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三市里,揭阳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三市共用的机场虽然位于揭阳市境内,而且叫揭阳潮汕机场,但绝大数旅游者到了机场后的目的地都是汕头或者潮州,鲜有去揭阳的。甚至有些航司(譬如东航)直接把原本准确的目的地“揭阳潮汕”改成“汕头”。而我也是在去过汕头、潮州之后,第三次飞抵SWA机场时,才开启了我“换个城市过周末”的揭阳之旅——在潮汕的第三个周末。
既然定性为“吃吃喝喝”之旅,那就先从“吃”开始吧!事实上,这次揭阳之旅也确实是从“吃”开始的。
丹丹夜豆浆
许久没坐的9C,这次直接给了个下马威:出发当天连续收到两条航班延误短信,将南昌的出发时间推迟到了22点50分,落地揭阳潮汕机场时是凌晨12点,到酒店办完入住出门觅食的时候已经过了凌晨1点,正好去体验揭阳特有的“夜豆浆”文化。
潮汕地区吃夜豆浆的习惯发源于揭阳。这里的豆浆里可以加各种小料,西米、山药、银耳、鹌鹑蛋、燕麦等等,店铺里排开一溜小锅,顾客点完单直接现煮。夜豆浆搭配的点心除了油条包子,还有香菇白菜饺、萝卜饺、菠菜厚合饺、虾饺、虾烙、普宁脆豆腐、马蹄粿肉等等潮汕小吃华丽登场。豆浆+甜品+早茶的混合体,尽管深夜里,仍然给足选项。
勤记石部牛肉店
第二天早上是从一碗牛杂粿条汤开始的。这是一家偶然间发现的小店,一对老夫妻在经营,店里坐满了本地食客,而且食客也以中老年为主。好奇心驱使走进了店里,店里没有菜单,老夫妻俩似乎也听不太懂普通话,最终还是店里其他食客帮我完成了点单。
这一碗粿条汤30块,汤的鲜甜和牛杂、肉丸的鲜美,构成了一碗粿条汤里分明的味觉层次,确实是一家宝藏店铺。
店马路老牌蚝烙
如果说上面那家粿条汤是惊喜的话,一墙之隔的这家蚝烙可以算是惊吓了。还是跟着网上的推荐,带着期望来的,但最终大失所望。
与其他地方,譬如漳州的蚝烙以蚝珠+蛋液为主不同,揭阳的蚝烙里加入了大量红薯粉,口感上自然不如全蛋液的。另外,给我的这份盐没放均匀,导致吃起来就是又咸又腻。
店里似乎也没菜单,老板是根据人头数来上蚝烙的。这份蚝烙加一碗丸子汤要60元,略坑。
阿喜面店
拌面也是揭阳的特色美食之一,独特之处在于可以按需加入各种店家自制的腊味、卤味和叉烧。加得越多,价格自然也越贵。
但揭阳拌面最大的特色还在于这里的拌面分甜口和咸口。咸口就普通口味,而甜口是往里面加腐乳汁和白糖来拌,再搭配咸口的卤味或者腊味,活脱脱的黑暗料理。
飞燕肠粉
肠粉是广东的代表小吃,各地都有,但揭阳的肠粉也有自己的特点。揭阳的肠粉总体来说配料可可以随意加。只不过蔬菜和鸡蛋是必备,而且是包在肠粉里的。而其他配料,例如海鲜,生蚝、牛肉等是可以直接放在肠粉外的。
此外,揭阳的肠粉店似乎分了两派:一派做早餐的,早上7点开门中午就休息了;一派做夜宵,似乎傍晚才开门,营业到深夜。而我在大众点评上看到的店,似乎都是后者。
腐乳粿
腐乳炒粿条也是揭阳著名的“黑暗料理”之一了。听起来黑暗,但实际上就是炒粿条的时候加了腐乳汁来调味调色,个人觉得是没有哪个白糖拌面来的黑暗了。
这份腐乳粿20块。老板娘分两次炒现炒,先炒好粿条放入饭盒内;另外起锅炒的配菜,浇在之前炒好的粿条上。配料足足的,但个人不是很爱这种重勾芡的食物、
喜弟牛肉火锅
到了潮汕地区,一顿牛肉火锅肯定是必须的。虽然咱弄不清楚吊龙、匙仁、匙柄…这些花里胡哨的花名到底是牛身上哪部分的肉,也实在记不住什么肉究竟要涮多少秒,反正潮汕的牛肉,随便乱涮出来都是好吃的。
只不过送我去机场的滴滴师傅对揭阳的牛肉火锅表示嗤之以鼻。他说揭阳没有好吃的牛肉,他们普宁的才是好吃的,揭阳人都是开车去普宁吃牛肉,以及其他小吃。他自己想吃牛肉的时候,也是宁可开1个小时的车回普宁……
普宁的牛肉这次是没机会去吃了,但这家牛肉店有著名的普宁豆腐贩售。和普通炸豆干里面是干的不同,普宁豆腐应该是添加了黄豆粉,所以炸出来后外皮酥脆,但里面却还是嫩豆腐。再搭配韭菜盐水作蘸料,外酥内嫩,风味相当独。
贤兴甜汤
据说是三十年多年的老店,从路边摊到开店。下午2点多才开始营业,一直开到深夜。
点了本地特色的椰汁海石花、马蹄爽加芦荟,以及龟苓膏,一共才21元。龟苓膏惊艳了,浓郁厚重的口感,黏在嘴里的扎实感十足。
刘和隆后坡巷口反沙咸蛋黄
网红小吃店,不过我去的时候没排队。
反沙咸蛋黄2.5元一个,买了十个。外表是糖霜壳,內馅里有一个颗咸淡正好的咸蛋黄,甜甜咸咸的口味。当场吃的还行,但冷了后就不好吃了,尝试了空气炸锅、微波炉等多种加热方式都失败了。
韩祠咸香饼
这次揭阳之行唯一想翻白眼的食物。很多攻略都在推荐,但不就是哪里都有油饼么?
