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计划,还得从2021年7月份在甘南旅游时说起。当时我们正在旅游"达古冰川"(四川阿坝黑水县附近)时,见到了当年中央红军经过的遗迹,特别的感慨。就一直想着能否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走一遍红色之旅呢?尤其是对做学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一次难得的红色教育啊。
不曾想,回到扬州,就遇到了严重的扬州疫情(2021年7月中旬~2021年9月18日),足不出户,全城封闭。我在家中,怀着长征梦,细读《长征》书。并写下了长征脉络的读书笔记和游记(请参看我在《蚂蜂窝》中的游记《重走长征路》(上,下)篇。
一直到了2022年的9月,我们还是决定出发啦。疫情犹如蒋匪,时不时的困挠着我们。既然我们己在路上,那就让我们在行进的过程中,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百屈不挠,勇往直前吧。
扬州→瑞金,全程高速,980公里(理论上应该是10个小时的驾驶时间)。为了防止高速路上塞堵情况的发生,我们决定凌晨4:40准时发车。就这样,我们两部车6位伙伴的《长征行》计划,正式开启了。
为什么选在10月9日为出发日呢?
因为…
1),国庆长假刚刚结束,上班上学的都步入正轨,路上人少。
2),中央红军(尤其是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当年离开瑞金时的日期,正是1934年的10月10日。
我们途经江苏→安徽→江西(景德镇→鹰潭→抚州→赣州的广昌→瑞金)。
傍晚时分,我们平安抵达红都瑞金(共和国诞生的地方)。
到了江西瑞金,处处可以看到这样的红色的五角星围着共产党党徽(锤头镰刀)的苏维埃国徽。倍感亲切吧
晨阳升起,光芒鲜丽。
朝霞如花,衬着瑞金层层叠叠的山岭,灿美如画。瑞金,这座被赤色浸润血脉深处的红色故都,历经战争的血与火的励炼,开展了一场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从中华苏维埃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瑞金到北京,这条红色道路艰难而伟大(经历了18年)。人民的共和国,根脉从这里走来。
红都瑞金的革命景区主要分为三部分,这是根据初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的三个阶段来划分(叶坪、沙洲坝、马道口)。
第1部分:叶坪景区。大家请看……
1931年11月7日,在樟树青翠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办公地——叶坪谢家祠堂,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红色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一个崭新的红色国家政权在世界的东方诞生。
在瑞金叶坪苏维埃人民政府(謝氏祠堂)的后面,建有中央人民政府的阅兵广场(有红军烈士纪念塔,纪念亭,公略亭,博生台(纪念黄公略、赵博生等)
在叶坪村谢氏祠堂的东隔壁,就是毛泽东的居住地了(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
第2部分:沙洲坝
坐落于沙洲坝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造型独特,从高空往下看就像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寓意红军永远驻扎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如果说叶坪是共和国缔造者们建国思想的探索之地,那么沙洲坝就是建国大政方针全面完善的地方。
驻足在“二苏大”旧址,我仿佛回溯到1934年1月22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就在这次大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去掉了“临时”两个字,正式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在沙洲坝村,至今还完整保存着当年毛泽东和警卫连的战士们,一起为当地山民们挖的这口水井,又称红井。见小学语文课本《吃水不忘挖井人》。
在红井景区内,还有许多目前正在修复着的当年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地点。有财政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中央银行、中央税务……这里,己成为现在各级政府各部门管理干部的学习必经地。
感动人物:梁柏台一家的故事----
梁柏台,浙江新昌人,1921苏联留学,1931得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有着司法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他,便向共产国际请求回国工作,依据当时的国情和共产国际的规定,不能携带孩子回国。于是夫妇二人只能把两个孩子留在了苏联。苏联卫国战争中,两个孩子均下落不明,再也没能找到。
到达苏区后,梁柏台参加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并当选大会主席团宪法起草委员会成员 ,他领导建立了苏维埃司法体制,起草了中华苏维埃第一部宪法……红军长征后,他留在苏区坚持工作,在一次突围中受伤被俘,不久就被敌人杀害,时年36岁。
