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美食,是个喜欢特色美食的人不能错过的神奇之地。
我的黔东南美食之旅是从丹寨县开始的。
到丹寨县已经下午了,晚餐在丹寨县龙泉山吃了当地很有名的稻花鱼,当地叫“苗鱼”。
因为在稻田里养大的,所以每条只有七八两大小,上桌时的款式挺有意思,上面撒的有一些当地专门做鱼的香料~“辣料”(音译),很特别的味道。
鱼是整条制作的,没有去鳞破肚,但是决不会影响它的口感和味道,挑开后的鱼肉,有一种看得出来的嫩滑。
香辣蜂蛹在黔东南是常见的特色菜。
凉拌米豆腐。
米豆腐是贵州常见的美食,分需要煮烫后食用和直接食用两种,形状也有很多种。
凉拌米豆腐用的是可以直接食用的这种,加入各地区不同风味的调味料,美食既成。
清蒸的整只本地土鸡,拆分成这个样子,鸡肉真是香的特别,可以蘸上辣椒面或酱油吃,更别有滋味。
臜酸肉是肥瘦相间的猪肉,加适量的盐巴,裹满米粉或玉米粉在陶罐中密封发酵而成,带有浓郁的酸香味。
油炸“臜酸肉”,肥肉部分在发酵和米粉的作用下,再经过油炸,已经完全没有腻人的口感,只剩下柔和的酸香和浓郁的肉香,下酒佳品,也是苗族的特色美食。
对于“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的苗族人来说,饭桌上这碗酸汤煮各种蔬菜是必不可少的,开胃又解腻,提神也解酒。
酸汤煮菜一般用莲花白、四季豆、缸豆、黄豆芽、嫩南瓜等。
黔东南的酸汤分红酸和白酸,煮菜一般用白酸。
我们吃的“凯里酸汤鱼”一般用的是红酸,
当然用白酸也可以做酸汤鱼。
红酸汤是用当地的小西红柿(贵州一般叫“毛辣果”)打碎密封发酵而成。
白酸汤用米汤密封发酵而成。
最中意的是“苗鱼”,鱼肉非常嫩滑鲜美,没有丝毫土腥味,出乎意料的很。真的是不能错过喔!
丹寨街上的苗族服装秀。
清晨,不喜欢宾馆里的早餐,到丹寨街头去寻觅看看,当地的人推荐了生意很红火的这家牛肉粉店,果然是这么早就已经坐满了食客。
米粉制作的很薄,却是韧劲合适,口感不错。哨子是红烧牛肉粒和清炖牛肉片的搭配。
爽口小菜是酱油泡青辣椒和折耳根,但是没有配置装小菜的小碟子,只能舀到碗里,不贴心。
不过依然是吃的很满意哦。
这次来到了丹寨才知道的事:
原来这里的稻花“苗鱼”真的很好吃;
丹寨的“战斗鸡”很好吃。
这里有一种特有的“胡子鸡”很出名。可以用来做斗鸡,就是用来打架赌博的那种鸡,丹寨本地叫“战斗鸡”。
鸡肉先腌制拌好以后,再用特制的一种铁烙锅煎炒着吃,最后还可以加入喜欢的配菜。
丹寨制作的鸟笼闻名于世,畅销各地。
县城旁边的山上有一个大大鸟笼的雕塑,远远可见,路灯也是鸟笼的形状。
丹寨龙泉山春天时杜鹃花也会开满山坡,蚩尤那些生活在这里的后代们一直都在祭奠他!
