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入伏第二天,我们出发了
提到锦州,会想到方言的口音,锦州烤串,干豆腐,锦州还有笔架山,辽沈战役纪念馆,更有悠久的历史,古幽州,广宁府,到此隐居的辽朝太子耶律倍,传奇太后萧燕燕,名将李成梁,有义县奉国寺,有北镇闾山 还有青岩寺和歪脖老母的传说~
喜欢旅行,走过了很多地方,可是说来汗颜,家乡辽宁省内的山山水水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
终于,大美辽宁,人杰地灵,深度家乡游开启,
探访辽东重镇——广宁府
关于旅行的小感
人文地理,自不必说,
自然地理,融合了人文,才能让景点灵动起来。忽略历史背景走马观花的旅行,是没有灵魂的。
出发前,查找资料,是蓄势待发,是身未动心以远,未知的旅程,满是期待~
在路上,逛景游历,是脚下的修行,是视觉的盛宴,同时也是跨越古今的交融……
旅行后时代,整理游记,是回顾,也是增补,更是留下旅行的回忆录,等到坐在摇椅慢慢聊……
五镇之 北镇闾山,
幽州重镇,
北镇满族自治县——北宁市——北镇市
位于锦州市东部,医巫闾山东麓,东接黑山县,西邻义县,南与盘锦市毗邻,北与阜新市搭界,东南与台安县相望,西北与凌海市相通,隶属于辽宁省锦州市
唐尧时地属 冀州, 虞舜时属 幽州, 夏商时复属冀州。 西周时为 燕国封地, 东周战国时属燕国的辽东郡。
秦属辽东郡。西汉时在此设无虑县,并于境内置 辽东郡西部都尉府,上属幽州刺史部。 东汉,无虑县初属辽东郡,汉安帝时移属辽东属国。 三国时,属 魏幽州昌黎郡(今义县), 西晋属平州(今 辽阳)昌黎郡。 南北朝时属 营州昌黎郡(今 朝阳)。 隋朝,初属燕郡(今 义县),大业八年改燕郡为辽西郡。
唐朝,属河北道之营州,境内置巫闾守捉城。 辽代的九位皇帝有三位葬于 闾山,为保护陵寝,置 显州,属中京道,州下又设三州三县(奉先、山东、归义三县)。
金灭辽以后,在政权机构设置上是路、府、州、县四级建制。于 金天会元年(1123年)升辽 显州为广宁府(属北京路),府址在今广宁镇,下设闾阳、望平、广宁、钟秀四县。
元置广宁府路辖闾阳、望平二县。
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广宁是明朝在东北最高的军政机关驻地,是管理东北 女真人的基地,不但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而且也是东北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繁华城镇。明末, 后金崛起,广宁城为兵家相争之地。
清 康熙三年(1664年)置广宁府,统宁远州、锦县、广宁县。翌年,移府治所于锦州府。从此,广宁县为锦州府所辖。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属锦州府置广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属奉天省辽沈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辽宁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 奉天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 锦州省。
北镇盛景:医巫闾山、(北镇庙)、青岩寺(义县)、李成梁石牌坊、崇兴寺双塔、鼓楼
沈阳到北镇没有直达的火车,自由行需要坐火车到沟帮子站,之后换乘沟北线公交
沈阳北——沟帮子(火车)
喜欢坐火车,看窗外的风景
第一次在末尾车厢,又是不一样的感受
心情好,看什么都美好
拍照留念
从沟帮子火车站出来,向前走100米就是客运站,
沟北线(沟帮子-北镇)公交,上车买票,车费六元
从北镇到沟帮子的公交车。
大部分乘客在中途各个村子陆续下车了,公交车变成了VIP观光车
返程,下午3点半抵达沟帮子火车站🚉
门可罗雀?
