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三年,终于有一个正常的暑假能够出行,想去的地方有很多,新疆,西藏,甘肃都在计划之中,正在思来想去的时候,正好一位河南的同事要回河南老家,河南中原省份,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最悠久的省份之一,也是古都最多的省份之一,走进河南,仿佛走进了中华文明历史五千年的岁月长河,就这样,决定跟同事一起回河南老家去走走看看,逐鹿中原,领略中原文化历史。
7月29号,早上6点出发,千里狂奔,计划一天到达,直奔郑州新郑
一车四人,经过16个小时的狂奔,歇人不歇车,晚上10点终于到达河南省郑州新郑市,从轩辕故里站下高速
16小时,1440公里
来到河南,必须吃一碗正宗的河南烩面,伊光饭店,清真回族,据说是当地的老字号。
河南下酒小菜
饮一口,当地“金星啤酒”,据说跟沈阳的“老雪”一个味
酒菜面,全齐了,没有什么疲惫是一碗一碗烩面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两碗。
正宗河南羊肉烩面,这一大碗14元,是真实惠,真地道。
吃完晚饭,住在同事家,研究研究河南之旅,河南是中原地区,这一次以新郑为中心,周边的地区走一走,嵩山,少林寺,老君山,洛阳,还有各类博物馆,这都在计划之中。
早七点起床,同事的母亲做了一桌丰盛的河南早餐,真是太热情了,其中有一道“蒸酥肉”最为好吃
吃完早饭,因为口罩原因,来到镇子里的核酸检测点,接受三天两检,这人是真多,河南人口大省真是名不虚传
同事家是新郑市,新郑是郑州下属的一县级市,这里最为著名的就是“黄帝故里”,可惜今年施工维护,没有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驱车前往新郑周边别的景区去看一看,“车马坑景区”就在“黄帝故里”的周边,这里就是第一站。
郑州车马坑景区位于新郑州市区文化路南端,三面环水,风景秀丽,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及其家族墓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韩故城遗址的重要区域。公元前769年,郑国由林(今陕西华县东)迁都于此,史称新郑,传22世,历396年,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物。
门票30元,当地人免费,还算可以。
据文物部门勘探,该区域有春秋墓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23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其贵族墓与车马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是东周文化的奇迹。该景区于2002年建成开放、2013年3月完成升级改造。
郑州车马坑总规划面积240亩,首期工程面积54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其展示内容为:郑国文物精华展,郑公中字型大墓、大夫级贵族墓、一号车马坑、三号车马坑等发掘展示区,墓葬车马坑平面展示区及三公广场、子产园、观景姚望台,郑国文化景观墙和长廊等等。
郑公中字型大墓
编钟
听景区内的保安说,这里的文物全是真的,都是当年挖掘时的原样。
马车
各类铜器
一号车马坑
1号车马坑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2辆和40余匹马,是中国目前发现春秋时期诸侯级别葬车最多的车马坑。
车马坑地上展示区
车马坑景区不大,大约60分钟就能游览完,因离“炎黄广场”比较近,准备去看一看,这里属于新郑的老城区,城市街道比较窄。
广场外理发的居民,这里的广场,大多居民在此乘凉
炎黄二帝像
这里就是一个城市的广场,简单看看留影一张即可
从广场出来,百度导航发现附近有一古塔,我一直对古塔有着崇敬必拜之念,虽这不算什么名胜的景区,但也一定要来看看,拜一拜,了解它的历史。
到达塔下,观看介绍,才知道塔为“凤台寺塔”,是新郑古代八景之一,位于新郑市区南洧水河南岸。
凤台寺塔是一座六角九层叠涩密檐式砖塔,高19.10米,基部周长13.38米。塔身呈园锥体由水磨青砖砌成外壁,灰浆添缝,造工精细,古朴雄伟,甚是壮观。
凤台寺建于宋朝,距今近1000多年。塔身台基下面筑有地宫,用以供置舍利子或安葬和尚。地宫东壁有半园拱门、石门扇,门外斜砌封门砖。宫内壁上用彩色绘有各种花卉、人物、飞禽,姿态生动,形象逼真。
第一层的东壁有拱券门,青石门楣,上槛和门框皆为青石,上边刻有塔铭,下面有武士浮雕像。拱券门内为塔心室,高2.01米,上顶收缩成六角藻井。第二层隔角有一半圆形假券门。第三层至第八层,出檐结构与一、二层相同。第九层无门,顶巅置有塔刹。塔身外檐的每层倚角处,有木质角梁,梁下悬有风铃,细风吹过,铃声响遍四野。
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而塔门楣上刻有“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字样,则凤台寺和塔应建于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
凤台寺已毁于战乱年代,古塔尚存。
1986年11月21日,该塔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知是心诚则灵的原因,还是古塔真的有灵气,我们来到古塔附近的时候,塔上梁下悬着的风铃,微风吹过,铃响清脆,仿佛知道我们的到来。
塔下立有“仓颉造字台”。关于仓颉造字,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类似神话的传说,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具体的故事,可以上网查看。
离“凤台寺”不远就是“白居易故里”,以前只是在书中读过这位“诗王”的诗,今天来到他的故里,一定要来看看。
东郭寺,这里就是这位唐代诗人的“故里”,他的出生地。
到了地方才发现,白居易故里,现在是一座小学,因口罩和放假的原因,暂时没有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
东郭寺小学,里面立着“白居易像”
在小学门前走了走,虽然没有进去,但遇到当地人,经他介绍,可以去后面看一看,那里有白居易书院和福胜寺遗址
白居易书院,依然大门紧锁,看来这里真的不是景区,只能在门外面看看
来到白居易故居,怎能不吟一首“诗魔”的诗,
最悲苦的诗《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卖炭翁》
白居易书院,门外立有“福胜寺遗址”的碑文
最缠绵的诗《长恨歌》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杨贵妃的爱情和死亡,成了《长恨歌》的灵感来源。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从白居易故里出来,准备回市里吃饭,在吃饭的附近,发现了一处古色古香的老街,网上查询才知道这里是新郑的“南街古巷”
新郑南街古巷。它位于人民西路以南,阁老东路以北,包含南大街、仁义胡同和太仓巷,这里有很多诸如考院、李家楼遗址、王遂府民居、八卦洞、东周建筑遗址等历史遗存,妥妥的一座历史名城。
首先看到的是巍峨壮观的城门——惠济门!
