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我和老公飞了2022年的最后一次旅行,目的地非常小众:衢州。
感谢小楚妈妈提供了2张往返华夏航空候补票,于是我们刚一“解放”,就进行了这场小众目的地之行。一直都听说衢州是“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而且去了衢州才发现,四省通衢指的是衢州连接着:江西、浙江、福建和安徽。通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宽敞平坦的道路。
衢州是一座有1800年历史的古城,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衢州地理位置特殊,而且历史上都是“东南有事、在所必争”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衢州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可以“上达两京、下通九省”,衢州水路连接钱塘江、大运河,出海可及北上,陆路可通两湖、两广、越南和浙、赣、闽、皖。
Day1: 重庆飞衢州 衢州市区一日游:孔氏南宗家庙-府山公园(孔子文化公园)-衢州博物馆-北门历史文化街-水亭门景区 入住:衢州悦隐禾集酒店 晚餐:小老汪饭店(裱褙巷店)
Day2: 早餐:子固路老南昌拌粉(坊门街店) 龙游一日游:龙游石窟-龙游民居苑 小吃:余记烤饼(龙游店)晚餐:吴记私房菜馆 入住:江郎山花间岭·云端觅境酒店
Day3: 江郎山 廿八都古镇 入住:悦隐·画俚露营基地
Day4: 余东村半日游:中国乡村美术馆 返程 衢州飞重庆
衢州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快落地飞机场时飞机需要关闭遮光板的城市。因为衢州机场是一个军民两用机场。你懂的。
衢州其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不过衢州市内的景点集中且不大,一天就能逛完。我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孔氏南宗家庙,我第一天入住的酒店老板(衢州悦隐禾集酒店)赠送了我们两张孔氏南宗家庙的门票,虽然才10元/人,但是这种服务真的很贴心。门票都是一本袖珍版的《论语》,感受到了“衢州有礼”的第一个小细节。
南孔家庙正门不能进入,只能从侧门进。看到孔氏南宗家庙正门口的石狮子经过风雨洗礼已经丧失原本威武雄壮的模样:
不得不说,孔氏南宗家庙因为我去的那天天气给力,阳光明媚,整个院落充满了暖冬才有的氛围感,湛蓝湛蓝的天空,有红叶的树,冬日暖阳里大片大片的银杏叶飘洒落地,十分漂亮。
孔氏南宗家庙和衢州博物馆、包括北门历史文化街和水亭门景区,都相距非常近,可以全部靠步行打卡完毕。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这里的南孔指的就是“孔氏南宗家庙”。这里是中国仅有的三座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 距今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南孔家庙的游玩顺序自东向西,进入院子后,先去大成殿,后再返回偏殿,到西侧的后花园。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有中、西、东三条轴线:中轴线有大成殿,祭祀孔子。西轴线有六代公爵祠、袭封祠、五支祠,以祭祀孔氏历代先祖;思鲁阁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先圣遗像。东轴线有五王祠、恩官祠,祭祀孔子之五世祖及有功于衢州孔氏的历代官员。家庙西侧是嫡长孙居住的孔府及后花园。
孔氏南宗家庙庙门为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孔氏南宗家庙由庙门、大成门、佾台、大成殿、东西两庑、圣泽楼、思鲁阁、六代公爵祠、袭封祠和五支祠组成。
最最漂亮的莫过于西侧的孔府及后花园,有山有水有红叶、绿植、锦鲤、亭子。阳光下树影斑驳,水面倒影着阳光,完全能感受到岁月静好扑面而来。
孔庙主殿前银杏刚好落得满地都是,里面七八株银杏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落下的银杏叶已铺满整个地面,和红墙形成色彩的对撞,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孔氏南宗家庙路线不复杂,慢慢走慢慢逛,一个小时足矣。
孔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是推广儒家教化而兴建的重要礼制性建筑。曲阜孔子庙是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庙,也是世界孔子庙的祖庭。衢州被孔氏称为“第二圣地”。
门票:10元/个
时间:09:00-17:00
地点:衢州市柯城区新桥街
就在孔氏南宗家庙旁边就是衢州博物馆。这条新桥街郁郁葱葱,满眼绿色。
了解一个城市从博物馆开始,预约免费进入,2层楼可逛,进入其中引入眼帘的就是恐龙雕塑:新属新种蜥蜴类恐龙骨骼化石—“礼贤江山龙”。
衢州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原以孔氏南宗家庙为馆舍,新馆于2004年9月23日正式开馆,2005年全面免费开放。展品有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的石器、陶瓷器、金银器、铜器、玉器、杂件、书画、古籍,以及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等。
展出内容不多,很快就看完了!毕竟衢州有6000年历史!能讲的故事大有可为!有点可惜!