奇葩事情发生了,下午候车室居然不开,候车室没有开,没错,候车室不开!!!(中午以后,最早的一班火车是17点,候车室关闭)怪不得站前满是各种小旅馆,因为只能选择在小旅店钟点房,临时休息
在北镇市住宿——含笑宾馆,家庭房
携程提前定的,条件 环境 住宿 服务都不错
北镇双塔(又名崇兴寺双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区东北隅,是两座风格一致,秀丽挺拔的辽代古塔。
由于网上信息有误,(网上写六点关门,实际是下午四点)我们下午五点到的时候,已经关门了,只能隔墙而望了
虽饱经沧桑,却依旧清晰可辨的精美砖雕
对辽塔断代有一公认标准,即辽代密檐式塔采用平座上加莲花带以承塔身的做法,是辽道宗以后采用的造型。此双塔正具有这一特征,因而推断此塔建筑年代当在辽道宗以后至天祚帝年间。
历尽千年沧桑的崇兴寺双塔,不仅没有因为时光流逝和朝代更替而衰败消亡,相反却雄风依然青春永驻。它巍然屹立气定神闲地守望这一方热土。它留住了历史的记忆,理所当然地成为北镇市的标志和象征
走在历史感十足的小巷,宛如穿越了时空~
就是在这样一片平房中,时间好像静止了,伫立的双塔更显历史感的凝重~
和谐之美
离开双塔,步行十分钟就可以到达鼓楼
漫步在小城
街边的农机店,
崭新的拖拉机,很是帅气
天空之琴,
弹奏出最美好的和弦
继续向南走,就是鼓楼
途经一个小巷,名字很有趣,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前方,可以看到鼓楼了
北镇鼓楼位于北镇市城内中心地带,原为辽代显州城南门,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表彰辽东大将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人修建的。
辽东总兵李成梁、马咏曾先后做过点将台,清代改为鼓楼,为二层单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结构,重檐建于楼座之上。
鼓楼的台基为砖砌,东西长24米,南北宽20米,高8米;楼的上部有女墙,中有券门,门洞高6米,宽4.5米;
登上鼓楼,(门票五元),一层供奉胡仙,二层有鼓,但游客止步,不对外开放
保家仙顾名思义就是保护家里的神仙,保佑他的弟子家人平平安安的。
北面有门,内有40级台阶可上楼台;台上正中为两层阁楼,高8米,有梯可攀。清末民初曾屡加修葺。1929年(民国十八年),在南北两面新添“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
北镇市区也不大,半天时间第三次到鼓楼,
鼓楼夜色
夜晚的鼓楼步行街,
是广场舞的世界
李成梁,明朝末期名将,辽宁铁岭人。(看到一个比喻,说 李成梁 在当时 绝对是妥妥的东北大帅,感觉既形象又有趣)
李成梁石牌坊位于广宁城内,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是明廷为表彰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的功绩,特命辽东巡抚周咏、安九域等人为之修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坊用暗绿色沉积砂岩仿木构牌坊雕造,为四柱五楼庑殿顶式,通高9.25米,宽10.50米。
翘梁、通枋及拦板斗拱等制作精美,间饰人物、四季花卉,鲤鱼跳龙门、一品当朝、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龙、五鹿、海马朝云、犀牛望月、喜禄长寿封侯等浮雕,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瞻、流连忘返。坊额竖刻“世爵”二字,横额刻有“天朝浩劵”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字样”;下刻“万历八年十月吉日立”中柱柱脚前后各有夹柱石狮两对。外侧各有石售一只,整架石坊精秀俊美,是辽宁地区几座著名石坊佼佼者。是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柱前后各有夹柱圆雕石狮,边柱前后有鼓心雕花公形抱鼓石一对,其外侧各有石兽一只。
