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夏天,从木里穿玛纳察金到亚丁,再从亚丁到丽江回贵阳,走了一个3000公里的环线,一路行程密集,熠熠生辉,这其中,香格里拉的阿布吉措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
快节奏的旅游下,每一天都非常的赶,我希冀着趁着自己和家人朋友还有体力、兴趣,尽可能的去多看看这个地球家园。大自然永远比想象的更广博,更带给人惊喜,我唯一有点着急的,是时间的流逝比感受到快得多,还没来得及接触、融入、记录大自然,它们却离我越来越遥远,有限的假期里,恨不得把每一分钟都掰成两份来过。
一个商业景点又一个商业景点的后面,是缺失了一点点旅行中最宝贵的自由度,而野地的徒步,因为那未知的存在,往往会预留大量的时间,反而不赶了,心静了,让旅行慢了下来,有一段长长的旅程却可以慢慢的欣赏,这是我心最向往的(比如以后一退休,我就要走219国道,花个一年,用四季慢慢走,虽然那还很遥远)。一直以来,未商业开发的小众景点都是我的心头好,但完全的野地、需要冒险的景点,我也尽量避让,毕竟过了冒险的年龄,更要为家人、朋友负责,阿布吉措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野趣又毫无风险,且风光绝美的地方,整个行程是翻山越岭去看一个圣湖,当然重在过程,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但它却是我那段3000公里长行程里最慢节奏的旅行。
阿布吉措是横断山脉区域里常见的一个高山海子,这个区域,和文化意义上的大香格里拉区多有重叠,到处可见关于香格里拉的历史描述和奇闻异事,为了这个旅游大概念,以前的中甸县改名为了香格里拉县,现在又升级为市,这种投机确实有作用,但香格里拉绝对不是一个地名就可以涵盖的。以前香格里拉的确可以称为秘境,如今深度的旅游开发,这种秘境越来越少了,而阿布吉措,保留了一点秘境的气质。
在地图软件里搜阿布吉措可以搜到,但位置不够准确,而且这个地方被当地的村民管控住了,自己走未必能进去。一般的玩法是早上在香格里拉市集合,统一派车前往,晚上再返回香格里拉,约230元/人。我们自驾而来,晚上住丽江,当然不愿走回头路,于是在网上找到了联系方式,联系了导游,申请自己开车,谈下价格为300元/车,有一个向导全程指路随行。
一大早7:00,我们就从香格里拉市出发了,大约40分钟来到香格里拉与丽江中间一个叫小中甸花海的地方,打通向导电话,再往前走1公里,就看见她站在路边等候,接上车以后,再前行不到1公里,左拐有一个路口,一条水泥路从高速大桥下穿了过去。
路口到徒步的起点,还需要开车40分钟,要经过一个检查站,向导妹子下车去和站上的人打招呼做登记,这也是我认为自己前往有难度的原因。过了检查站就进入了半原始的野外,道路颠簸不堪,弹坑遍地,两边的风景却仙气飘飘,静谧绮丽,清晨再无其它的车辆,一下子心境就平和起来。
车上和向导闲聊,向导叫央宗,附近的村民,陪我们走完以后还要抓紧时间去干农活,她说阿布吉措是一个圣湖,周边的牧民、村民会经常去湖边祈福,如果说话声音大了,或者向湖里丢了石头,圣湖就会生气,湖边就会下雨,她还说老一辈人其实很反感他们带人进山,人多了,喧闹了,弄得风不调雨不顺,去年大旱,今年大雨,连松茸都不如往年收成好。她说的时候脸露歉意,是真的觉得有点对不住老一辈,我说发展从来都是双刃剑,只要保护好环境就是了,她点点头,我后来发现他们这些当地的向导真的很在意保护环境。
一路谨慎,还好没有挂底盘,车子终于开到了徒步起点,我们是第一波到达的,把车就停在路边,央宗说,后面还会来很多车停满车道两边。道路继续向前延伸,我想那是导航里给的另一个路口,从普达措方向过来的。
▼停好车子,远处的山峰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阿布吉措就在它的后面。
稍作休整,开始徒步,总行程来回大约10公里,海拔上升600米,我们走得很闲散,总共花了6个小时,快的4个小时就够了。
入口就在路边,有一个斜坡向下,对面的高山叫阿架岗山,阿布吉措就在山背后的群山怀抱里。去往湖边的路一路上行,共分为4段。
第1段从停车处开始走,半个小时来到阿架岗山脚下,那里有当地村民搭建的木屋和帐篷,供往来的游客休憩,这段路缓坡上行,走的比较轻松,旁边是阿布吉措的湖水泻出成河,路上绿树成荫,是最舒适的一段。
(以下宽幅的照片均为手机拍摄,3:2的为相机拍摄。)
▼一下坡就要过河,走一座简易木桥。
▼我们是最早进山的一波人,前路漫漫,充满新鲜感。
▼道路就是山间土路,小时候就走惯了的。
▼又经过一条溪流,清泉淙淙,一跨而过。
▼穿过丛林,就来到了山脚下的一片草场,当地村民和牧民在此搭了木屋和帐篷,我们到时还没有人,后来便是来往游人的休憩地。
▼来路一片郁郁葱葱。
第2段从木屋处开始,过小溪登山,这段路全程上坡,不到1公里,海拔3600~3800米,让人大喘气,当地人叫绝望坡,虽然有些夸张,但辛苦是真的。
▼孩子总是走在最前面,先过阿布吉措淌下的溪流。
▼水流湍急,水质却清澈无比,那是附近村民的饮用水源。
