夷,相传北宋名将杨宗保、穆桂英的儿女杨文广与杨金花曾率兵在此平定南蛮第十八洞,并派杨家将驻守此地,所以把此溪叫杨家溪。
杨家溪具有一种柔和美,这里浸染着一种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
农人们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
老汉牵着牛、老妇挑着担,特别是晨光在45角度时穿过树林洒向大地,构成一幅美丽、醉人的画卷。
如果恰好赶早,可以享受到清晨最清新的静谧,一路走来都是不同的树夹道,让人不由自主地在这氧吧里深呼吸。
村内的榕树王,每当早晨的阳光斜斜地洒进树林,斑驳的树影在光影的晃动下展示着它的魔法,营造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晨雾环绕着千年古榕树群,阳光透过苍健遒劲的树干、丝丝缕缕洒在弥漫着的晨雾中!
清晨的阳光透过林间,映射在牵着水牛的老农身上及挑担人更有一番韵味,人与自然完美和谐,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幅幅水墨画。
古榕树、老农、阿婆、大水牛都在,斗笠蓑衣锄头齐全,晨雾却不是常常有,
不过,没关系!
农民扮演农民,模特早就准备好了。
村姑编着麻花辫,穿着花衣裳,提着一篮草在一旁等待。
稻草已被点燃,烟雾很快弥漫至上空。悬于头顶的光,漏进盘根错节的榕树林里,很快在烟雾的作用下线条分明,形成丁达尔效应。一眼望去,像数条聚光灯打在模特和大白鹅身上。
莹莹也来凑个热闹,赶赶大鹅~
因为去霞浦,特意查了一下何为滩涂。
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为“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露出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小皓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滩涂,而是以沙质为主的沙滩,没有确定的水道,但是只要有光线,这里就变得熠熠生辉,被海水冲刷修饰过的沙滩, 纹理线条会变的特别柔美。
小皓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方,它的潮水呈现S形状,与沙滩的纹理和谐相映,与小溪流水和谐相连。落日时分,看着层层叠浪拍打着沙滩,别是一番风趣。
小皓村夹在东山和西山之间,落潮后的浪花一层一层的推进,线条明显有特色,是其他景点所没有的。
这是摄影者来到霞浦一定要前往的一站,潮水的涨落、季节的变换、月落日升,小皓每天也在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出她的五彩斑斓。
给当地村民10元钱(可以讲价讲到5元/人),下到山边的一条小路上,可以获取开阔的渔排、海岛的视野,能够更近距离的俯瞰小皓村和沙质滩涂、渔船、连绵的山脉。
日落时分金色的滩涂,加上劳作归家的渔民身影的点缀,着实一副人间美景。
这里是每个来到霞浦摄影者必到的地方之一,由于小皓滩涂二边高山耸立,行程一个U型态势,U型中间是小皓村庄,在夕阳照耀下,滩涂和流入大海浅薄河床会形成较强的光反射和反差,顺光和逆光还会具有不同的色彩滴。小皓各种近海养殖丰富,季节性劳作以紫菜和捕捞鱼苗为主,只要有光线,这里就是变化万千的创作基地。
我是总会被“古镇”这样的字眼所吸引,明知或许它与古镇丝毫无关系。
古镇码头,或许这儿是有个码头前往一些岛屿的,我本想去看码头,可一路过去却并没看到,村子里的房子错乱在小山小坡上,各不相同,走着走着,看到一个海滩,海滩上都是船,还有几个走动或是在聊天的人。
一问才知道这是一个休船厂,有些船上有工人在工作,也有工人坐在滩上聊天。
古镇码头海岸上停放着许多的待修的渔船,师傅们正在精心的干着活,我们的到来给这里增添了几许热闹的氛围,我们和师傅们边聊天边拍摄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修船的师傅们干起活来的那份仔细认真令我们钦佩。师傅说:别小看这修修补补,关系的是人的身家性命,必须一丝不苟。
怕打扰师傅干活,躲在一边默默地拍了几张。还有一些已经完全破损的渔船,它们不知经历了多少风浪的洗礼,如今已经退役了,但它们的傲骨依存,依然骄傲的向着天空挺立,那高昂的头和留在船帮上的根根木刺清晰可见,船员们遗留在船上的手套和胶鞋诉说着它们的经历......
霞浦是福建东北部一个沿海小城,每年8月开埠后就迎来了富饶的东海海产。
所以来霞浦,不能不吃的便是当地的海鲜大排档,这里是滩涂的海鲜,不同深海、外海的味道,很鲜嫩。
海鲜是霞浦美食的代表,这些鲜美的食材已经像基因般深藏在霞浦人的骨子里。
炒米粉、对虾、海蛎饼、剑蛏、皮皮虾、大黄鱼、花螺、鲍鱼......
