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晋网红打卡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手机版)

作者:休闲人 显示图片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州台江区,由四纵(东西朝向)的上杭路、下杭路、星河巷、利发巷和一横(南北朝向)的隆平路组成。上下杭起源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元代,上下杭一带商贸逐惭兴起,由于水运便捷,众多商船常在此停泊。明代,福州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开埠后,上下杭成为福州的商业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由于水运发达,这里遍布茶楼、酒肆、布行、药行、颜料行等,呈现“百货随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景象。清末民初,上下杭鼎盛时期,商业会馆达14家,商行达260多家,可谓是会馆林立,巨贾云集。数百年来,上下杭作为福建商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真实地记录了福州传统商业发展的历程,是福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是福州历史中轴线和“三山两塔一条江”历史风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5月,上下杭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九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1年11月5日,上下杭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认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上下杭木牌坊夜景


       上下杭三通桥夜景


       上下杭隆平路夜景



       上下杭利发巷夜景


       上杭路95号“德越漆器艺术馆”展出的福州脱胎漆器




       利发巷硋埕里20号“永德会馆”展出德化白瓷雕塑工艺品




       ●木牌坊
        上下杭木牌坊位于上下杭的东面,紧邻三通桥、陈文龙尚书庙。木牌坊重檐歇山顶,斗拱翘角,古色古香。四根木柱,呈四向八字穿檐撑坊。


       木牌坊四周花坛里的三色堇花盛开 




       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侍中心位于上下杭木牌坊的右后侧(利发巷59号),可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服务。


       上下杭历史文化景区导览图


                                                                                                                                                                                                                

       上杭路
       上杭路目前仍在修复和招商中,开张的商铺比较少,显得有点冷清。上杭路仍保留下来二个会馆和一座很有特色的民国时期建筑。二个会馆分别是:上杭路100号的福州商务总会;上杭路128路的建郡会馆。一座很有特色的民国时期建筑,是上杭路122号的采峰别墅。
       ●古榕树
       上杭路上一奇,古榕树与房子争“地盘”。



 
       ●德越漆器艺术馆(上杭路95号)
       上杭路上目前开张的商铺比较少,德越漆器艺术馆不但装饰很雅致,而且展出的福州脱胎漆器很值得观赏。遗憾的是艺术馆的店面没有进行必要的艺术装饰,很容易被游客错过。


       福州脱胎漆器,始于南宋,是福州有名的特产,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其与福州寿山石雕、软木雕,并称为“福州三宝”。福州脱胎漆器的特点是: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采,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       



       屏风


       各种造型的脱胎漆器,精美而古朴。









       ●福州商务总会(上杭路100号)
       福州商务总会是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福州富商张秋航、罗金城、李郁斋等发起组织成立的商会。并于1911年(宣统三年)购置此宅院,作为福州商会会所,用于福州商帮聚会议事。       


       ●采峰别墅(上杭路122号)
       采峰别墅的主人是马来西亚的富商、爱国侨领杨鸿斌,于1920年(民国时期)建造的,是省级文保建筑。采峰别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由大门、坊门、照壁、庭院、主楼和园林等组成。采峰别墅巧妙地将主体建筑与园林、草坪、花圃、假山、亭榭、庭院、石桌椅等融为一体,使居住环境既雅致又清幽,既宽敞又别致。别墅内的家俱,如屏风、太师椅、罗汉床、梳妆台、花架、茶几等,所用木料高档,制作精巧,代表了近代福州家居风格。一句话,采峰别墅是福州保存最为完好、近代中西合壁民居建筑的优秀代表作。


       ●建郡会馆(亦称建宁会馆)(上杭路128号)
       建郡会馆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2年),由福建建宁府商帮集资建造,亦称建宁会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为市文保单位。建郡会馆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前临上杭街,正面红砖清水门墙,中间大门为石门框,大门上方砖墙镶有直书的《天后宫》石刻,下方砖墙镶有横书的《建郡会馆》匾额,两边的仪门为石拱形门框。进入大门依次为戏台、天井、大殿、厢房和花园等。


       因建郡会馆的大殿内供奉“天后妈祖”,故而大门上方砖墙镶嵌直书《天后宮》石刻。


       下杭路
       下杭路大部分店铺的整修和招商已经完成,比较热闹。下杭路仍保留下来二个会馆和一座很有特色民国时期的建筑。二个会馆分别是:下杭路92号南郡会馆,下杭路95号金典会馆。一座很有特色的民国时期建筑,是下杭路219号咸康参号。

       ●下杭路街景








       ●南郡会馆(下杭路92号)
       清末,由泉州、漳州、厦门等闽南藉商帮集资建造。会馆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会馆中间大门为青石门框,大门上方的砖墙上镶有横匾《南郡会馆》。两边仪门为拱形门框,上面各有一青石额刻“海清“、“海晏”。进入大门,依次为戏台、天井、大殿、厢房、鱼池等组成。大殿为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雕木贴金,富丽堂皇,殿正中供奉天后妈祖。廊柱和柱础为青石,雕刻十分精细。南郡会馆曽为福州市下杭小学,现为福州凤乐幼儿园。


