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丽江,走进村落、古镇与荒野(6天5夜小众路线)

作者:茱妮Julie 显示图片


对丽江的印象,始终停留在充满了游人与买卖的古镇里。
然而与丽江阔别的6年时光里,
我始终想再回去找到一些更当地、更沉淀的痕迹,
一个真正的【丽江】。

于是在这个雨季末,我又重新踏上了丽江之行。
不再只囿于商业街道,而是将足迹延伸向了更原生态和更生活化的地方,
丽江的面貌,终于逐渐清晰和鲜活起来,
我想,这才是所有旅人心目中的“白月光”。


到过一些游客罕至的地方,
在雪山下偏安一隅,
任由鲜花在山野和海子间生长,
水泽滋养了植被,植被驱赶着牛马。



丽江坝子上的古村古镇,
总有说不完的纳西族传说,
就等你去一一探寻。




怀揣梦想的手艺人在丽江打造了一座“理想国”,
于是荒野不再寂寂,巍峨雪山也平添浪漫。



专属于云南的美食不可或缺,
雨季独有的菌子正热闹开售,
即便不善烹饪,也想前去市场辨认一二。




在云南喝云南咖啡,也许是对“地道”最直白的诠释。
必须认认真真打卡几家特色咖啡店,才不虚此行。




对纳西族的好奇,是我重访丽江的主要缘由。这个早在唐朝南诏国时期便迁来丽江的古羌人部落,如珍珠般散落在玉龙雪山脚下,无不令人神往。


纳西族算不上特别神秘,全国95%以上的纳西人都生活在丽江,这里是纳西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但你也可以说纳西族很神秘,或许是因为在外族人看来宛如天书的东巴文,也或许是因为他们仍然保留了对大自然的敬畏。

总之,若要围绕着纳西文化展开丽江行,最好就是前往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现在的白沙镇和白沙古镇是两个概念,在这一章节中提到的所有地方都隶属于白沙镇管辖。

白沙古镇是解码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一站。从元代开始,纳西木氏家族便首先在白沙建立了政权,开始了延续22代的世袭制,称雄云南400余年,在明王朝的支持下,势力范围一度直达藏地,直至清雍正元年改土归流才式微。

可以说白沙是纳西族的政治、经济、商贸和文化的中心,也见证了丽江曾经的兴盛。古镇四方街的牌楼上书写了白沙现今的身份:世界文化遗产纳西古王国之都。四方街连通的各条小巷子里,是祥和安静的纳西人家。




6年前来丽江也是在白沙古镇落脚,第二次走入古镇,又重新唤起了原本已逐渐淡忘的记忆。白沙古镇的商铺、餐厅等主要集中在四方街周围,大多数都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多了些零零散散的新店铺,装修更为精致,招牌更加现代。但白沙古镇的商业化程度依旧远不如束河和大研。一到夜晚,只有那些外地人开的小店还在对外营业,大多游客都不会选择住在白沙,因此也让这里得以成为丽江最具有纳西风情的古镇。








清晨乘着还没有大部队游客抵达的时候去探索白沙,直接沿着小巷子往深处走,逐渐商店和民宿消失在视线里,连“镇”的模样都不见了,眼前出现的景象更像是一个村落,普通的纳西人院落、田地、树林、溪流,青山连绵。放牛人驱赶着已经吃饱喝足的牛群回家,这只是白沙一个普通的早晨。







这么看,白沙古镇的面积确实很小,一天就能逛完,当然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再去了解一下白沙的几项非遗文化:驻足欣赏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白沙细乐;参观纳西刺绣和东巴扎染,以及古镇隔壁的白沙壁画。

离白沙古镇约10分钟车程的玉水寨则是另一处纳西之源。虽说被划为景区,名字乍听上去也让人对这里不太抱有期待,但走进里面你就会发现,这里其实是个自然纯朴、风景秀丽的地方,更何况还是纳西东巴文化的精神圣地。





9月的雨为玉水寨带来了勃勃生机,纳西人崇尚自然,他们认为凡是水源地都是自然神出入的地方,因此自古以来,玉水寨都是纳西族人祭拜自然神的场所。草木丰茂之中,清澈泉水之上,供奉着大自然神,雕塑为金色的蛇身人面像,这一形象寓意着纳西人自古以来所信奉的教义“和合”。


