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一.派墨公路严格讲叫派墨农村公路,从2014到2022年修了八年,大部分道路按公路三级标准,解放大桥往北到阿尼桥为农村四级标准。大家对公路等级可能不太熟悉,农村四级公路的意思就是只能过一辆车,每隔不远设一处错车点。派墨农村公路是派墨公路的第一步,为了解决墨脱地区只有一条公路的不利局面,第二步修的才是真正的派墨公路,区别在于全线至少公路三级标准,传说新设计的多雄拉隧道近24公里,全年可通车。很明显,第二步的派墨公路是为修墨脱水电站做准备。
二.扎墨公路从1965年开始比划,看时间点大家都能明白为啥那么早就准备修边境公路了。1975年开始修建,直到1993年第一次修通,使得墨脱成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第二天就因为地质灾害被破坏了)。之后的岁月里,扎墨公路通了断、断了修。走过扎墨公路的朋友都知道,顺着雅鲁藏布江峡谷上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过于充沛,全段几乎很难看到干燥路面,到处都是顺坡而下的泥水。扎墨公路前后进行过两次升级,花了二十几个亿,目前依然有部分路段还是农村公路四级标准,实行双进单出,县域门票不便宜,沿途三次检查边防证件。
三.南迦巴瓦峰、嘎隆拉冰川、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亲水叠瀑、果果塘大拐弯、德兴藤网桥、贡堆颇章神山,冰川雪山、原始森林、峡谷瀑布、终日不散的云雾、泥泞颠簸狭窄险峻的道路、密不透风的雨雾、出其不意的蚂蟥、诸多因素使派墨扎墨公路成为西藏地区内容最丰富的风景线路。
四.墨脱以前是徒步天堂,徒步讲究的是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派墨公路修通之前,从松林口到解放大桥是最好的徒步线路。随着扎墨公路开通,过不了几年,察隅至墨脱公路肯定也修通(目前基本也就差隧道开工了),据说计划中还准备修两条连接线,这样一来,墨脱地区交通网日渐齐备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徒步线路不再有核心价值,所以徒步爱好者还真得抓紧了。
五.整个墨脱地区海拔都不算很高,特别是到墨脱之前,大家对高反应该基本适应了,所以就没有标各点的海拔。两条公路本身并不长,特别是扎墨公路很多地方都是以里程数命名的,所以地图中省略了里程坐标。需要提醒的是,同在墨脱公路的里程数命名的地点,跟实际行驶里程有十几公里的出入,原因是三公里嘎隆拉隧道替代了原来近十五公里左右的盘山道,扎墨公路实际只有107公里。
六.三个村子值得关注一下:玛迪村,从扎墨公路进入墨脱之前,路边一个美丽的小村子,产香蕉。格林村,今年在这个村子发现中国最高的树。地东村,可能大家进不去,早先墨脱地区叫地东宗,由于缺水,后来搬到了墨脱,更名叫墨脱宗。
七.墨脱地区的中印边境在公路建设方面,中方相对有优势,所以总体上这一段冲突较少。除了被印度霸占的区域,由于印方的贪婪以及双方对喜马拉雅山脊地理位置理解的不同,整个墨脱域内交叉巡逻的有两个地区,西边的德尔贡地区,以及东边的娘姆错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