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福州 周末短途 | 三坊七巷 鼓山 福建省博 西禅古寺

作者:Amy 显示图片

福州,福建省会。

地理位置:福州位于闽江下游(闽江发源于武夷山脉,于福州长乐注入东海),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福州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0月至转年5月最适宜游玩,其中3~4月是春雨期、5月是梅雨期。每年6~9月台风活动频繁。我们是3月初去的,从第一天最高气温27度到第三天的14度,从短袖T恤到薄毛衣防风外罩。当地人也说这27度和14度都不正常,3月是乱穿衣的季节,仍旧穿着棉衣或厚绒衣。阳光很晒,但降温那天冷冷的风也是不小。总之,3月的福州不是我想象的可以光腿穿裙子的季节。

温泉:福州市区也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是福建省最大的地热田。我们歪打正着选了一家温泉酒店,每天回到酒店泡泡汤,缓解一身疲劳。

植被: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之首,福州也不例外。福州市可以看到针叶与阔叶树木错落,街巷中随处可见榕树垂须,有的路边和公园里还种植着高大的棕榈树。福州自唐宋时期起就遍植榕树,榕树因此成为福州市的象征,福州也被称为“榕城”。只是这次由于茉莉花花期未到(5-10月开花),没有闻到那满城的花香。

经过三个小时的航程,我们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位于福州市长乐区东部海滨,距市区约50公里。
目前机场并无地铁通行,但是有到市区的大巴车。出了机场,左侧是出租车乘车区,右侧是机场专线巴士站台。专线巴士有到福州市区的,也有到周边地区的。据观察,从机场出发的到达市区的大巴基本都在整点的20或50分出发。
巴士票可以在站台旁的自动售票机购买,也可在旁边的问询处咨询购票,还可以在“元翔空港快线”微信公众号购票。
自动售票机购票:可以先在手机某个地图APP上搜索到达目的地的线路,再根据所选线路的终点站,在售票机上选取购买车票的站点,扫描身份证件后,就出票了。然后询问工作人员在几号站台上车。出发前会有工作人员检票。
我们乘坐的是空港专线阿波罗专线,终点站是阿波罗酒店(即锦颐酒店)站,票价是31元(不同线路价格不同)。上车后,司机提示,中途有三站停靠,是不开行李箱的,因此中途站下车的人员行李要拿上车。

下车后,我们沿着小巷向酒店方向进发。
离入住还有一段时间,于是途中,我们吃了顿潮汕牛肉火锅。


别说,这潮汕牛肉就是好吃,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后来知道,应该配沙茶酱。服务员说,这牛肉下锅涮8秒就可以吃了。


福州的巷子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这种大榕树。
吃饱喝足,步行至我们订的温泉酒店。还未到入住时间,我们寄存了行李,直奔福建省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是省级的,福州还有个福州博物馆是市级的,两者不同。)
我们去省会城市旅游一般先去省博参观,这次也是照例。事先关注了“福建博物院”公众号,里面写道“进入我院场馆无须预约”。
福建省博位于福州西湖公园内部,无论是西湖公园,还是省博,都是免费的。
我们乘坐地铁2号线转1号线,之后步行至西湖公园南门,穿过公园,到达省博。也可以直接乘坐公交到达省博正门。

福州市内交通:福州市内一共有两条地铁线路,一横一纵。公交线路也是挺丰富的,站牌上写的“统一票价”的上车刷码,其他的是上车刷一次下车刷一次。公交地铁均可通过支付宝或“e福州”APP刷码乘车。

福建博物院一共3个开放场馆,分别是主展馆、美术馆、自然馆。网上介绍,主展馆一共15个展厅,但我们去的那天只开了4个展厅。


这个展厅介绍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沿革。


讲解语言的发展。


西汉(左)和五代十国(右)时期的区域变更。


福建南平浦城县仙阳镇管九村土墩墓 出土的青铜器。
先秦土墩墓被认为是吴越文化的特征之一。2006年,考古队对此土墩墓群进行发掘,共清理了30余座土墩墓,初步判断这些土墩墓的年代为西周到春秋时期,距今2500——3000年。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剑。


