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郑州火车站
郑州火车站
行走去德化街途中
郑州二七广场西南侧一幢大楼上,有四个醒目的大字“百年德化”。初见“百年德化”,以为是个店名。问及老郑州,道出了“百年德化”的来龙去脉。原来德化是德化街的简称,德化街原来只是个400米长,10米宽,又短又窄的街道,但它已有百年的历史,见证了郑州商贸的发展历程,现在已是中国著名商业街
二七纪念塔
二七广场
德化街的改造筑就了一个新的商业巨头------亚细亚,随之而来的就是闻名全国、硝烟弥漫的二七商战,郑州的现代化商业格局也逐渐形成。
德化街始建于公元1905年。1901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带动了郑州商业的发展。当时的河南巡抚陈龙奏请清政府批准,将郑州辟为商埠,并在郑州周围着手规划道路建设,这才形成了德化街。当时的街道以苑陵街为界,南名天中里,北名惠人街。后因"惠"与"毁"谐音受商人忌讳,清末举人刘邦骥与众商合议,定名德化街,并沿用至今。
说起德化街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街上有个德茂祥大酱园,生意不错,就取“德”字,以教化人之意,定名为“德化街”;一是,《韩非子唯一》记载:舜其信仁乎。乃躬籍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德化乎。二者出处虽不同,但“以德立商,感化世人”的本义则相同。
每到整点,二七纪念塔便响起了厚重绵延的钟声,钟声悠扬飘荡在广场上,飘进每一个顾客耳朵里。这座百年商业街的故事,仍不断继续,抒写着郑州商业历史的传奇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化街已是当时郑州的主要商业街道之一,这条又短又窄的街道,聚集着众多名店,十分繁荣,鼎盛时,每天接送顾客达万人。按老辈人的说法,那时候的德化街已经是“天天如赶会,日日似过年”,被誉为举世闻名的“华北大都市”。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称为华北大都会,德化街,大同路为商业明珠。
“花木兰”,位于步行街的西入口处。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剧照为蓝本,既表现了河南的代表豫剧文化,又表现了中国古代女中豪杰木兰的形象,可以说通过这一雕塑有机地把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德化步行商业街的代表形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雕塑所处的地点就是当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献飞机而开始全国义演的第一场所在地,这组雕塑就是以当时演出的一个剧照为蓝本而制作的。
位于郑州市德化街内的大石标:中国著名商业街,德化街。
郑州解放以后(1948年10月),德化街愈加繁荣,铺设柏油路面,店房、店面多次更新,楼房林立,各业具备,德化街成为郑州市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刘伯承、陈毅等党和国家邻导人、陈庚大将以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等曾先后光临过德化街,并在当时一家馄饨馆就餐。著名艺术家常香玉向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捐赠的军需飞机就在这里举行捐赠仪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化街进行旧城改造,新建有亚细亚商场,德化街百货大楼、妇幼用品大楼、刘胡兰副食品大楼等80多家商铺。“星期天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亚细亚已是那时的郑州商业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就是闻名全国、硝烟弥漫的二七商战,郑州的现代化商业格局也逐渐形成,德化街被誉为郑州的“王府井”、“南京路”。
位于郑州市德化街大同路附近的;郑州日军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
在顺着德化街往前走到大同路附近,在街中心立着一块纪念石碑,上面刻着1938年2月14日,星期一,农历正月十五。石碑的另一面写着郑州日军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碑。
从红色字体的碑文看到:1938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五)上午,正是元宵佳节,日本侵略军15架飞机分3批侵入郑州上空,对正在观灯的市民进行轰炸,火车站、二马路、大同路、南菜市一带被炸毁民房数百间,炸死炸伤我无辜同胞500余人,陇海、平汉两路及郑州火车站被炸毁,城中商业区,悉成灰烬,郑州几成废墟。
这是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为死难同胞所立的纪念碑。
进入新世纪以来,德化街加快了升级改造步伐,德化街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006年,郑州德化步行街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同时入选“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的有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南京黄头街等10条商业路。当时郑州是中部地区唯一个国家级步行街。
二七纪念堂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堂建筑座西面东,占地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3917平方米。分主楼和两边配楼,均为二层,主楼为一所能容纳1500多人的会议厅,正面高14米,宽27米,深57米,青砖垒砌,屋面红瓦覆盖,正中上方为堂徽,下是二七罢工铸铁浮雕。南楼为“二七史迹陈列馆”,建筑面积为435平方米。北楼为“活动楼”。它由青砖垒砌,尖顶,红瓦屋面,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纪念性建筑。这是新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德化街,将浓郁的历史和现代都市的浪漫生活情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德化风情购物公园、一站式商场无限城和六道巷美食区域……无不让人印象深刻
回眸历史,德化街于1905年建成。当时因芦汉铁路、汴洛铁路的相继开通,带动了德化街一带形成了现代郑州最早的商埠,而后才有了郑州城市的大规模兴起。德化街不仅在某种意义上是“郑州商贸城”的“鼻祖”,而且见证了郑州商贸的发展历程。
修钟匠
“修钟匠”,位于步行街北入口处。德化街在郑州开始形成规模之后,最早就以经营钟表眼镜最为出名,买钟表眼镜到德化街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步行街改造前。因此本组雕像通过刻画修钟匠专心致志修钟表的形象,仿佛使人们眼前又浮起钟表匠扛着行头走街串巷的身影,从而勾起对德化街的遥远记忆,也表达了河南人勤劳、俭朴的美好品质。
在今天的德化步行街上,立有一尊修表人的雕塑,是由国家一级美术师祝敬之创作的。如今已经成为德化街上的一处景观。
祝敬之告诉记者,创作这个雕塑,就是因为过去德化街上钟表行业的发达。在过去,钟表是身份的象征,世界各地的各种名表,都能在德化街上买到,不管什么名表,坏了都能在德化街上修好。他雕塑里的人物,原型就是一位姓窦的师傅,家里祖传四代修表,表行就开在德化街上。只是到了现代,人们对钟表的需求淡化,德化街上也没有了钟表行。
郑州德化街,不仅是“郑州商贸城”的“鼻祖”,而且是郑州商业发展和百年历史的见证者;从郑州商埠到中国著名商业街,到可与北京王府井齐名的这条步行商业街,几经沧桑、仍俱辉煌。
经过天主教堂
经过解放路大桥
返回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