▼高海拔森林里常见的树挂,此处更茂密。
▼这一段一路上行,全是坡度较陡的山道。
▼阿架岗山就在我们的背后,犹如一堵巨大的石墙。
▼早上云雾缭绕,山体也时隐时现。
▼山道在森林中,附近的植被非常好。
▼夏天山里都下雨,但道路并不湿滑。
▼路边树干上有各种各样的附生苔藓,只有环境极好才会长成这样。
▼天色阴沉下来,这时看山峰就好像一块大煤块。
第3段,和第2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要爬上陡峭的山坡就可说进入了第3段,这一段沿着山腰走,坡度放缓,阿架岗山就在右侧,一直相伴,爬上一个大坡,来到半山处的一大块平台上时,这段路就结束了,那里很开阔,与大山近在咫尺,是好好休息一下一鼓作气走完第4段的最佳休整地。
▼此处望向山脚下的牧场,手机的5倍变焦用上了。
▼和阿架岗山间隔着溪流,穿过树林可以看见有一个瀑布垂落。
▼阿架岗山后面的山峰也露出来了。
▼一朵美丽的小花。
▼反方向的远处云遮雾绕,仙气飘飘。
▼转过一个角度,瀑布更清晰了。
第4段,从平台往上一直到湖边,这一段路程较长,且有长坡,前面累了,这一段就越发辛苦,海拔从4000米到4200米,不少人已经不太适应了。这一段有两个方向行进,一是攀碎石而上,走到峡谷左边的山崖上,然后再转向行进,名为乱石坡,好处是一开始累一点,但后面的坡度比较小,坏处是碎石路不好走,而且距离稍远;二是穿过林子沿着山上水流形成的瀑布向上,这一线一路都需爬急坡,要过不少水流淌过的路线,好处是距离近,路也相对好走,坏处是一直上坡较累,而且瀑布和路交融,对鞋子有要求。从风景上说各有不同,第一线开阔但同质,第二线新奇秀美,综合来说,我个人推荐第二条线,我们则是一线上二线下,把能看的都看了。
▼这就是所谓平台的样子,大家都在这里休整。
▼向导推荐我们上坡走乱石坡方向,其实沿着水路走更安全,难为了小朋友,好厉害。
▼全是碎石板路,要注意落脚,很容易崴到。我们坐在路边吃干粮,后一拨人赶到了平台,见我们在坡上,选择了另一条路,后来和他们一起走的朋友对我们说,我们走的路是牦牛走的……
▼不同的视角当然有不同的风光啦,返程的时候拍水路。
▼夹在乱石堆的小花,透出极顽强的生命力,有着难以形容的艳丽。
▼终于爬过了乱石坡,大家都有些疲累,望向来路,还是有些险峻的。
▼此时的阿架岗山。
▼后面这一段在灌木里走,地势平缓。前方出现了一排连绵的群山,那是环抱阿布吉措的另一张手掌。
▼走得比我们快的人已经超过了我们,旁边丛生屹立的石柱是人搭起来拜山的。
▼翻上这个小坡,就可以看见一个清水潭,这里是两条线交汇的地方,到了这里,还要走一段乱石坡的路,要一直走到左上角的经幡处,虽然是缓坡,但海拔超过四千米,比前面的路段走得辛苦多了。
▼再辛苦也不忘寻觅新奇,看着乱石坡上十分荒芜,其实生机盎然。这苔藓长得十分像珊瑚。
▼这,是一丛已开花的雪莲,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无人采摘。
▼阿布吉措就在山坳里,越来越近了。
▼侧面的乱石坡真是一片肃杀。
中午一点,终于来到了阿布吉措的身边。
阿布吉措,当地的圣湖,碧绿幽静,像一块碧玉般砌在墨色的大石头里,又像一块琉璃映照着天空和四周的群峰。整个湖泊被冰川侵蚀的锋锐尖利的山峰环绕着,山势有多肃穆杀伐,湖水就有多温柔宁静,类似的场景我在下日干措看过,在扎尕尔措看过,但无论什么时候看到都打心眼里升腾起一股恍惚,一种游离于世间的超脱感,一种激动与宁静交织的复杂情绪,这样的胜境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
到了湖边,如果有时间有精力还可以继续环湖,以下是湖边的各种地貌。
▼阿布吉措的拼接全景图。
在湖边停留不多时,不知是因为来的人越来越多,还是因为有人放起了无人机,打扰了圣湖,四周云雾迷漫,不一会儿就下起大雨,温度也骤降下来,导游并不来催我们,直等到我们自己挺不住了,才和我们一起下山。
神奇的是离开湖泊不远,大雨便止歇了,我们从瀑布线下山,火辣辣的阳光瞬间包裹了我们。下山比上山快多了,我们见到好几个上了年纪的人飞奔而下,十分惊叹,快步走到央宗同村人搭的帐篷前,吃几块炸土豆,喝一杯牦牛奶,灌一瓶冰可乐,一切的疲惫都减轻了。
▼顺着长长的瀑布走下来,很多地方还要淌水,鲜绿的像荷叶一样的植物长满了水道,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拍一张慢速图。
▼天空露出了沁人的蓝,阿架岗山从树林后冒出来,对比强烈。
▼越往下瀑布越宽。
▼下山有更闲适的时光去发现细节的美。各种叫不上名字的花朵、苔藓和蘑菇,简直就是植物大观园。
▼回到了出发地河边草原。
回到乘车点,感谢央宗的照顾,我的两个朋友,把自己的登山杖送给了她,央宗除了领路,一路都在前前后后的照应,安排走不动的朋友给自己亲人照顾,帮朋友背包,给朋友手中的木棍,大家对她评价都很好。
阿布吉措在我的游历里只是很小的一段旅程,但值得为它单独写一篇游记。徒步旅行,走一段没有完全开发的野路,我认为是每一个旅行者都很向往的事儿,任何时候,它在记忆里都闪着特别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