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是2018年东欧之行最后选定的国家,首先选定的国家是,俄罗斯 、波兰 、匈牙利 、塞尔维亚 、捷克 、斯洛伐克6国。安排交通路线时,发现维也纳是一个必经之地,不去也是要路过的,加之我们两个都没有认真地走过维也纳,于是又加进了维也纳 。
奥地利(Austria)是中欧南部的内陆国,东邻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国土面积83879平方公里,人口902万(2022年4月),首都维也纳。2021年奥地利人均GDP53793美元,世界排名第13。主要民族奥地利族,主要宗教天主教,官方语言德语。二战后重获独立,于1955年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不允许在其领土上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奥地利于1995年加入欧盟,1999年加入欧元区,不是北约成员国。有实力有特色的欧洲小国!
公元996年,史书中第一次提及“奥地利”。12世纪中叶在巴本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成为独立国家。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至此奥地利重获独立。
奥地利有音乐王国的美称,曾产生了众多的著名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那次走过的国家是东中欧 7国,13个城市,用时38天。具体路线是: 北京 - 莫斯科 ( 谢尔 盖耶夫)- 圣彼得堡 ( 普希金 )- 华沙 - 克拉科夫 (奥斯维辛)- 布达佩斯 - 贝尔格莱德 - 维也纳 - 布拉迪斯拉发 - 布拉格 - 克鲁姆洛夫 - 北京 。出行时间是2018年7月29日-9月4日。 奥地利是那次行程的第5个国家,时间是2018年8月21-25日。
相关游记
东欧 38天(之三)- 波兰 (上) 华沙
@http://www.mafengwo.cn/i/23573075.html
东欧 38天(之四)- 波兰 (下) 克拉科夫 & 奥斯维辛
@http://www.mafengwo.cn/i/23602377.html
东欧 38天(之五)- 布达佩斯
@http://www.mafengwo.cn/i/23799969.html
东欧38天(之六)- 贝尔格莱德
@https://www.mafengwo.cn/i/23960739.html
还是先上照片!
霍夫堡皇宫
美泉宫
维也纳市政厅
感恩教堂
卡尔教堂
音乐协会大楼
莫扎特雕像
维也纳大学
布格歌剧院
圣·史蒂芬大教堂
格拉本大街和鼠疫纪念柱
联合国城
百水公寓
街景
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的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四个驻地分别是: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1979年奥地利国际中心在维也纳建成。另外,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火车晚了差不多1个小时,傍晚8:20才到。下车找到信息中心,要了地图,然后乘地铁去往我们的饭店。奥地利用欧元,地铁单程票2.4欧/人·次,我们的路线是红线换绿线换棕线。奥地利地铁建的不错,里边很多店,快餐超市小百货纪念品等,但是车的间隔较大,人比较多。下车后很快就到了,到饭店已经9:30过了。饭店早餐很好,到底是4星。人也多,那么大的餐厅,几乎是人满为患。早晨先买了72小时的地铁票,17.1欧/人,连走的时候去火车站都够了。维也纳单程票2.4欧,如果这几天坐地铁在3个来回以上就合适了,所以肯定是合适的,可以见车就坐,地铁电车公交车都行,太好了,可以省很多劲儿。
从塞尔维亚过来看奥地利的国力显然强多了,街上没有哪里失修,干干净净。地铁里碰到的老太太面带微笑,主动打招呼,穿戴化妆整整齐齐。街上棕色人种和黑人都比前面几个国家多多了,人家移民也挑地方,再有前面走到的几个国家移民难度估计都比较大。其中俄罗斯和波兰人种更纯粹。奥地利挺完美,会英语的人也多,饭店前台小姐姐英语不错,但没有前几个国家特色鲜明。
霍夫堡皇宫(Hofburg)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而美泉宫是其夏宫。现在的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霍夫堡皇宫位于维也纳老城,是游客的必到之处。皇宫依地势而建,分上宅、下宅两部分。上下两宅各有一个花园。上宅是帝王办公、迎宾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地方,下宅作为起居接借宿用。自1275年至1913年间,经过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演化成了现在这个由18个翼、19个庭院和2500个房间构成的迷宫。皇宫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有“城中之城”的美名。
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墨西哥第二帝国等。哈布斯堡家族亦称奥地利家族,奥地利1278年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长达640年的统治。18世纪初,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空前扩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曾出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273年~1291年,1438年~~1806年),奥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奥地利大公(1453年~1804年)、奥地利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国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亚国王(1526年~1619年8月、1620年11月~1918年),卡斯蒂利亚国王 (1504年~1506年)、西班牙国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国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意大利若干公国的公爵。王朝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于1918年被推翻。曾经如此强盛的王朝!
