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河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浏河镇,古名刘家港(不同于今日的“浏家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古代漕粮北运的重要出海港口,开展对外贸易时诸国商船聚集地,号称“六国码头”。
太仓刘家港是一座天然深水良港。它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被称为“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门户”。
元朝时这里就“潮汐汹涌,可容万斛之舟”,常年不淤不冻,很少有风暴侵袭。明初,刘家港被立为军漕基地,设立船厂、储备粮食,并在周围建立仓库91座,每年尽收江南苏、松、杭、嘉、湖5府粮食数百万石,俗称“百万仓”。这无疑为郑和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的后勤保障提供了方便。此外,太仓是离明朝都城南京最近的临海港口,便于朝廷和船队取得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趁着周末从上海出发用一天的时间到浏河参观一下曾经郑和船队的起航的地方。从上海宝山到太仓浏河40公里左右,交通比较便利,开车1小时即可到达。
太仓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为江苏省内较早创办的县(市)级博物馆。
博物馆整体造型很有特色,为“圆仓”型,它淡化了“粮仓”之型,取“容器”之神,融入了“有容乃大”的华夏民族底蕴,盛载了太仓源远流长的历史结晶与人文精髓。
博物馆以元明时期航海文物和地方出土文物为主要特色,共四层。最值得参观的是地下一层太仓元代古船陈列,和二层太仓历史文化陈列馆。
太仓元代古船陈列讲述了从元代推行开放贸易政策后,使太仓刘家港在漕运之外,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与高丽、日本、琉球、安南、暹罗等东南亚国家往来,出口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特产,进口香料、药材、宝石等异域商品,成为名闻天下的“六国码头”。2014年, 南京博物院的考古专家在太仓半泾河发掘了一艘极为完整的元代古船,揭开了一段尘封近700年的历史,这印证了文献的记载,为太仓是元明时期对外贸易重要港口提供了实物证据。地下一层展示的较为完整的船体模型就是对古船修复复原的状态,其中各种部件一应俱全,可以近距离感受元代海船之风采。
太仓历史文化陈列馆讲述了春秋时吴王于此置仓,其后历经战国、西汉、三国、五代时期,多位君王于此置仓囤粮,这也是太仓名字的最初由来。太仓作为历史上盛产粮棉的鱼米之乡,一个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之邦,融汇了吴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文化陈列以详实的史料和丰富的文物,展示了一副壮阔的历史画卷。
博物馆免费参观,适合带孩子来普及历史知识。参观时间为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夏令时9:00-17:00;冬令时9:00-16:30。
中午饭可以在浏河古镇解决,刚进入浏河古镇西大门往前走不远就可以看到一家“浏河老街土菜馆”,他家的白切鸡和杂鱼煲确实蛮地道的,强烈推荐。
吃罢午餐后,屋外竟下起了雪,大概是08年以来下过的最大的雪,很有幸见到了雪下的浏河古镇,路上还偶遇特地出来拍雪景的摄影爱好者。
浏河古镇是一个具有航海文化、郑和文化和渔文化的江南古港老镇。其中最负盛名的古迹就是天妃宫。
天妃宫,旧称灵慈宫,也称娘娘庙,主要是当地人为求海运漕粮平安而建造。
1405年7月11日,作为27800名船员的统帅,三保太监郑和来到了浏河北岸的“天妃庙”跪拜,乞求海神林娘娘庇护。从刘家港启航前,郑和必先在此进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并于七下西洋结束后在此亲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在返航后,必定到天妃庙参拜和还愿,并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海外。
据说,过去的天妃宫占地十亩,金碧辉煌。但随着时间流逝,天妃宫也日渐衰败。据悉,如今的天妃宫只遗留下后殿,作为浏河镇郑和纪念馆。
沿街走着,路过浏河老照片陈列馆。馆中展出了各个时期浏河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百姓生活的老照片,用160多张老照片具体展现了浏河的历史人文与社会发展概况,看着老照片带你穿越回百年前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