惠济门墙外就是双洎河。这是一处新修的城墙。
南街古巷里烤老式烧饼的大爷。
老式烧饼,一元一个,绝对抗饿。
好像也是老字号饭店“老红光肉店”,从外面看不出做的什么菜系
新郑南街由北向南共有四道石坊,第一道为“少师大学士”坊,第二道石坊为“少傅冢宰”坊,第三道石坊为“少保宗伯”坊。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第三道石坊“少师大学第”坊,为高拱所建。还有一道,目前没有查出资料。
行走在街道上,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中原地区特色和新郑历史文化气息。
老字号,合盛泰
蔡家宅院
幽静老街胡同,虽然只改造了临街建筑,胡同里面还很深
天德楼
“庙堂砥柱”牌坊
张家宅院
坐在门口,吃一口新烤的烧饼,耳边响起当年南街古巷的繁华喧嚣
如今,这里都已大门紧锁
得月楼,这里应该是饭店,二楼应该是雅间
古朴的建筑风格,幽静的古巷长街
路过一家雕刻店,这里还在营业,进去跟师傅聊了一会,得知他是南方人,在新郑已有几年,这老街大多数的门窗都出自这位师傅之手,现在自己住在二楼,一楼是工作室,手里正在雕刻的是龙雕,大概还得两个月才能完成,真佩服这位手艺人师傅的手艺。点赞。
新郑考院遗址位于南街中部西侧,是南街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考院建于清代,原为黉学,后改为师范,是清代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
2009年6月3日,公布为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后的考院展示了古代科举考试原貌,追寻科举考试遗迹,感受科举文化。博物馆参观门票为每人20元,郑州籍游客持身份证享半价优惠
考院的主体建筑——大堂及东西厢房
清代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南北号舍
这道石坊名为“少傅冢宰”坊,两面均雕刻精美的高浮雕图案。图案内容中部雕有二龙戏珠,两侧雕有祥云纹,在外雕有圆形盘龙纹。
大学士第“阁老府”,此处是高拱的家。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 。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坖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高拱一声,颠沛流离,与张居正明争暗斗,但又坦坦荡荡。
王家胡同
刘家大院坐落于此。大门悬挂“进士第”匾额,刘家大院作为南街古巷现修复最大的一处宅院,充分体现出了南街在明清时代繁荣昌盛的面貌。
“少保宗伯”坊,为高拱所建。
“南街古巷”虽为新郑市新开发的老街,但现在这里的游客很少,大多数门市都没有开放,开放的只是“考院”,这里适合拍照,简单走走也就40分钟左右。
从“南街古巷”出来,跟随同事探访一位亲属,这里算是地道的河南农家院落。大门写着“紫气东来”
院子内的果树还有能上房顶的楼梯
厨房和炊具就在外面
树下乘凉的老人,因为河南太热,大多数老人又不舍得吹空调,所以都会选择在院内的树下乘凉
从亲属家老宅出来,回到同事家的农民新村
晚饭“盛荣生态园”,很不错的大型餐饮生态饭店
进入饭店,就能看见大型“黄帝像”
这小鱼好吃,忘了啥名了
再来两瓶小布丁啤酒
晚上研究明天的嵩山少林一行,来河南不来嵩山少林,这真是徒劳往返。
早4点30起床,5点出发,先来一碗河南地道早餐“胡辣汤”
胡辣汤配包子,绝配,喝一碗热乎乎的胡辣汤,瞬间感觉人精神了不少,又辣又香
吃完早餐,高速直奔登封市,1小时30分钟
走高速直接在登封市下,很方便,以前听说登封这座城市,一是因为少林寺在这里,二是人民警察任长霞在这里。
进入登封市,才发现,这里的武校可是真多,遍地都是,学武氛围杠杠滴。
从登封市内到达“少林寺景区”很近,大约20分钟,直接到停车场即可,因口罩原因,门票都是网上购票,80元一人,不包括少室山索道。
停车场处一座少林武僧雕像
少林文化,人类遗产,某领导人的题词
少林景区检票口,“嵩山少林”牌坊
自拍一张
四人小分队,门口合影一张
从牌坊检票口进入,就会看见“天下第一名刹”的牌坊,这样我们算正式进入少林寺景区
天下第一祖庭
穿过石牌坊,继续沿石路前行,因为是早上刚开门,游客不是很多
从牌坊沿石板路步行不远处,左手边,就是“少林寺武术馆”。这里将会在固定时间观看少林武术表演,时间大概上午:09;30,,10;30,,11;30。下午,14;00,,15;00,,16;00,17;00这样。
因为我们来的比较早,这里还没有开,我们打算先游览少林寺,然后登完嵩山少室山后,在观看武术演出。
路边的石椅也都是以少林元素做成的,表面已经被游客抚摸的非常光滑
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早上的少林寺景区是真清净,幽静的石板路
石板路行走,大约5-6分钟左右,左边就到达电影电视里正经八百的“少林寺”,先看到一个老石牌坊
石牌坊边上是少林欢喜地,不知道干啥的
边上就是少林寺山门,跟电影电视里看见的一模一样,只是新了些。
少林寺,隶属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山门为少林寺大门,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门额上有清康熙帝亲笔所提“少林寺”三个大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笔之宝”六字印玺。
到少林寺大门时,还没到8点,问过门口的游客,少林寺八点开门,所以现在门口等一等,自拍一张
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我要准备出家习武了。
看完山门,时间还没到八点,在溜达溜达门口广场
门口看见一位学习武术的游客
山门前有石狮一对,雄雌相对,系清代雕刻。山门的八字墙东西两边对称立有两座石坊,东石坊外横额:“祖源谛本”四字,内横额“跋陀开创”;西石坊内横额:“大乘胜地”,外横额:“嵩少禅林”。山门的正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它坐落在两米高的砖台上,左右配以硬山式侧门和八字墙。
少林寺常住院建筑在河南登封少溪河北岸,从山门到千佛殿,共七进院落,总面积约57600平方米。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
八点,少林寺准时开门,我是今天第一个进入少林寺的游客,这可真幸运
走过山门,便是甬道。甬道两旁就是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因碑石如林故称碑林。这里共有20多通历代石碑,如“宗道臣归山纪念碑”、“息息禅师碑”等。
归宗朝圣
喜欢研究书法墨宝和历史的可以仔细看看,因为今天时间有限,就只能简单看看略过了
左右各为“钟楼”“鼓楼”
走过甬道碑林,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天王殿”天下第一祖庭。
天王殿位于碑林的尽头,以供奉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该殿红墙绿瓦,斗拱彩绘,门内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刚塑像。三间重檐歇山顶殿堂,外面有两大金刚,内里则是四大天王像,威武雄壮。