他们在瑞金出生的孩子,当时仅1岁,也被送进了集中营,第二年就夭折了。他的妻子在突围转移中,因为回去救瞿秋白,一起被俘入狱,虽然幸存了下了,却在解放后被误认为是出卖瞿秋白的叛徒,含冤坐牢24年,1980年才平反出狱。老人说,她不后悔去救瞿秋白,如果时光倒退,她依然要返回去救人。
第3部分:云石山与马道口
云石山位于瑞金城西19公里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又是红一方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被人们称之为“长征第一山”,毛泽东当年就住在山中的"云山古寺"中。张闻天,曾与毛泽东在这里同住在一段时间。
在云山古寺的后面不远处,是毛泽东闲时读书的地方。张闻天与毛泽东同住的这段时间里,曾经在这里两人对时局、对根据地的发展,有过深入的交流。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指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纵队(指中央政治局领导、后勤保障、政治保卫等,分为红安纵队和红星纵队),离开了红都瑞金,从马道口开始,向于都出发。
在瑞金,我们游览完叶坪、沙洲坝、云石山(马道口)3个景区之后,驱车离开瑞金前往于都(相距70公里,路上限速较多,建议走高速)。于都,被称为万里长征的第一站。中央红军跨过于都河,就真正开启了万里长征的征程。
于都河(即贡江),是红军长征首先要过的第一条大河(由北向南过河)。10月16日至19日傍晚,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中央政府所属机关与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万余人,分别从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县城的东门、南门、西门、罗坳孟口、鲤鱼、中埠、三门和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踏上漫漫长征路。
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等中央机关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就是从县城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的。
当年参加红军的于都人有6万多,参加长征的有2万多人,18年后活着返回于都的仅200多人。
感动人物:谢志坚和一双草鞋
1934年10月,于都河畔,年轻的红军战士谢志坚与他的未婚妻春秀依依惜别,春秀将一双连夜编织的又厚又密的草鞋,塞进谢志坚的背包。从此这双草鞋陪伴谢志坚度过18年战斗生活,而他只穿了两次----第一次是在部队到达金沙江,当地百姓用渡船运送红军时,谢志坚想起泪别家乡的情景,穿上了这双草鞋;
第二次,当强渡大渡河战斗激烈时,他想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又穿上了这双草鞋,觉得死也不能与春秀送的草鞋分开。此后,每当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他都把草鞋拿出来看一看……解放后,谢志坚回到故乡,才得知春秀在红军长征后不久就被敌人作为红军家属杀害。从此,谢志坚一直珍藏着草鞋,思念春秀时,拿出来看一看。
上世纪80年代,谢志坚老人把草鞋捐赠予长征出发纪念馆,并亲手在鞋头系上两朵粉红色的绣球。此后,纪念馆的草鞋前常常会出现老人的身影,直到1992年老人去世。
红军从于都出发,一路向南,直达江西与广东省的交界处(大庚岭、梅关)。大庾岭,为南岭中的“五岭”之一。在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建的要塞(和唐代张九龄在梅岭建立的梅关。
这里,还是当年陈毅(因伤病被留在苏区继续领导斗争)与白匪周旋斗争的梅关地区,留下了我们所熟知的《梅岭三章》。见中学课本。
红军当年翻越过大庾岭(梅关)之后,进入广东地区(韶关),继而转向西急行军。因为下一站(城口镇)最近有疫情的可能,我们没有前往。而是直接走高速,前往汝城县沙洲村。在这里红军休整了近一周的时间,留下了感人的《半条被子的故事》。
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徐解秀老人家中,屋内家徒四壁。红军战士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切贪图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讲话,用了湖南汝城沙洲村“半床棉被”这个红色经典故事,原文如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从汝城县的沙洲村出来,我们上高速前往湖南省的道县。从道县开始,惨烈的围追堵截战就展开了。
感动人物:铁血师长陈树湘(红5军团34师师长)湖南长沙人,1921年在毛泽东、何叔衡等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血战湘江中,陈树湘率领红三十四师5000余人,为掩护全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担任后卫的后卫,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7天7夜。
掩护所有大部队渡过湘江后,他们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是唯一没有渡过湘江的一个师。在率部突围时,陈树湘师长腹部中弹,身负重伤。最后,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伤重被俘。12月18日,敌人用担架抬着他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时年29岁!
