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旅游和寻找美味总有相通的地方,如同新鲜的食材依时令而食,更能体会鲜美,在不同的时间寻访胜地也会有不同的感觉。2022年是个暖冬,秋色来得晚,赶在一个风急雨骤之后天气晴朗的周末,去杭州寻觅一匹秋锦,收藏属于此时美丽秋色。
那就,先来点照片?
被九溪烟树惊艳到的秋景。
原来每一片枫叶都有自己的颜色。
西湖龙井和枫叶一同如画,是独属于杭州的美景。
秋日里的西湖,浓妆淡抹总相宜。
收藏属于冬日法喜寺的记忆。
周六:上午-上海出发至杭州,午饭-三姐妹,下午-九溪烟树、云栖竹径,晚餐-茶人树
徒步的行程为:九溪公交站-陈布雷墓(附近的一号桥)-林海亭-西湖龙井茶叶基地-九溪烟树(坐大巴返回九溪公交站附近)-五云山-真际院-云栖竹径-洗心亭
全程走完需要4小时左右
周日:曲院风荷-郭庄-花港观鱼,午饭-江南驿,下午-法喜寺,杭州回上海
正是秋高气爽的一天,在杭州东站下车,顺滑出站,沿途看到西湖波光粼粼,路两边堆积着梧桐叶。入住后,决定去吃“杭三姐妹”,作为来杭州的第一顿饭。
考虑到下午要扛着相机徒步跋涉,点了不少硬菜,如脆皮大肠、开背虾、黑鱼二吃,价格实惠,甜口的滋味很符合我对杭帮菜的想象。黑鱼汤鲜香,炒鱼片顺滑。店内不乏拎着行李箱来吃的顾客,可见这家店的人气与实力。
包含杭州十景和新十景中,九溪烟树是绝妙的赏秋之所。红黄色枫叶倒映在潺潺溪水间,落叶随波逐流,在高低不平的路径中,欣赏溪流、茶园、迷雾、青川,是美不胜收的秋意。
九溪烟树步行时间长,公交或者私家车只能开到【九溪站】。从九溪站到九溪烟树步行单程需要2公里左右,虽然是平坦山路,但是往返还是需要一些体力;若走到更中央的九溪十八涧,单程为2.5km,时间更长。
从九溪站下车,看到满天的枫叶在风中旋转,仿若蝴蝶,在游客的身边围绕飞舞,又是还会挂在头上、衣服上。可见枫叶如同樱花一样,脆弱而美好,经不起秋日的风雨。
沿着平坦的路慢慢走,沿途的枫叶有许多种类,在低温下,显现出独有的颜色,或金黄、或艳红。我们拍照、或观赏,天气虽然寒冷,心间却很充盈。
就我实际的观赏体验来说,陈布雷墓附近的一号桥的景色最美。走在溪流的石头上,可以拍到在溪流中浮浮沉沉的枫叶,颇有禅意。就是作为热门打卡位置,大家都会在那边拍照,溪流石头容易松动拍摄时注意安全。
桥上抓一片枫叶打卡。
(一号桥本尊)
还遇到了出天官赐福外景的coser
溪流蜿蜒数十米,两岸枫叶满天,倒影在水中又是一个迷蒙的瑰丽世界。
游客也不多,这一路风光让人赞叹。
咱也来几张照片。
作别一号桥,在看到龙井茶园前,有林海亭宫游客歇息片刻。虽说亭子不起眼,但是建于清末明初,已见证过百年人间;每年都有熙熙攘攘的人来欣赏这九溪十八涧,有些落脚稍事休息,有些匆匆路过,林海亭总是在这里。
再往上,便见到山两旁全是西湖龙井树。深秋时节,茶园里不见采茶人,但作为茶中名品,茶园错落有致,修剪得宜,一看就有人经常养护。与金色的枫叶交相辉映,是独属于杭州的秋景,仿若人在画中游。
当遇到此处楼阁,离地图上的九溪烟树就不远了。
无名小桥下的枫树,在阳光下展现出美轮美奂的金色,谁看了都想合照一张。
最远段枫叶已微微泛红,大部分还保留着金色,和深邃的蓝色湖泊相映得趣。
