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沃夫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位于乌克兰的西部,有狮城之称,整个的城市建筑风格偏向于西欧,和乌克兰的东部在建筑风格上差异很大。利沃夫有很多各异的咖啡馆和餐厅,一定要体验一下。利沃夫的旧城区拥有许多珍贵的建筑,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利沃夫是乌克兰民族文化的中心都市,拥有众多历史博物馆和教堂,其中波兰时代建成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如今已成为乌克兰天主教总部,是乌克兰人心目中的精神支柱。
利沃夫市是13世纪的达宁·加利奇斯基大公创建,并以他的儿子名字命名。利沃夫很快成为商业和经济中心,且处于基辅、中欧和东欧通向黑海和波罗地海港口的交通要道上。其有利的地理位置,促进了经济发展。其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不少其他人来,当地有鞑靼人、德国人、匈牙利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奥地利人等。与此同时,欧洲其他民族亦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与宗教带到了利沃夫,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利沃夫集中融合了中东欧和西欧国家厚重的历史积淀。因此,利沃夫的建筑兼有哥特式与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与罗马式的风格就不足为奇了。当你在排列着巴洛克式教堂的利沃夫老城区漫步时,就仿佛置身于某座西欧古城。从这个意义上说,利沃夫也可称为一个浓缩的“小欧洲”了。
瑞尼克广场(RynokSquare),也就是中心广场,利沃夫的知名建筑都在这附近,市政厅、拉丁教堂、道明会教堂等,就在广场的四周。
因为这里是市政厅所在地,所以经常能碰到承兑结对的恋人穿着民族服饰,来到这里登记结婚,并举行庆祝仪式。看到我们对他们的微笑,他们立即回以微笑,并且会非常热情地邀请我们合影留念。
道明会教堂及修院 | 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希腊天主教堂,于十八世纪中叶启用,绿拱顶, 正门上刻有拉丁文。俄国彼德大帝就在这里与波兰签下同抗瑞典的盟约。苏联时代这里曾被作为档案馆、职业学校,以及宗教与无神 论博物馆。教堂东南的小广场长年是二手书市,或可淘到纪念品。 南面有东正教圣母升天教堂。
和许多欧洲教堂一样,拉丁大教堂外本是一片坟地。建于17世纪初期的波炎家族小堂与大教堂相邻,也是家族成员的墓葬所在地。后来坟地搬迁,小堂仍然留在原地。这座建筑以其本身精美密集的雕刻,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
利沃夫圣母升天主教堂,俗称为拉丁主教座堂,是利沃夫主要的东正教教堂,也是其地标性建筑之一。教堂位于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建于1344年,6年后毁于一场大火。1360年波兰国王卡西米尔三世创立了现今的哥特式教堂,作为新成立的拉丁教区的主教座堂。
教堂见证了许多重大的事件,曾有几位波兰国王来此参观,最著名的是约翰二世,他在主教座堂将波兰立陶宛联邦交在圣母的庇护之下,称为利沃夫宣誓。1761年至1776年间,主教座堂改建为巴洛克风格,新建了高65米的科尔尼亚克特钟钟楼。1910年,主教座堂成为宗座圣殿。
利沃夫伯纳德教堂和修道院是位于乌克兰城市利沃夫旧城区的一座教堂。教堂修建于17世纪时期。在1738年至1740年期间,内部进行了翻新,改为巴洛克式风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当局关闭了这座教堂。苏联解体之后,教堂忠实恢复为原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此扎根,让利沃夫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混居的城市。与乌克兰其他城市不同,利沃夫老城依然保存着中世纪的形制,这里没有大量圆顶的东正教堂,却保存着很多文艺复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城中超过600年历史的市集广场见证过很多历史事件,门牌6号内有意大利式庭院的波兰国王行宫,门牌24号则是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曾经住过的房子。
药店博物馆建于 1735 年,是利沃夫最古老的博物馆,而且内部的药店至 今仍在经营。聚集很多古童制药机和器具以及各种草药等。更有趣的是自创业开始就在这里出售的包治百病的“铁酒”,不管它是否有效,游客们纷纷购 买,当作纪念品。
利沃夫的火车总站于1904年落成,具新艺术建筑风格,有蓝色拱顶,与蓝天白云甚合衬。位于市中心西面。利沃夫是一个铁路枢纽,从城市放射出9条铁路。每天从利沃夫火车总站发出很多班次的列车,可以到达乌克兰大部分城市。
当晚我们在利沃夫的火车总站登上火车,经过一晚旅行,第二天到达海滨城市敖德萨,开始敖德萨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