       ●金典会馆(下杭路96号)
       金典会馆始建于1933年(民国22年)11月,由福州钱庄业巨商杨仲端、宋锦焰、洪发绥等人,发起建造的私营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存款、抵押、透支、信用汇款、外埠汇兑等业务。


 
       2020年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将其打造成《福州金融.典当文化》展示馆,展出典当文化,货币历史(展出古货币)和红色金融文化。

       典当文化介绍



       展出古币,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政府发行的钱币,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一套纸币。




       展出的古币




       ●咸康参号(下杭路219号)
       咸康参号,又称咸康国药行,占地面积260平方米,为省文保单位。咸康参号建于民国,由福州富商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建造,并在此经营药铺,专卖西洋参、高丽参等名贵药材。因经营有方,童叟无欺,成为当时“福州四大药店”之一。现存旧址是抗日战争后在原址上重建的,在保留原本主体结构的同时,兼有美国乔治亚建筑风格,整体呈现福州清末民初的建筑特征。


       咸康参号西侧生长着一株福州市区凡见高达三层楼的“壁挂榕”
       一粒小叶榕的种子被鸟带到屋顶,适逢春天阴雨绵绵,种子发芽长根,因没有土壤,根只能暴露在空气中,从空气中吸收有限的水份和养份,顽強缓慢地生长。有一部分气根顺着咸康参号的外墙向下生长,年复一年,众多的气根长到地面上,顺着路面花岗岩大条石的石缝钻进土里,不断地吸取水份和养份(氮、磷、钾),供养楼上的小叶榕生长。壁挂榕看不到粗大的树干,而是成千上百粗细不一的气根。



       星河巷(三通桥巷)
       星河巷(三通桥巷)已经全部完成修复和招商,是上下杭最热闹、人流量最多的一条巷。巷里有三座占地面积很大的庙宇:陈文龙尚书庙、张真君祖殿、观音庵。巷里有二家福州很有名气的歺厅:王庄阿咪、老福州。

       ●星河巷(三通桥巷街景)


       福州难得一见的捏面人、冰糖葫芦摊点。



       巷子里拐角处的绿地花卉,美化环境。






       ●陈文龙尚书庙
       陈文龙(1232年~1276年),福建兴化(今莆田)人,初名子龙,字刚中。南宋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号如心。抗元名将,民族英雄。
       宋度宗成淳四年(1268年)中状元,深受南宋朝廷器重,出任多个要职,颇有成就。元军南下时,在各地守将纷纷投降的背景下,陈文龙拒不投降。后被捕,押送杭州途中绝食,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气绝而死,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赞颂陈文龙和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
       福州民众敬仰陈文龙的崇高气节,明初在福州建造了纪念陈文龙的庙宇,渔民出海前,都会到庙中祭拜,传说极灵,被民众尊为“海上保护神”。
       据专家考证,明代崇桢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曾三次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和加封“镇海王”。所以,祭祀陈文龙的寺庙被称为“尚书庙”。
           
       尚书庙庙前小广场上陈文龙的青铜雕像、旗杆和香炉。


        尚书庙和挂满祈福红布条的龙眼树      


       陈文龙尚书庙正面为牌楼式砖墙,庙内布局精巧,有戏台、天井、廊庑、大殿。大门两侧有一对精雕精细刻的石狮;寺庙的两侧建有“马官亭”。


        尚书庙夜景      


       尚书庙大门上方的墙上镶有直书《初建尚书庙》匾额,匾额的两边有两条彩色的龙;下方的墙上镶有横书《敕封水部尚书》匾额。


       尚书庙小广场上陈文龙青铜雕像


       供奉陈文龙雕像的大殿


       大殿的前面悬挂有《镇海王》、《福州府城隍》等横书匾额,还有下面三幅直书匾额:《陈忠肃公神祠》、《旨奉祀典》、《旨奉重修》。


       大殿的中龛供奉陈文龙雕像。大殿的两侧是福州民间游神时所用的神将,黑白无常、牛头马面等。


       陈文龙戴官帽着官服的雕像



       ●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生于唐天佑年间(904~906年),祖籍福建永泰县月洲人,唐末年间道教闾山派道士,又名张慈观、张自观;又称张圣君、法主公等。
       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坐南朝北,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张真君祖殿正面为牌楼式砖墙,大门上方墙上镶有直书《旨奉祀典》雕花匾额,下方墙上镶有横书《张真君祖殿》贴金匾额。



       张真君祖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架构,飞檐翘角,古朴精致。殿内布局精巧,有藻井戏台、采光天井、廊庑、正殿、后殿组成。 

       藻井、天井、廊庑和正殿


       天井、廊庑和正殿       


       正殿中龛供奉张真君


        正殿前的镂空雕花岗石龙柱


       正殿中龛前雕刻精美的大型青石供案(条案)


