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自驾环行-----有着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喜洲古镇

作者:快乐旅程 显示图片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这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白族历史文化名镇,以白族为代表的服饰、语言、饮食、音乐、舞蹈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气息。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白族民居是喜洲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民居历经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人们常去参观的即严、杨两家。
喜洲破酥粑粑是喜洲著名的风味小吃,色香味具佳,记得品尝。









严家民居侯庐位于喜洲古镇内,始建于1935年,解放后是部队营部,2002年由喜洲严家第二十世后裔严学侯先生经过三年的改建后对外开放参观。现有占地面积7200多平方,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经过多年的经营严家民居--侯庐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白族民居参观点。取名“侯廬”,“侯”取主人的名字中的侯字,而“廬”则取三顾茅廬之廬字,传承严家人谦虚谦和的家风。

严家民居侯庐集白族典型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五凤楼”、“六合同春”为一体,主要展示白族传统泥塑,彩绘,木雕,石刻等传统建筑技艺。严家民居侯庐主体是由三个院子组成。|第一院大门上书写有“侯廬”,“侯” 取主人的名字中的侯字,这院是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第二院称为“侯民居”,夫妇二人名字中 各取一字,象征家中女人能顶半边天之意,此院是“四合五天井”格局;后院称为“开立圆”,是以子女名字为名,前面两院组成“一进两院”、“六合同春”的格局,楼上是“走马串角楼”。而后院二楼取名“叠锦楼”此院扩建于2005年,是白族的“五凤楼”格局,此楼在建筑上大胆创新,将白族精髓的庭院设计完 美的搬到了二楼,一楼则作为餐厅使用。从前院的“走马串角楼”走到“叠锦楼”,看到的不是楼上的景致,而是优雅清新的白族庭院,给人一种赫然开朗的神奇体验。

严家民居—侯庐内能体验到喜洲有名的人文风情——三道茶、扎染、喜洲粑粑、白族甲马等。

院内建有一个小礼堂,在这里可以观看白族三道茶歌舞表演,就像古人在家中看堂会一样。严家民居三道茶歌舞表演中,传承着白族传统的民间民俗舞蹈、传统的白族小调和大本曲弹唱等古老的表演形式。一边品尝着寓意人生百味的白族三道茶,一边欣赏着白族原滋原味的民俗歌舞,真是旅游路上别样的体验。
















































扎染是白族传统的染布技艺,简单说就是用一根针一根线在白布上扎出想要的图案,再放到板蓝根燃料里染色,拆开后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在这里还可以发挥想象,亲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扎染作品。












































马帮世家骑马是位于大理市喜洲镇的一家马场,该场所的收费标准是一小时收费300元。















喜绣坊传承到现在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染衣巷在明清时期是一条颇负盛名的巷子,一条清溪穿巷而过,家家户户以浆洗染布为生。古巷清幽、院落深深,有许多作坊隐藏其中,尤以尹家的作坊最负盛名。曾经染衣巷“家家女红,户户织工”的繁华景象已经在我们的记忆中远去,但走进“靖庐”内的喜绣坊,我们仍然可以看得到一群年轻的绣娘,用她们手中的丝线展示着刺绣曾经的辉煌印记。
沧海桑田,岁月变迁,许多绣娘已经老去,染衣巷不再是以前那个繁华的巷子,许多手工作坊也没落了,但在喜绣坊,年轻的绣娘们又重新拾起女红的手艺,一针一线传承着这跳跃在指尖的艺术。






































大理有四大雕刻工艺,木雕银雕石雕和梅雕,在大理喜洲古镇里,不仅看到了精美的白族传统建筑,也看到了有九十年历史的西式小洋楼,更集中的欣赏了银雕木雕石雕和梅雕。在古镇个个院子里,木雕、泥塑、石雕都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部分,木雕内容大多是以吉祥为主题,包括各种动植物形象和神仙道具,在木门、横梁、窗户等处都能观赏到。

















老建筑,赵国成宅。赵府位于大界巷21号,为清嘉庆年间进士赵廷俊建造。赵府为一进四院,轴线前四坊为倒座穿堂大开正门,十分气派。南北两厢均有走廊相连,作为平时通道,四个院落既可自成一家,又可相互串通。整个建筑群古朴庄严,体现了喜洲的建筑文化特色。现仍由居民居住。







































喜洲古镇不是很大,古镇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主街道向外展开,集合了大部分重点保护民居和保护民居。四方街中心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题名坊”,是明代镇上出了几位进士之后建的,那时凡是在科举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以刻上名字。这里现在是整个喜洲古镇最繁华的地方。






















在大理有一种美,叫喜洲稻田黄了,正是旅拍的好时候!一叶知秋的季节,风吹稻浪,喜洲美景在秋天里等风也在等你,最美的风景在你眼里。
秋天是欢乐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有说不尽秋天的美好,也有道不完秋天的风光。纵然收集了千万个秋天的文案,还不如奔向田地间闻闻稻花清香。稻香是秋天丰收的味道,只有成熟的稻谷才懂得弯腰。独享稻田微风拂面,离开了城市的繁华喧嚣,喜洲古镇稻田风景独一无二。






















正义门一喜洲最古老的门楼,也是古镇西面的门户。近些年,喜洲古镇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迅速发展,正义门周边也建起了广场,广场外侧还平添了古色古香的水系园林,这里成了一个不错的去处。



















喜洲古镇入口,左转过石桥,一个小院子,就是十隍殿,站门口就可以看全貌了。十隍殿建于1927年,是喜洲村的群众筹资修建的本主庙。十隍殿的前身是妙元祠,建于元朝。妙元祠供奉的本主是助忽必烈平云南的一位蒙古大将。所塑之神像均为蒙古服饰。白族人把他奉为“施主景帝”,体现了民族团结友好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