商朝的印纹硬陶带把杯。好像和现代的马克杯没什么区别。


西晋时期的青釉羊身插器。原以为这四翘的是四肢,其实是功能性的钩子,羊的四肢蜷卧在身下。但乍一看,给人一种霸王龙举小手的既视感。


五代时期的老人俑


五代时期的墓龙俑。有些型似南京博物院展出的那件南唐人首龙身俑,都是双头的造型。


五代时期的卷发尖咀执物神兽俑。


这是主展馆另外一个展厅。我们从天津来到福建,在福建的博物馆里,看天津馆藏的文物。尤其是看到展厅铺满墙的杨柳青年画,心想“我这大老远的来,是为嘛尼~”。


这次展出的天津馆藏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做工自然也精细很多。


主展馆还有一个展厅是以图片照片的形式介绍濒危物种和保护动物。

出了主展馆,又去了美术馆和自然馆。美术馆展出的画有些现代,不太能看得懂。
自然馆都是大恐龙等生物化石和模型,参观的小孩子很多。看到最后,自然馆的结束语可给我逗坏了,基本意思是:迄今为止,尚未在福建区域发掘出任何古代生物化石,我们正在向周边区域努力挖掘。可以看出展馆很努力,但的确在古生物化石方面略显贫瘠。
整个福建省博物院参观下来大约用时1个小时。3个馆进馆都需要安检,无需刷证件,佩戴口罩参观。


此为西湖公园内一座小小的寺院 开化寺内的榕树。
从福州西湖公园南门出来,大约1.3公里,就可以到三坊七巷的北门,我们决定步行。


走到半路,看到一家包店,于是买了两个,一个肉的,一个肉加笋的,都很好吃。不远处有个幼儿园,有个小学,所以很多家长来买。我们还想尝尝其他两种没听说过的,但都已经卖完。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轫,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此处名人故居较多,小景点门票一般都在15、20左右。还有一些小茶室、小展馆。




同样都是粉墙黛瓦,但可以看出福州民居和徽派建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封火山墙。徽派建筑的山墙上沿是接近直角的阶梯状马头墙。而福州民居的山墙是曲线型的马鞍墙,翘角随着流线型向外延伸,翘角侧面雕花。
其实,这突出的部分更像广东地区的镬(huo四声)耳屋,但比镬耳屋曲线更加平缓。江南也有部分民居是类似镬耳屋的山墙,叫做“观音兜”,但都比福州民居山墙曲线更加陡峭。
据说,这马鞍墙似乎是福州独特的,福建省其他地区民居与此并不相同。


从远处望去,犹如层层波浪~~~




隐藏在巷子里的天后宫。位于三坊七巷的郎官巷中段,为清“绥安会馆”附属建筑,祀“天后妈祖”。妈祖,亦称“天妃”“天后”,俗称“海神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临海城市似乎都祀奉妈祖的习俗,比如天津就有天后宫,也称作娘娘宫)


三坊七巷主街道上的心形榕树。据说是天然形成的,没做过过多的修剪。

沿着南后街,从南门出了三坊七巷,我们本想去地铁站乘车回酒店。但在八一七北路的对面,发现一处幽静的街区,朱紫坊。
后来才知道,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朱紫坊就是其中之一。


朱紫坊因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儒林郎朱敏中、朝请大夫朱敏元、南安令朱敏修兄弟4人居此皆登仕门,朱紫盈门,故名。


流经朱紫坊街区的安泰河,历史上是福州的护城河。
沿河的小路,了了,没什么人。


河沿上生出的巨大榕树,伸出双臂环抱着这方天地,想必是盛夏最阴凉处。



直角与曲线的结合~


四分之一亭子,不知墙的另一面是否有那四分之三呢~


从朱紫坊穿行出来,找了一条“捷径”能更短的路程到达地铁站,那就是穿过于山。
于山是福州市内的一座小山,不高。如果不去山上景点,那么顺着西侧大道大约步行10分钟就能下山。

偶遇定光寺。正要出于山西南门,发现一座寺庙雕梁画栋煜煜生辉,于是我们一探究竟。


定光寺,俗称“白塔寺”,定光寺在五代时是福州名寺之一。明代嘉靖年间其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建筑是在清朝重建的,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
寺中有白塔一座,此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于唐天祐元年(904年)建造。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



法雨堂前有两根雕龙立柱。


侧廊也是有雕龙立柱



福州可以用“三山两塔”来形容,“三山”指的是乌山、于山、屏山,“两塔”指的是乌山的乌塔、于山的白塔。古代三山都在城墙内,所以三山也是福州的别称之一。
另外上图楹联中的鼓山位于福州市东部,陶塔是指鼓山涌泉寺的两座陶塔。


