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浑源一日游

作者:福临门主 显示图片

      从大同坐火车到应县22元再打车到木塔附近的民宿,到应县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过程还是超乎想象,全程手工登记,先收了你的身份证,确定去向后联系网格员加微信,按格式登记资料,网格员确认再经现场领导审核,我以为能走了,因没有车来接,最后政府将我们的身份证和登记表交结旁边的出租司机才算完,免费送到酒店,折腾一个多小时,惊不惊喜@
      行程安排:应县木塔——坐汽车去浑源——悬空寺、恒山——永安寺——文庙、圆觉寺——太原。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应县有十五元的班车到浑源再滴滴到悬空寺,一个小时就看完了。


      悬空寺,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原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入口正门





南楼
南楼内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有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纯阳宫也称吕祖庙,主要供奉的是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三官殿是悬空寺整个建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殿,殿内塑像为明代的泥塑珍品;三官指赐福于人的天官,赦罪于人的地官,为民解厄的水官。泥塑最高约2米,是悬空寺最大的塑像,下面左右均为侍女和老少臣子,天蓬元帅,龟蛇二将。雷音殿是佛教殿堂,位于南楼最高处,佛教认为佛祖释迦牟尼弘扬佛法时,声音如雷鸣般响亮,所以称雷音殿。




北楼
北楼高三层,长约为7米,宽约为4米,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三教殿。五佛殿位于最低层,供奉五方佛而得名。观音殿在楼中层;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位于悬空寺第三部分的最上层。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

长线桥
长线桥位于南楼和北楼之间,长约10米,桥上建楼,楼内建殿,殿内供佛 。长线桥将佛庙、楼宇等景观结合在一起


细节





    原计划去登恒山,碰巧恒山因山体滑坡关闭,拍照留念吧。



    浑源也可以打滴滴,本地的士一般收十元,听司机说古城里古建也挺不错,算是到浑源的意外收获。

永安寺,位于大同浑源县城内东北鼓楼北巷,俗称大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永安寺始建於金代,後毁於火灾。元初,浑源州都元帅高定父子在原有废墟上大规模复建。元延佑二年(西元一三一五年)高定之孙高璞又捐资在寺内修建了现存规模最大的传法正宗殿。其他建筑如山门、天王殿、东西配殿等建筑,皆为明清遗构。



      永安寺传法正宗殿,还有个令人难解之谜,那就是殿顶覆盖的黄琉璃瓦。清代《浑源州志》说得妙∶永安寺用黄瓦不合制度,但殿上又设置皇帝万岁之牌位,文武官员在此朝贺,用黄也合适..。因此,永安寺才安然得以保存
      永安寺的山门也很有特色,其他寺院的山门一般为一个或者三个门,而永安寺设有五个门,其规格和五台山塔院寺以及北京永安寺同等,要知道后两者可是皇家寺院



主殿传法殿,殿堂为五开间,黄琉璃瓦屋顶显示出大殿特别的身份和地位。五条屋脊都装饰着繁复的琉璃团花,殿正脊中间的龙口殿刹上,有一面书写着「天地十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牌坊,上有狮子和白象驮着宝瓶与宝珠,龙口两旁还站立着十位琉璃人物,为八仙和两位护法天王。佛教寺院上立着八仙,可见永安禅寺呈现着多教融合的风貌



      正殿南北两墙都有体量更为巨大的榜书。南面为「庄严」是元代主持月溪所书,背面为清代乾隆年间张煖书写的「虎啸龙吟」四个大字,浅刻在砖墙上,高近四米,气势雄浑,独具特色。
      与传法殿相对的天王殿背后,还有张煖所写的「法相」二字,与「庄严」相对,正好是「法相庄严」。可惜刻有「法」字的墙壁已塌,「相」字仍完好地保存着。




大殿壁画
      大殿内四壁的巨幅工笔彩画,高 3 米,长 56.8 米,画面总计 170 平方米。是明代壁画中的精品,其内容丰富,画技高超。 882 个人物形象,表情生动自然,儒、释、道三教融会在一起,为研究中国绘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演进和变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大殿北壁绘制有十尊明王像



东西壁则绘制这水陆法会供养的对象,壁画上绘制了各种神佛人物,共近九百尊。每群人物前都有持幡者,上书名号,下有捐资人的榜题。






遇到刷组了
















圆觉寺










登不了恒山,在浑源呆了半天,两点半坐上直接到太原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