红五军团红34师,长征出发时6000人,到达湘江阻击战时5000余人,除几位领导外,战士全部来自闽西。除三位跳崖幸存者外,其余全部牺牲在了湘江边!
担任全军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在完成掩护红八军团从永安关进入广西灌阳的任务后,其先头部队于11月29日下午开始从雷口关进入灌阳,并按中革军委的电令前往枫树脚接防红6师阻击阵地,途中即与敌遭遇,随即组织防御掩护主力红军。
全师进入广西后,西去湘江渡口的道路被敌人阻断,遂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支从长征开始时6000余人的“铁流后卫”,到12月7日按中革军委命令离开灌阳返回湖南时,仅剩200余人。
湖南道县,还是程朱理学的鼻祖周敦颐(朱熹的老师)之故乡,著《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湖南道县出发,经永安关,我们就进入到了广西省境内。接下来的地方,全是与红军战士的壮烈战斗有关。广西灌阳县的文市镇~月岭村(千年古村,当年红军在此休息)~九如堂(红3军团彭德怀的前线指挥部)~水车村~新圩阻击战的纪念馆~蒋氏祠堂与酒海井~炮楼山(阻击战场)~兴安县的界首(湘江边)。
月岭古村:三面环山,背依灌江,为喀斯特地貌,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属典型的湘南式民居,其中有六大院是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民宅建筑。村内有“孝义可风”贞孝牌坊、步月亭、文昌阁等文物古迹,流传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剧。
九如堂:红三、红五军团指挥部。“九如堂”位于水车镇宾家桥村,为该村远岗公字九如的私宅。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灌阳,红三军团、红五军团先后于11月26日、28日由湖南道县经湘桂交界的雷口关到达水车,把宾家桥屯当时村中最大的“九如堂”选为指挥部,红三军团指挥红五师赶到新圩阻击桂军的电令就从这里发出。
下图中与我交流的小卖店主人,就是九如堂的后人(何碧清 拍摄)。
红军新圩阻击战纪念馆:1934年11月27日下午,红3军团红5师先头部队与敌军在新圩遭遇,打响了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第一枪。红3军团的指战员以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数倍于己并拥有飞机、火炮优势的敌人血战数昼夜,坚持到最后一刻。
无数红军指战员血洒战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保证了中央红军的左翼安全,为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惨烈的新圩阻击战中,伤员众多。设在新圩下立湾屯的蒋氏祠堂中的临时救护所,这里的一百多位重伤员因红5师撤防时来不及将其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伙同当地土豪劣绅抓住,捆绑起来,活生生地丢进“酒海井”里,全部壮烈牺牲。(蒋氏祠堂距离酒海井,约1公里)
炮楼山阵地:炮楼山是新圩阻击战中的第四道阻击阵地,也是红六师第十八团接替红五师的阻击阵地。水流坪杀人槽—一守卫在山包上的200多名红军战士被敌人包围,被全部杀死在山包上。
看完惨烈的阻击阵地,带着悲痛的心情,我们驱车前往湘江边的界首。在这里,看到的将是更为悲壮的湘江血战(中央红军在这里,伤亡过半)。
《长征行2022》前5天的行程游记,就记录到这里。喜欢了解长征历史的朋友,也可以查看我以前的游记《重走长征路》(上,中,下)。谢谢!
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