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运博”,全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同时融入风帆元素,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开发东路(三湾湿地公园西北侧约150米)。
交通指引
交通线路:扬州市内乘坐扬州公交56路或扬州公交82路至三湾大桥东站下车,步行至运博路1号。
免费停车,地下停车场离的近,尽量停地下停车场,我们10点多去的时候已经停满,老远就下车步行去场馆了。
(注意路上一个拱桥,为了美观设计不安全,上桥前看不到对方来车,无减速带,无警示牌!我在步行离开场馆,路过拱桥时候,险些发生撞车事故!一辆车在拱桥附近掉头,拱桥另外一边快速开来一辆车,我正好在桥中间,我赶紧做下压手势要直行车辆减速,要不然正好撞到掉头的车B柱上。我已经打电话0514-89961011给三湾湿地公园反映这个安全隐患。)
大运河博物馆2号馆也有一个安全隐患,我也打电话给大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反映了,她们用纸和笔记下来了。
开放时间
9:00一17:00(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
免费,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提前预约,提交名字和身份证号,刷身份证入场(如果现场忘带身份证,可以用身份证号到机器上打印门票再入馆)。 分上下午时间入场。
一些细节问题
1、休息区墙上有电源插座,可以给手机充电,所以记得带充电器和线。
2、至少看到一个饮水区,可以带杯子灌水解渴。
3、休息区有不太多的休息凳可以歇脚。
4、洗手间每层有一个以上,就是容纳的人特别少,男士1个蹲坑,1个马桶坑,5个小便池,女士大概6-8个坑位(我老婆说的),这么大的场馆,每天1万人接待量,搞这么小的洗手间?必须吐槽一下。还没有未知性别洗手间,不欢迎国际游客来玩,特别是M国有97种性别。
5、吃饭在地下一层有个餐厅,人挺多,价格不便宜,建议自带。一层有个咖啡馆,可以喝咖啡买点小糕点,就是要等30分钟以上。
6、全程4-5小时,有些馆不太有趣,我推荐1、2、3、7、9, 2号馆蓝色背景很漂亮。
7、租用导游解说器,20元/位,用处不大,说是自动感应讲解,实际灵敏度很低,站在展品前都不启动,需要手动输入编号才能讲解,可讲解的物品也很少,有的馆没几个内容,用处有限。
《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全景展示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的通史展,展览分为“运河沧桑、王朝基业”“天工慧光、中华勋业”“融通九州、社稷鸿业”“泽被天下、万民生业”“通古达今、千秋伟业”五个部分,以紧握历史脉络的叙事方式,着力开拓世界文化遗产的宏观视野,全力撷取运河沿线省市的亮点特色,通过文物、辅助展品、图表、照片、场景、模型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
江苏仪征的拦潮闸
同时,展览还创新性地引入5G技术,在展厅中设立了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5G+VR|720°直播大运”,全景呈现运河之美,实现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解读中国大运河。
“运河上的舟楫”是关于中国大运河舟楫主题的多媒体互动体验展,主要是展现了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口,画面呈现扬州、运河古镇瓜洲、镇江金山等。南北间、海内外的船只在此交汇,再现了古代运河上千帆云集的盛况。
蓝色的背景很好看。
吐槽点:↑↑↑到了上图的地方,宽敞的路突然左拐弯进一个小门,小门并排就3个人通行,光线也变暗,挤进去发现是一个计数闸机,显示还可以通过的人数,过了闸机拐弯上台阶,就进了一个船舱,光线也很暗,再往前走就到了船头,黑乎乎的,周围是LED大屏播放二岸景色,工作人员在船头附近提醒游客带好小孩,不要掉下船,船下面也不知道是什么。妥妥的韩国梨泰院危险重现,这么大的人流,突然拐弯进小门,还要计数放人,光线也不好,还没有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踩踏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太危险了!太大意了!所以回来第二天我就打电话0514-82773088提醒他们务必要改进。
看到这里的朋友去的时候,务必注意这个地方,尽快通过!不要停留!