地点: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桥街98号
门票:免费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和博物馆的马路对面就是府山公园·孔子文化公园,大大的孔子雕塑屹立正中央,整个公园有很多有关孔子的文化内容,也是衢州市的一个老的城市山地公园。1927年就建成,有塔有教堂,阳光下散散步不错。
这里离热闹的国金中心一带很近,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特别是裱背巷里各种老字号餐厅,我们在衢州几乎都在这条小巷子用餐。餐饮部分我会单独介绍。
步行到衢州北门历史文化街,是衢州市区仅存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是一个不长的、青石板路、只能步行和机动车过的老街坊。我去的时候正是衢州人民“生病”的开始,几乎都没开门也没啥人。
北门街的最南头是当时的徽州地标,三层高的大钟看起来很有气势,基座有四个门洞。此塔于明朝万历,塔内有一口半斤重的巨钟,上面刻有经文、铭文和各类图案,是一种罕见的艺术珍品。
大概也就200米左右,更像是一条胡同。有酒吧,小吃,咖啡,金饰,服装……因为没营业,少了些许人间烟火气。这里也算是小吃一条街,兰溪煎饺,金华酥饼、高家饭店、烤饼都是几十年的老店,还有安江黑鱼,二小姐餐厅等等。
北门街历史街区也是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一河、六门、二区、一核心”总体保护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街上古迹有钟楼,都御史牌坊,宋代赵祠、四眼井、孔氏民居。
偏徽派建筑的老房子在新建的房屋下,看起来很有岁月的斑驳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门历史文化街也就逛了十来分钟后我们就走到最后一站:水亭门。衢州冬天不到17点就夕阳西下啦。
“不识水亭门,枉为衢州人”。这就是衢州市区仅存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的另一个。
35米高的天王塔是旧时衢州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是古城的地标性建筑 。而民间也素来就有‘不见天王塔,眼泪滴滴答 ’的民谣,意即衢州人见不到天王塔,就意味着已经离开了家乡,相思、乡愁就会油然而生。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是衢州市传统风貌建筑最集中、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的街区。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休闲体验 、文创零售 、餐饮美食、艺术空间、美体养生 、VR科技 、国学书院、酒店客栈等业态。
这个奶茶店门口的橱窗设计蛮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感觉。
水亭门街巷目前尚存有三街七巷 :水亭街、柴家巷、天皇巷、黄衙巷、上营街、下营街、罗汉井、皂木巷、宁绍巷以及进士巷,现存多为晚清至民国时的遗迹。
这是水亭门一个酒店。
这是一片“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里面有历史建筑36处,建筑风格和街巷肌理保留完好。
主街两旁进入其中,七拐八拐,散布着庙宇、宗祠、会馆、城楼、古迹及成片的传统民居。
衢州水亭门是东汉时期利用夯土建设起来的古城墙,当时建造该城墙仅仅是为了保护衢州主城。汉代的夯土技术非常成熟,所以一直到晚唐都能完好地保存起来。然而在北宋,发明火药技术并用作战争时,衢州原本的土城墙无法抵挡火药的袭击。宋代的衢州府衙们将衢州夯土城墙全部升级为青砖材质的城墙。
水亭门古城墙内分布着众多的寺院道观、百年老字号店铺以及各种博物馆等等。
水亭门也是一座有800年历史的老城门,高有七八米,站在古城墙上能眺望整个衢州的古街古巷!