纳西族信仰一种古老神秘的原始宗教——东巴教。纳西族并不等同于东巴,只有掌握这种宗教知识和从事宗教活动的人,才被称为“东巴”,在族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自然神像东面一堵石墙上刻满了东巴才懂得的文字,这是一种描摹自然界万事万物特征的原始图画文字,仿佛带着上古时期的文明。这也是世界上唯一留存的象形文字,据说为了让这块“活化石”继续传承下去,现在纳西的孩子们都会在学校里学习东巴文。


玉水寨不仅是景区,也是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穿过自然神广场,后面便是东巴教信徒祭祀、祈福的地方,在没有祭祀活动的时候,主要是供游客参观的东巴文物展厅,陈列着东巴经书、木偶、法器等等,以及历代各地著名东巴大师的照片,是民间藏品最多的东巴文物博物馆。




当然,这里也出售相关的旅游纪念品。



一些好看的纳西族建筑




旁边还有些东巴壁画,但因时间关系没去那儿看,而是径直来到了一处由纳西族古代民居建筑构成的院落。整个院落以北面母房为中心,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


这里确实曾经是纳西人居住生活的房屋,因规划景区的需要而将居民搬迁,保留下建筑。如果有机会去其他纳西人聚居区参观,你会发现玉水寨内的院落与今时今日的纳西民居相比还是有些区别,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什么现代设施,满是时间留下的累累痕迹。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的母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景区请来纳西东巴给我们演示还原纳西人的起居生活,烧火煮茶,让我想起多年前帕米尔高原上住在哈萨克人家的一夜,这儿虽为表演,但这种联想却让我感到亲切。



在另一座房屋内表演的东巴老者,镜头感十足。



1922年,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F·洛克从泰缅边境进入丽江,彼时他的身份是夏威夷学院的植物学教授,其首次中国行以植物考察为主,深入纳西、彝、藏地区,并携走8万余件标本和文献资料。此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一边考察、测绘,一边为美国《国家地理》撰写稿件,并开始深入研究纳西东巴文化。1949年最后一次离华,出版了巨著《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而在这27年间的六次中国行,洛克一直是住在丽江的玉湖村。昔日木氏土司在此营建夏宫,修造玉龙书院,围养鹿场,足见自然环境造化,洛克钟情于此地,不足为奇。


所谓“四季如春”的云南也并不总是阳光灿烂,好比此时云雾笼罩着雪山,压得田野与山林一片墨绿,脚下曲折的砖石路带着湿润气息,将我引向宁静的村落中。玉湖村曾被叫作雪嵩村,在纳西语中即意为“雪山脚下的村子”,这是丽江离玉龙雪山最近的村落。纳西人的祖先选择了这块土地定居,建造了一座座石块砌就、屋顶由瓦猫坐镇的纳西族院落。




纳西人的传统院落是由木材建造,玉湖村却取材雪山冰川石,透出粗犷的一面。一座座石墙、灰瓦的老屋矗立在道旁,未曾紧闭的院门里只见花木旺盛,吸饱了雨水的野草深深扎根于石缝间,马儿被主人打扮地漂漂亮亮以迎接游客。










骑马是村民的主要营生之一,号称可让游客体验一下茶马古道。这条比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年的贸易之路起源于川滇和藏区、东南亚之间的茶马互市,遍布于陡峭崎岖的横断山脉,我无从考证玉湖村是否属于其中一条支线,但村内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马匹,总让人不免好奇它与茶马古道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从洛克的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引发了“香格里拉”热潮;而洛克本人从木里穿越贡嘎岭的科考路线如今被徒步爱好者称为“洛克之路”,追随者众。他在中国的经历、探险,让许多地方声名大噪,唯有其生活过的玉湖村意外地未被游人过度消费,至今只以少量的民宿、咖啡店等作为村子旅游业的延伸,宁静生活依旧维持,游客也能偶尔获得现代的便捷满足,一切都恰到好处。











参观了村里的高端民宿“墅家·玉庐”,整体设计与玉湖村浑然天成。在这儿享用了午餐,非常好吃,我会在美食部分详细介绍。




树叶掩映下的窄巷里,便是洛克断断续续生活了二十七年的故居,一个普通的纳西小院。






参观这儿不需要多久,更建议花时间在村里,村边还有非常漂亮的龙女湖,我却不得不离开回白沙了——但还好这不算什么遗憾,因为第二天我去了文海,一个与龙女湖相似但可能更美的地方。