老字号现榨青果汁
前两年,奈雪和喜茶把油柑这种广东小众水果推向了全国。作为重度油柑爱好者,来了潮汕自然不能错过原产地的现榨青果汁。青橄榄和油柑的组合,青涩中带微甜,好评!
厝客厅
揭阳小有名气的咖啡馆。进店后,扫了一眼店里的机器一般,于是点了这杯青橄榄美式特调。当地特产的青橄榄捣碎后,加入冰块和浓缩,又涩又苦又酸,接受不易。
潮汕地区也是这两年才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所以潮汕三市整体的旅游开发都不算太成熟。而旅游存在感最弱的揭阳就更是刚起步的感觉。揭阳市区内并没啥太多可去的景点,但可去的这些地方都是免费的。
进贤门
进贤门是揭阳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揭阳“古八景”中被称作“谯楼晓角”。 城楼建筑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二层以上目前都不让上,白天因为角度和阴影的原因,所谓的琉璃亭阁看不真切,晚上亮灯后倒是多了几分通透和璀璨。
揭阳学宫
这应该是揭阳市区内唯一的正经景点了吧?免门票,似乎连预约都不用,敞开大门随便进出。
揭阳学宫其实就是孔庙,据说是因揭阳人常说为学宫,所以揭阳孔庙也渐渐被人们叫成“揭阳学宫”。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具有明清古建筑的风格和鲜明的潮汕古建筑特色。
比较奇怪的是,这第三进竟然是以“周恩来同志革命活动旧址”命名的文保单位,和孔庙主题有点不搭吧?
城隍庙
潮汕地区人民的宗教信仰似乎比国内很多地方都强烈,在老城区去里闲逛,冷不丁就会发现一座寺或者庙,都有着不错的香火。而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揭阳本土传统工艺特色的揭阳城隍庙是广东唯一“国保”级城隍庙。
庙里挤满了虔诚上香的信男信女,上至白发苍苍、下至牙牙学语,都一脸虔诚的双手合十跪在拜垫上。和其他很多寺庙里,上香的人都带着明显的功利心不同,这里的拜祭和祈求似乎就是生活日常。
在城隍庙右边的雷神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年。雷神庙没有那么富丽堂皇,但也能看到灰塑嵌瓷等潮汕当地传统工艺。
关帝庙,有叫古榕武庙,据说是欣赏潮州木雕的好地方。只是我欣赏水平不够,而且拿着手机也拍不出啥来,进去转了个圈就出来了。关帝庙前面还有一座古戏台,与主庙隔着马路遥遥相望,据说是广东省古戏台清代建成庙宇戏台仅存二处之一,没拍。
中山路骑楼街
中山路是揭阳主推的骑楼街,但与国内其他成为旅游景点的骑楼街不同,揭阳中山路街区现在还保留着不少没修缮的骑楼,生活气息特别浓厚,原生感十足。走过一座座骑楼,能看到当地人最真实的生活原貌。他们习惯不急不慢的节奏,也早已习惯了外来人的目光。这街道原生到甚至于晚上都没有做景观灯,只是普通的街道照明而已。
青狮文化旅游区
在揭阳古城里闲逛时无意中发现的景区,在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网站上似乎基本没提到。看介绍是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青狮的发源地。古树和古溪交织出一点水乡的感觉,倒是有点意思。
景区内有青狮体验馆、茶室、文创中心等等,也有舞狮场地,可能是我去的时间不对,或者基本啥游客的原因,这些场所大多关门谢客,只能看看街景了事。
因为疫情带来的便利,这三年走了国内很多之前不太可能去的地方,分三个周末打卡潮汕三市的小目标也是那个时候立下的;也因为疫情带来的不便,几次更改、取消行程,也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这个小目标。最开始“换个城市过周末”的时候,还兴冲冲的回来写游记,之后就荒废了。一来是懒了,二来也是因为如果带着写东西目标出游,旅游体验就会变味了。
这次揭阳之行本来也没打算写的,但想想这次出行恰逢自己生日。人生的面,见一次少一次,吃一碗少一碗。很多地方并不会一去再去,所以吃过的美食、见过的风景也应该及时记下来,避免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