从水亭门出来就看到了衢江,刚好欣赏一场日落。
黄石麟居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柴家巷30号,清至民国,占地约400平方米,由三进院落组成,呈不规则排列。第一进建筑坐东朝西,八字大门,石库门顶匾额石上有阳刻“长乐永康”四个大字,为三间两搭厢布局。第二进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布局。第三进建筑坐东朝西,也为四合院布局。该民居格局规整,规模较大,做工考究,雕刻精美,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达源号钱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柴家巷2-16号,始建于清代。占地约1080平方米,呈现“日“字形布局。整体由四组建筑组成,主体建筑前后二天井,为前厅后楼格局,大门设于前进南厢房内南墙之上。北侧为坐北朝南七开间附房。南侧有东西向通道,通道西端临巷设石库门。通道东端南侧为四合院式二层楼,大门设于北厢房内,四合院东侧墙外弄内有一口水井。该建筑群平面布局独特,梁架用材粗硕,建筑体量高达,特别是用城砖砌筑的墙壁极为罕见。后楼明门隔断上有一残损的”达源号“招牌。据考证,此建筑为清代钱庄。
柴家巷:因为原居民祖上出了一位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而得名。据《衢县志》记载柴家巷之柴氏是“崇义柴氏”,“旧时在城西隅柴家巷,周恭帝后,叔夏封崇义公,收掌二帝位版权,就衢州景福院奉安,子孙遂家于衢。今城内但存柴家巷地名,祠不可考。”
从衢州开车到龙游不到40分钟,所以我们没有选择住在龙游县城里,一天玩转龙游核心景区搓搓有余。因为这个龙游石窟真的1小时完全足矣。进门看到这张景区全景图,发现一共有24个洞,但是实际上只有5个洞是对外开放的,而且都是连在一起,很快就能一口气参观完。
跟着电影去旅行一直是我最爱的旅游方式之一,这里是《鬼吹灯》的取景地,也是本地人自称的世界第9大奇迹——龙游石窟。但是本地人也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采石场!?
一座在地底里沉睡了上千年的石窟,仅靠几根有鱼尾纹的巨大石柱支撑。石窟排列呈北斗七星的形状,洞顶和洞壁凿刻有规律的细密斜纹,不知道用途和方法,人在其中十分渺小!真的是秘中之谜,真的太神奇了!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是被发现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人造地底建筑。被外国友人称为“外星建筑群”,当地人称“世界第九大奇迹”。
发现背景:1992年当地村民抽干 “无底潭”后,连续抽了17天后,村民发现洞窟内竟然有7根石柱支撑。这些石窟的断代成因和用途更是众说纷坛,成为难以破解的千古之谜
这是一个谜团百结的地下建筑群。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
目前景区只开放了5个洞窟,仅1个入口进去。1-5个洞窟挨着顺序连在一起参观,但实际上景区有24号洞,其他都没有对外开放。整体浏览时间1小时内搓搓有余,建议直奔地底下入口进入参观,地面上的湖呀庙呀都没啥太大意思。
神秘之处:
1号洞离窟口不远处有一鱼马鸟动物雕刻图,这是在已抽干的7个谜窟中唯一图象雕刻,但是不太明显,我看了好久才发现!一号谜窟也是七个谜窟中最小的一个,地面面积约300平方米左右,呈近正方形,地面平整,矩形方池在进口处下方。因支撑面小,只有一根擎柱。窟顶分高低两层,相差约50cm,就像擎柱顶着大梁而把一间大厅一分为二一样。该洞窟进口处与竹林禅寺仅一墙之隔。
2号洞有闪电状石刻线条。二号谜窟比一号谜窟大3倍,地面面积约900平方米,也近正方形,靠北边尚有小部分未完工(或有意留下),因窟顶支撑面大,有四根立柱,其中三根鱼尾形柱尖头朝北,靠东一根尖头朝东,矩形方池南壁中部。四根柱子中最粗的柱横截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297cm、274cm、155cm,高约10cm。 该谜窟光线较充足。 进口处(天井)下方窟壁上有一些明显的极不规则的凿痕,有人辨认为象形文字中的“正”、“伏”两字。
朗朗当年还在里面举办了音乐会的。每个洞窟中心部位均有约20平方米的矩形水池,啥用不得而知。已发现的7个洞窟呈北斗七星形状,巧合?