从白沙古镇出发前往芝山,绕过崎岖颠簸的山路,车子一直向上开到山头时,在快速掠过的树丛间,我终于看到了如巨大绸缎的海子以及绒毯似的草场。四周的山丘仿佛丽江坝子上的一道道屏障,将文海隐入尘世。初见文海,只道是书本上所说的“田园牧歌”跃然眼前。






文海在纳西语中意为“高地的村子”,这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处于地势洼地的海子则是季节性湖泊,一年中大多数时间里其实只是一片很大的草甸和中心的小片湖泊,每年的4至11月,草原上放养着成群的牛羊马猪,而当雨水最多的时节,这大片草甸才成了如眼前所见的大湖泊。










周边的山脚下散落着一百多户民居,这里就是文海村,纳西人世代在这里生活,一晃已是300多年。

这里也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历史上丽江到迪庆的必经之路,过去来丽江和普洱等地贸易的马帮每年都把上千匹的骡马放牧于文海草甸,搭帐篷歇息于此。

利用骡马进出村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文海村的交通方式,直到十几年前才开通了一条崎岖的土路把文海村和丽江连接起来。

藏在深山高寒地带的文海村极少有外人涉足,所以依然保留了自然原生态。











文海没有公共交通,还好从白沙打车过来只需半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只是这段山路路况不好,相当难开。我担心回去打不到车,于是加钱让司机等我一个小时,但没想到在文海遇到了一位自驾过来的姐姐,都是“独行侠”,我们便互相帮忙拍照,她热心让我蹭她车回古镇,可惜我的司机已等了我许久,只能婉拒她。结果20分钟后,我们又在半山腰的福国寺相遇了。

福国寺位于白沙来往文海的必经之路,在芝山的半山腰上,回程时见天气变得晴好,便临时起意让司机把我放在福国寺门口,逛完打算自己走回白沙古镇。还未来得及参观寺庙,便首先被其门口的秀美风景所吸引,寺前一株颇有年头的银杏,秋色已悄然爬上枝桠末梢。





一旁的草坪上鲜花烂漫,牛群悠闲



从外观看,福国寺是一座红黄相间的明清样式建筑,典型的藏传寺庙特征。这是丽江最早的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木氏家族在丽江诸多地方都留下了印迹,福国寺也不例外。这曾是木氏的别院及家庙,原名“安乐寺”或“解脱林”,到明熹宗时期,因木增替母向明熹宗祈请佛经,朱由校有感于他的孝心,不但赐予了佛经,同时还替木氏的家庙取了新的名字——福国寺。





徐霞客在其游记中亦记录下他与福国寺的一段往事:“木公闻余至,甚喜,即命以明晨往解脱林候见。”于是,徐霞客在木增的盛情邀请下,在福国寺一连住了15天,然后直接前往大理。

这个时候,福国寺还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经历改朝换代,见证明朝走向衰亡,而丽江依然由木氏掌权,直到康熙年间,木氏土司从青藏请来喇嘛,福国寺这才转变为藏传佛教寺庙。



位于半山腰的福国寺交通不便,游客甚少,进寺不用买票,径直入内即可。我曾在网上见过几张福国寺的旧照片,灰头土脸,破败荒凉。毫无疑问,眼前簇新的建筑并不是明或清任何一个时期保留下来的原貌,这是前几年在各方帮助下才在原址重建起来的。早在清同治年间,福国寺已毁于兵火,光绪八年重建,但再一次毁于文革时期。好在仍有两样历史文物留存,“五凤楼”与“解脱林”的门楼被保留下来迁至丽江城内黑龙潭公园。



出来时在福国寺门口再次偶遇那位自驾姐姐,看来我俩的兴趣相当,又是一顿互拍之后,这次我没再客气,从善如流上了车,但还是没直接回镇上,而是在山脚位置的一家咖啡馆门口和她告别。而本来只是顺便路过的咖啡馆,却开启了另一段惊喜旅程,详情在下一章节的“轻徒步”段落中。

【荒野之国】,一个略有些荒芜的名字,但其实它并非难以抵达之处,也不是人迹罕至的世外空间,它恰恰座落于丽江市区,紧邻束河古镇。这本是一片失败商业建筑群里长满了野草的空地,但民谣歌手、半路出家的设计师乔小刀,把它变成了一个“童话王国”。