离开丹寨向榕江县进发。
榕江县有一种闻名遐迩的黑暗料理——羊瘪。
“瘪”是牛羊宰杀后,取出胃里没有消化完的草料,挤出其中的汁水,就是“瘪”,呈绿色。
制作干锅时加入叫“香瘪”。
制作火锅时加入叫“汤瘪”,汤瘪那种味道要浓郁很多。
中餐吃塔石香羊瘪,榕江县塔石乡是个瑶族自治乡,也是吃羊瘪最正宗的地方。
今天吃的这种香锅羊瘪,那种特别的味道不是很突出,如果吃汤锅绿羊瘪,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
香辣口味的当地小河里的小河虾。
今天这种羊瘪的味道完全接受,初入口有些苦涩,之后会感到一些回甘,慢慢有点很过瘾的感觉了,消除了一些对这个黑暗料理的恐怖感。
黔东南从江县、榕江县一带,出产一种非常好吃的黑色小猪——香猪。
晚餐吃的烤香猪肉,原来烤香猪肉要配一碗大米粥才是最好的搭档。
臜鱼也是苗族的常见美食,用鲤鱼加上盐巴等材料密封发酵而成。
原来煎臜鱼配三色糯米饭才真是绝配。
黑色和黄色的糯米饭都是用天然植物的有色汁水染成的。
现在才知道,原来用麻栗树籽也可以做出很好吃的米豆腐。
该来的总要来的,真正的挑战,绿汤牛瘪今天来了。
上桌后看起来汤汁绿绿的、浓浓的样子,加上整个菜品颜色搭配,让人感到有点提不起食欲。
鼓起勇气放入口中浅尝一下,口感苦涩,不太好下咽,勉强接受,不是我的菜。
这锅清炖的本地黄膘黄牛肉,被前面的那些特色美食给遮盖了光芒,换在平时它绝对是超然的存在。
贵州方言:
“濑”———烫的意思。
榕江县的濑粉慕名已久了,但是有名的店家只有宵夜时间才营业。
夜晚下起了雨,但这也影响不了对它的寻觅。到店里后,当看着有几十年手艺的老阿姨,只用几分钟就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濑粉做好,过程充满期待。
碗里先放入各种调味料、配菜、辣椒油等,濑粉蒸好后卷成小卷,趁热直接放入碗中拌匀即可开吃。
软糯香滑,这就是吃濑粉的感受。
现做现吃就是濑粉追求的那个“濑”。
次日大清晨匆匆去参观了一下号称“天下第一侗寨”的车江三宝侗寨,还算是一个自然的侗族村寨。
看到寨子广场边有卖濑粉摊子,又买个尝尝,不算早餐喔。
榕江县有一种当地人爱吃的早餐~gou肉粉面。
不喜欢的人不要喷我哦。
从榕江县去从江县的路上路过著名的“加榜梯田”,身临其境时才能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
可惜现在不是观赏它的最佳季节,但是也能想象出它春天层层注满水时,和秋天满山金黄时的醉人美景。
我的视频完全不能体现“加榜梯田”的美。
不要被我的视频影响你的心情,我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经历而已。
下面来看看照片吧,技术有限哦。
这就是著名的“人字形山寨”,寨子的下面和两旁,以及对面的山上都是梯田。
继续向前,这里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县交界,所以也有壮族村寨,路过时不知道是壮族的什么节日,路边上正在进行着壮族芦笙舞的展演。
这是一个真正现实版的意外相遇。
真正的香猪还是从江县的更加出名,今日在从江县的一个乡镇里,中餐就吃远近闻名的“从江香猪”。
香猪肉还是烤着吃最美味,也是当地比较传统的吃法。
今天这个师傅烤猪的手艺,比榕江那个师傅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第一感觉就是皮脆肉嫩,肥肉的脂肪已经被烤出去大半,和脆脆的猪皮一起入口,慢慢品味,口齿留香,蘸上些许辣椒面风味更佳。
香猪肉做的“盐菜扣肉”,肥而不腻都不是最好的形容词。
入口即化不是它的的口感,它是有一定的嚼劲,喷香喷香的,是我非常喜欢的美味。
用泡椒炒的香猪猪杂,今日中午下饭最佳。
到现在我已经不再把黔东南的各种“瘪”类美食,看做黑暗料理了,真是慢慢被同化的节奏。
吃了这个绿汤羊瘪,才知道羊瘪原来各有不同风味,渐渐的喜欢上了它们。