这半天行程实在有些满(主要基本都是步行),实在不想去太远的地方觅食,乘坐一站地铁到达住处附近,在一家小店点了当地特色小吃。扁肉、肉燕、花生汤、?面。


早晨在居民区找到一家卖锅边的,很小的店面,店外边摆了两张小方桌。米糕、米粉、锅边、鱼丸。
吃饱喝足,今天去鼓山。

鼓山位于福州市区东侧,从地图上看,鼓山面积和福州市区差不多大。乘坐地铁即可到达。
鼓山上有“十八景”“梅里”“涌泉寺”等景点。


从地铁2号线的“鼓山”站下车,便可看见山门。拾级而上,大约攀登1小时,就可到达“眺望台”。
从山门到眺望台的这段山路有4条,我们走的“古道”并不陡峭,但游客也是最多的。也可选择“勇敢者登山道”,路程会更长,景点也有所不同(如上图)。当然也可乘坐缆车,据说缆车是单程50元,往返70还是80元。


当天有些阴天,眺望台的景色并不如所愿。
眺望台所在之处是一个广场,广场一侧是景点“十八景”的售票处(爬鼓山并无门票,进入鼓山上的各个景点游览是需要门票的)。


到了这里,我们已经爬了一个小时的山,已经没有力气了,我们决定放弃十八景区,直接去涌泉寺。
导览图上十八景区和涌泉寺之间距离似乎有些远,但其实还好。两个景点大约在同一海拔,之间是平坦的路,无需爬山,因此走起来并不觉得累。穿过一条公路,就到达了涌泉寺。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1634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
涌泉寺曾为中国寺院的一所重要经书出版机构,仍保留有明末清初及近代的各种雕板2万多块。


千佛陶塔。两塔各塑1038尊佛像,故名。双塔均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共八角九层,为北宋元丰五年(1082)烧制。陶塔高大精美,国内罕见,是研究宋代陶瓷艺术和建筑特点的实物佐证。






从大雄宝殿回望


大雄宝殿的天花彩绘,为清光绪十三年(1882年)绘制的各种样龙图案129块,丹顶鹤图案86块,另有麒麟、白马、象、猿等图案27块。



圆通宝殿的天花彩绘,同为清光绪十三年绘制,共有故事彩绘75幅。



涌泉寺景区门票40元,包括般若苑。

般(bo)若(re)苑,距离涌泉寺等景区较远,位于鼓山的东南麓,在鼓山景区游览图上标注的是“涌泉别院(般若庵)”。
涌泉寺与般若苑之间有小游览车,一人20元。问了一下,若是步行需要40分钟。出了涌泉寺,但先别出售票处,左侧就能乘坐。
当时恰好还差2人,上车就能出发,我们也累了,那就坐小游览车吧。


路特别的窄,车开得风驰电掣,还要闪避着步行的游客,车里的小孩大喊“太~刺~激~啦~”。





从般若苑出来,我们直接乘坐去鼓山地铁站的车。


下午2点,回到市区,居民区路边小店吃了捞化。
爬山太累,回酒店小憩。福州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我们住的是温泉酒店,足不出屋就能享受到福州温泉水。


照例在周围居民区觅食。荔枝肉、肠(忘记叫什么菜了)、椒盐水鱼。这个水鱼特别特别的嫩,真的就像一汪水,入口即化。


还是面线和什么包子,接下来就去西禅寺吧~

西禅古寺位于福州市内,并不临近地铁站,但门口有公交车站,十几趟公交车从此经过。
西禅寺门票20元。


西禅寺,唐咸通八年修建,定名为“清禅寺”,后改“延寿寺”、“怡山西禅长庆寺”,俗称“西禅寺”。
西禅寺山门镌刻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





法堂。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现有建筑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住持微妙禅师重建。1980年又作修建。


华严三圣阁,创建于1992年。



报恩塔


五百罗汉堂 1993年建成


西禅寺 千年荔枝树,就是门口楹联上所指“荔树”。

回酒店收拾行李,寄存了行李,去周边觅个食。


连着吃了两天福州小吃,味道都挺清淡,所以特别想吃辣的,点了这个水煮鱼,量超级大,两个人根本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