走进充满奇思妙想的荒野之国,我的眼前一亮。乔小刀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一片荒地之上,用一堆废铜烂铁建造了100多栋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铁皮和木头屋子,构造出了自己的理想世界。









每当大风刮过,小屋上的风车摇曳、铃铛叮咚响起, 让这片荒废了几十年的土地有了生机。但这不是一个简单又匆忙的网红打卡地,没有一间小屋“徒有其表”,走进每间屋子,里面都摆满了与小屋“身份”相关的装饰和物品,乔小刀把对生活的理想映射到每个小屋中,细细打磨,使得冰冷的金属也变得充满温度。











我找到了《向往的生活》中同款小车(工作人员说节目里那辆车会运到即将建成的成都荒野之国)



小而美的诗歌书店,如果有时间真的可以独自躲在这里看一下午的书。




还有这间树屋咖啡馆,是荒野之国的001号建筑。





当然最震撼的还是那组堪比“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建筑群,尽管已经抱有很高的期待,但亲眼见到还是只想为小刀老师的天马行空拍案叫绝。







这次旅程势将“小众”进行到底,束河古镇算是最后的底线吧。但其实因为疫情的影响,束河古镇出乎意料地冷清,只有四方街才多了些游客。原本我是为了一家丽江很出名的咖啡店而特地进入束河,反而被卸下商业包袱的古镇本身所吸引。青砖红梅石板街,曲巷蜿蜒而错落,从未发现束河古镇原来能这么美。








石莲寺似乎没有开放,但这条小路已足够让我停留许久。




如果条件允许,那我会推荐你们骑共享单车前往束河古镇,丽江市区的马路平坦宽阔,适合骑行,沿途风景非常漂亮。骑车不方便拿相机,手机随便咔两张,原图无滤镜。




如果丽江有哪个地方值得我今后反复逛的,一定是忠义市场。忠义市场毗邻大研古城,不论游客还是当地人都会经常来这儿买菜。而忠义又不只是一个卖菜的地方,从水果生鲜到云南土特产,从小吃摊子到生活用品,忠义市场简直是包罗万象。









别看忠义市场就在大研古城隔壁,但这儿的物价十分“亲民”!我在一位纳西老奶奶这儿买了几个自己家种的梨子,当时看她连个摊位都没有,就站在路边卖梨,便顺手买了两块钱,个头小小的,以为口感一般,没想到很甜水分也多,后悔没有多买几个。



这个红心猕猴桃,忘了多少钱,反正也很便宜,巨好吃。


这次行程还是有点匆忙,以致于我没能好好探寻忠义市场的宝藏铺子。要知道作为丽江名气最大的市场,忠义可谓是“卧虎藏龙”。

还好在北段的巷子里我终于找到了特色纳西米糕。

这是一种把米磨成面后加上红糖或白糖作调料的小点心,步骤并不多,繁琐的是它的细节。磨面、配料、调温等,需要足够的经验和耐心。这样一小碗,只需5块钱,吃完已经有七八分饱。



当然这个季节必然少不了菌子,很多我没见过的品种。虽然我并不打算买回去尝鲜,但也不妨碍我厚着脸皮对摊主问这问那,一会儿“这叫什么?”,一会儿“这就是见手青吧?”,一看就是个游客。但逛市场的乐趣不就在于此么?







最后打包两盒鲜花饼结束市场之行。


在福国寺这段内容中我提到搭了陌生人的顺风车去山脚的一家咖啡馆。这儿离白沙古镇其实已经不远了,不过没有车的话,走回去依然需要一段时间,一查地图,大约步行一小时左右就能到达我的客栈。我见路上风景很美,便决定走回去。



如果你是住在白沙古镇而有时候不知道如何消磨时间的话,我会非常推荐这段。它其实就是连通白沙与文海的山路的一小段,我打车去文海走的就是这条山路,唯此一条,所以沿途返回即可。相对我少了2/3路程的“懒人式徒步”,有些徒步爱好者会直接从白沙徒步到文海——但他们一般选择穿越深山老林并聘请向导,而我走的山路两边则是村庄、农田、酒店以及纳西小院改建的咖啡馆等等,甚至都用不上专业的徒步装备,就当是散步郊游也是非常舒服自在的。

起点就是著名的物与岚酒店,当然你甚至可以选择从福国寺走回去,这可能要1.5小时。






一路上鲜花、雪山与村落相伴,随着太阳一点点落下,我也在天黑时到达了白沙古镇。







既然到了丽江,那不喝几杯云南咖啡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这方面我也稍微做了点功课,选了几家有特色、颜值高的咖啡馆,以下是我的个人推荐(或吐槽)。