英雄广场(Helden-Platz),壮观!
弗兰茨皇帝广场
西班牙皇家马术学校(Spanische)
瑞士人大门(Schweizertro),旧王宫的正门。
霍夫堡皇宫旁边绿地上的莫扎特雕像
美泉宫(Schloss Schönbrunn ,音译申布伦宫)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坐落在维也纳的西南部,巴洛克式建筑,壮观华丽,欧洲宫廷建筑的典范。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传说161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狩猎于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此泉为“美泉”。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建立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洛克式花园。美泉宫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宫内有1400个房间,从中央大厅进去。有44间是洛可可式,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洛克式。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1752年在此设立了世界第一座动物园。美泉宫及其花园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从2004年起,每年6月初,在美泉宫的花园,维也纳的爱乐乐团都举行一场露天的晚场音乐会,这就是著名的美泉宫之夜夏季音乐会。该音乐会与新年音乐会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囊括了世界各地音乐大师的所有作品,风格多样,理念开阔,表达了音乐之下四海为家的主题。音乐会全称为“美泉宫之夜夏季音乐会”(Sommernachtskonzert Schönbrun)。
乘地铁4号线可以直接到达美泉宫。买票又排队了,门口貌似是买票的队,人挺多。到前边看了看,一个女孩说到里边花园里边可以买各种票,于是到了里边花园。看起来这是卖花园票的地方,没有说明,没有工作人员解释。到前面去问别的买票的人,有人说这里可以买各种票。这个售票管理也够混乱的,只是买票时排队时间不算长,大概半个多小时。Clasic的票,有语音讲解,24欧/人,包括花园等很多地方,但是宫殿要14:09才能进,当时大约是11:30,只能先去花园了。票上给游人规定了进宫殿的时间,这点比叶卡捷琳娜堡强多了。花园很大,最精彩的是山上的凯旋门(Gloriette),像一个山门,或是一个长廊,两边都有水池,上面有鹰的雕塑。从凯旋门看美泉宫或反之都很漂亮。逛完花园还真的就到进宫殿的时间了。美泉宫比冬宫小很多,仍然很不错,宫殿里的参观秩序也很好。
宫殿壮观,花坛很大很艺术。
宫殿侧面
从建有凯旋门的山上看美泉宫
凯旋门(Gloriette),在美泉宫南面的山顶上,用以纪念带来和平的正义战争。
皇家花园
海神喷泉
从山顶眺望市区
圣·史蒂芬大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纪,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高136.7米,哥特式建筑风格。北塔后建,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十八世纪时,大教堂进行了一次扩建,同时对外面的墙壁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基调进行了整修。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天,一场大火将大教堂严重烧毁,直到1948年大教堂才重新开放。新年时,在奥地利广播与电视上都能听到教堂的钟声。教堂太高大了,门前的街道和广场都不宽阔,真有些照不下来。
T形广场(Stock-im-Eisen-PI)位于圣·史蒂芬广场、格拉本大街、卡特那大街的交汇处。广场旁边的哈斯大厦(Hass Haus)外观由玻璃和大理石的不规则的形状组成,与对面的圣·史蒂芬教堂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带的建筑太多了,人也是熙熙攘攘,寸土寸金的地方。
格拉本大街(Garben)是奥地利最漂亮的大街,以前是护城河,1225年被填平成为广场。格拉本大街是维也纳的著名购物街,街上商店林立,以奢饰品店为主。尽头上有一个市场也是奢饰品店云集的地方。
黑死病纪念柱位于格拉本大街的中央,巴洛克式,是欧洲最大的黑死病纪念柱(Pestaule)。十四世纪中期,欧洲受到一场具毁灭性影响的瘟疫侵袭,即鼠疫或称黑死病。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最初于1347年传入西西里群岛,立刻横扫欧洲,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非常痛苦,故称为“黑死病”。此病在随后300年内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1679年的维也纳黑死病肆虐,鼠疫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根据今天的估算,当时在欧洲、中东、北非和印度地区,大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的人口因而死亡。为了纪念死于鼠疫的受难者,1689年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这尊黑死病纪念柱。在这根纪念柱的外型台座上描绘着神创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后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现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以及在天使的指引下,圣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碑文则在提示世人,勿忘上帝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惩罚。
走到维也纳是2018年夏,当时还没有新冠病毒出现,看到这个纪念柱没有什么感想,黑死病毕竟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当今社会卫生水平医疗水平都提高了太多,仿佛不再会有大规模的瘟疫出现。没想到2019年底就出现了新冠病毒,几个月内席卷全球,又有很多人倒在了这次瘟疫中。三年多过去了,奥密克戎还在肆虐。今后会有什么形式的纪念碑记录此事呢?
