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山海,追光逐日(霞浦、嵛山岛游记)

作者:陈会玩 显示图片

霞浦,一个绮丽的名字,
似乎所有的霞光都在这里流淌,
似乎所有的霞光都在这里迷离,
霞浦,霞是天空,浦是大海,
天与海对话,幻化最美的海滩。
东壁、北岐、小皓、高罗、大京,一个个有着诗意浪漫名字的海滩似繁星点点,散落在霞浦这块调色板中。无数次在书卷上、影视中观赏到霞浦的滩涂之美,一个以“国际滩涂摄影基地”闻名遐迩的人间仙境;一个铺满了霞光,拥有绝世容颜的绮丽之地。


一路南下,奔赴山海。


楠溪江沿岸秀美风光。


再次经过林坑,较上次来多了些烟火气,却也少了些古朴。




霞浦三沙镇地处霞浦县东北部,与福鼎县嵛山岛隔海相望,为了第二天方便登嵛山岛,我们便赶赴三沙古镇渔港住夜。赶到酒店已近傍晚,出海的渔船满载着鱼获缓缓驶回渔港,晚风吹佛,漫步古镇的青石板,一天的舟车劳顿慢慢消解。
第二天醒的很早,走出酒店正好赶上日出,阳光洒下海面,照亮了整个渔港,几只海鸥飞过,给宁静的海港增添了生机。渔港里已有勤劳的渔民检查着渔船,为一天的出海做着最后的准备。



轮渡启动,汽笛鸣响,陆地慢慢向后退去,船身劈开水面,像在流动的宝蓝色绸缎中撕开一道雪白的口子,激起浪花飞溅,半小时有余,轮渡停靠在嵛山岛码头。
伴随着大海出现的,不一定总是热带风情,也有可能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提起海岛,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东南亚,但在我们祖国的南部,也有很多冷门,但充满奇特风光的秘境海岛。


在这个被誉为“南国天山”的地方,生长着万亩草场。轻风吹拂,草浪起舞,“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一恍惚间,你甚至以为走到了天山牧场。


嵛山岛,古称福瑶列岛,“福瑶”意即美玉,岛如其名,它就像一块翡翠,镶嵌在蓝色大海之中。所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去嵛山岛的路途并不方便,也是正因如此,才造就它冷门又神秘,远离都市,却也有淳朴烟火气的独特风景。


连绵的高山草甸,静谧的天然风光,渐变色的海水,以及山中两处蓝宝石样的淡水湖泊,让这座海岛成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清泉,湖泊,高山,草场,大海,这样的“不可能”组合,嵛山岛全部集合起来,仿佛要占遍自然间最广袤的景色。






唯美的海岸线上云影与海天一色,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滩涂,这里山海交融,如诗如画,面朝大海,渔歌唱晚,这就是东壁村。








北岐村海边风光如画,影友如织,霞浦滩涂风光旖旎,摄影界朋友眼中最美丽的滩涂。岁月在潮涨潮落中悄然流过,但流不走的是滩涂上从不重复的美丽。摄影爱好者,无论从哪个角度观赏拍摄,都无法抗拒那些由光影变幻而成的七彩滩涂的诱惑。



大京,古称大金,这里三面傍山,东面临海,是福建北上南下的重要通道。明朝初年,福建沿海屡遭倭寇侵扰。为抵御外患,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执行朱元璋“高筑墙”战略,在这里兴建城堡。大京城堡也成了霞浦修建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堡。宋代以来,大京名人辈出,如科举名士,或者丹青大师,政绩非常显赫,且著述颇。据传朱元璋登基后,为抗御倭寇的侵扰,于明洪武20年(公元1387年)下诏设置海防巡检司千户所,在确定处所时,大京被选中并列名其为首位;大京古城上炮位等设备齐全,与外海烽火门、南日山互为表里,结为犄角、壁垒森严,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阻遏了海上盗寇的觊觎骚扰。

漫步村中,上百年的老屋鳞次栉比,古老幽深的巷道隐匿于古城之间,花岗岩铺成的古街直贯东西,中间矗立着娇俏玲珑的街亭,相比村口的热闹,这里更多了一份“千户福宁”的安稳。



轻抚微凉的城墙岩石,古城墙上的风,夹带来些许黄叶,带来秋的清扬。秋阳丝丝缕缕,以丛容不迫的姿态穿过密密匝匝的枝叶,将璀璨的光芒洒在每个人身上。此刻的古城街,安祥地潋滟在深秋的霞波之间。一种阡陌的情感在静默中交错于间,那或是对霞浦人民为人豪迈、真诚的敬仰,与这温暖的霞光,与微漾的怀古之心,柔美地融合在万象之间。


不同于古堡的沧桑与厚重,古堡外这片浩渺无边的大海,给夏日增添了一份清凉。穿过沙滩防护林,湛蓝如玉、深遂博大的海,展现于眼前。踏着金黄的细沙,漫步于青春霞浦海岸上,任浪花轻抚脚丫,心与沙鸥齐飞于蓝天之下。我们快乐地互逐、奔跑......而后,迎着灿烂的阳光,安静地漫步于沙滩上,心境沉浸在旖旎的诗情画意中,任湿润、细腻的黄沙揉搓、亲吻脚丫;任闪烁璀灿光芒的海水,在眼前欢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