束河古镇的田德能可能是每一个到丽江的咖啡爱好者的打卡首选。田德能并非老板本人的名字,而是一位法国传教士,据说是将咖啡豆带到云南并种下中国第一棵咖啡树的人。在咖啡馆一些醒目的地方,都能找到关于田德能的来历和介绍。



早在去田德能之前就听闻大名,特别之处主要有三:“点评排名第一”、“一天只开3个小时”以及“整家店就老板一个人”。旺季的时候,老板时常忙得脚不点地,不过这天只有我一个客人,老板也是十分悠闲。这间纳西小院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可能只是加固了一下,看上去颇有岁月的痕迹。





这家店最出名的是铁壶咖啡,在造型古朴的铁壶下点上酒精灯慢慢煮,煮好后再焖5分钟才能饮用,入口是从未有过的特殊口感。相对美式来说,这杯铁壶咖啡味道更浓郁一些,搭配点心正好。





这家虽不在景区内,但绝对值得一去。据店主介绍,除了束河古镇内一家直销工厂咖啡豆的店,他们家是全丽江咖啡豆品种最多的咖啡店。如果喜欢喝手冲,那他们家一定不会辜负期待。



一进门便能看到墙上挂满主理人的证书和奖状,云南生豆大赛评委、中国烘焙大赛优秀......足见其在丽江的江湖地位。



虽然我平时最常喝的是拿铁,但来到如此专业的店,还是想尝试一下手冲。第一次见咖啡店拿出一份excel表格让客人选豆子的,咱也不是专业人士,直接让店长推荐了。



对于第一次喝手冲的小白来说,这款豆子很得我心。


懒猴丛林其实还是一家客栈,就在咖啡店的后院,看上去环境很不错,希望以后有机会来住一下。




实话实说,这家店的装修相比丽江很多咖啡馆并不是多么吸引人,但如果因为这样就错过了一家以质量取胜的咖啡店那可就亏大了。



古城里为数不多的本地年轻人经营的咖啡馆,离大研古城的某个入口处不远,虽然跟着地图走到一条岔路会稍稍有点迷茫,不过也不算难找。一看门口就让人很有进去坐坐的冲动。


走进咖啡店,内部是少女心满满的日式原木风,墙面、座位、收银台、角落里都是各种可爱有趣的装饰。





虽然这家并不像前两家那样有“专业”背书,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咖啡出品。点了拿铁,非常好喝。最让我惊喜的是他们家自制的黄油司康,做得很有水准。





这就是我那天逛完福国寺之后去的咖啡馆,是一家开在雪山下、田野中的咖啡馆,位于白沙古镇附近。显而易见,我就是专门冲着这颜值去的。









咖啡馆的主体,是由村里传统的纳西民居改造,保留了木头的质感。店里到处是纳西族元素的摆设,坐在二楼放眼望出去,都是层层麦浪和时隐时现的雪山。把现代美学生活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不需要经历日晒雨淋,就可以享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咖啡和蛋糕太一般了,蛋糕肯定是从外面买的。这里的价格也不算便宜,就当是花钱拍照看风景了。我觉得如果不是住在白沙的,没有必要特意过来。



虽然我就住在白沙古镇,不过镇上的咖啡馆我只来得及打卡这一家。7sea咖啡馆应该是白沙开业时间比较久的店了,可谓占尽天时地利,早早栖身这块铺面,能够同时看到雪山和白沙牌坊,便成为了游客拍照打卡咖啡馆的不二之选。




咖啡直接外带,没有上楼坐。这家的价格比较让我乍舌,拿铁居然比上海一些网红咖啡店还贵,但其实味道没那么好。


以白沙古镇为原点,以下是我的6日行程:

Day 1
上海 - 丽江(没去什么地方,就在白沙古镇转了转)

Day 2
白沙古镇 - 玉水寨 - 玉湖村 - 白沙古镇(离得都不远,可以公交也可以打车)

Day 3
白沙古镇 - 荒野之国 - 白沙古镇(6路公交直接到景点门口,荒野之国最多半天就够了,主要是我早上又在白沙拍了点照片)