龙游石窟是一处气势恢宏、瑰丽壮观、世界罕见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1998年5月才用此名,固北有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南有姑蔑古都州龙游石窟,遥相呼应,而名声鹤起。
三号谜窟较之二号谜窟要大,约1200平方米,但高低相差悬殊,窟顶呈45度斜面从南延伸到北壁,地面几乎也呈45度斜坡伸到北端。 该谜窟呈长方形但东北角尚有很大一部分未挖掘,因而呈缺角矩形,是掘凿者有意不挖除,还是因故停止挖掘留下,乃不解之谜。其转角处从顶到底有螺旋状刀痕。 该谜窟有三根擎柱,呈一字形南北向排列。矩形水池在西北角,阶梯在西壁沿伸而下,西壁有极少量的深水,据介绍一壁之隔尚有个巨型石窟未开发,渗水系隔壁窟中之积水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渗透过来。
四号谜窟是工程最大的一个谜窟,进口先为一平台,右侧为陡峭石壁,左侧是盘壁而下的石阶,石阶与前几个谜窟一样的锯齿状。原阶距长达三米,从窟口到窟底深达 20余米,阶道达50米以上,窟底较;平整,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根擎柱呈三角形分部,矩形方池在窟底中部。 矩形方池可能因窟规模大,也相应比前几窟大多倍。
从5号洞出口出来到地面上,看到右手边栅栏里是6号洞口,有阶梯往下走,都还被水淹没。
时间:08:00-18:00
门票:80元/人
停车:10元/车
在这里说一个旅游插曲:
龙游一共就去了两个景点:龙游石窟和龙游民居苑。我们先去的龙游石窟,去的时候整个景区就只有5个游客,我和我老公,然后碰到一对夫妻带着一个儿子,合计5人。碰到的这个一家三口比我们先去,比我们先走。结果等我们到龙湖民居苑时,又看见了他们一家三口刚参观完出来。大家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谁叫我们在衢州人民都在“羊”的时候跑出来玩,人少是真的好少。
这里又叫:鸡鸣山民居苑,因为建在县城南1千米的鸡鸣山上。始建于明代,鸡鸣山民居苑第一批搬迁工程开工于1991年,于1995年竣工。
鸡鸣山民居苑以鸡鸣山上的明代鸡鸣塔为中心,依山势而建,南、北、东三个方向按不同年代、不同风格展示了照壁、祠堂、书院、民居、店铺、公共休憩亭、过街楼等各类典型的龙游地区明清古建筑。鸡鸣山民居苑对于古建筑异地保护有一定借鉴作用,迁建民居在建筑形制、装饰雕刻上地域特点浓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历史: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吕防设义学于此。元代,县令达鲁花赤在鸡鸣潭下游兴建了鸡鸣堰,灌溉鸡鸣村至七都村等8000多亩田地。天文学家赵缘督在鸡鸣山建成观星台,研究小孔成像。明代嘉靖年间,县令陈钺在鸡鸣山上新建鸡鸣塔。清代时,鸡鸣山上建起寺庙。民国时期,浙赣铁路从山脚穿过,鸡鸣山又成为东南方向进城的要地,国民党军队在山上浇铸坚固调堡,现还存有遗迹。
1991年—1995年,共搬迁复建古建筑6座,其中明代和清代建筑各3座,分别是巫氏厅、邵氏民居、翊秀亭和高冈起凤、汪氏民居、灵山花厅。
2002年—2005年,共搬迁复建古建筑20座,其中明代建筑9座:劳氏民居、项氏民居、马氏宗祠、过街楼、槐庭、邵氏卸厅、仁余堂、戴氏民居、照壁墙;清代建筑10座:龚氏民居、滋树堂、聚星堂、雍睦堂、枕溪书屋、陈氏宗祠、傅家大院、杨氏店铺、慎思堂、吴氏民居;民国初期建筑1座:余氏民居。
到2017年为止,鸡鸣山民居苑已搬迁复建古建筑26幢,并建有门厅、石桥、池塘、水榭、水阁楼、文物库房等配套设施。
跨过门厅进入苑内,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典型的江南明清古村落水口景观以大型砖雕建筑滋树堂为主线,前后掘有水塘,水塘间用小水渠相连,两旁高墙林立。北侧有龚氏民居、余氏民居、杨氏店铺、仁余堂,南侧有吴氏民居和慎思堂;后面连接的有过街楼(龚氏散门)、聚星堂以及水阁楼、水榭和廊桥。中间自然地形成了大路通道和街道布局。高高的马头墙与大樟树和其他大树,以及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林相映成趣,碧绿的水塘中倒映出粉墙黛瓦娜多姿的身影。这一部分是整个苑内最平坦的布局。
从水阁楼走过,是气势宏伟的重檐歇山门楼“高冈起凤”厅、巫氏厅和劳氏民居,还有灵山花厅,从这里开始就逐渐依山势缓缓增高,再翻过山冈,在北坡和北麓以及东侧,祠堂和民居交错排列,有马氏宗祠、雍睦堂、邵氏卸厅、戴氏民居,形成了另一聚落。它们与鸡鸣山及其他建筑和谐呼应,又和东侧的傅家大院、项氏民居、槐亭及陈氏宗祠等建筑连成一体,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民居村落图画,而每一座建筑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鸡鸣山民居苑的古代建筑是当地古民居的缩影,既反映了龙游灿烂悠久的姑蔑历史文化,更是“龙游商帮”成功富庶的见证。民居的砖雕木雕、石雕为古建筑装饰艺术精华,尤其砖雕门楼最具地方特色,气势恢宏,雕刻精细,巧夺天工,为建筑实用与装饰艺术完美的结合。鸡鸣山民居苑尽最大可能恢复龙游地区传统古村落风貌,以鸡鸣山上的明代鸡鸣塔为中心,依山势而建,南、北、东三个方向按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民居展示。
