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马尾是近代海军的发祥地,福州政府正着手打造一个以船政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旅游景区,“船政文化旅游”将成为福州一张新的旅游名片。
家人上班每天路过此地,发现最近路边停着很多旅游大巴,说估计忙活三年的景点有部分要开放了,周末一起去看看。我们到那边看到周边还是工地,在修地铁马尾2号线延伸段,还有“中国船政文化城”三期工程在建,但一二期确实可以游览了。船政文化城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文化城开业以来,入园游客不断。
以后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可能要搞个船坞制作现场,是不是真的,拭目以待啊!
景区附近有个停车场,方便开车来的朋友。坐公交可到“马尾造船厂”站下车,再走300多米就到园区了。
来到景区大门口,立着几面响当当的门牌。
中国船政文化城是以船政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园区,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活化石”,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以船政遗存史迹和精神内涵为主题,展现近代工业先进科技、高等教育、海军建设等先进思想。1866年船政在福州马尾创建,是中国近代的重大事件,马尾的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最早的一个海军学院,是海军的摇篮。
一进园区就看到音乐喷泉表演,把大家情绪都带起来了。
保存完好的有轮机车间和绘事楼等国家保护建筑为代表的建筑群。
绘事院始建于1867年,是船政的生产设计和制图部门。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我们上台阶到二楼参观。
楼上视野好,看得远,船政文化城三期工程还在建设中。全部建好之后,船政文化城还会与罗星塔公园、昭忠祠等景点串联起来,积极推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绘事楼隔壁是轮机车间,建于1867年,由法国工程师设计,具有明显的欧洲近代厂房风格,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民族工业厂房。
从轮机车间出来,看到对面摆放着一辆59式坦克,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学院蚌埠校区赠送的。
来到大家所说的网红书局,是由原来的马尾造船厂内的机装课仓库改造成的船政书局,以造船零件作为空间装饰元素,置身其中翻阅图书,宛如回到百年前的船舱。
隔壁是铁肋厂车间,还原当时的工作场景。
对面空地上摆放着一架我国自制的“甲型一号”水上教练机实体模型,是由四位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于1919年8月在福州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制造成功,其主要指标和飞行性能均达到当时世界水平,最早的最好的
游览重头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建筑颜色蓝红白相间,现代时尚,有四层,1~3层都有设展厅,讲述船政故事,展示“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
大厅庄严气派,墙上浮雕刻着船政精神,还悬挂着习大大对马尾船政学堂的评语。
一层有“聚才江海”历史陈列。从这个展厅,我才知道我国的职业教育发源自创办于福州马尾的船政。1868年船政开办我国第一所系统的职业教育机构“艺圃”,工学结合,手脑并用。
航空机械在船政职业教育体系中也成为一项基础专业。
二层是“自强之道-船政历史文化陈列”展厅
二层展厅共分成五部分内容,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和图片分别介绍历史背景、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这五部分内容。
福州的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马尾是千年古港,船政学堂选址马尾的原因。
马尾船政学堂的创始人左宗棠和沈葆桢。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船政前、后学堂改为海军部直辖,1926年合并为福州海军学校。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海军教育机构。抗日战争中,学校坚守为国家培育海军人才的初衷,辗转千里坚持办学。
船政通过学习、引进欧洲工业技术知识,建成大规模的造船基地,掌握了蒸汽舰船以及蒸汽机、锅炉等核心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
1918年首创航空,自行研发飞机,建成了中国最早的规模化航空工业机构。
马尾船政造舰,编练海军,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二层展厅出口看到了“福建舰”,国人的骄傲!
三层是“闽都瑰宝-船政文化揽胜”展厅,主要介绍1958年组建的福建省马尾造船厂,继承百年船政工业制造的传统。
最吸引游客驻足的还是令人震撼的大屏幕裸眼3D影片。
习大大的话作为结束语!
这么大的船政文化城,我们走走停停花了三个小时,有的还是走马观花,未细细观览。获悉“船政一台戏”力争2023年暑假在靠近江滨的机修车间首演。
机修车间将打造成中国首座折叠渐进式剧场,船政实景演艺项目“船政一台戏”将成为中国首台船政历史题材立体演艺秀、中国首场海洋强国主题多维体验剧,目前进入现场制作实施阶段,将以科技赋能,结合多媒体数字艺术、虚拟及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应用,打通广场、车间、码头的空间关系,营造耳目一新的多维感官震撼,计划今年暑假首演。很是期待,到时我们一定会再次前往船政文化城一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