舌尖上的北镇,锦州味道——真真烧烤
烧烤店的环境不错,用餐区都是独立空间,很安静,装修美式复古风格
是这个味,好吃
名不虚传呀
价格,个人认为可以接受,肉串类,以组为单位,三元一串,五串为一组
辣炒蚬子(38)
甜辣口味的
烤生蚝,(10×2)
肉质肥美多汁,
香
生烤鸡爪,
胶原蛋白的口感
嫩
早餐,推荐,
洪英小吃部
招牌,筋饼,鸡蛋糕,猪血
沟帮子,除了烧鸡,
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庞家水馅包子
绝对是米其林星级地方小吃——值得为此专门安排一趟旅行
菜量很大,价位不高,适合多人聚餐
水馅包子,其实类似灌汤包
肉馅Q弹,加了虾皮后,使汤汁更加的鲜香
医巫闾山,北方之镇山
五岳与五镇
借用佛教造像的结构,做个比方:在中国古代名山大川系统里,五岳地位相当于大雄宝殿中间的佛;五镇地位相当于佛左右的胁侍菩萨/弟子;其他知名大山相当于山门处的天王/力士;不知名的山就“查无此人”了。岳和镇都承载着天子与天地沟通的祭祀功能,镇守一方国土,保国运永祚国泰民安。
医巫闾山被册封为镇山启源于尧舜禹时期,为幽州的镇山,到隋文帝时期封五大镇山,医巫闾为北方之镇山,后世沿用。
早在先秦时期便已被称为医无闾山,亦有于微闾、无虑山、医无虑山等称谓,
医巫闾山,古称扶犁山、无虑山,都是东胡族语音译,意为“大山”。医巫闾山历史悠久,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
后被封建王朝统治者,封为镇五方的五座镇山之一,因此该山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
医巫闾山始封于舜,相传早在舜的统治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二个州,每个州都封一座山为一州之镇,在《尔雅》中曾经提到:在《地理志》中记载的辽东无虑县,应劭指出“虑音同闾”,颜师古更是进一步明确指出“无虑就是医巫闾”,该县以此山命名,地处辽东。
在《周礼》中,记录的天下九镇山中的幽州镇就是该地。由此可以推断出,医巫闾山最晚在秦汉时期,便已明确见诸于诸文献记载当中,的确历史悠久。
医巫闾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元化的宗教、民俗色彩决定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隋朝以前,医巫闾山主要是承载着,各代帝王、圣贤巡祭、望祭等形式的祭山活动功能。
从现有历史资料中,能找到的第一个来此的古代帝王,是隋文帝杨坚。圣旨中敕封了天下镇山,分别是东镇沂山,北镇医巫闾山,南镇会稽山,以及冀州镇霍山,并要求当地府衙筹建祠庙。两年之后,隋文帝下诏要求北镇的祠庙立在营州龙山。
唐代,武德、贞观年间,祭祀活动更加活跃,祭祀对象包括五岳、四海、四渎以及四镇等山川河海,每年祭祀一次,选在五郊迎气日进行。祭祀用品包括太牢、笾和豆类各四种。祭祀官员由当地的都督或者刺史来担任。作为四镇山中的北镇,医巫闾山的祭祀活动则在营州进行。医巫闾山在唐代被朝廷敕封广宁公称号。
东汉以后,乌桓、鲜卑南下,医巫闾地区只有阳乐一县。曹操灭掉乌桓以后,慕容鲜卑势力上升,逐渐控制辽西地区,至三燕时期,阳乐县已经西迁到今河北省境内,慕容鲜卑在医巫闾地区设立棘城县,另外侨置了许多郡县。
唐朝以前,朝廷在辽地设置了羁縻州县,其主要是为靺鞨等迁徙内附的部族居住管理。到了隋朝,在该地设置辽西郡,郡太守由靺鞨族长担任。
隋末唐初,改辽西郡为燕州总管府,燕州总管仍由靺鞨族长担任。其管辖范围包括辽西、泸河和怀远三县,随后泸河县衙即被取缔。唐武德六年自营州南迁,寄治于幽州城内。以后治所屡有变迁,但均未迁回辽西。唐代设置巫闾守捉等军城。