高冈起凤原建地位于横山镇高山顶村,为张氏宗祠。因其位居高冈,后临凤凰山而得名,又建筑门楼重檐歇山翼角起翘似凤凰翻扁起舞。该建筑始建于元末,遭火灾后,重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来一共有三进,第三进因倒塌无法恢复。1991年搬迁民居苑保护。高冈起凤现存二进三开间。通面宽14.6米,通进深26米。占地面积397.6平方米、第一进包括门厅和前廊,门楼设在第一进明间。第二进为主厅,一、二进间设天井,天井两侧为过廊。第一进明间两缝五架梁前双大步用三柱,次间山缝穿斗用四柱。前双大步明间设门楼,左右两次间为厢房。第二进明间两缝五架梁前后双步用四柱,次间山缝穿斗用五柱。
高冈起凤建筑主体为硬山顶,用马头墙装饰和封护。椽上覆望砖盖阴阳合瓦,檐头用勾头滴水。门楼重檐歇山顶,正脊施栏板,莲花望柱,两端置鳌鱼吻兽。门楼重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角度较大。雀替、牛腿木雕以人物及亭台楼阁为主题。过廊上设天花,天花用八赞斗拱承托。金柱和边柱上穿纺和间用一斗六升连接。前檐明间两檐柱作抹角方柱,柱础櫍形础,也为方形。明间两金柱间设大门,大门两侧安装抱鼓石。抱鼓石高1.6米。两次间砌矮墙,矮墙以上用格扇装修。梁为冬瓜梁,劄牵为月梁作虬龙(俗称猫梁)。大梁与脊梁、牵和用斗拱承托和连接。主厅大梁为冬瓜梁,较直,两端刻成鼓状,柱头不用大斗,大梁直接架于柱上,梁与梁之间用蜀柱连接,无斗拱。用材粗大。天井四隅柱头上牛腿木雕“福”“禄”“寿”“喜”星,雕刻精细。柱础櫍形青石凿,下置青石覆盆。三合土墁地。天井原建为青石,康熙年间重建时用红砂岩修补。天井长7.3米,宽2.6米。
遗憾的是,建筑虽好,但是大多数都是闲置未被利用,未免可惜。
地点: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宝塔路46号
门票:45元/人
廿八都古镇和江郎山都在一个方向,可以一起游玩。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军攻打福建,在崇山峻岭间开辟了这条仙霞古道,北宋时在浙江南部设都44个,这个小镇排行28,当地人称“廿八都”。
镇上有9种方言和130余种姓氏。长条形布局的城镇,古建筑风貌依旧,仍保留着19世纪的风貌。
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是由浙入闽的第一集镇,建镇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国家4A级景区,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整个古镇保存了很完整、规模大的古建筑民居。极具代表性的三十六幢民居,十一幢公共建筑,沿着山谷间的枫溪铺展,形成了近两公里长的明清古街,其建筑风格集浙式、闽式、赣式、皖式为一体,专家誉为“全国罕见,浙江省排第一”,是一处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博物院。
而且古镇中区区几千人口,却繁衍生息着142种姓氏的居民,交流着13种方言,专家称其“百姓古镇,方言王国”。古镇居民至今守护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对山歌、跳民舞、跑旱船、闹花灯、剪花纸、牵木偶、踩高跷、滑石头等奇特的民间艺术。各种外来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形成了奇特的“文化飞地”现象。
13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至明朝,由于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江浙海岸港口对外封闭,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仙霞古道到了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溯钱塘江而上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经过该条古道运往江浙地带,甚至溯京杭大运河至北京。而廿八都古镇作为过往货物中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店客栈布满了整条鹅软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廿八都地处浙西、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当地人常用“一脚踏三省”来形容这里。
古镇内保存着原汁原味的老建筑,融合了三省的建筑风格,白墙飞檐,肉眼可见的历史痕迹。
廿八都镇包括浔里、花桥、枫溪三个村子,进入古镇的街巷很多,而现已开发,需要检票参观的景点全部在浔里街一线。