这些美食会让你的味蕾,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身在美食大省福建,霞浦不仅有海鲜,也有经典的闽南小吃:锅边糊、鱼丸、福鼎肉片……光是打出这些字我就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所以吃,也是来到霞浦的重头戏。
如果你是为吃海鲜而来,完全可以考虑单独为县城留出一点时间,因为这里吃吃喝喝是最丰富的。
菜市场总是一个城市里最接地气、美食信息最丰富的地方,渔民们每天打捞上的海鲜会拿到这里的售卖。各种肥美的蟹、螺、虾、鱼不断挑逗着吃货们的美食雷达。
买了生鲜可以带到附近的餐馆代加工,丰俭由人,人均100多元也能吃得满足。
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去市场走一走感受下市井之气,或者夜里在排档一条街亲自品味下这些海味的鲜美。
满目琳琅的海鲜该怎么选择?
吃海鲜肯定必点海鱼,东海特色的大/小黄鱼,清蒸、红烧都比较推荐,肉质鲜嫩入口即化。还有我最爱的龙头鱼(上海叫龙头鲓广东叫九肚鱼),椒盐、红焖和酸辣汤都超级美味。
红烧带鱼、清蒸鲳鱼、红焖小杂鱼也很推荐。
土虾刺虾九节虾白虾都很棒,霞浦的海虾比起北方更清甜,肉质Q弹,只是排挡吃到的鱼类和虾类基本都是养殖的。如果你有机会找相熟的本地人去市场买到野生的,味道会更赞。
霞浦的饭店,万物皆可葱油。葱油碎螺是一道吃起来必须万分小心的特色菜,螺肉紧致鲜美,也是在非沿海地区比较难吃到的食物,因为螺壳混在肉里,一不小心就容易崩牙。
霞浦这里会用葱油的做法。甚至连章鱼和北极贝也可以加入葱油的行列。
鳗鱼面或者目鱼面顾名思义就是用鳗鱼和目鱼制成的面条,口感Q弹爽滑,极具鲜味。
鱼面做法和燕饺皮类似,难度更大,因为需要把鱼泥反复手擀翻面手擀成直径50公分左右的薄圆皮,每次翻面都需要熟练的技巧否则柔软的鱼泥就会破开。传统的烹饪方式是这个食材的点睛之笔:热油锅爆香猪肉丝、浸泡过的金钩海米和香菇干等其他辅料;加水烧开放入鱼面,加调味料尤其不能少掉白胡椒即可。再考究一些的做法会在最后加入炸过的鹌鹑蛋。市面上有出售福州等地的干鱼面,但是像霞浦这样现做的湿鱼面却极少,鱼面冷冻后再食用口感就会有很大影响,更不用说晒干后的口感了。几十年一直作为各大酒宴的第一道菜也是有他的道理,满满一大碗总能一下被瓜分精光。
一个小城的美食精髓往往都是在那些犄角旮旯的苍蝇小铺里感受到的吧。
霞浦除了那些鲜美的海鲜,这些本地传统的小吃也不能错过。
当然说了是传统小吃,所以这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小食并非会让每个人都那么喜爱,然而却是外乡游子每逢归来必吃的乡味。
霞浦这里的煎包个头很大,里面放的是包菜和肉沫;
糯米爱好者估计也会喜欢米饺的,有甜咸两种口味,就是糯米粉做的皮子里包裹咸甜味的馅料的大饺子,比较传统的是萝卜丝肉馅,蒸的会比煮的味道更好些,蒸煮的时候以山姜叶子为底,蒸好的米饺会带上一些写山姜叶的辛辣,表皮软糯。
如果说上面那些食物是特色食物,那么霞浦最有名的传统美食非手作鳗鱼鱼丸莫属。
对于很多人来说鱼丸可能就是偶尔下火锅会吃到的食物,而对于霞浦人乃至福建人来说,这却是他们日常家宴、各大节日、婚嫁喜丧乔迁寿辰都必吃的一道菜。
霞浦的鱼丸一般是用新鲜的东海大鳗鱼的肉来制作。磨成浆后加入鱼丸淀粉和盐、糖调味,徒手搅拌数十分钟让鱼浆上筋。鱼丸的肉馅则是用上好的猪后腿肉按肥瘦比例制成肉泥,加入现熬葱油和各种调味料徒手搅拌,捏成大小一致的圆球待用。霞浦的鱼丸制作基本上是纯手工制作,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下来鱼丸的味道都没有变,软滑鲜美,咬一口肉汁满溢。
鱼燕和肉燕比起鱼丸的工序更是复杂,新鲜鳗鱼肉/猪肉打成泥后揉搓揪着小个后手擀成薄皮。然后裹肉馅一个个手包成型,因为特殊的造型,包燕饺的工序比普通饺子要繁复的多。超市里那些包装出售的流水线鱼饺根本无法比拟。
霞浦剑蛏是当地极为出名的美食。
剑蛏选材精小,吃起了非常鲜嫩爽脆,不知挑逗了多少人的舌尖味蕾。
另外特别介绍的这个海鲜,别说吃了,就是听过、看过的人,估计都不多。
别看这东西长得歪瓜裂枣有点丑,吃起来可是别有滋味,这个东西的学名叫做龟足,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海和南海一带。在福建境内,盛产海鲜的霞浦、长乐、平潭等地都能见到它的踪迹。