唐代中期,安东都护府迁入医巫闾地区。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失去了对于辽西地区的控制,行政设置废弃,成为契丹等族的游牧之地。
总体来看,辽代以前医巫闾地区人口较少,行政建置不多。东胡、汉人、乌桓、鲜卑、靺鞨、契丹等族更替控制,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燕秦汉时期农业经济有所发展。慕容鲜卑统治时期,从南方引进丝织技术,柞蚕丝纺织业有一定发展。
辽代医巫闾地区契丹、渤海、汉人分布其间,其中闾州、成州、乾州的奉陵县以及延昌县,为契丹人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今阜新、北镇境内。
交通,从北镇市区,公交3路通往闾山
真切的感受到 被大山环抱~
闾山山脉开发的景区有两个,分别是闾山森林公园(又叫大朝阳)和闾山景区,注意要问清楚
3路公交车终点站就是闾山
闾山自东北向西南,长45公里,宽14公里,数阴山山脉余脉,
闾山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四个主要游览区,共计一百多个景点
闾山景区在东北麓,
中麓为大朝阳景区
青岩寺风景区在南麓
山门中剪影部分为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剪影。
医巫闾山,四个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的临摹
这座塑像,名为玉女洗头,塑像为满族女子,这是根据乾隆皇帝的《圣水盆》一诗所塑。
骄阳下的喷泉居然出现了彩虹🌈
祈福路
代表着福禄寿喜财
当地人和景区工作人员都建议走左侧路上山
闾山导览:圣水桥、 鱼池 、观音阁、四角亭、旷观亭、 蓬莱 仙境、莲花石、望海寺、万年松、名山、老爷阁、风井、桃花洞、白云关、游目天表等。除 北镇 庙在山下外.其余景点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观音阁一带,彼此相距较近。
圣水桥
财神殿
自道隐谷起,
此路分为两支,
从善如登,
为爱新觉罗·庆龄在任广宁知县时所书。
据说,爱新觉罗·庆龄在任期间非常公正廉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广宁遇大旱,他上书朝廷,并亲自到医巫间山的观音阁许愿,当时观音阁的住持请他题写“从善如流”,意为赞扬他做好事犹如流水,而他却题写了“从善如登”四个大字,意为:做好事犹登山,虽然道路险陡,身体劳累,但登山才能远跳,攀登才能达到胜界,寓意深刻。因为爱新觉罗·庆龄也为皇室一员,所以他决定把字题写在其祖先曾走过的路旁,以鼓励后人。
走过了“从善如登”,
就是大石棚(道隐谷)
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创造出的奇迹。大石棚怪石陡立,自然形成,长45米,上宽20米,下宽10米的天然大石棚,夏季可避暑纳凉,冬季可避严寒。大石棚怪石陡立,为闾山一奇观,夏季泉水由石棚飞流而下,恰如白玉珠帘,凌空抖落,形成瀑布景观,人们称之为“山阁瀑流”,冬季形成冰柱,远视玉柱顶天。因辽太子耶律倍与高美人在此学道读书作画,人们又称“道隐谷”。
相传辽太子耶律倍将皇位让给其弟耶律德光后,来医巫闾山隐居,他所画的一幅《逐鹿图》被刻在道隐谷的石棚东壁上,很快就引起辽太宗耶律德光的怀疑,决意逐杀他。耶律倍闻讯后,匆忙携带爱妃高美人和一部分珍贵图书,逃奔后唐去了。《逐鹿图》在清朝中期还可辨认
图片上部为大石棚,下部为圣水潭
大石棚附近的石刻
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景区,一定要去了解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否则走马观花的打卡游,真的是索然无味
