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文物部门1960年代文物部门田野调查时确认,乾陵陪葬墓现有17座:太子墓2座,分别是章怀太子李贤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王墓3座,分别是泽王李上金墓、许王李素节墓、彬王李守礼墓;公主墓4座,分别是义阳公主墓、新都公主墓、安兴公主墓、永泰公主墓。其余为臣墓,有王及善墓、薛元超墓、杨再思墓、刘审礼墓、豆卢钦望墓、刘仁轨墓、李谨行墓、高侃墓等。实际到底有多少座陪葬墓,还不是很清楚。其中,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中书令薛元超墓、燕国公李谨行墓等5座陪葬墓,已于1960年-1971年间被陕西考古部门先后发掘,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惊人。目前开放了三座皇家墓,分别是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
太子陵历史: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乾陵东南。懿德太子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名李重润,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在大足元年(701年)与其妹永泰公主被武则天杖杀,享年19岁。在神龙二年(706年)陪葬乾陵,并给予“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该墓已遭盗掘,仍出土文物1000余件。现已在墓区建成博物馆。
人物历史📖:李重润(682年 - 701年10月8日),即懿德太子,本名重照,生于东宫内殿(今陕西省西安市),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避武后讳改。降生时高宗立为皇太孙,开府。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去世,唐中宗继位,由武则天临朝摄政,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幽禁起来。后下令废除李重润的府署,并将其贬为庶人,另在别处囚禁。帝复位,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复立唐中宗为皇太子,封李重润为邵王。大足元年(701年)九月,当时张易之兄弟得幸于武则天,李重润遭人诬陷构罪,说李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夫魏王武延基等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何得恣意出入内宫。武则天得知后大怒,于九月初三日,将三人杖杀而死,死时年仅十九岁。李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大为当时人们所悼惜。唐中宗复位后,追赠皇太子,谥号懿德,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到乾陵陪葬,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李重润合葬,追赠皇太子,谥懿德。并给予“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
古墓结构📙:陵园四角有夯土堆各一,南面有土阙一对。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
文保碑
石羊(石像生)
拄剑石人像(翁仲)
石狮(石像生)
阙楼设置于宫殿、陵墓前,在墩台上修建亭楼,故称阙楼,为礼仪性建筑。永泰公主墓前设置阙楼一对,内城四角建有阙楼。
墓道宽3.9米,水平长26.3米,墓道用红褐色土夯筑,两侧墙上有壁画。从墓道入口处东为着盔甲、穿战袍的仪仗队行列。仪仗队后面是青龙和以北为背景的城墙、阙楼。城墙转角为方形,阙楼在城墙南面。城内有大批仪仗队作行进状。
后墓室长5米,宽5.3米,高7.1米。东、西壁略呈弧形,顶为穹隆重顶,顶悬挂油灯的铁钩一个。后室壁画以东壁较完整。画面两组宫女19人,墓室西侧放置石椁一具,椁内残存两副被搅乱过的人骨架,其中有男左肱骨、左右股骨、骨盆和女左右肱骨、左右桡骨。经鉴定,在男骨盆上有一条明显的骨骺线,断定其年龄不超过20岁,与文献记载懿德太子卒年仅19岁和以裴粹已死之女为冥婚合葬均相符合。
懿德太子生平展览
公主墓历史📖:永泰公主墓位于乾县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7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名李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时年仅17岁。后与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坟墓被冠称为“陵”的公主,规格与帝王相等。