天王殿后面就是“大雄宝殿”
两殿中间立有许多石碑,每一座石碑都有历史,都经历了少林寺的历代变迁
大雄宝殿位于天王殿后。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与天王殿、藏经阁并称为三大佛殿。原建筑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的神像,殿堂正中悬挂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宝树芳莲”四个大字,屏墙后壁有观音塑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的神像,屏墙后面悬塑观音像,两侧有十八罗汉侍立。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重建于1982年。
来到少林寺,必须拜一拜,愿:所求皆所愿,所行皆坦途,家人健康
因从来不拍大殿内,所以拍一拍外面吧
大雄宝殿后,这里就是小说中,传说的“藏经阁”。
大门紧闭,不知道少林绝学“易筋经”还在不在,学过后,是否能够一统江湖
少林寺的石雕
藏经阁后就是少林寺“方丈”的房间,这里是不对外开放的
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曾西渡洛水至少林寺,即宿于此,并赋诗一首:“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
从外面,仔细看一下,里面的吊灯,还是电的,妈的,这也太奢侈了。
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佛祖讲法”浮雕,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东侧放置的是弥勒佛铜像,墙上挂有“佛门八大僧图”、“达摩一苇渡江图”。室内还有1980年日本赠送的铜质达摩像。
方丈室后面就是“立雪亭”又称达摩亭,建于明代,1980年重新修缮。相传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达摩祖师断臂求法的地方。殿内神龛中现供奉达摩祖师的铜坐像,是在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铸。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龛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为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此殿现为寺僧日常做佛事的场所。
观音殿
少林寺最里面就是西方圣人“千佛殿”又名毗卢殿,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
殿内的壁画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画中的珍品。大殿背面及东、西两墙壁上都绘有彩色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高水准。殿内正中还供有毗卢佛铜像和白玉释迦牟尼像,面积达几百平方米,是寺内现存最大的殿宇。
下面的禅坐,应该就是少林寺僧人诵经的地方
千佛殿前的罗汉像
普贤殿,门口有一老僧人在打扫卫生
少林寺内,树上的蘑菇,感觉都像罗汉一样
少林寺内的红墙
在少林寺内,走一圈后,没有看见电影里,李连杰练武的塔林,经过询问寺内僧人,才得知,塔林在少林寺的外面,由出口出去,走5分钟左右就能看见。
由少林药局走出,原来这个少林药局是最后的出口
从少林寺出来,沿着石板路向前走大约5分钟不到,就到达历代僧人的墓塔,故称“塔林”
少林寺西约三百米处的少室山脚下,有一片中国最大的塔林。它南临少溪,背依龙虎岭,东接伏牛山脉,西依当阳坡,林木葱郁,环境秀美幽雅,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它是少林历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寝。
塔林中现存从唐至今的各类塔256座,其中元塔47座,仅次明塔的存量。据说现存塔仅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其余被历年来山水所冲毁。
这里的47座元塔其建筑风格、砖石雕刻为研究元代的建筑艺术留下了宝贵实物。更可贵的是,几乎每座塔都有塔铭留存,为研究少林寺的历史和元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少林寺塔林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古塔建筑群,是古塔建筑群世界之最。
几座重要的元塔,如裕公塔、月岩长老寿塔、还远长老塔等都建在塔林中间。
走过塔林,准备攀登嵩山少室山,前往“三皇寨”
这里一定要说一点,准备登嵩山少室山三皇寨的,走过塔林,前面就是索道,一定要选择好索道路线,这里有两处索道,一个是向左的“嵩山索道”,一个是向前走一点点向右的“嵩山少林索道”。这是两条线路,想去“三皇寨”的,一定要做““嵩山少林索道””,否者坐了“嵩山索道”去不了“三皇寨”,还得原路返回。浪费时间。
之所以提前说,就是我们走错了,先坐的“嵩山索道”,以为能到“三皇寨”,可惜原路返回了,浪费了时间,索道费往返60。真是彻底被这里的工作人员忽悠了。
坐嵩山索道,能到达“二祖庵”
嵩山索道是这种老式简易的二人索道,别管咋样,先自拍一张
穿越在山中
索道大约20分钟,这里只有一条山涧小路,首先先看到一处山中人家
在向上,就是“二祖庵”,因二祖庵与其北的初祖庵相对,故当地人称之为“南庵”。它是嵩山少林景区地势最高的一座古建筑。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南方向钵盂峰峰顶。相传禅宗二祖慧可,向菩提达摩学佛,断臂得到衣钵真传后,曾在此养伤。
二祖庵坐北向南,长34米,宽28.5米。它原是一岸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门,东西有配殿,北有正殿。
殿前有四眼井,传说是慧可所凿。这四眼井相距甚近,但水味各异,名为“卓锡井”,当地人也称“苦、辣、酸、甜四眼井”。
这个不知道是啥味道的井啊,喝不到。
观音殿
祖师殿
二祖庵里的猫
少林棋院
从二祖庵出来向上500米,就是炼魔台。云为二祖慧可养伤“经行处”,又称“养臂台”、“炼魔台”。晴天在台上举目可望可、洛河和黄河。
先回头看看“二祖庵”
炼魔台在向上就是“凤凰台”,这里应该就是“钵盂峰顶”的最高点了
“钵盂峰顶”少室金蝉
登完钵盂峰顶“”二祖庵”,原路坐嵩山缆车返回,由主路向前走大约几百米,就到达三皇寨游览区
这里就要乘坐少林索道了,往返100元,这里要说一下,如果登完“三皇寨”,想原路返回少林寺景区的,就买往返的缆车票。如果登上“三皇寨”,直接从三皇寨下山了,那就买单程的就行了,三皇寨那边也能乘车返回少林寺,就不用往返了,我们就多买了,友情提示。
少林索道比嵩山索道要先进些、安全些、封闭的缆车
大约15分钟左右到达
沿山中小路,准备登嵩山少室山