观音阁,就在大石棚的左手边,哎呀呀,核心景区呀,观音阁景区由此得名,我竟然错过了,
游目天表石刻(以为错过了,但是翻看照片时才发现原来走过了,所以,拍照记录是很有必要的)
观音阁在望海峰的南面,明时称清安寺,清初改称现名。有前殿、正殿和东西配殿。周围奇峰怪石林立,苍松翠柏秀美。阁中保存着清乾隆皇帝题的“圣水盆”三字刻石及他题咏观阁的石刻两方。
由观音阁进山后,沿石路向上,岩间题铭逐渐增多。据说乾隆皇帝曾钦定“闾山八景”:道隐谷(大石棚)、圣水盆、桃花洞、吕公岩、望海寺、旷观亭、万年松、蝌蚪碑等。都在这一带。
由观音阁后部的“蓬莱仙境”摩崖上边西去,就到了白云观。
原生态的登山路
路边,灵动的小花
北镇名山石刻
极目远眺
原生态的石阶,
发现了攀登的乐趣
继续向上大约五分钟,就来到了一处宽敞的地带
景点比较集中
关老爷庙
在关老爷庙前,远眺辽西平原
耶律倍(899年-936年),又名耶律突欲,赐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
公元925年,耶律倍跟随父亲攻打渤海国,协助耶律阿保机夺取了渤海国的全部疆土。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改渤海国国名为东丹国,借鉴“三皇”(天皇、地皇、人皇)的典故,封皇太子为人皇帝,担任东丹国国王。
耶律阿保机死后不久,耶律倍回朝奔丧,耶律倍作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在权势斗争中,在母亲和弟弟的逼迫下,被迫放弃皇权,远离家乡,奔赴渤海国
耶律德光一直担心耶律倍会夺权,于公元928年下诏将东丹国的臣民迁至东平郡,升东平郡为南京(今辽宁省辽阳一带),命令耶律倍迁至此处居住,并派人监视他,实际上是将他软禁起来。
耶律倍实在是隐受不了母后与二弟的冷漠之情,为了不让皇帝耶律德光存有戒心,将妻子和孩子留在东京(当时称南京,现在的辽阳)为人质。自己只带着四十多人来到(辽宁省北镇市)医巫闾山最高峰大望海山上修筑读书堂,并从中原购入大量的书籍超过万卷,成立当时辽代最大的图书馆。耶律倍在这刻苦学习中原文化。冬季大雪封山,不便运送粮食蔬菜,他就把一部分书籍运到观音阁,(当时的观音阁叫清安寺),夏季住大望海山,冬季住观音阁。
桃花洞,为阿律倍在闾山隐居期间所建,太子被迫放弃皇权,不问尘世,把此地视为桃花源
白云关(关隘)俗称望海寺,也叫螺旋峰。
辽太子耶律倍在此居住时,在顶端建有瞭望台,也是辽兵的哨所。
望台,砖瓦、柱石、遗址尚存,是明长的一座关隘,故明称“白云关”
白云关由花岗岩石块砌成,达石门盘旋而进
关门南面,石壁下部有“人间天上”四字,系清嘉庆皇帝的老师王尔烈于乾隆八年(1743)重阳节与好友登闾山时乘兴所写
白云关外,西侧悬壁上有一摩崖石刻群,“壁立万仞”、“闾山第一石”系明嘉靖十七年(1538)镇守辽东总兵官、右都督马永所题。
关隘上,有展厅,为萧太后蜡像馆
介绍了萧太后以及韩德让的相关历史
关隘一角
代屏石(代替屏风的大石头)
经“代屏石”,便可登上“观音洞”,洞内一尊泥塑观音,称“望海观音”。洞前平台,站在台前,可远望渤海,故清乾隆皇帝将其名为“望海寺”。
望海山下东边的山谷里,有辽代东丹王耶律倍的显陵和景宗耶律贤的乾陵。
万年松,实际上树龄也有一千多年了,相传是太子宠妃亲手所种
耶律倍在医巫闾山生活期间,结识了当地行医大夫的女儿高云云(也称高美人),经过多次交往产生了爱情,并纳为妃子,在读书堂的北侧又为高美人修建了行宫,又称高美人行宫。
在大观音阁景区“万年松”的旁边,有一口井深6.5米,井口宽1米的深井。原系耶律倍和寺庙僧人共同饮用的水井。后来耶律倍逃往后唐,寺废僧走,水井无人维修,井底被冲塌,遂与大石棚顶相通。棚内山风从井中冒出,水井无水而有风,故称“风井”。昔日井中风力很大,尤其是春季多南风,顺山谷而上,冲向棚内,从井底冒出,呜呜不止,如将草帽投入井中,即可被风吹出井外,使人莫名其妙。故传说,井通海眼。后被人投石于井,堵塞风道,现已无风可通。