Day 4
白沙古镇 - 文海 - 福国寺 - 小岛家咖啡馆 - 白沙古镇 (到文海没有公交,打车过去很方便,回来可以和司机说好来回包车,但我回程临时决定在福国寺下车,到小岛家搭了顺风车,然后走回古镇)

Day 5
白沙古镇 - 忠义市场 - 束河古镇/田德能咖啡馆 - 白沙古镇 (公交+共享单车)

Day 6
白沙古镇 - 大富贵咖啡馆 - 懒猴丛林咖啡馆 - 白沙古镇 (公交+共享单车,不过早上半天打卡两家并不挨在一起的咖啡馆有点赶)
丽江 - 上海

这次住了两个地方,都在白沙这里。

1️⃣ 丽江复游城·爱必侬度假公寓

复星集团旗下的度假酒店,离白沙古镇大约5分钟车程,打车还是挺方便的。

不是传统那种压抑的高楼层酒店,而是一栋栋模仿纳西小院的别墅群,一个院子大概十几个房间,每间都带有大露台。



房间简洁开阔明亮,还带有电磁炉。


最喜欢他们家的是别墅群后方的一片营地,每天乘坐环保车去营地吃早餐,周围是雪山翠湖树林,云山雾绕,像是身在仙境之中。







早饭就是比较常规的自助餐


晚上在这儿吃了牦牛火锅,推荐👍


2️⃣ 走起侣行·丽江院子

这家位于白沙古镇外的马路对面,虽然早上车来车往有点吵,不过比起古镇里面,这儿交通更方便。
这是一个典型的纳西院子,楼上有一些供客人休闲的空间,以及可以看到雪山的观景台。





房间特别大,因为当时订了雪山景观房,没想到这个季节那么多雾,几乎看不到雪山。



唯一不好的就是他们家电压不太稳,晚上偶尔会没电,不过也就一小会儿。

地址:白沙镇木都村委会太平村二组36号

🔸墅家玉庐·雪嵩院

去玉湖村的话千万别错过这家,这里本身是家野奢高端民宿,除了建筑很有特色之外,餐厅也是可圈可点,菜式基本是以丽江当地的融合菜为主,基本上每道菜都非常好吃,贵有贵的道理。







必点的招牌菜是这份小青辣火锅,绿色的汤底其实是蔬菜汁,这个季节涮菌子,别提多鲜美啦~




🔸纳西特色砂锅

一家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小馆子,就在白沙古镇靠近入口的那一排饮食店中,就餐环境也就那样,没想到东西十分好吃呀。一个人吃就点了一份砂锅菜,这是在丽江吃到的第二好吃的餐厅了。你能相信这满满一锅肉只要25块?汤底是老板秘制的,加了很多中药材,有点像东南亚的肉骨茶,非常香。


🔸 馒头诗人

还是在白沙古镇内,名字听上去有点网红,但味道不会让你失望。馒头发得很松软,而且个头也很大,买的是松茸包和鲜花馒头都好吃。



其他都是随便瞎找的米粉、鸡豆凉粉啥的,白沙古镇有很多。

茱妮,马蜂窝蜂首作者、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多谢马蜂窝编辑的青睐,至今已有13篇蜂首游记。平时给多家旅行类杂志供稿供图,总之旅行摄影写稿,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如果你喜欢我的游记,希望得到更多有趣好玩的旅行分享,欢迎关注我~

公众号:旅人蕉下客
微博:茱妮Julie
小红书:茱妮

我的蜂首游记:
@https://www.mafengwo.cn/i/23594134.html (新疆)
@http://www.mafengwo.cn/i/23535711.html ( 景德镇 )
@http://www.mafengwo.cn/i/23479756.html ( 徽州 探秋篇)
@http://www.mafengwo.cn/i/23445650.html ( 徽州 溯夏篇)
@http://www.mafengwo.cn/i/23356237.html ( 重庆 石柱 )
@http://www.mafengwo.cn/i/23050108.html ( 洛阳 )
@http://www.mafengwo.cn/i/21465817.html ( 徽州 锦年篇)
@http://www.mafengwo.cn/i/18844861.html ( 河西走廊 )
@http://www.mafengwo.cn/i/20761102.html ( 舟山小岛)
@http://www.mafengwo.cn/i/20293903.html ( 扬州 )
@http://www.mafengwo.cn/i/18110890.html ( 法国 )
@http://www.mafengwo.cn/i/18143713.html ( 上海 )
@http://www.mafengwo.cn/i/11671990.html ( 夏威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