少室山,主峰连天峰,又名摘星楼,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少室山是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点景区,少林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其中,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室山东面与太室山相对,距太室山约10千米。少林河即发源于此,传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山”。
嵩山栈道
栈道
走上悬空栈道,拐过几个弯,一幅壮观的画面便展现在眼前——一簇簇白色板状岩石,像一柄柄利剑直刺苍穹,换个角度,又像一册册图书整齐排列,这便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书册崖”。
书册崖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在距今十八亿年前,嵩山发生的强烈造山运动------中岳运动,使原本近水平状的岩层经褶皱在此处变为直立状,貌似一本即将打开的地质史书,故取名---书册崖。
书册崖
徐霞客有诗云:
嵩山天下奥,
少室险奇特,
不到三皇寨,
不算少林客。
嵩山揽胜
嵩山之“古”,堪称全国诸山之祖。23亿年前,当世界还处于沧海横流时,嵩山已首次横空出世。5.7亿年前,当嵩山最后一次隆起雄姿时,喜马拉雅山和整个秦岭都还在海底沉睡。
沿着“悬挂”在半山腰的栈道,欣赏中岳雄姿。沿途有很多介绍地质现象的科普说明,学术词汇自然枯燥难解,但正是这些枯燥的学术名词:风化、侵蚀、溶蚀、沉积、滑动、崩塌等解释的地质运动,造就了瑰丽多姿、怪石林立、美妙迷人的自然景观。
除了书册崖,在嵩山还能随处见到褶皱、断裂、节理等地质现象。一路上,一边欣赏中岳之秀美险峻,一边学习各种地质知识。
蹬蹬蹬,蹬不完的台阶。
嵩山祈福台
随着栈道上上下下,祈福台前面就是连天索桥。这是连接两座山峰的一座铁索吊桥,索桥下便是万丈深渊,走起来挺刺激的。
看看桥下
过桥后,继续前行,据说离三皇寨还有两个小时
继续蹬蹬蹬
转过的山洞
三皇寨就在眼前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穿过石门
必须留影一张
到达“一线天”
在这里巨大的山体突然裂开了一条300多米长、一米多宽的缝隙,走在缝中,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空。
对面的“悬天洞”
宝相,走过这,就马上到“三皇寨”了
瑞应峰,海拔1018.5米
经过1小时30分钟的登山,终于到达“三皇寨”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中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三皇寨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禅院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三皇寨之巅的“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或“嵩山三皇寨禅院”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
因为口罩的原因,嵩山禅院没有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很是遗憾
看完“三皇寨”,我们决定不走回头路,从三皇寨下山
一路向下走,到达“南天门”
登天梯,一路向下,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两条腿啊,真抗硬
八步平
苍山林海
继续向下,这腿啊,真是快要不听使唤了
到达“清净三皇殿”
这里已然破败了许久,只有少许的游客
里面依然香火供奉
“清净三皇殿”再在向下,就到达传说中的“好汉坡”486级的台阶,我们还是向下,这腿啊,可有得受了。
走到三分之一,从下向上看看,这好汉坡陡不
终于到达“三皇寨”出口
一路下来疲惫不堪,特别是两条腿像两根木棍一样僵硬,一瘸一拐走出山门,乘坐村民的轿车返回少林寺景区,每人30元(车费小贵,但也值,得有十多公里,步行太远了),车给送到少林寺景区门口
重新进入景区少林寺演武场,准备观看传说中的少林武功表演。
等14点30的场,演出免费
演出大约30分钟左右,功夫确实都不错,但感觉都是武校的孩子,不是真正的武僧,个人感觉。
看完少林功夫演出,准备前往“中岳嵩山”,完成自己昨晚定下的“一日登两山计划”
游完少室嵩山、少林寺,驾车前往中岳嵩山,因两山分别在两边,只能开车前往,3公里左右,大概5分钟。
15点50到达中岳嵩山景区,买票登山,门票50元
进入景区后,右边就是“嵩山书院”,可以去看看,但我这次是准备登山的,所以直接选择乘电瓶车到达登山点,电瓶车15元
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主要建筑为 中岳庙、 嵩阳书院。据传, 禹王的第一个妻子 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
到达老母洞,
嵩山老母洞是一座天然加人工凿成的石洞,洞内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像,通称“观音老母”,因称此洞为“观音老母洞”,简称“老母洞”。老母洞”内,“老母”端坐在神台上,神志端祥,目视前方,手托玉瓶,一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态。石像雕工精湛,造艺颇深。两旁塑有善财童子和龙女像,两侧神台上还塑有十八罗汉像。佛龛有一副楹联写的是:“白莲台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佛”。洞口上端的横额刻有“虚无真境”四字。人们把“歪脖老母”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幸福,消灾除恶的愿望。千百年来,老母香火不断,前来降香、朝拜、许愿、还愿、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因此,关于老母灵验的传说不绝于耳。
因口罩原因,又关了,继续登山。
峻极宫背依嵩山峭壁,气势非凡
继续登山,就是登登登
逍遥亭
三佛殿
聚仙亭
中岳行宫
门口打瞌睡的老奶奶
中途遇见三位初中生,相约一起登顶
这陡坡跟好汉坡一样,就是登
终于登顶,峻极峰。峻极峰即嵩山顶,是太室山最高峰。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而峻极峰的景色又与众不同,站在峰顶可一览嵩山美景。峻极峰为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介绍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国家地质公园的称号是名符其实的,峻极峰的景色与众不同而异常吸引人的。
因快要天黑了,快速下山,途中看见几位挑山工,他们晚上就住在山上,这一担子的重量,谁还能说山上的水贵、方便面贵。
四箱水
19点,终于下山,这腿是真不听使唤了,担既然已经来到嵩山了,一定要看一眼“嵩山书院”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北宋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当时是佛教活动场所,名为嵩阳寺。隋唐年间成为道教活动场所,唐高宗和武则天曾两次以这里为行宫。