耶律倍在闾山隐居期间,以狩猎、写诗、作画为趣。
现在医巫闾山大观音阁景区的旷观亭、望海寺、万年松、风井、道隐谷、帝王谷景区的观音洞、藏军洞都有耶律倍留下的足迹。特别是“道隐谷”大石棚的来历与耶律倍第五个儿子耶律道隐有着直接关系。
耶律楚材读书堂
耶律楚材(又称耶律文正、长髯人等,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生于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东丹王耶律倍八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
耶律楚才自幼熟读汉籍,精通汉文,学富五车,其任职近30年,官至中书令,备受重用。窝阔台汗即位后,耶律楚材倡立朝仪,建议颁行《便宜一十八事》设立州郡长官、建立赋税制度、制定初步法令。其法律思想和实践对建立元朝法律制度具有重大影响。
明昌二年(1191年)六月,父亲耶律履去世,耶律楚材时年两岁(另有明昌元年及明昌三年去世之说)随母杨氏定居义州弘政(今锦州义县),受到母亲全面的教育,十二岁时入闾山显州书院,十三岁时学习诗书。
耶律楚材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朝任事近三十年,多有襄助之功。
下图,耶律楚才读书堂仿古建筑群
背景处是玻璃栈道
在平台区,登上二十级左右的台阶,就来到了耶律楚才读书堂仿古建筑群
门亭,休息的好地方
读书堂旧址,
现为文殊院
仰望高处,是纪念馆
文殊院
现在读书堂,换个角度看风景——白云下,名副其实的白云关
医巫闾碑亭
耶律楚材纪念馆
从碑亭出来,就看到这块石壁,
继续向上走,就是祖峰
登山小路
终于到了祖峰,看到玻璃栈道了
可是,竟然没有看到祖峰长城(祖峰长城就在玻璃栈道旁边,我竟然没有看到,错过了,哎呀呀,捶胸顿足的后悔呀)
站在休息区,远眺
远处的山石,特别像鹰头,有尖尖的喙,甚至连犀利的眼睛都清晰可辨
后来才知道,这个景点叫鹰龟夺宝,鹰嘴石下方刚好有个乌龟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玻璃栈道
起初的一段木栈道,还感受不到吓人
热身
真正的挑战来了
虽然之前走过张家界的玻璃栈道,但是闾山的玻璃栈道更长,更高,更清透
真的是不敢低头看
在桥上看风景,又是不同的感受
战胜了自己,
勇敢的突破
看来,从喜欢的事情开始,没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
为了拍照,战胜了恐惧
天空之镜
来给生活比个✌️
走过玻璃栈道,有两条下山的路,我们选择相对容易,但是距离较长的观景木栈道下山
时至正午,烈日当头,
世上从没有一条容易走的路
湛蓝的天空,
美丽晒人呀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选择了更安全更容易的木栈道,
代价,就是 暴晒~
心型的叶子,
是爱你模样,
萌萌哒
走下来,是圆通殿-全山最宏伟寺院
再走五分钟,
终于回到了山门广场
没有去到观音阁,错过了祖峰长城~
即便是再用心准备,搜寻资料,还是会错过一些风景,留下点遗憾,为二刷留下点期待,
正像人生的旅途,只要未完,就待续~
据说青岩寺始创于北魏,盛于中唐,大约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它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氛围浓重,为渤海国僧人释·贞素所建,原名为千秋万古寺,明代易名青岩寺,近些年经过不断修缮成为关外名刹,香火佛缘声名远播。
青岩寺分上中下三院,下院建于群峰环抱之中,建有许多殿堂楼宇,院中青松翠柏,郁郁森森。中院坐落于香炉峰上,香烟袅袅,瑞气蒸腾。上院筑于险崖绝壁之上,势若凌空飞悬,风景佳绝,极目远望,群岭如烟,宛若仙境。