建筑上最具价值的是文昌宫,其它展览多半是利用了原来的老宅布置了图片,以及部分实物展览。
文昌宫:始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建成于宣统三年(公园1911年),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是清末民初廿八都杨、姜诸大户人家提供给自己子弟入学读书的地方。主建筑有三进四天井,建筑精美,装饰豪华,宏伟壮观,是廿八都古建筑中的精品。殿里里供奉着文昌帝君、仓颉、魁星,屋顶的彩绘,内容不仅有山水植物,还有三顾茅庐、姜太公钓鱼等小故事。
这一次我到衢州旅游,运气也特别好。2022年衢州很多国有景区都是周一到周五免票。所以我这次去的这些景点都免门票。
戴笠与女特工陈列馆曾经是戴笠培训女特工的地方,除了介绍当时各房间的布局陈设,还有一部小短片介绍他与女特工们的故事和生活片段。
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
镇内有洵里、枫溪两条主要街道,有曹、姜、杨、金四家大户,至今还保留着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
我们中午就在镇里的一家餐厅吃的家常菜,明码标价,女老板很实在。
在方言、姓氏、名人馆,可以对廿八都各姓氏的来龙去脉、语言特色有个速览,也算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窗口。
关帝庙是廿八都最重要的节点,也是浔里街最南端的标志。它的周边是整个镇子中最繁华、热闹的一段。
看到镇民正在布置戏台,或许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元旦节做集市准备。
地址:衢州市江山市廿八都古镇
时间:全年 08:00-17:00(最晚入园16:30)
门票:65元/人(周末) 周一到周五免票
这是一个真真正正涂鸦村。在“南孔画乡”余东村,人人都是农民画家!
这是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沟溪乡的余东村,也被称之为画村。
余东村被誉为“中国第一农民画村”,是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
确实是我看到的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
余东村是一个农民画村,农民画历史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白天拿着锄头干农活,晚上拿着笔头画画”是余东村村民最好的写照,一直坚持到现在。从最初的6个人的队伍,现在发展到300多人都在参加农民画的创作。农民画给村庄带来了变化,也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我开着车绕着余东村走了一圈,确确实实是每家每户的房子都有涂鸦,门前栅栏围墙上也都是农民画。
连马路都是彩色的!
农民画,画好幸福,遇见未来。余东村积极拓展农民画销路,开辟农民画线上交易平台,培育本土直播网红,线上线下销售农民画及版权,画作最高售价达1万元。
从最初的卖画到卖版权、卖文创、卖风景、卖旅游,余东村开发了很多的文创产品,销售数字版权,出售数字藏品,大大提高了农民画的附加值。
村里的一群农民画家用巧手将村子装点成一幅画,让村子成为“全国首批十大农民画画乡”。
如今,依托独特的绘画底蕴,余东村打造出全省首个以农民画为特色的未来乡村。
在这里,擦肩而过的可能是知名画家,定期开展的艺术沙龙汇聚各界名流。步行500米范围内,由老房子“微改造”的咖啡屋、文创馆沿河而立…
这是农民画家毛老虎笔下的大公鸡栩栩如生的在房子的一整面墙上。
村门口就是中国乡村美术馆,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乡村美术馆,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展出农民画上百幅。
乡村美术馆是余东农民画发展的新起点,未来会成为余东农民画乃至中国农民画的创作中心、展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成为中国农民画的集散地,同时将带动当地农民画产业,发展农民画经济,让农民画成为余东农民的致富画。
一共有两层楼,不大,可以看到很多农民画的杰作。
这些画色泽丰富,但是每一幅画都有一个主题色,对称,热闹又细腻和淳朴。
这也是全国首家开在农村的国字开头美术馆,馆内农民的画作让人大开眼界,色彩浓郁,展现的都是自己生活的场景。
因为从小画画,我特别喜欢涂鸦。也听说这里有一个新的民宿在美术馆里,就逃离城市,来到未来农村感受新生活。
我去过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涂鸦街,我去过美国洛杉矶的涂鸦街,我去过韩国首尔的涂鸦街,但是我却是第1次到咱中国的“涂鸦村”。这个村不仅挨家挨户墙上都是自己画的画,而且我还睡在了一个乡村美术馆里,这次我来到的就是浙江衢州的余东村,也叫画村,人人都是艺术家。而我这次睡在了中国乡村美术馆里的【悦隐·画俚民宿】美术馆连接着的就是悦隐·画俚民宿。
民宿以竹为元素,方方正正的灰白色建筑,进入室内,餐厅、走廊、房间里都是画!