走道九溪烟树附近,有一处瀑布,一亭台,一碑亭。
此处只剩茂盛的修竹经得起风霜雨打,依旧苍翠。此处的枫叶已在前几天的秋风中香消玉殒,唯独剩下枯枝聊以纪念。
不过山清水幽,瀑布飞腾而下,若不是为了寻枫而来,也是一处生机勃勃的洞天福地。九溪十八涧至此,我和小雷浅尝辄止,坐上了返回九溪出口的小车。
早听闻真际院前有一棵硕大的古银杏,每当秋风起时,正如蝴蝶翩然起舞。搜攻略时被这样遮天蔽日的银杏深深震撼,于是鼓动小雷与我一起爬山前往。
真际院是杭州最古老的财神庙之一,位于五云山顶,从山脚至山顶无缆车便捷途径,只有一步步自己亲自爬上去。正因为困难而艰辛,据说爬至山顶真际院的人,可平步青云、财运亨通、达成心愿、长命百岁。
以上这段是我在写游记的时候才知道的,当时我俩扛着相机爬山路,纯纯是为了银杏叶。
·
山路不好走,大多数石板路如下图所示,眼看着离上次修葺已经挺久远了,石板路上有不少岁月的痕迹。一路上大多是茂密的竹林,鲜有平台可观全景,也没有指示牌指引离真迹寺还有多远,对于不善于爬山的人而言,内心略有点焦躁。最令人害怕的,还是发现路两旁并没有设立路灯,且秋天落日早,很怕滞留在山上辨不清方向。还好和小雷两个人爬山,说说笑笑,休息休息,互相打气,这一个多小时的山路虽然辛苦,但不算太过于难熬。
等到了真际院,令人崩溃的事情发生了,银杏叶居然全掉光了……一时间我俩竟无言以对,怀揣着美好的希望爬上山顶,没想到没有接受到命运的馈赠,反而是灵魂的暴击。银杏变黄的气温一般会早于枫叶,所以枫叶正红的时候,银杏的观赏期已到了末尾。询问了寺院离的师傅,是前几日的凄风楚雨,让银杏全都魂归故里,用于滋养本体了。
希望也许在看这篇游记的你,能看到真际院前那棵银杏枝繁叶茂的样子。
寺院是旧址新修的,里面并不大,看历史沿革,民国那次居然是杜月笙出钱翻修的。因为是财神庙,也有不少人前来希望增长金钱运势,日落时分的寺庙里,竟也有游客。
深山古寺,竹径磬声,寺庙清雅端方。
虽然请教师傅两边的下山路哪段更好走,被告知是爬上来的靠近九溪烟树的这段。一时间我和小雷有些无语,因为上来的路已经挺辛苦了,银杏叶没看到原路返回总是有些不甘。
本着人生就是体会不一样的风景,即使艰险,也准备往云栖的方向下山。补充一个冷知识,九溪烟树爬上山后再下到云栖景区,可以不用买门票,从山脚直接去云栖景区,需要购入一人8元的门票。
没想到反而这段下山路修的平整且有台阶,下山要容易许多,所以人生呀,总是自己体验了才知道。
移步前行,高大挺拔直指云天的毛竹,像盛情的主人列队迎客。老竹苍碧,新竹青翠,一眼望去,密密层层不知其所终。
在其中还看到了十里琅珰的徒步导览图,我们只是走了下方从九溪烟树到云栖竹径的一段,便觉得体力有所不支了,虽然都有小径连通,若要走到法喜寺更是遥遥之旅。
盛夏到此旅游,更能领略此处绿郁、清凉、寂静、幽雅。在冬日的傍晚,日暮西山,纵有枫叶似火,依旧未免感觉有几分寂寥。
很喜欢的小轩窗。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修竹最能抚慰人心,更有洗心亭,是风景优美,环境清静,确实是疗养休息的好地方。
竹径中央的青石板与两旁的卵石之间用黑砖相隔,相传清代康熙,乾隆二帝都曾来过云栖,当时以中央为御道,专供康熙,乾隆行走,现如今,当然谁都能走啦!