人物历史📖:永泰公主(684年-701)李仙蕙,唐中宗第七女,母为韦皇后,初封永泰郡主。公主姿色艳丽,端庄娴雅,“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且才智聪慧,生知百行,父亲周王李显极其宠爱。以郡主身份下嫁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大足元年(701年),懿德太子李重润和夫君武延基私议内帏之事,坐罪杖杀,导致公主受惊难产而死。唐中宗复位后追赠为公主,以礼改葬,号墓为陵。
古墓结构📙:永泰公主墓是属封土堆,墓墓冢为覆斗形,高14米,其墓穴是用砖砌的,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墓由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甬道、8个便房、前后墓室组成,全长87.5米,象征着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墓外排列有石狮1对,石人2对,华表1对,具有陵的规模。是建国以来发掘唐墓中最大的一座。墓里面有个盗洞,盗洞口有一副骨架,骨架旁边有一把铁斧,四周还散落有金、玉饰品,被盗的时间大概在五代或宋初。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壁画、陶俑、木俑、三彩俑、金、玉、铜器等珍贵文物计1000余件。
文保碑
拄剑石人像(翁仲)
石狮(石像生)
阙楼遗址
阙楼设置于宫殿、陵墓前,在墩台上修建亭楼,故称阙楼,为礼仪性建筑。懿德太子墓前设置阙楼一对,内城四角建有阙楼。
盗洞
壁画
永泰公主墓石椁
由大小不同的34块墨玉石组合而成,重约39吨,造型为唐代标准的庑殿式三开间大殿,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石椁之一。石椁内外璧以及立柱上均刻有精美的人物和花鸟图案,展现了盛唐时期宫廷生活的一些场景。
乾陵文物精品馆
三彩武士俑
三彩镇墓兽
三彩贴花马
三彩骆驼
永泰公主墓石椁(模型)
永泰公主墓志铭(志盖)
1960年出土,方形盝顶志盖,长118厘米,籇书“大唐永泰公主墓志铭”,盖顶四周饰宝相花,斜面饰十二生肖。
大唐永泰公主墓志铭 太常少卿兼修国史臣徐彦伯奉勅撰
永泰公主墓志铭(志石)
志石方形,长118厘米。至文正书,太常少卿徐彦伯撰,记载了唐永泰公主李仙蕙的家族谱系、生平等情况,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内容为:
臣闻绛河南澳,天女悬于景纬;湘巌北渚,帝子结于芳云。是以彼莪者 唐,赞肃雍之礼;坎其击鼓,殷作配之仪。则王姬之宠灵光赫,其所由来者尚矣。公主讳仙蕙,字秾辉,高祖神尧皇帝之玄孙,太宗文武圣皇帝之曾孙,高宗天皇大帝之孙,皇上之第七女也。倬矣帝唐,现哉神圣,故以轥轹于王表,葳甤于□国□矣。公主发瑶台之光,含珠树之芳,蓄兑灵以纂懿,融须编而启祥。神授四德,生知□行,郁穆韶润,清明爽烈,琼蕤泛彩,拂秾李之花;翠羽凝鲜,缀香苕之叶。是以奉言彤史,承训紫闺,敏学云□,雕词锦缛。歌庶姜之绝风,吟师氏之明诰。动必由礼,备保傅之容;言斯可则,兴后皇之叹。慧志罔渝,韶音允塞,天光诞集,楙册遄开,宠盛簪珥,邑延汤沐,大启平阳之园,俄闻单伯之送。以久视元年九月六日,有制封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户。嗣魏王武延基,濯龙英戚,嘉鱼硕望,□乐攒于厥躬,琳琅夺于群寳。阙父之子,独预王姻;齐侯之家,仍为主第。结缡星□,□粹河洲,宝弓藏椟,纷泌泉之上;神珰蕴笥,烁炎库之庭。紫罽盈軿,黄珪委绶,泽□□锁,番奁凝镜,蔚金翠于西城,降歌钟于北阙。自蛟丧雄锷,鸾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凋春,忿双童之秘药。女娥篪曲,乘碧烟而忽去;弄玉箫声,入彩云而不返。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皇帝在昔监国,情钟筑馆,悲苍昊之不仁,叹皇罃之无禄。宝图伊始,天命惟新,顾复兴念,追崇峻典。铜岩北麓,剑水东湍,赋列千乘,家开万井。疏彤壤之赡腴,锡□泉之首命,读平原之诔,已彻神明;循谷也之篇,竟闻同穴。以神龙元年追封为永泰公主。粤二年岁次景午五月癸卯朔十八日庚申,有制,令所司备礼与故驸马都尉合窆于奉天之北原,陪葬乾陵,礼也。缟驾纷纷,頳旌扫云。香袿□灭,哀挽风分。红癣浓兮碑字古,苍山合兮山道曛,珠襦玉匣竟何向,石马陵边皇女坟。其铭曰:宝系重光,葳甤焜煌。于穆不已,明明天子。克诞王姬,颜如桃李。桃李伊秾,王姬肃雍。柔嘉弈德,婉嫕其容,其□允淑,既温而肃。铣镜含葩,琼蕤可掬。委委蛇蛇,如山如河。风栖楼柱,龙盘织梭。百行无阙,降嫔登月,双带结缡,六珈环发。神剑难驻,仙云易歇。仙云歇兮恸睿情,玉管颻扬无留声,蟏蛸飞兮锦笥灭,蝘蜒去兮银墀倾。哀缟挽兮露□解,徂灵輴兮日少晶。奉天山兮茫茫,青松黛栝森作行,泉闺夜台相窅窱,千秋万岁何时晓?