       精美的雕刻       


       正殿后龛门框上精美的彩色木雕刻,墙壁上画有精美的彩色壁画。



 
       正殿后龛供许真君,左侧祀闾山翁真人、连真君、刘真君、刘护法;右侧祀陈靖姑、梅真君、萧真君、张护法。


       后殿为闾山临水宫,主祀陈靖姑,左右祀林、李夫人,两侧祀追随马祖的三十六宫姑婆神。


       两侧祀追随妈祖的三十六宫姑婆神



       天井两侧廊庑墙上镶嵌20多幅、内容为历史典故的精美青石雕刻。



       ●观音庵
       观音庵位于星安巷,坐南朝北,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后经多次重修。观音庵一楼供奉弥勒佛、韦陀菩萨,二楼供奉观音菩萨。



       一楼大殿前面供奉的弥勒佛


       一楼大殿后面供奉韦陀菩萨


       二楼大殿中供奉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



       ●“王庄阿咪”餐厅
       王庄阿咪餐厅位于星安巷(三通桥巷的)东面。王庄阿咪原是一家大排档,由于经营有方,发展成一家很有名气的餐厅。每天晚上如果没有提前预订,客人只能在门口坐等排队。


       王庄阿咪大排档雕塑


       


       ●“老福州”餐厅



       三捷河和河上的三座桥
       三捷河位于星安巷(三通桥巷)和利发巷(硋埕里巷)之间,河上有三座桥,从东到西,第一座桥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建造的三通桥,第二座为三捷桥,第三座为清乾隆年间建造的星安桥。

        ●三通桥
       三通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桥长36.7米,宽3.1米,花岗岩二墩三孔拱桥,桥墩为船形,南北走向,桥栏石板上有“嘉庆丙寅年仲秋吉旦造”  题刻,保存完好 。桥的南面为《上下杭木牌坊》,桥的北面为《陈文龙尚书庙》。                                                                                                                                                                


       三通桥夜景                                                                                                       


       ●三捷桥
       三捷桥为花岗岩独拱石桥,南北走向。桥的南面为硋埕里巷《永德会馆》,桥的北面为《张真君祖殿》。




       ●星安桥
       星安桥始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后经多次重修。星安桥为花岗岩两墩三孔拱桥,桥墩为船形,南北走向,桥长18.3米,宽2.1米。


       利发巷(硋埕里巷)
       利发巷东面有一家很受游客青睐的《鹿森书店》。利发巷西面的硋埕里仍保留有一个会馆《永德会馆》。《永德会馆》在展出福建德化的艺术白瓷和永春的醋,是上下杭游客最多的一个展馆。 

       利发巷(硋珵里巷)街景


       利发巷墙上保留下来民国时期璧画




       利发巷墙角点缀的绿化和花卉小景


       ●利发巷可以观赏到对面星河巷(三通桥巷)建筑的美丽倒影







       ●利发巷可以观赏到对面星河巷(三通桥巷)建筑的夜景风光



       在利发巷可以拍到对面酒楼弹古筝的美女


       ●鹿森书店 
       鹿森书店是一座二层楼的建筑,装修很温馨雅致,内设咖啡厅,是一家很有情调的书店。     





       ●永德会馆(硋埕里20号)
       永德会馆是由福建永春、德化籍商帮集资建造的,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光绪年间曾重修。永德会馆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相融合的建筑。会馆坐南朝北,占地面1224平方米。一层、二层高度为4.5米,为西式建筑;三层高度为5.5米,为中国传统建筑,歇山顶,飞檐翘脊,女儿墙…,是一座东西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永德会馆正在展出德化白瓷雕塑工艺品。





       德化白瓷雕塑工艺品
       德化瓷器,“始于宋,盛于元、明”,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德化以烧制白瓷而闻名于世,出产的白瓷洁白纯净,温润如玉,享有“中国白”、“象牙白”的美誉,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观音菩萨》白瓷雕像


       《观音菩萨》白塑雕像


       《关羽》白瓷雕像


 


      《老寿星》白瓷雕像


       《瑜伽少女》白瓷雕像


       花瓶灯




       花瓶



       瓷花


       花瓷盘



      

       隆平路步行街(金银里步行街)
       隆平路步行街,也称金银里步行街,是一片曾经以商业的繁华而闻名的古老街区,作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硬件设施、各项配套功能,已经日趋完善,必将着力打造成集美食、旅游、文化及商业为一体的市级美食体验示范步行街。

       ●隆平路步行街街景


       


       步行街夜景




       ●隆平路老榕垂髯(气根)
       隆平路紧邻三捷河的路段,有一株老榕垂髯(气根),随风摇曳,枝繁叶茂,掩映路面,它们与上下杭古老的建筑竞逐沧桑,默默地见证上下杭几百年的繁华兴衰。



       ●隆平路南端为饮食一条街
       隆平路南端街的东面福州有名的老字号小吃店耳聋伯、元宵面、尚干小吃、同利肉燕、糖水铺、东牙巷生煎等一字排开。街的西面路德维希、BBK48等主题咖啡屋也已开始营业。传统小吃与现在时尚相呼应,“福州味”与“时尚潮”相兼融。



       ●隆平路17号《臻忆时光》脱胎漆器店


       精美的各种脱胎漆器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