克恩顿大街(Kaerntner Strasse)紧邻格拉本大街,很多更接地气的店,很多餐厅咖啡厅,更热闹也更有意思,是购物和买纪念品的好地方。
国会大厦(Parlament)是奥地利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所在地。国会大厦兴建于1874年至1883年,是一座希腊复兴式建筑,离霍夫堡皇宫不远,大厦前有雅典娜雕像和喷泉,国会大厦在二战期间损毁严重,后来大部分已恢复原貌。我们到这里时大厦正在维修,不能看到全貌。
市政厅(Rathaus)建于1872-1883年,哥特式,高99米,在感恩教堂旁边。中间是一个很高的中央尖塔,两边各有两个低一些的侧塔。塔尖上有高3.4米的市政厅铁人(Rathausman),是一个穿戴甲胄执枪矛的武士塑像。
很多城市的市政厅都是有意思的地方,可以进去参观休息,不用预约。维也纳的市政厅也是如此,建筑很漂亮,赏心悦目,里面有信息中心,还卖吃的。我们到的那天,市政厅门口有2018电影节,全是小摊,奥地利银行赞助的,还有其它机构的赞助和参与。其中有中国的摊位,挂着红灯笼。广场上好热闹,让人流连忘返。
市政厅铁人
信息中心
广场上的各种摊位
维也纳布格剧院(Burgtheater),又称城堡剧院、宫廷剧院,始建于1741年,其前身是皇家宫廷剧院,如今是欧洲著名的剧院之一。 正门是文艺复兴式的装饰,顶上的雕像是希腊神话音乐之神阿波罗。位于市政厅对面。
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由鲁道夫四世成立于1365年,是奥地利第一所大学及最高学府,也是德语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多瑙河地区的学术中心,产生了21位诺贝尔奖得主。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规模最大的大学及欧洲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在校生9万人之多,拥有15个学院和5个研究中心,以及80多处校舍,分散在维也纳各区。其中古老、宏伟的主校区位于维也纳市一区。维也纳市立医院也隶属于维也纳大学。
维也纳大学在市政厅和双塔教堂之间,无意中看到。问了一下门口的工作人员我们是否可以进去参观,人家说当然可以。大学成立于1365年,相当于我国的元朝末年。古朴的建筑,现代的学生,幽静又充满学术气的氛围,像一处世外桃源,和不远处繁华的市政厅广场形成鲜明的对照。
感恩教堂(Votivkirche), 在维也纳大学北边,又称沃蒂夫教堂或双塔教堂,完成于1879年,高100米。弗朗茨·约瑟夫皇帝在此遇刺,又奇迹般康复。为纪念这一事件,修建了这座新哥特式罗马天主教堂。我们去时正在维修,但可以进去参观。
卡尔教堂(Karlskirche)是维也纳最重要的巴洛克式建筑,其教堂雄伟的拱顶是维也纳城市景象中最醒目的标志。奥皇卡尔6世为纪念圣人卡尔波落梅欧(St. Karl Borromäus)对黑死病作出的贡献,下令修建此教堂。教堂由约翰·贝昂哈特·费舍·冯·艾尔拉赫于1716年至1722年间开始建造,于1723年至1739年由他的儿子约瑟夫·埃玛努艾尔完成。
卡尔广场地铁站(Karlsplatz Pavilions)是19世纪末相当重要的作品,由奥托·瓦格纳设计于1899年。
1894-1913年奥托·瓦格纳任维也纳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他受政府委托设计新的城市铁路系统,该铁路系统由一系列横跨维也纳的车站和桥梁组成,以满足蓬勃发展的大都市的交通需要。去卡尔教堂和音乐协会大楼都在这一地铁站下车。
卡尔教堂
卡尔广场地铁站
音乐协会大楼(Musikverein)外观并不张扬,1867年由音乐之友协会创建,著名的“金色大厅”就在这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举行地。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也是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音乐协会大楼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典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