用稻田里养大的鱼来清蒸,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本能的反应是肯定很腥,实际上吃起来还是很滑嫩的,软软糯糯没有什么腥味,还是很好吃的一道特色菜,其它地方没见过。
当地稻田里除了养鱼,还养有鸭子,只是它们两个在稻田里生活的季节不同,这种鸭子用来做白切同样是让人称赞。
鸭子几乎没有什么脂肪,肉质没的说,谁吃谁知道的好。
当地炒法的“石蚌”,一个非常鲜美的佳肴。
乡镇里的美味,没有刀工,不讲究摆盘,有的是好食材,和对这种食材的了解。
因为有了对当地食材的了解,才能衍生出相对应的厨艺,这两者是相互衬托的,离开了这方水土一切就不灵了。
这样的美食只有你自己,亲自到原生地来,才能体验到。
兜兜转转又到晚餐时间了,晚餐吃“香猪泡汤”。
贵州的“泡汤”可以解释为——杀猪菜。
因为这里的香猪肉品质非常好,所以这里的“泡汤”吃法是清汤锅底,新鲜猪肉、猪杂直接放入煮熟,可以同时煮上一些白菜,增加汤底味道,蘸上辣椒蘸水开吃。
必不可少的烤香猪猪排,烤香猪的味道,这两天已经香的我有些麻木了,配上苗族的米酒他们都说棒,可惜我不会喝酒。
从江红肉绝对是一道黑暗料理。
红肉,又叫紫血肉,在整个从江县区餐桌上是常见菜。
红肉,就是选用了精瘦肉、猪肝,还有一些猪皮、猪肚等。
把这些肉煎烤或炸熟后,再切成薄片,加入调味佐料,用刚宰杀的猪,腹腔中的瘀血一起搅拌配制而成。
看起来血红血红的,而且吃起来满嘴是血,这道菜色泽鲜红,非常有视觉的冲击力。
是当地人用来招待贵宾好友的必备菜,一般的客人还吃不到哦,今天我们正好吃“泡汤”,必不可少这道菜。
喜欢的人就会非常喜欢,我不在其列,看着手抖,图片都没有拍清楚,遗憾。
从江特色早餐,整只猪脚煮熟后,把猪脚上的肉剔下来,用做煮面条的哨子,要肥肉还是要瘦肉你说话就是,小配料真是挺丰富,自助添加很随意,喜欢。
早餐后去参观这里的岜沙部落,传说中最后的苗族枪手部落。
已经商业化的苗族村寨,看看表演,兜兜转转。
很少见的姓氏。
只是你姓这个让我怎么喊你。
据说这个村寨在当年国家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敬献过一颗巨型香樟树,现在在原树址修有一座纪念亭。
午饭前赶到了黎平县的肇兴侗寨,来到这里咱们吃饭先,美景慢慢看。
侗族风格的菜式端来了,景区里的味道还是不错的了。
这个是肇兴侗寨红肉,毕竟是景区里的菜品,没有从江红肉看起来那么恐怖。
加工成这样的酸鱼,味道还是很下酒的。
黔东南有吃各种各样的野生虫类的传统,今天这餐有这道香辣蚂蚱,味道还是不错的,接受度挺高。
吃完饭先去堂安侗寨参观一下,离肇兴侗寨不是很远,步行可达。
相对肇兴古镇的商业化,肇兴八寨之一的堂安侗寨,还是一个比较原生态的村寨。
那种自然状态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
堂安侗寨的寨子四周就有很多的梯田,感觉已经非常漂亮了,仔细看看规模真是很大。
堂安侗寨这个村寨也是那些徒步驴友的天堂。
现在是旅游淡季时,看看白天的肇兴古镇 ,这份相对的安静,挺好!
让我们一起看看肇兴侗寨有多美,我除外。
走走看看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晚饭在侗寨吃长桌宴。
长桌宴讲究气氛热烈,侗寨美女边歌边舞来敬酒,但愿被侗族美女们敬酒的哥们,能够挺得住那份热情。
主菜是酸汤火锅,主要食材是新鲜牛肉、牛杂。
夜晚的肇兴侗寨才是最美的。
侗族人按照姓氏划分族群,每个族群都会有一个“鼓楼”、一个“风雨桥”、一个“戏台”。
“鼓楼”用来族人聚会、议事、休闲、娱乐等活动,冬季会烧起火塘便于族人聚会玩耍。
“风雨桥”一般建在驻地出入口处,便于族人来往休息、躲避风雨。
“舞台”用来有重大事务时的演出活动。
肇兴侗寨中共有五个鼓楼,分别属于五个不同的族群。
这个时节的夜幕下,族人们会聚集在鼓楼的火塘边,或烤火聊天,或排练侗歌节目,更有人围坐小桌旁喝酒品菜,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随性惬意,真是自在啊!