走了一天嵩山,晚上21:30终于回到住处,41165步数,稳坐第一宝座,哈哈,朋友都说我是不是“跑路”去了。
一夜呼呼大睡,缓解疲劳,明天“河南博物院”。
7点30早起,这腿啊,可真是酸疼,同事的妈妈做了丰盛的河南早餐,香。
9点,前往郑州市里,今天约的12点的“河南博物院”,这里说一下,博物院一定要头一天在网上预约,要不进不去。前面就是郑州地标建筑。
河南电视塔
到达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本馆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院区占地面积126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
进来就能看见硕大雕像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现开放有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和专题陈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及《国宝特展》。并有与展览相配套的“社会教育体验厅”和“华夏古乐厅”。
首先,先来《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厅
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
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出土在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镇馆之宝:玉柄铁剑
玉柄铁剑,通长34.2厘米,柄长12.2厘米,剑身长22厘米
玉柄铁剑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由铁质剑身、铜质柄芯和玉质剑柄嵌接组合而成。仔细看,能看到白中泛着晶莹绿意的圆柱状玉质剑柄与剑身相连,长约10厘米,玉柄则是上好的和田玉制成,上面精雕竹节饰纹。
玉柄铁剑被称为“中华第一剑”,把中国冶铁向前推进200年,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言而喻。
镇馆之宝:莲鹤方壶
莲鹤方壶,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器身上下遍布各种繁复的装饰,物象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形成异常瑰丽的视觉效果,反映了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
此壶造型优美,郭沫若先生评价其“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之飞翔。”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造型优美、内涵丰富的青铜酒器。
镇馆之宝: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高19.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8.2厘米。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瓶敞口细颈鼓腹圈足,器身轮廓呈流畅的“S”形曲线。天蓝釉面光亮如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颈部及腹部剔刻折枝莲花纹。器表满施天蓝釉,釉层匀净莹润,开片疏密有致。瓶的圈足底部露胎,并沾有细小砂粒,纤细垫烧而成,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重装饰,以釉色取胜。该瓶造型秀丽,釉面光亮,器表配以若隐若现的刻花装饰,是汝窑传世品中唯一的一件,从而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的认识。
金缕玉衣
镇馆之宝:武则天金简(唐代)
武则天金简(唐代):武则天的期望。公元700年7月7日,77岁的女皇武则天来到嵩山举行道教祭祀活动,刻下投龙金简一通,派遣道士胡超将此金简在嵩山山门投下,以求除罪消灾。
1982年,这通金简被一当地农民发现。整体无纹饰,正面双钩錾刻铭文3行63字:“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这是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
“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是道教请求解除灾祸,获得长生的用语。“好乐真道长生神仙”是武则天对对道教的崇慕和升仙的向往。
镇馆之宝:云纹铜禁
云纹铜禁,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春秋云纹铜禁是春秋中期青铜器,云纹铜禁由禁体、12条龙形附兽、12条龙形座兽三部分组成。十二条龙形附兽昂首鼓腹翘尾;头顶的冠饰与两旁的角饰都是浮雕透孔云纹,兽尾插着尾花。兽首面对禁面张嘴吐舌,舌头翻卷着至于禁面上边,其状像是眼睛在盯着禁上的美酒,垂涎欲滴。禁底有12个龙形兽支撑着禁身,挺胸凹腰。
中国最早使用失蜡法工艺的时间在唐初,而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100年,失蜡法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三大铸造方法之一,它是利用蜡的可熔性,来铸造结构复杂并且不易分离的部件的铸造方法。
镇馆之宝:
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早期):敦煌外之敦煌。
它被作为对祥瑞的祈愿,绘在了墓葬的顶部。在这幅壁画中,龙巍峨,白虎嬉闹,朱雀轻盈,玄武矫健。青四周又有神山云绕,灵芝、花朵生长蔓延。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墓葬壁画,被学者们赞誉为“敦煌外之敦煌”。
河南博物院,院内还有“河南红色文化陈列馆”
今天走了一天河南博物院,河南的历史文化真是悠久。
明天前往洛阳,去看看大唐盛世。
第二天,自驾大约2个小时,到达龙门石窟,又一5A景区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景区检票口,提前网上订票即可。门票90元。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
龙门石窟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
因时间有限,我选择了最为著名的“西山石窟”
龙门,其实上面是火车道,这桥修的真牛
从大门口,行走大约20分钟,就到达西山石窟群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
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
隋唐时期的代表洞窟:大卢舍那像龛、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
精美的石窟,历经千年