网红打卡地。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通过“盛世东都、汴水繁华”“财赋京师、富甲齐郡”“漕运枢纽、往来盐商”和“人文江南、鱼米水乡”四个部分来呈现不同历史时期大运河沿线的城镇景观,反映运河沿线人民的勤劳智慧与美好生活。“再现”隋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两个时间段里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河段的“城市历史景观”,打造了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身临其境、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
扬州特产:扬州漆器,江苏省扬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扬州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十大工艺门类:点螺工艺、雕漆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刻漆工艺、平磨螺钿工艺、彩绘(雕填)工艺、骨石镶嵌工艺、百宝嵌、楠木雕漆砂砚工艺、磨漆画制作工艺。
《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展览以运河为纽带,以具有共同运河文化基因和身份认同的运河城市为主体,从世界遗产、水利智慧和城市风情三个方面,探索世界运河的渊源,诠释运河城市特色。展厅中包括6条世界遗产运河在内的15条代表性运河阐述了世界运河的遗产价值。堰坝、隧道、船闸等水利建筑物是运河和城市沟通的桥梁,展览着重阐释其在路径选取、建设方式、运营管理上凝聚的人类智慧。
可看的不多,别国的文物也不可能拿过来展览,快速通过。
刘关张穿越回来了。
《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是穿越时空凝聚而成的艺术结晶,以浪漫的笔意诉说千年汩汩流淌的大运河故事。画卷总长135米,高3米,其中上卷长43米,下卷长64米,书法题跋长28米,以江苏省书画家为主创成员,大运河沿线8个省(直辖市)的15位书画家共同参与,历时一年半,数易其稿而成。画卷通过全新的视角,从时间、空间、人文、自然等多个维度,将诗、书、画、印和谐交融,分为“中国古代伟大创举”和“新时代辉煌篇章”两部分,勾勒大运河长达2500年的开凿与发展历史,呈现运河沿线的四季自然风物与繁华景象。
全是字画一类。
《运河湿地寻趣》主要面向少儿群体,参与性强。在“长长的运河、满满的湿地”板块中,有运河流经区域的自然风貌、生态环境、湿地概况、动植物种类等展示。“鱼儿的乐园、鸟儿的天堂”位于展厅中央,通过复原的湿地场景,活态展示静水动物和植物群落、浮游生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等湿地生态,辅以对湿地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支持服务功能和文化服务功能等的介绍。展览空间以大自然的绿色为主色调,烘托主题,融入运河各类生态元素,直观地呈现运河湿地和谐共荣的生态面貌。
带小朋友 的可以去。
《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乐韵流淌”,运河两岸的传统音乐、曲艺、戏剧在舞台上轮番亮相,乐器、戏服、皮影的制作也值得一看,假如满足了耳朵仍意犹未尽,还可以在“唱吧”亮亮嗓子;第二部分“形色天成”,映入眼帘的五彩中点缀着玲珑,年画的印制、核舟的雕刻、苏绣的针法,传承人在中心区现场展示传统美术、技艺;第三部分“民俗万象”,在沉浸式的影音空间中领略节庆民俗,在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寻觅季节的味道,带孩子抓个周或是驻足观摩一下传统的祝寿礼,体验仪式感的同时,顺便听听运河沿岸的方言。
“河之恋”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数字化专题展厅,展览以“水”“运”“诗”“画”四个篇章,阐释中国大运河文化。打造出虚拟空间体验,采用“科技+艺+文化”的裸眼技术理念,突出声、光、电、形、色等方面的流动效果,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
大部分人都坐地上看。
《紫禁城与大运河》大运河自隋唐“北通涿郡”开始,在各个历史时期,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商贸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元、明、清以来,三千多里长的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京城尤其是紫禁城所需各种物资多由此而来。“紫禁城与大运河”分为“运河漂来紫禁城”“天下美物聚宫城”两个部分,阐释了紫禁城营建与大运河的密切关系,并以北上宫廷的瓷器、漆器、玉器等文物将清代宫廷生活片段一一呈现。
红墙拍照很好看。
展览以隋炀帝杨广乘坐龙舟南下,自作《早渡淮诗》为引,徐徐展开这个历史人物与大运河的故事。通过文物配合场景再现、文字展板的形式,讲述隋炀帝与扬州及大运河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需要提前预约 类似密室寻踪游戏,不知道要在公众号上 活动页预约,没有提前约,没进去。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 在展厅中,体验者化身为古代监水使者,带着任务游历大运河,闯过重重关卡,潜移默化中熟悉了大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全开放式的体验空间结合了备受青少年喜爱的古风和二次元的风格,运用科技手段,设计出运河上的船只与不同河道场景中的机关和难题;虚实结合的唯美场景还原扬州的富裕繁华,让观众或置身喧闹的街市瓦舍,或乘着“运河”上往来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