寺中尤为上院“歪脖老母”名闻天下。“歪脖老母”号称“世界唯一,中国仅有”,歪脖老母佛像,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化身之一。青岩寺风景区1985年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这里是融宗教与旅游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八景十二奇观”蔚为壮丽,雄冠东北地区。
《东北古迹轶闻》记载:“南海落潮,现一青石佛像,请至青岩山云中古洞,众人移石像及门不能入,有戏之者曰:老佛若一歪脖则可入,言罢,佛像之颈即歪。众皆骇,从容移入。吃惊老佛显圣,皆肃然起敬而出,忘请老佛正脖,故至今尚歪,每天许愿者摩肩接踵,还愿者无不称奇,皆曰:心诚则灵,无不灵验。
奇松。独特的地理位置,温润的气候特点,还有歪脖老母的庇佑,造就了青岩寺景区千姿百态的奇松,有恋人松,有株苍松奇特挺拔、独具神韵、树龄六百年以上的神松。原老母洞附近,有古松数十株,俨如华盖,现仅存其二,人们可以感受到葱郁奇松带来的神奇和灵验。
传说、这位“歪脖老母”就是南海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本是男佛,自从楚庄王封他的女儿妙善公主为大悲佛以后,变成了女的。不过,变化了的观世音,脖子并不歪,在青岩山上怎么成了歪脖老母呢?那是有一年,南海发大水,水漫上了陆地,冲毁了房屋,吞没了庄稼,拔走了树木。水卷着山石、泛着自沫,逐渐向青岩山涌来。
不多时,青岩山便成了水中的一个小岛。人们有的在水中挣扎,有的漂浮在木头上哭天喊地,都拚命向露出水面的青岩山游去。游到青岩山上避难的人们,遥望远处泡在洪水中的房屋,近瞧一具具随波漂来的尸首,个个都哭成了泪人,他们扶在岩石上,身上已无半点气力,湿漉漉的衣裤,粘在皮肉上,经风一吹、更是凉透心底,人们都聚在一起,彼此用体温取暖。
第二天,洪水仍然没退,大家只好捞出水面上漂来的腐烂食物充饥,吃过不久,人群又都染上瘟疫。陷入绝境的人们仰对苍天,不禁呼唤起来观音菩萨,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单读、凄惨的声音,伴随着翻卷着的滚滚洪水传向天人们喊累了,又都昏睡过去。等人们重又醒来,忽听有人站在高处喊:“你们看,山下那个白点是什么?”大家都往山下看,只见远处有个白色的东西,随着水漂过来了。这个东西漂的很慢,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人才看出来,说:那不是个人吗!”大伙儿一细看,还真像个人,穿一身白。
人怎么能这么白呢?又过了一会儿,才看清是一座莲花盒,上边坐着观音老母,人们直盯盯地瞅着,瞅着瞅着,只见石菩萨四周的水都汇涌到莲花台下,洪水眼看着退下,顷刻间,石菩萨吸干了洪水,青岩山也现出全貌来。石像就靠在山根儿那儿不动了。人们从山顶走到山根,又见那石菩萨像底四周长出一大朵一大朵的菌类植物,一个年青人见了说:“这是不是狗尿苔呀?”另一位长者过来瞧了瞧,又摘下一朵送嘴里尝了尝,高兴地说:“这是花子蘑,天赐的好食物啊!”早已饥肠辘辘的人群,听说是能吃的鲜蘑,便一哄而上,争抢采摘。可说来也怪,人们采下一朵,就又长出两朵,结果是越吃越多。更神奇的是,人们吃了这种蘑,根除了瘟疫。石菩萨吸干了洪水,供给人们食物,又治好了大家的病,得救的老百姓又有了希望,他们都准备回去重整家园。
正当人们起身想走,一位白胡子老人拦住了大家,说观老母有恩于我们,我们走后,观音老母就要在这山根底下风吹日题,我们也太不讲情义了。“这时有人提议,应该盖庙把石萨请进去,可也有人说:“刚发完大水,吃穿住还没着落,拿什么修庙呀?”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意见不一致。这时那白湖子老人倒没言语,他捋了捋雪髭长髯,用手一指半山腰,那里立刻现出一个石洞,老人这才说话:“山上正好有个石洞,把菩萨请到石洞里吧!”