对岸就是东山石窟、香山寺
万佛洞
彩色的石窟顶部
因为是中午,天气炎热,游客不是很多,不得不说一句,河南的这夏天真是太热了
满山的石窟和佛像,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
西山石窟的最中间,就是最为著名的“大卢舍那像龛 ”
我到龙门石窟,也是为她而来的
爬上楼梯,就能一睹芳容了
很多游客,都在一睹她的容貌,听工作人员说才知道,前阶段维修,大卢舍那像龛刚对外开放
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 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文殊菩萨
,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看到她,仿佛看到了武则天。
开凿时间:唐高宗初开凿,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主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宛若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所愿皆所得,所行皆坦途
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奉先寺,全称“大奉先寺”,乃龙门十寺之一。 [1] 是唐代一所木构寺院,位于大卢舍那像龛之南。始建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毁于洪水。后与龙华寺合并,遗址位于龙门西山阙口南侧、魏湾村北的一高台地上。
龙山石窟晚上夜景非常漂亮,有时间的,应该晚上来看看
游览完西山石窟,因为东山石窟和西山石窟不是联票,所以趁还有时间,决定赶快前往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15点开车到达“白马寺”,门票35。
门口的石牌坊,就是检票口
检票口进入,大约50米,就是白马寺。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门口的两匹石白马尤为明显,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
白马寺(White Horse Temple),中国第一古刹,世界佛教圣地。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佛门弟子们一向公尊洛阳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 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
“祖庭”者,祖师之庭院也。
“释源”者,释教(即佛教——为释迦牟尼所创)之发源地也。
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
进入白马寺,左右两侧各为“钟楼”“鼓楼”
白马寺典藏文物主要有2颗释迦牟尼佛舍利、中华古佛、元代十八罗汉夹纻像等。白马寺每年一度的“马寺钟声”活动,是人类祈福、辞旧迎新的特殊象征,并吸引了不少国外游客参加, 入选“洛阳八大景”之中。
中间的香炉
虔诚的信徒,可见白马寺的地位
佛教虽起源于印度,但发展却在中国。汉魏之后,中国佛法日隆。由河洛至江汉,由繁华京师至偏乡僻壤,九州起庙,五岳树塔,“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此皆始于汉明帝之创建白马寺。
石刻已经被抚摸的铮亮
接引殿,硬山式,面阔3间,进深2间,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
清凉台,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
唐代的石柱础
游览完白马寺主寺院,准备开始游览国际寺院
首先是,泰国佛殿苑
2014年9月28日,白马寺泰国风格佛殿落成庆典暨恭迎佛舍利佛像开光法会隆重举行。泰国副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帕蓬素提,泰国王室办公室主任 哌娄哈德盖 等700余人组成的泰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庆典。
泰国佛殿苑,在中泰两国政府及佛教界大力支持下,在泰国已故代理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颂德帕普塔赞大长老关心下,由泰国大善信瓦塔纳·阿萨瓦先生发心敬造。1992年始建,1995年竣工。2010年翻修扩建,2014年全体完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及恭迎佛舍利法会,将泰国“镇国之宝”供奉上百年的释迦牟尼佛舍利移交于此,成为中泰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与象征。
吉祥钟
泰国佛殿苑的特点就是金碧辉煌
大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温和慈祥,法相庄严,高7.2米,重八吨,为铜质贴金像,仿照泰国最美的、泰国人最信仰的佛像帕清拉纳佛像而造。大佛殿为整个泰国佛殿苑内的法事主道场。
苑内的主要建筑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流通处、钟鼓楼、凉亭等,建筑错落有致、张弛有度。
泰国佛殿苑的边上,就是缅甸佛塔苑
缅甸风格佛塔位于白马寺院西北侧、泰国风格佛殿苑之西。
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照缅甸的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的样式而建, [5] 高达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
缅甸佛塔苑内的佛像
壁画
前往“印度佛殿苑”
印度风格佛殿规划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
印度佛殿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
印度佛殿苑内的佛像
从国际佛苑出来,准备前往“齐云塔”
唐代名相狄仁杰墓,位于今白马寺山门外东南不远处。早在宋代大观元年(1107年),龙图阁大学士范致虚便在此为狄仁杰建祠、刻石、表墓。元代,安抚使完颜纲曾赋诗歌咏之,刻在狄仁杰墓神道碑前的一块小石碣上。明代,河南省一幕僚金养晦见到小石碣,“慨然以悲”,又作“四绝”二首。后河南知府虞廷玺得知此事,因自己是此地的“行政长官”,遂“和诗”一首,并于天顺三年(1459年)立碑刻诗。
狄梁公墓
菩提道场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
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洛阳市人民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于1990年建成,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
塔下信徒转塔留下的印记
