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西南,距市中心约40公里。
黄龙溪古镇是 “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黄龙溪古镇核心区由一湖两河三寺七街九巷组成,有保存完好的明、清代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
“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 是古镇最著名的遗存。古街、古庙、古树、古建民居、古码头、古佛洞、古佛堰、古衙门、古风民俗、古崖墓是黄龙溪的十大古景。
LZ是在非常时期去的黄龙溪。
这一天是周末,LZ起了一个大早,乘坐公共交通。
地铁车厢里乘客很少。
成都去往黄龙溪,公共交通方便,乘坐地铁到 “地铁回龙站” 换乘 S18 或 “S18K大站车” 公交车到 “黄龙溪站” 下车就到了。
此外,成都新南门车站、成都金沙客运中心站、华阳客运中心站、双流客运中心站,均有班车直达。
黄龙溪站在黄龙大道上,出站后往东,沿黄龙大道步行约5分钟,就看到这个大牌楼了,这个叫 “蜀汉牌楼” 。
蜀汉牌楼
牌楼旁的 黄龙溪 标识
过了牌楼,有停车场。
停车费为20元/次(区分日夜:日间8~20时,夜间20~次日8时)
老龙门
这是黄龙溪古镇的入口,免费。
这个牌楼叫 “老龙门”。
进入景区后是皇金路,这是一段商业街。
看下古镇导览图
路的最外侧是风貌展示区
门上的对联是:黄卿丽姿容颜秀,桶萱秋野淡留香,横批是:情意绵绵。
廊、亭,亭子叫诸葛亭
“中国天府第一名镇” 照壁,照壁的背后,是游客中心。
这里也是景区出口,通向停车场。
这个雕塑,主题是 “更声悠悠”。
TIPS: 打更是古代中国民间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用敲梆子或敲锣并伴有号子以巡夜报时,典型的号子如下:
19点-21点,戌时一更: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 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凌晨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凌晨1点-3点, 丑时四更: 天寒地冻;
凌晨3点-5点, 寅时五更: 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这是在说黄龙溪的特色:川西风情画廊、中国火龙之乡。
水井
还配了一副对联:莫笑井蛙天地小,知否凡尘浴事多
这一段或是古建筑遗存吧
龙潭广场
龙潭广场是一个下沉式广场,中央有一宝鼎。龙潭广场景观取义于古镇的来历,梁虞《荔鼎录》记载:“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
1996年,黄龙溪古镇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黄龙溪人雕龙、画龙、写龙,逢年过节祭龙、玩龙,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火龙灯舞”,这便是黄龙溪的“烧火龙”。
黄龙溪 “火龙灯舞” 是国家第一批(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侧面的高台有水柱喷向宝鼎,广场四周是龙生九子图腾柱环绕,营造出“黄龙吐水”景观。
九个图腾柱自东起逆时针分别是 赑屃(bì xì)、螭吻 、蒲牢、狴犴(bì àn)、饕餮、蚣蝮、睚眦(yá zì)、狻猊(suān ní)、椒图。
下图自右至左为螭吻 、蒲牢。
黄龙溪古镇西寨门
古镇有东、西二个寨门,东寨门为水路(锦江)入口,西寨门是陆路入口。
进入西寨门
看下导览图
西寨门直对镇龙街,街道中央是一条小溪流。
黄龙溪的水是从锦江的支流古佛堰抽取的从古佛堰抽取的水,经专门的净水厂处理后进入景区,水流沿小溪一路向下,再汇入锦江。
在西寨门的下方,龙潭过来的水流形成了一个小瀑布,名唤 “龙颈飞瀑”。
出西寨门后左侧有一条街:真龙中街。
牌坊的文字是 “鹿溪引雪”。
真龙中街是餐馆、客栈聚集的地方。
街上的小吃摊,看招牌,大多是当地的传统美食
龙颈飞瀑的下方,有一座水碾
水碾,是一种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用以加工谷类的农具。
古镇街巷总体保持清代鱼骨形路网的传统格局。街面全为石板铺就,宽约三米,两侧多为清代保存至今的前店后居联排式民居店铺。建筑均为清瓦屋面,木穿逗结构,竹编夹壁粉墙,部分建筑两侧砌有封火墙。