行走在“一径万竿绿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的幽幽山道上,犹如潜泳在竹海碧波之中。
即使现在这里离现代社会很近,但是在夕阳斜照中,慢慢走过这一段竹海,也颇能感觉到平静。
坐落于龙井路的【茶人村·只此江南】是向杭州朋友请教来的当地人爱吃的餐馆,落座便觉得家族聚会多,游客少,味道也着实不错,朋友诚不欺我。
茶香鸡、金桂山药、芋头煲、桂花米酒,大约是占据着西湖龙井的绝佳位置,几道特色菜都带着独有的杭帮味。
金桂山药的滋味,令人眼前一亮,外形宛若冰淇淋,上面插着两支龙井茶叶。山药打得极其绵密混合着牛奶,光是这样还少了点甜美,再加上一勺今年的金桂糖浆,在舌尖一泯,仿若奶油一样的化开。若觉得太甜,下一口可以再沾上少许附着在盘底的抹茶粉,立刻加上了一抹茶味清新,是再去杭州,也想要尝尝的味道。
茶香鸡也是一道典型的杭帮菜,童子鸡经过炖煮鲜美松嫩,碗底的鸡汤清澈,最后装点上龙井,来带一丝茶香,还有腌制的咸肉,带来咀嚼的快感。
第二日的杭州也是个晴好天气,今天上午的观赏路线是先去酒店附近的曲院风荷,再去郭庄,最后去花港观鱼,纵享西湖附近的秋色。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的西侧,岳飞庙附近。夏日清风徐来,是赏荷花的好地方。在荷花池后面的区域里,小桥流水附近种了不少枫树,看枫叶翩跹飞舞,流入水中,谁说没有几分落花流水的雅意呢?
曲院风荷南临郭庄,沿着西湖堤前行,看着阳光和煦,湖面水波荡漾,天空澄澈,嘴里不由自主的念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西湖柳终年常绿,飘摇的枝叶更带来一丝柔情。
从曲院风荷出门几步,便是郭庄。原名“端友别墅”,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民国期间,转卖给汾阳籍贯人士郭氏,由此改称“汾阳别墅”,俗称郭庄。面临西湖,背靠西山,也是西湖园林中最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特色的私家宅院。
园林部分是主任会客的场所,精致典雅,古色古香,面临西湖有一间小轩,上题字“乘风邀月”,名字取得真是霸气,不过这得天独厚的位置确实也配得上这个位置。
站在小轩里,推开窗,就能看到一览无余的西湖和苏堤,独揽这一方西湖水,不受旁人打搅的妙处,可谓清雅。
靠近西湖拱门的门外题着摩月,内侧题字枕湖。倒是也很贴切。
摩月二字大概是取自“飞鸿摩月堕孤音”,意为高飞的鸿雁似乎是要触碰到月亮一般,面前是一览无余的西湖水,远处也没有群山遮挡,若晚上孤鸿掠过天边,确实感觉月色触手可及。
枕湖,大约取自“一枕湖山千里梦”。拱门内的二层小阁楼,在房内听着湖水拍岸的声响,我和小雷在秋日的暖阳中,在西湖旁呆坐了一会儿,放空自然,寄情山水,最能疗愈人心。
庭院内有假山,上方有一“赏心悦目”亭,目前改成了茶室,可在内闲谈赏景,体会风雅的快乐。
在临西湖的一侧,几株黄色枫叶正兀自烂漫,别墅几经易手,也不知道它们是何年何月被种植于此地的。也许因为郭庄入内需要门票费用,所以游客并不多,幸而这份秋意被我们的镜头捕捉了。
依依不舍的从郭庄作别,我们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还未走到红鱼池,门口两棵硕大的枫叶树仿若火焰,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
花港内的湖水清澈,应该是专门有工作人员清理水面的杂草和树叶。阳光晴好的中午,水面就像是镜子,将庭院内的花草树木倒映于上,仿若花池里还有一个虚幻的庭院。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故称花港。
今天也捡一片枫叶拍个景。
美景不常在,很遗憾这株临水的枫叶已凋谢的差不多了,不然倒是像画一般别致的场面。美景易逝,且行且珍惜吧。
绕过红鱼池,与雷锋塔遥遥相望,看鸭在西湖里凫水,摇着橹的船儿漂浮,杨柳依依飘荡,又收获了西湖动态的美。
结束了上午的行程,中午想去吃法喜寺旁边的【江南驿】餐厅。感谢下午和我们汇合的青青,提前去取号,让我们到店不久就能落座。
说店铺脾气大,可真没说错。门口贴着约法三章“座位先到先得、拒绝堂食、禁止玩牌、室内禁止吸烟”看起来还算正常范畴,店里面还有细则“不能催菜、喝水自取、不能在店内批评菜品(问就是烧法独特,吃不惯别点)”,但就这么一家以顾客的店,顾客却络绎不绝,恩,尝尝!