塔前还保存有金大定十五年和明重修碑记3通。
塔高三十五米,共十三层。塔院座北面南,占地面积四十余亩。自一九八九年以来,在市宗教局领导下,白马寺已故方丈海法法师积资百万,修建齐云塔,建有禅堂、教室、观堂、僧房等三十余间及山门、碑廊,成为河南第一座比丘尼道场。现有尼众三十余人在此修学佛法
塔的底部为正方形的束腰须弥座,每边长约7.8米,其束腰处长、宽各为6.78米。塔身周长最大处在塔的中腰,塔顶覆以宝瓶式塔刹
必须拜一拜,所愿皆所得,所行皆坦途。
大雄宝殿
游览完“白马寺”已经16点30了,遗憾交迫,又热又晒,这大河南的炎热真的是太残酷了,赶紧找酒店休息,然后准备晚上逛逛洛阳的夜市,感受一下“大唐盛世”,听一位当地人的建议,我选择了住在老城区,因为这里吃住行都非常方便。
开车找好酒店,我住在了“洛阳财经学校”附近,听当地人说,周围的夜市非常多,洛阳千万别开车,骑共享电动和自行车就行,听人劝吃饱饭,我选择了共享电动,准备前往洛阳“丽景门”“十字街”“洛邑古城”,感受一下大唐夜色。
共享电动,2元,就到达“丽景门”,这真是太方便了,要开车的话,都没地方停车。
丽景门,是金明洛阳城西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西关,在隋唐应天门遗址东北。
据《老城区志》载:“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
今日老城区的丽景门占地面积1.8万余平方米,是市政府于2002年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丽景门原址重建的。由于和隋唐时期的丽景门同名,很多人误认为该丽景门始建于隋唐,其实这是错误的。老城区丽景门始建于金代1217年。复建之初叫丽京门,2009年3月10日名为丽景门,是一座重现古都洛阳风貌的城楼,被评为洛阳市新八大景有“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的美誉。
整个丽景门景区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成为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之一,并且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
因为是晚上,已经看不清丽景门了,只能沿着古街前行,现在的丽景门是古都洛阳唯一一家集吃 、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
一条街,都是小吃 、旅游、购物门市,太热闹了
各式各样的洛阳特色物品
还有洛阳美食——帝王不翻汤
肚子饿了,必须得吃一吃洛阳水席
吃饱了,继续走,丽景门一条街,走到头,就走到了洛阳最为有名的“十字街”美食一条街,这也太近,太热闹了
洛阳十字街位于洛阳老城区西大街和东大街的八角楼金街也称为“十字街”,自古乃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国之后这里成为洛阳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同时这里更是洛阳小吃的汇集之地。2015年五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评选出全国十大美食街,洛阳老城十字街夜市入选全国十大美食街。
密密麻麻全是人,从街头吃到街尾,保证能撑破肚皮
从“十字街”出来,骑共享单车,来到“洛邑古城”,一定要网上预约,这里才能感受大唐盛世
洛邑古城,被誉为“中原渡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景区包含文峰塔、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区。
“洛邑”系洛阳古时的旧称,由古至今是华夏文明的代表,历经十三朝古都,其被喻为“文化圣城”。
进入“洛邑古城”,最为明显的建筑就是“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和巷东端,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始建于宋代,清初重建,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身九层,通体用青砖砌成,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高约30米。文峰塔位于老城东南隅东和巷东端,是洛阳地区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洛邑古城,你会发现,你真的穿越了,穿越到了唐朝,整个景区内,全是身穿汉服的“美女”
水面上还有灯光秀,和大唐演出。
桥上全是身穿汉服的美女
各个角落都是,仿佛真的穿越到了那个大唐盛世的不夜城
洛邑古城演出
今天真是太累了,洛阳的温度绝对超过了40度,逛完“洛邑古城”,直接回到宾馆,来一瓶冰镇“洛阳宫”当地啤酒,解乏解渴,在宾馆报了明天一日游的“老君山”团,明天老君山。
一觉到6点,吃完早饭,旅行社的车就来宾馆门口接站,因为老君山离洛阳市区还有2小时车程,这距离开车就不合适了,所以报一日游的团,是最合适的,车接车送,还包括门票,130元,还算可以
经过两个小时车程,顺利到达栾川。
老君山(The Laojun Mountain),“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 原名景室山,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的栾川县县城东南三千米处。
马上进山,自拍一张
老君山山门,因为是报的旅行社的团,车辆可以直接到达老君山停车场。
停车场步行大约10分钟左右就到达“云景索道”,130元往返,这个是上山必做索道缆车,除非你想真步行5小时上山
这个缆车真值,一路向上,直达中天门
索道缆车大约20分钟,到达“中天门”
到达中天门,就开始登山步行了,沿着上山步道向上攀爬
观音殿
最上方就是“金顶”
沿途都会有卖食品的小店,补给不成问题,碗面10元,不算贵
步行登山40分钟,到达仙境隧道
从仙境隧道出来,就是“老君山”最著名的“十里画屏”
还有惊险刺激的“飞拉达”
这段楼梯下来,就是“十里画屏”了
洛阳老君山峰林景观,如刀劈斧削,犬牙交错,披绿挂红,雄伟壮观,多姿多彩。
老君山到处都是吃碗面的游客,哈哈,怪不得网上有一句话叫“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吃泡面。
”
还有满山的“许愿牌”
独出一峰
由于老君山花岗岩体与其它花岗岩的不同。老君山的岩体是由“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它是在距今1.4—0.8亿年间秦岭造山带抬升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年轻的岩体,被国内地质学家命名为“老君山岩体”,峰林之间内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景景如画,故称之为“十里画屏”。
老君山十里画屏游览区为老君山景区七大游览区之一。作为核心观赏区之一,是游玩赏景必打卡的地方,主要景点包含云景天路、千年枫王、千丈崖、太白坡、分水岭、马鬃岭等。