维也纳养育了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和贝尔格。出生在维也纳的还有舒伯特、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兰纳和克热内克等。无数音乐家曾在维也纳学习、生活和投身音乐创作,其中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还有李斯特、莱哈尔、布鲁克纳、马勒、格鲁克、勃拉姆斯和维瓦尔第等。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四大歌剧院之一,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完工。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坐落在维也纳老城环行大道上。我们去时国家歌剧院正在维修。
百水公寓(Hunderwasserhaus)是一座公寓楼,造型和颜色特异,外观靓丽,公寓不能进。对面有百水艺术村(Hunderwasser Villege),有不少纪念品店和酒吧。这一带色彩缤纷,琳琅满目,像童话世界。是一个人造的景点,人气挺高,游客很多,休闲的好地方。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等国际机构所在地。维也纳联合国城位于多瑙河畔,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1973 年动工,1979年8月交付使用。联合国城的建筑中心是一幢高56米的圆柱型会议楼,会议楼周围是3组6幢高度不一的“Y”型塔楼。其中一组塔楼高80米和100米,是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办公楼;另一组塔楼高60米和120米,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办公楼;最后一组塔楼高48米和58米,是联合国城后勤部门所在地。联合国城共有9个会议厅,其中有2个各容400人的大会议厅、2个各容200人的中会议厅以及几个小会议厅。9个厅如果同时使用,可供1600人开会。会议厅里配备的同声传译装置能使9个会议厅同时收到联合国6 种官方语言的翻译。它们是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如果需要,还可以加两种语言。
建造维也纳联合国城共投资88亿奥地利先令,其中奥地利政府承担65%,维也纳市承担了35%。建成后,奥地利政府以年租金1先令的价格出租给联合国使用,期限为99 年。这种纯属象征性的租金,表现了奥地利这个中欧小国的气概和风度。联合国城的启用提高了维也纳在国际上的地位,维也纳在世界名城中的地位已上升到第五位;从经济上看,联合国各机构及其4000 多名职员每年在奥地利的开销达40 多亿先令,奥地利政府早已收回了当时的投资。联合国城可以说是奥地利积极参与当今国际活动的一个象征。
联合国城在多瑙河东边,地铁直接到。进门先安检,然后买票,10欧/人。要形成一个参观团,跟着导游进去参观。我们12点到的,12点半有一个group就可以进去了。我们这个团有10个人,居然有4个国人。除我们两人外,一个小伙子也是从国内来旅游的,已经出来了一个多月了;一个小姑娘在西班牙读书,过来看看。另有两个人从墨西哥城来,一个从美国来,其他几人不详。
有一块内容关于空间技术,展示了美国等10几个国家共用的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空间站。
参与国际空间站工作的15个国家
国际空间站
中国寄到联合国的空间站模型所用包装
中国空间站的介绍
建筑外的一些雕塑
维也纳国际中心地铁站
茜茜公主雕像
市民公园
街头景象
从维也纳离开的那一程火车很顺利,早晨9点出来,9:40就到了火车站。从维也纳到布拉迪斯拉发只有65公里,上午这个时段每小时有一班车。本想乘11:16的火车,结果到站台才不到10点,乘到了10:16的火车。
下一站,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一个有些神秘又很盼望的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