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 菜鸟在印度洋的初次海钓

作者:行者无疆 显示图片

       提前约好了船,两天之后等来了好天气。终于有机会体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深海拖钓,作为菜鸟,兴奋过度而一夜没有睡好。起的很早,尽管自助早餐还没有准备好,酒店还是专门为我们提供了三明治、水果和饮料,服务非常贴心。


       天刚亮,接我们的车准时来到酒店门口,开车的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印度裔帅小伙,会讲英文和法语。汽车经过路易港后一路南下,道路两旁是广袤的甘蔗田,远处的火山锥已经露出清晰的轮廓。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位于岛南的海钓码头,这里已经连续举办过很多届世界杯钓马林鱼大赛,钓获单尾马林鱼1430磅的世界纪录就诞生在这里,是海钓运动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圣地。




       带我们出海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黑人船长,他的水手同伴也很年轻。在得知我们是首次尝试深海海钓之后,特地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海钓常识和出海注意事项,虽然我们也为此做过不少功课。


       小艇开足马力驶向外海,海岸线渐渐模糊。半个小时后,我们开始下钓。一色的拖钓专业装备,钢丝鱼线,挂近四十厘米长的拟饵,抛线长度超过一百米。此时风浪看似不大,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在浪尖反复托举抛落之下,很快就感觉到不适,为保持体力选择了在艇内躺下来稍事休息。不过儿子很勇敢,一开始就登上游艇顶部自在地仰面躺下。后来听船长解密,我在下面反而更易晕船,面对不断翻滚的海面,没把你摇晕也能把你晃晕了,都怪自己没有经验。



       差不多又过了半小时,杆尖丝毫没有动静,水手上到艇顶瞭望,下来后跟船长嘀咕了几句,回头告诉我们决定换饵改钓其它鱼种。从冰箱里取出两条新鲜的鲣鱼(一种小型金枪鱼),切成四段,每段大约都有超过半斤的重量。船长指着几百米远的一片海域,只见二十余只海鸟在此盘旋,经验告诉他们有鱼情,于是游艇便朝预定方位驶了过去。


       很快,线轮就发出了急促地呲呲声,是左舷的鱼竿上鱼了。儿子反应敏捷,迅速提杆后扬,只见五十米开外一条蓝绿色的怪鱼突然跃出海面,差不多有一米多长。鱼不断挣扎,劲很大。开始时收线还很吃力,我们一会收一会放,彼此斗智斗勇。几个回合下来,我们便掌握了规范的提杆收线要领。大约二十分钟后,鱼快要被拽回船舷边的时候,另一根鱼竿也上鱼了,搞得我们手忙脚乱。水手站在船尾的踏板上用铁钩熟练地将鱼钩上船。这条鱼色彩艳丽,全身闪耀着蓝绿色的金属光泽,口里长满尖牙,身体扁长好象一把锋利的大刀片,儿子说这鱼名叫鬼头刀,也叫剑鱼,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连续上鱼让我兴奋得早就忘掉了晕船的不适,也过足了瘾。这时海上开始起风,船长提醒我们,风浪正在变大,被迫调转船头提前返航。已经有人等在了海滩上,在简短的讨价还价后,渔获被据称是附近一家法式餐厅的老板买走。后来才知道,如果愿意我们是可以带走渔获的,而且刚钓起来的鬼头刀做刺身也是非常美味的。



       第一次出海拖钓就有收获,虽然没有遇见马林、旗鱼还有金枪等,但对我们这样的海钓菜鸟而言,也是十分的幸运十分的满意,不虚此行!不过,要是真的遇上了马林鱼,又岂是我们所能对付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