十里画屏又称为石林,属于花岗岩峰林地貌景观,在近千余亩的范围之内,沿途景观星罗棋布、相映成趣,形成了步移景异的神奇景象,独特的地质构造也形成了这一片花岗岩峰林“远眺成林,近观成峰”的罕见奇观,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景的说法。
建在山上的栈道
玻璃栈道
十里画屏大约走40分钟,首先到达“伏牛山主峰”
伏牛山山名的来历,与唐代云岩寺创始人自在禅师有关。自在禅师本是南方人,学道既成,请恩师指点。恩师说:逢牛则止。自在禅师便由南向北来到野牛岭,从山上下来的几名猎人却劝他一人不可前行,因为岭上有凶猛的野牛,很多路人被它吃掉,猎人三五成群敲锣壮胆才敢走过。自在禅师想起恩师的话,就径直上了野牛岭。野牛岭上古木参天,藤萝缠绕,确实阴森可怖。他正走着,忽听一声吼叫,一头野牛猛地蹿出来。然而,当它的犄角快要顶到自在禅师时,它突然温顺地卧在自在禅师身旁。因自在禅师在此降伏野牛,故八百里绵延山脉,就被称为伏牛山。
“无为”亭
伏牛山,三大主峰分别为鸡角尖、玉皇顶、老君山,其中鸡角尖的海拔2222.5米,是伏牛山最高峰。
最高峰,必须留影一张
“伏牛山主峰”旁边,就是老君山金顶道观群
从伏牛山主峰下来,继续前行金顶,沿途能看见挑山工
还有女挑山工,要不是为了生活, 谁会卖苦力,去做这么辛苦的工作,看见这样的场景,你还会觉得山上的水、饮料,方便面贵么?这是劳动所得。
休息中的“挑山工”
金顶就在眼前
走了大约10分钟,到达“南天门”
走上南天门,就是老君山道观群金顶。
南天门是依山势而建,共66个台阶,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皇家建筑的规格。拾阶而上,就是老君山的主庙老君庙。
在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中都讲究坐北朝南,就连天宫也不例外,人们认为,南天门是进入天宫的主要通道,道家则认为南天门是人和神仙的沟通之门。
进入天宫
登上南天门高而陡立的台阶,进入金顶道观群院内后,首先就是一面不大的黑色照壁,照壁正中是一个大太极图,太极图周围是各个书体的“道”字。《易经》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铁塔
铜牛
鼓楼
钟楼
老君庙
准备攀爬第一个金顶“玉皇顶”
沿着石阶向上攀爬
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依托山势而建,主要包括老君庙、道德府、五母金殿、亮宝台、玉皇顶、南天门等建筑,它坐北朝南,采用明清皇家宫殿式建筑形式,其中的金殿、亮宝台、玉皇顶三座金顶打造,成为老君山道观群最大的亮点。
玉皇顶是老君山最高处,也是风光最美的地方,这里四季云雾升腾,登上远望,千山万壑,尽收眼底,云蒸霞蔚,美不胜收。山顶道观中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最高级的神明之一,地位仅在三清尊神之下。但在世俗的心目中,玉皇大帝却是中国最大的神祗,是众神之王。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
玉皇顶,道观中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太白金星,托塔李天王。
对面的“亮宝台”,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贝的地方,现在殿内供奉的是财神赵公明。
从玉皇顶下来,准备前往“亮宝台”
硕大的“如意”
山顶定时会有表演,这个一定要看看,仙女飘飘
中间最大的“五母金殿”
五母金殿整体建筑采用重檐十字脊建筑,匾额写着母仪天下,大殿供奉人母女娲,地母,天皇母,西王母,无极母,整个建筑看起来富丽堂皇,华贵端庄。
登顶“亮宝台”
亮宝台位于南天门东侧山峰,海拔2197.7米。亮宝台金殿于2013年复建重修完工,亮宝台上设置财神殿,代表财,与玉皇顶等道观遥相呼应。
在金顶道观群游览了大约1个多小时,准备下山
沿下山路线,到达救苦殿
景室,老君山古号“景室山”,取八百里伏牛山美景集于一室之意。
坐索道缆车下山,很快的,直接到达小吃一条街
从老君山下山,已经16点,坐车回洛阳,晚上准备游玩“明堂天堂”
从老君山下山,返回洛阳市里, 正好坐车到明堂天堂下车
明堂天堂景区,修建在紫微城遗址的核心区域,是隋唐洛阳城项目最为重要的景观。
明堂天堂是昔日女皇武则天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 现归属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成为洛阳旅游的必去景点。这里是女皇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的政治权力中心,景区主要包含了明堂、天堂两座建筑。明堂是唐洛阳紫微城正殿,号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御用礼佛堂。
明堂天堂正面就是“应天门”,到了这里发现人山人海的,问过之后才知道今天是“七夕”,应天门会有“七夕”灯光秀活动,这也太幸运了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看看,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亦是接见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等万国来朝之所,
应天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 其建制对北宋汴梁宣德门、元大都崇天门、明清故宫的午门影响深远,名称更被日本京都·应天门取用, 被誉为“隋唐第一门” 、“天下第一门” ,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看完灯光秀,才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叫了,骑共享单车回宾馆,路过“老字号滋补烩面馆”,必须来一碗
河南烩面,河南烟,河南汽水,在来一头河南大蒜,爽。
吃完面,回到宾馆,一晚呼噜到天亮。明天洛阳博物馆,回新郑
早起,吃过早饭,开车来到洛阳博物馆,一定要提前一天预约,关注公众号就行,很简单
洛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举办有大型基本陈列“河洛文明”和“珍宝展”“汉唐陶俑展”“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石刻艺术展”“书画展”六大专题陈列,展览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315件,其中珍贵文物5406件。
进来就是一个完整“猛犸象”骨骼
后面就不一一介绍了,博物馆还是建议直接去看,去听,最为直接
唐三彩
明堂天堂,应天门
金丝楠木塔,高6米,重4吨,这可是真值老多钱了
从洛阳出来,没走高速,走国道感受一下河南乡村风貌,走国道到登封
洛阳到登封最为危险的是一段盘山路,路上全是大车,一定要小心,直接盘嵩山
直接从嵩山下来,就是少林寺景区
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回到新郑,拍一拍与我同行三天的小车
在新郑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沈阳,结束了七天河南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