这个族群的火塘烧的真旺,聊天的人来了不少。
下面这个族群现在来的人有点少,先来的人把水先烧好,慢慢等待族人到来。
下面这个族群正在“鼓楼”下,排练侗寨里文艺演出时表演的节目——“侗族大歌”。
这个族群远远望去,“鼓楼”和“风雨桥”修建的是紧挨在一起的,里面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下面这个族群今日一定是有亲人远来,鼓楼下对酒当歌,把酒言欢,看着都惬意满满。
一早起来,到肇兴侗寨里寻觅早餐,除了牛肉米粉外,就是这种用糯米饭包烤肉做成的“糯米团”最多,可以选食包五花肉或瘦肉,味道还不错。
早餐后向锦屏县出发。
一路奔波,到达锦平县清水江上的三板溪电站时,正是吃午饭时间,江上的一艘大船就是饭店。
到了清水江边一定要吃河鱼,看看这野生角角鱼真不错,是用红酸汤做的锅底。
据当地人说清水江也是贵州省江水最清透的河流。
这里当地人认为“放屁虫”的味道跟酒的香味一样。
所以把“放屁虫”叫做“酒香虫”,贵州人一般叫“打屁虫”。
我也是第一次吃这个虫子,目前的接受度还不高,不知道有谁能接受的了吗?
午饭后坐上快艇,去清水江上游的一个近千户人家的苗寨——文斗苗寨。
也被称为生态“博物馆”。
虽然居住的稍微有些分散,但是寨子的原始风貌保持的非常完美,参天古树比比皆是。
寨口的一棵银杏古树很漂亮,寨中心有一棵红豆杉是镇寨之宝。
锦屏县的“隆里古城”,是古代屯垦戍边的兵营,随着文官和家眷的增多,围墙变城。
其实就是建在苗疆的汉族边城,建筑都是汉族风格,
参观完“隆里古城”来到锦屏县里。
锦屏的晚餐有一个“油炸饺子炒回锅肉”,这种搭配有创意,第一次吃感到很新奇,味道还是不错。
今天还有一个虫子吃,叫“竹虫”。
是竹子里生长的一种虫子,油炸后做成香辣口味,大部分人应该很容易接受吧?
晚饭后去锦屏街上溜达一圈,看了锦屏的风雨桥,锦屏风雨桥是全国第二长的风雨桥。
由石拱桥和木制风雨楼两部分和谐组成。
回酒店的路上,路过一个卖当地红薯粉的店,因为生意好,所以从早卖到晚。
看起来不错,买一碗尝尝,粉很Q弹,猪肉末炒油炸豆腐粒做的哨子,配上一勺腌酸菜碎,味道和谐的很。
锦屏县下雨的清晨,还是不想吃酒店的早餐,的士司机推荐了这家当地有名的泡椒牛肉粉店。
看看灶头上层层摞摞的那些大碗,还有老板娘那甜咪咪的笑脸,这肯定是一家受人们喜爱的店。
还真是没有辜负我冒雨觅食的辛苦,喜欢的味道!