福建人知道它,多在遍布各地的霞浦海鲜酒楼里。霞浦人把它叫做笔架,一来是因为当地有座笔架山,山脚下的海湾就是它的产地;二来就是它的样子恰与书房中用的笔架近似。它还俗称佛手贝、石砌、狗爪螺、龟脚、鸡冠贝、鸡足、鸡脚、观音掌等,之所以有这么多名头,都是因为长得像,大家可以自行脑补一下。
它的烹饪方法和其他海鲜差不多,可以下清水焯一焯,蘸点醋,重口味的就来点芥末。吃的时候,把龟足放进嘴里轻轻地吮一下,让汁水充盈唇齿,再咬上一口,细嫩的肉在鲜味中不知不觉就进入口中,留下的满满都是意犹未尽。
素有“中国海带之乡”“中国紫菜之乡”的美誉,来霞浦,紫菜和海带又怎么可能缺席呢~
紫菜,是一种可食用的藻类,可反复收割,成熟后的第一次收割,叫头水紫菜,之后收割的,被依次称为二水、三水紫菜,越早收割的紫菜,口感越细嫩,鲜味越浓,营养价值也越高。
鲍鱼是名贵的海洋食用贝类,被誉为“餐桌黄金,海珍之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但在霞浦,鲍鱼绝对是饭桌上的“常客”,各式各样的烧法都难不倒这里的大厨。
霞浦,一个小众又值得反复前往的地方。
如果你爱拍照,可以花上一些时间等待最佳光线下的霞浦;
如果你爱吃,可以在这尝遍最新鲜的美食;
如果你爱发呆,也可以在这看日出日落,享受大自然的美。
① 霞浦一年四季都值得去,但如果你想看到特定的景色,要选好时间才不至于失望而归。
4-5月是海带、紫菜的种植季,在海边能拍到很好看的人文照片。
7-8月的夏季,因为多台风,所以天空和海景都会显得特别透亮,是拍风景的好时候。
10-12月正是紫菜丰收的季节,可以看到村民们是怎么收获、晾晒紫菜。
② 霞浦海上的日出和日落是来这里最不能错过的风景,除非来这里纯发呆,但凡想看日出日落的,在做行程的时候,每天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是可以看日出、日落的地方,当然,想拍到好看的日出日落或者滩涂得看准潮汐和天气才行,不然拍出来就是一堆烂泥巴。
③ 除了日出与日落,霞浦海上大规模的竹排也是看点,这样的景色在当地的各个村子里几乎都能看到,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沙江村的S湾,因为它的造型比较特别,但这个场景得要用长焦或者航拍才能拍出美感,其他村子里的竹排其实会更好拍。
④ 花竹村的看点在海边的石厝,这里有依山而建的一片石头房子。这是闽南人民的传统民居样式,在福建沿海经常可以看到。花竹村的观景台地势高,看日出的视角超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整个地平线。在我们平时的生活里,很难得有机会如此耐心且认真地看着天空慢慢变亮,看着阳光刺穿云层。所以花竹村,它值得。
⑤ 在霞浦,和花竹村日出拥有同等赞誉的是东壁村的日落。这里设有专门的观景点,可以把桥、大海、日落、渔船一起框进画面里。
⑥ 小皓沙滩就在东壁旁边,可以在设计行程的时候安排一个傍晚过来看日落。这里的景观虽然元素单一,但滩涂更大,景更广阔,如果天气配合,也更容易拍出好看的照片。
⑦ 杨家溪个人看来算是摄影点,如果不为了拍照就没有专程过去的必要,这里应该是著名的“摆拍基地”,农民、牛、村姑、大鹅、烟……都是道具,运气好可以蹭拍一下,但别影响交了钱的“正主”拍摄。
⑧ 关于住宿,住县城大交通会比较方便,有很多连锁酒店和私人酒店可以选择,但要看日出就要四点多爬起来了。住村里方便看海看日出(花竹、东壁一带比较多),村里主要以民宿为主,例如东壁村的房子面向大海,有不少“一线海景民宿“,就算站在阳台上,也能看到好看的滩涂落日。反正各有利弊吧,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来安排。
⑨ 关于交通,县内交通强烈建议大家包车或者自驾,乘坐公共交通真的很影响体验,也浪费时间。
椰树海滩看多了会腻,
而身在福建宁德的小县城霞浦,
这里既有山海之间的浪漫,也有小渔村的质朴。
来过霞浦,你才会知道,日落光影下的滩涂,是怎样一种意想不到的景象;
来过霞浦,你才会知道,劳作的渔民、成片的竹排,是怎样一种和谐的画面。
在霞浦,
遇到的每一处风景,
留下的每一寸脚步,
吃过的每一顿海鲜,
照耀的每一处阳光,
这些都已留存在脑海,
每一次回忆,都会在嘴角上扬的幸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