民宿一共22个房间,充满艺术与乡野气息。包厢、会议室、画室…静心画画写字
特别是大堂门口一个大大的画框,人站在其中那就是一幅流动的盛宴呀!
前台就是咖啡吧,很洋气的咖啡吧,可喝现打新鲜咖啡。
现在还有冬日氛围感满满的围炉煮茶。民宿内部还有茶室、壁炉。
夏天有一个室外游泳池,隐藏在森林里。
最出彩的是民宿旁边有1万平方露营基地。
帐篷,天幕,树屋,还有一条涓涓小溪..依山傍水,真正融入大自然里的感觉.
住在这里,就可以逛一逛美术馆.在余东村里体验走一走,体验慢生活,不得不佩服浙江这一带确实挺前卫的,这样子整洁,干净,有特色的新农村,确实是是非常值得观摩和传承下去的!
我曾经在贵州睡在天然洞穴里,我曾经在上海睡在1918年洋楼里,我曾经在越南睡在小宫殿里。这一次,我在衢州睡在1969年的粮仓里。
这是一家粮仓改造的城市民宿,叫做【衢州悦隐禾集酒店】
“禾集”就是粮仓的意思,大隐于市。
两栋原本储存粮食的原型建筑,就这样变身了有24个房间的城市民宿。
没有改变原有粮仓的空间,修旧如旧。斑驳的墙壁能看见岁月的痕迹。
连前台桌子里都是满满的谷子。细节之处能见设计的巧妙和格调。
订房间都包含早餐,入住房间都有果盘。
还有茶室主理人亲自沏茶免费请你喝。
因为酒店就在衢州全面健身中心里面,所以还会给你免费的羽毛球、篮球等体验卡。就可以去这个园区里免费健身哟!
而且听说我们要去衢州孔氏南宗家庙,还给了我们2张门票真的太用心了。这些都是有人情味的特色民宿才有的,是标准化酒店无法提供的服务。
衢州不大,这里到市中心6公里;到机场也是6公里,我们一下飞机就来这里;打车方便又便宜,确实是闹中取静的地儿。
衢州冬日的阳光真的太美好,满园树影婆娑,坐一下午晒太阳就很好。
能在衢州找到如此有设计感的城市民宿不多,这算是其中一家,真的还蛮幸运被我遇见。
前后两个院子,前院喝咖啡;后院室外泳池。
泳池水很浅,夏日很适合小孩戏水。冬日的后院还可以晒着太阳,围炉煮茶。
酒店:衢州悦隐禾集酒店
地址: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三衢路478号13-14幢
价格:600元+/晚
你可能会觉得整篇游记到现在好像少介绍了一个景点!对,就是江郎山。我虽然很喜欢爬山,但是这次我选择住在江郎山附近的民宿,但是却没有去爬江郎山的原因有两个。一、毕竟我是出生在山城重庆,山,我真的见多了!二、我才刚刚羊康,根本没恢复好,不能太累,会喘,不敢突然进行剧烈的有氧运动。但是,这次我住在江郎山附近的这个民宿,窗外就可以直接看见江郎山,也算是住进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这个民宿的窗外的view~真是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大大的落地窗,窗外的山景一览无遗,真真正正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呀!