吃完早餐,向天柱县出发,到天柱县已经是吃饭时间了。
天柱县的特色美食是血浆鸭。
中餐,因为有事不得不在酒店餐厅吃饭,酒店又是以湘菜为主,所以酒店里做的血浆鸭不正宗。
特意从特色小店打包一锅血浆鸭到酒店餐厅,血浆鸭味道真是美妙,最后一定要用汤泡两碗饭吃,那才是精华所在。
天柱县接壤湖南省,所以饮食风格受湘菜影响很大,酒店的毛氏红烧肉味道做的非常到位。
其它菜品略过。
今天晚餐,天柱县的石锅鱼和干锅羊肉做的不错。菜品有很浓的湘菜风格,以香辣为主,比较喜欢和习惯。
香辣蜂蛹,湘味十足。
磨子粉——就是用手工石磨磨的米浆,经过烫制而成的米粉。
今天在天柱县的早餐,吃的就是当地有名的这家,用猪肉皮做哨子的磨子粉,当地人叫“肉皮子磨子粉。
粉的口感非常顺滑、细腻,关键的汤头也鲜美,肉皮子哨子口感软糯,嗯,味道不错。
早餐后向三穗县出发,到了三穗县又该吃中餐,出名的三穗县麻鸭还是很有特色的。
来上一锅麻鸭火锅,先吃鸭肉,然后把煎过的豆腐片煮在锅中,豆腐片浸满汤汁后下饭非常舒服。
再来了一盘炸后再炒的小河鱼,又是快乐的一餐。
从天柱县来到剑河县。
剑河县的展架地处清水江边,酸汤角角鱼是这里的传统美食。
没有通高速公路时,一直是去往贵阳的交通要道,饮食业很火爆。
进入剑河县的第一餐,必须是展架的酸汤角角鱼,一定要用那个擂烂的烧青椒,加上调料,再舀上一汤勺火锅原汤,这样的蘸水才正宗。
慢慢吃完,感觉还是原来的味道,真好。
还有特色的一盘煎“臜辣面”,玉米粉发酵的酸味,唯用油煎才能激发出它的香来。
到剑河县后,听了当地朋友介绍才知道,原来吃打屁虫最正宗的地方是剑河啊!
这里就是吃“放屁虫”的故乡。
这里把放屁虫也叫做“酒香虫”。
而且按照放屁虫生活的环境,又细分为在水域生活的,和在山林中生活的两种。
据说山林中生活的放屁虫,那种特别的味道更浓郁,也更受当地人追捧。
哈哈,真是神奇之至。
来到剑河才知道,原来剑河县八郎村的古化石自然保护区,在世界物种进化史上有着那么重要的地位。
虽然听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但对那些专业名词还是懵然未懂,但同样为它对世界物种进化,考古的巨大影响而感到自豪。
剑河县还是苗族美神“仰阿莎”的故乡。
剑河县是一个整体搬迁的县城,现在这个新县城从沪昆高速路过时,可以清楚看见。
这里的夜景真是美轮美奂。
剑河县的特色早餐~红米粉,是用当地特有的红米做成的米粉,口感劲实,略有回甜。
过去人们觉得当地产的红米,做饭口感和味道都不好。
而用它做的米粉,略带红色,口感甚好,相传至今。
白切鸡当做哨子即新奇又香纯,鸡皮Q弹有嚼劲,吃起来有过瘾的满足感,加的肥肠也很脆爽。
白天的剑河县风光。
今天剑河中餐在大酒店吃的。
上桌的有血浆鹅,由于是酒店制作,所以并不算特别正宗,将就、将就。
经过这几天的美食体验,有点麻木之感,今天的“血浆鹅”虽然很将就。
不过生煎包配土鸡汤倒是正合此时心意。
米虾也是米豆腐的一种,食材一样,制作的方法和形状不同而已。
午饭后休息一下到剑河街上溜达一圈,午饭吃的不多,尝尝这里的米虾和米豆腐,酸酸辣辣的,洗刷一下我的胃,就当下午茶吧。
这个是贵州各地都常见的一种米豆腐。
剑河的晚餐还是在大酒店吃的。
有“腌鱼”,这个菜酒店做的不错,把玉米粉发酵而成的酸味激发的很香,鱼肉口感甚好。
一大砵酒店水平的清炖羊肉。
再来几个饺子,晚餐我喜欢的就这些了。
晚饭后去看剑河的广场舞,是人们自发跳的苗族“踩鼓舞”,很有民族特色。
在剑河的早餐,还是想吃红米粉,今天选择了牛肉加脆哨,味道还是那么棒。
红米的华丽转身,成就这个剑河美食,一定要代代相传下去。
来到了凯里,想吃一顿酸汤牛肉,加一份牛脊髓是我的最爱,喜欢它的那种软软糯糯的口感。
黔东南各县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连日奋战有点体验疲劳,黔东南一共有十六个县市,还有一半的地方没有走到,走到的地方也是来去匆匆,无法做到完美满意,以后有机会继续再战。
黔东南的民族特色美食,是其它地方所无法仿效和比拟的。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完美体验,是美食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美食圣地。
黔东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