感谢青青的加入,特色菜全来了一个遍。椒麻鸡、南乳仔排、孜然菠菜、椒麻鸡,想吃的全尝了一下,先说结论,味道相当不错,推荐一试。
青蟹面食店家的看门招牌,近200元的价格点的时候有点嘀咕,送上来的时候感叹真的好大一碗(大概是2-3人的分量),每一根我说的是每一根面上,都包裹着蟹酱汤汁,面的麦香外层包裹着蟹膏的鲜美。以往吃的海鲜面,灵魂都在海鲜面的浇头上,而这碗青蟹面,却让面本身成为了主角,吸满了蟹的精华。
咱们江浙区最爱的咸甜口,在这碗南乳仔排中可见一斑,肉烧的软烂脱骨,南乳汁深深地浸入肉的肌理,真的很下饭。
椒麻鸡的碗一上来,四人桌的一半又没有了,撇开上层的辣椒和大葱,鲜辣的汤汁里浸泡着滑嫩的鸡肉。不辣,但麻,花椒的滋味已经融合在汤底,鸡肉在嘴中咀嚼的时候,还伴有来自花椒的悸动。
再聊聊酸辣包心菜,要说说店里独特的烧法:蔬菜都会做得偏生一些,按店规:吃不惯不允许diss。打个比方,这样的烧法,是能在这盘包心菜中尝到蔬菜色拉的口感。
在杭州群山环抱之中,有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三座古寺,均供奉观音大士。
下天竺创建最早,创建最晚的上天竺寺也有千年历史。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题寺额。
所以这次在杭州的两日,未去名气更盛的灵隐寺,而来到了来到上天竺法喜寺。听青青介绍,本地杭州人每逢初一十五,来法喜寺祈求的到多一些。也许也是因为,杭州的上天竺法喜寺是观音大士的地方性道场。
严寒挡不住来法喜寺的香客,大殿前祈愿的人熙熙攘攘,大家都在诚挚的祝祷,求平安、求幸福、求财富。
法喜寺深藏林间山谷,由下而上,寺宇壮丽,景色清幽,但寺院内同时有很多台阶需要攀爬。
人来人往间,还有一只翻着肚皮,躺在藏经阁前小憩的猫猫。
前一天徒步给肌肉带来的酸痛,导致爬到寺顶很辛苦,但从高处看法喜寺,确有不一样的美。亭台楼阁钩心斗角,玄色的屋顶加上姜黄色的外墙,练色的石柱中有岁月摩挲的痕迹,寺庙庄严之美,在此淋漓尽致。
下了山,在法物流通处买了手串。这次的旅途也告一段落了,周末两天的近郊游,心心念念了很久,记录永远是对抗遗忘最好的方式,还是把这短短的旅程整理成了游记。吃了想吃的东西,看到了想看的美景,在那个对于未来一无所知的12月中旬,感谢我们曾毅然决然的踏上过这段旅行,收藏了属于2022年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