这里就是【江郎山花间岭·云端觅境】,一个坐落在浙江衢州江郎山脚下的民宿。
整个民宿彷佛被青山绿水云海给包围,一座一座独栋小院隐于山野和小湖之间。
7栋别墅,23个房间,停车可停在别墅边。
有树林、有果园、有竹林,还有茶园。
每个房间都有很多窗,都是山景房
自然通透,视野开阔,望出去都是风景~
像我入住的房间,大大落地窗正对江郎山主峰,四面八方都能看着山林、茶园和阳光好心情。
原木色家具地暖,智能家居。
房间一室一厅一阳台,通透明亮。
刚进房间,就送来了小吃水果。
房间里除了看风景,就是室内私汤。
边泡温泉边看窗外的阳光和树影婆娑,真的没有比这更惬意的事儿呢。
早餐丰富,晚餐还能喝土鸡汤锅。下午就坐在群山环绕中围炉煮茶。
酒店大堂外还有悬崖无边游泳池,正对着江郎山山看尽日出日落。
酒店最高处的多功能厅「流光阁」,也是远眺壮美江郎山的绝佳位置。
这里开车到江郎山才5分钟,这里到廿八都古镇开车15分钟,住在这里,就是去江山的任何景区都很方便。
而且,晚上,看到了满天星星,开心。
民宿:江郎山花间岭·云端觅境
地址: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郎峰村下柴自然村68号
这次在衢州,发现好吃的都藏在各种小巷子里,特别是裱褙巷,可以说汇聚了不少“名店”。
这次在衢州,我们几乎都是在这条裱褙巷里吃的早餐、午餐和晚餐。
衢州人很能吃辣,我一个重庆人都不得不佩服,辣得我哇哇叫。我觉得衢州菜倒是很符合川渝湘云贵人的口味。
第一家就是吃的小老汪饭店,地道衢州菜,狠辣很下饭!
特色有美娃鲜螺、瓦块鱼、酸辣鱿鱼、秘制排骨、过桥豆腐。
菜品很丰富,随便点都不出错。真的因为太辣太下饭,吃了两碗饭。
这家就在小佬汪饭店旁边挨着,我们来这里吃的早餐。
我老公真的是爱上了瘦肉丸。回到重庆也网购了一堆瘦肉丸,自己在家天天煮着吃到没有为止。
我就吃的这家店名字写的“招牌”——乌佬果:乌佬果是江西省上饶市的一种特色小吃,乌佬果最大的特色是用山蕨粉作皮,看起来晶盈剔透的。乌佬果的馅一般是豆腐、冬笋、碎肉,荤素搭配。经蒸制后,撒上葱花,再浇上熬制的新鲜猪油和特制的酱油,一盘亮闪闪如玉般的乌佬果就制成了,热腾腾、香喷喷,人见人爱。
关于“乌佬果”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当地人称山蕨菜为“乌糯”,久而久之“乌糯果”就传成了“乌佬果”;另一种说法认为“乌佬果”是战国时期春申君发明的。
据传,当年楚国人黄歇(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曾任楚相),因躲避追杀,逃到了德兴大茅山。德兴漫山遍野的山厥成了黄歇的主菜,但山厥有季节性,秋冬之季怎么办?富有智慧的黄歇想到了山厥根,他把挖来的山厥根洗磨晒粉,再包着野菜野味当粮食,生存不再是问题。后来,黄歇返朝主政,当地人怀念他,也学着做起了厥粉果。黄歇长年躲在深山,脸变得黑漆漆的,就像一位老农,当地人就把厥粉果叫作乌佬果。
依然在裱褙巷,紧挨着前两家,依然是典型的衢州菜,一个字:辣。
我点了牛肉、螺丝炒鸡、过桥豆腐
早上,我和老公起床后同样来到IFS这一带的巷子里寻找餐馆。子固路老南昌拌粉是全国连锁,也是上过《天天向上》节目的品牌。
因为刚好是圣诞节,老板还送给我一个魔法圣诞树作为小礼物,真的是开心。
这种带肉的拌粉价格便宜,分量十足还很入味,很好吃的。
来到衢州,怎能不吃衢州烤饼呢?衢州烤饼又称烧饼,是浙江衢州传统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主要原料为面粉、葱花、猪肉、梅干菜等。因为饼要贴在炭炉壁上烘烤到熟,所以叫烤饼更为恰当。这种在衢州街头巷尾才可找得到的味美价廉的小吃。
我是在龙游旅游时在龙游街上买的余记烤饼。2.5元/小烤饼,7元/大烤饼,梅干菜的也是7元/个。我本来准备买个小烤饼,师傅说小的没有肉,而且是真的很小哟!我说那就要大烤饼,我一口气吃了两个!真的太好吃了!一点也不油腻,又酥又香。
衢州烤饼已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饱耍好,打道回府。你好,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