这里有一座用水流推动的石磨
TIPS:石磨,是一种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农具。
与水碾不同的是,石磨通常由上下两个圆石做成,两层圆石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
往里走,游人逐渐多了起来,不知是否前一晚住宿在古镇的游客
前面是金华东街
土特产店,物产丰富。
芝麻糕、丁丁糖、牛皮糖、土制豆豉、巴蜀袍哥茶、焦皮肘子,都值得购买。
金华东街
与金华东街相对的是黄龙大道
牌楼上的匾额是:赤水黄龙
龙骨车
龙骨车,是用于提水水位的农具,功能等同于现在的水泵。
三县会馆
三县,指的是华阳府、彭山关、仁寿城,刘备关羽张飞打下汉中进入四川后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屯兵营。
街心景色怡人
小景观
廊街
市井印象文创街
市井印象
市井印象文创街
市井印象文创街
桃花坞
市井印象文创街
进入文创作坊特色街
广场有四川特色的采耳服务。
价格公道,每位30元。
锦官桥
横跨龙湖
锦官桥的西侧,有二座水车
黄龙摆尾
站在锦官桥上向东看去,龙湖连接锦江的地方有条龙,这个景观叫黄龙摆尾。
这里是戏水的好地方
龙湖,乘坐游船的地方
过锦官桥,LZ转向东到达锦江岸边,这条街叫 正街。
府河的北向,有黄龙溪廊桥,桥的东岸也是黄龙溪的景区:黄龙溪欢乐田园
正街是临河的,正街的内侧是商铺。
人多时做生意,人少时观河景,这里的商家应该是幸福的。
王爷坎
防洪堤或称为挡土墙,没有说名字的来历。
牌牌上的说明文字:由条石砌成,年代久远,受河水冲击,原堡坎几近损毁。后经整治修复,屹立江岸,经过千百年的洪水冲击仍巍然不动,是古镇得以保存至今的防洪屏障。
镇江寺
镇江寺位于正街北首,与古龙寺遥遥相对,是千年码头王爷坎上的一座千年古刹,供奉镇江王爷杨泗以保平安,为旧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寺前千年古榕寄生辣椒,成为奇观。
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 “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 的景观,这也是“黄龙溪”地名的由来。
正街,大约3米宽的石板街。
街道两侧,青瓦的吊檐建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一砖一瓦间无不流露出质朴的气息,门前屋顶细部尤为精彩, 木雕、砖雕、绘画等工艺技术精湛,造型生动。
潮音寺
潮音寺位于正街中部,古称乐善堂,是一座尼姑庵。临街五间,供奉观世音大士和弥勒佛。
潮音寺的西侧
古时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举行供天道场,祈祷风调雨顺。
大门北侧,供寺院护法神伽蓝神,南侧供龙身,也被视为土地公、财神、福神。
寺内有三块石碑,讲述了乐善堂的创建发展历史。
正街
“古镇黄龙” 茶馆
这应该是古镇原生态的茶馆
价格也很接地气,一茶一坐十元
正街上的 赌坊
古时繁华的码头或商业中心,大多有完善的服务业,餐馆酒肆、茶楼、赌坊、青楼等等。
正街
古镇有东、西二个寨门,东寨门为水路(锦江)入口,西寨门是陆路入口。
东寨门内侧正对复兴街。
东寨门外侧是锦江、鹿溪河的会流处。
东寨门外的北侧有游船码头,从这里乘船可以去对岸的古龙寺
东寨门内侧正对复兴街。
转向临江的上河街
横街,街上有三县衙门、古龙寺。
经横街后上河街就来到了下河街
LZ在下河街走,然后就忘了去横街。
蓑衣巷,下河街通向江岸的通道,江岸是滨河休闲长廊
TIPS:蓑衣是早期的一种雨具,用草编织成的可以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以遮雨,同时也可劳作。南方多用棕毛、棕叶者;北方多用龙须草或蒲草。
烟市巷
按牌牌上的说明,是古时买卖烟叶的地方。
下河街,继续
这一段比较多的是客栈、酒坊,也有裁缝店。
或者到这边的游客就比较少了
本地这是一家老店,估计比较多的是本地居民吧。
有豌豆糕、花生糕、土豆饼、南瓜饼、糍粑等,单个的价格大多为3元。
下河街
下河街,中间的牌楼通向 仿清街
下河街,左侧通向 聚龙街
西三门
古镇的一个出入口,通向 华彭路
仿清街
仿清街
仿清街
清时广肆
这个亭子叫 清时广肆,在仿清街和新街的路口
新街,LZ转至东寨门方向
转向复兴街,向北
复兴街
龙湖两岸
川龙街
川龙街
临近中午,小溪中戏水的游人
锦官桥旁,龙湖游船
非常时期,古镇景区的入园分流指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