《客使图》
客使图位于章怀太子墓道中部东壁,高185厘米,宽247厘米。画中人物均为真人大小,共有6位人物。描绘的是唐朝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画面左侧3位谦谦君子为唐朝鸿胪寺官员,气度沉稳,雍容自如,神情肃穆,均穿着初唐时期的朝服,头戴笼冠,身穿阔袖红袍,白裙曳地,腰系绶带,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3人呈三角站立,其中2人左右面对站立,1人背向站立。后面3位为外国使节,拱手躬身,毕恭毕敬。为首者秃发蓄髭,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穿翻领紫袍,腰间束带,足穿黑靴,推断应为来自东罗马的使节。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
《观鸟捕蝉图》
观鸟捕蝉图位于章怀太子墓室西壁南侧,画面由三个仕女及鸟、树、蝉、石组成。左边的一位仕女,头梳小圆髻,丰颊阔眉,朱砂点唇,上着唐代妇女流行的半袖衫,外披红色长巾;下穿绿色曳地长裙,足蹬云头如意履;左手托长巾,右手执钗于脑后,仰观上方展翅飞翔的小鸟。表情流露出一种羡慕、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和一种无奈与叹息的忧郁。中间的那一位仕女与两边的人物特征反差很大,她头梳丫髻,丰颊滋润,直鼻小口,眉目有神。上穿黄色圆领长袍,腰束带,下穿黄色裤子,足蹬尖头软鞋,左手微举,右手拂袖,莲步轻移,全神贯注地捕捉前面树干上那只吱吱呜叫的小蝉。人物身着当时最为新潮的男装,形象显得天真烂漫,稚气可爱。右边的一位仕女,其装束与左边执钗观鸟的仕女相同。只是她双臂交锁,挽长巾于胸前,面无表情,平视前方,显得沉稳、平静。深宫幽怨的寂寥生活使她对未来丧失了信心,只有无奈的等待和期盼。整个画面再现出不同年龄段的三位宫女的宫廷生活状态。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
《狩猎出行图》
狩猎出行图位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原图揭取时分为数幅,画面以青山松林为背景,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携弓带箭或持旗或持驯豹鞭,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殿后的还有两匹负重骆驼,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墓壁画中上乘杰作。树木笔法苍劲,枯笔勾勒,内填色彩。可以看出树木的表现已逐渐摆脱中国早期绘画的程式化倾向,5棵参天古木,均匀切割画面,树木造型均有自身特点,且与人物比例也趋自然和谐。人物、鞍马、骆驼等狩猎殿后队伍,奔驰于古木森森的林荫山道之间。5名骑士头戴幞头,身着长袍,多深目高鼻,应为胡人。人物神态自然,或转身招呼,或持鞭驾骑,无有雷同。两匹骆驼,一匹单峰驼,一匹双峰驼,单峰驼驼峰上倒扣一口三足铁釜,双峰驼则背驮柴捆。整幅《狩猎出行图》用笔洒脱,线条流畅,构图严谨。从最开始的大队人马到殿后的保障队伍,疏密有致,形成起承转合的关系,犹如一曲轰轰烈烈的进行曲,将声势浩大的唐代狩猎出行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
《打马球图》
打马球图位于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长6.75米,高1.65米。画面上有20匹“细尾扎结”的各色骏马,骑士均穿白色或褐色窄袖袍,脚蹬黑靴。头戴幞(音服)头。他们一律为左手执缰,右手执偃月形鞠杖,整个比赛场面精彩激烈,是难得的一流壁画作品,是古中国与波斯等国人民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
太子墓历史📖:章怀太子墓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西兰公路东侧约300米。章怀太子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名李贤,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其墓的结构与永泰公主墓基本相似,只是小些。墓中壁画五十多幅,保存基本完好。其中《赢宾图》、《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和《观鸟捕蝉图》等壁画中的人物,都比例匀称、和谐、准确,造型逼真,技巧圆熟,显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度水平。
人物历史📙: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字明允,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妹妹太平公主。李贤是高宗子女中比较有才华的一个,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后汉书》。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和武后猜忌。调露二年(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年仅二十九岁。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即武则天死后的第二年,将李贤遗骨迁到乾陵陪葬。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追谥章怀太子,与太子妃房氏合葬。
古墓结构:墓由长斜坡形墓道、4个天井、4个过洞、6个便房、砖砌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墓道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墓封土呈覆斗形,封土堆南约50米尚有残存的一对土阙,土阙南面有并列的一对石羊。该墓虽然被盗,但仍出土各种陶俑、三彩俑、生活用具等陪葬品600多件。
文保碑
阙楼遗址
阙楼设置于宫殿、陵墓前,在墩台上修建亭楼,故称阙楼,为礼仪性建筑。章怀太子墓前设置阙楼一对,内城四角建有阙楼。
石羊(石像生)
墓道
墓道水平长20米,宽2.5米~3.3米。墓道东西两壁各有4组壁画,东壁为出行图、客使图、仪仗图和青龙图;西壁与之对称的是马球图、客使图、仪仗图和白虎图。
墓过洞
有4个过洞,呈拱券形,过洞壁画共有10组。
前墓室
呈正方形,长、宽各4.5米。高6米,穹隆顶,有《侍女图》等。
后墓室
与前墓室同。长、宽各5米,高6.5米,有庑殿式石椁一座,长4米,宽3米,高2米,由33块大石板组成。顶盖5块石板的最南一块已被盗者撬开,石椁东南角倚柱亦随之向南壁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