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邛崃纸坊沟——寻找消失的茶马古道

作者:峻岭 显示图片

鹤山西畔濮溪东,见说桃源景略同。
犬吠花闲轻重绿,莺啼树杪浅深红。
桥横崖段柴门迥,水绕峰回小径通。
处处登临入大胜,恍疑身在武陵中
——摘自清嘉庆《邛州志》

诗名“小桃源在马崖山下”。注解表明,这里的“小桃源”指的是:邛崃市水口镇纸房沟村。
也就是说,在清代,纸房沟还是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纸房沟因茶马古道而兴,因茶马古道而衰。







当地人称,在1958年邛芦(邛崃-芦山)路建成前,纸房沟仍然是芦山、火井等地居民,前往邛崃、成都的必经之路。很多年过去了,纸房沟古道依然沉睡在马崖山的隐秘世界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成为了纸房沟村的基本符号。
*上面那些经典的颓废茶马古道景点都因为我走错了路,没有经过马湖老桥而完美错过,我走的是新桥(下图)。大巴来的晚停在大同镇梁山村的马湖停车场前,就是在党委活动室前面,我的车差不多最后一个到,领队带走了大部队,只有下车后随一群小白走了新马路


下图是马湖老桥:她建于民国时期,为石结构梁式平板桥梁,长约110米,桥台两座,桥墩15座,桥身呈凹字型,采用本地红砂石精细加工砌筑


古桥之前断了一截,因为800人的徒步团到来,村委派了村民现场抢修,先头部队的现场报告图长这样:


马湖老桥下为西河:去年我曾来过附近的竹溪湖风景区和白鹤山,西河养育的鱼鲜嫩无比,端的回味无穷!



打卡马湖老桥留念


纸房村这儿是个贫困村,为了吸引游客,正在打造民宿“我们的院子”,耕读桃源的川西风格非常浓烈





经由“我们的院子”之后,之后续上了茶马古道,沿途看见村民供奉的土地公,土地母


拉近了看,神态很接地气



过了一个平台,沿竹林小溪行走15分钟左右,可以看见桃源桥。
桃源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桥两侧砌着高70公分、宽40公分的护栏,可供客商休息


桥身一头一尾雕刻着当地人称为“绿(lū)霞”的镇水兽,昂首面朝马崖顶,似龙非龙,似蛇非蛇




纸房沟境内断续的古道有十五公里长,途经的是一些整齐的石板,爬满光滑的青苔。这条原始的自然乡村穿越线路,全长8-10公里,约4-5小时徒步,有山路、竹海、水渠和机耕路



徒友提供


徒友提供-他们艺高人胆大,炒来吃了





这次徒步的终点在“马蹄井”,年代不考,井是四方井,井壁已经长满青苔,下面的井水仍然满注,只是农人已经不再居住使用了



茶马古道因茶而兴,因世事变化而废


这次徒步从马湖党校路线应该是走老路,有“小西天”,“敬雨寺”,“积善桥”,“放生沱”,到马湖老桥,然后经“我的院子”民宿
→徒步几百米石板路到桃源桥→徒步约2公里有路基的竹林土路→重上石板路→徒步到山顶,拍照休闲后原路折返。


全程徒步可能20公里+,喜欢茶马古道,怀旧风可以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