大伙回头一看,果然见绝壁和悬崖之间有一石洞,人们喜出望外,都说这个主意好。可往山上拾石像人们又犯难了,到那么险要去处,不要说抬东西,就是空人爬,也叫人心里发毛啊。这么重的石像抬得动吗?大伙议论着,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这时,有几个小伙子,手脚不老实,推了石菩萨一下,没想那么大个的石像差点被推倒,几个小伙子更是来了劲,嚷着要抬抬试试,白胡子老人对众人说,“那就让他们拾吧”。小伙子们找来扁担、绳子,綁好石头,一起嘁了声“起”那石像就被拾了起来。拾到洞口,人们小心翼翼放下石像,喘了口气,互相谈论这石菩萨的神奇,忽然有人大叫:“咱们冲塌的房屋咋又戳起来了呢?”大家伏地都往远处看只见一幢幢新房拔地而起。人们高兴极了,抬石像的一个小伙说:“托观音菩萨的福,我们又有自己的家了。”
大家欢呼跳跃了好一阵子,可过了一会儿,又都哭起来了,有人说:“人都给淹死了,留着我和房子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当初死在一块。”大家一听他这么说,哭的更厉害了。这时有个人说:“我们老哭也不是办法,要不是观音菩萨,还没有我们今天呢!我们还是先把观音菩萨搬进洞里再做打算吧。”大家寻思也对,就一齐往里抬,可石像怎么也拍不是2洞口照石像就小那么一点点。有人说:“别抬了,观音菩萨可能不愿进这个洞,咱们再找别的地方吧。”
这时白胡子老人在一旁说:“还是请老母把脖子歪一点吧,歪一点就进去了。”话音刚落,石像真把脖子歪了一下,顺顺当当地进去了。石像拾到洞里,大伙有的修台座,有的扫山洞。等收拾好了,大伙一看,老母还歪着脖子坐在那里。大伙都慌了。说:“这可怎么办?”有人想起那白胡老人,想问问他怎么能正过来。可那老人不见了,人们走出洞外去找,忽见一群男女老少堵在洞口,仔细一看,他们都是被洪水淹死又重生的人,他们说:“别找了、我们看到那白胡老人驾着五彩祥云上天了。”说完、他们都奔向自己的亲人。就这样、这座石像一直歪着脖子。
以后人们就把它叫“歪脖老母”这歪脖老母被水冲来时坐着的莲台,也是一块大石头,这块大石头现在还在青岩寺洞口卧着,人们把它叫做“阿弥陀佛石”。
宗教与旅游,
神圣,心之所向
到青岩寺交通,最方便的是从沟帮子往返,有直通景区的公交车,
北镇没有直达青岩寺的公交车,只能打车前往
进入景区,先是一段平坦的大路
第一处寺院
滴水观音
(向上直通药王殿)
景区,基本上是一条主路向上
大雄宝殿
运输大队
歪脖老母洞,位于靠近山顶的位置
走出下寺院,穿过石门,沿石级而上,在数十丈高的绝壁中间,有条天然形成的阶台,这就是上寺院的遗址
二十四孝主题
这个阶台背靠绝壁,(绝壁上为赵朴初题字,青岩圣境)面临深渊,构成险要之势,闻名遐迩的“老母洞”就建在绝壁与悬崖之间。洞内立着一尊歪着脖子的石刻观音像,人们都把这尊石佛叫“歪脖老母”。
行善,
净意
佛渡有缘人
一辈子的执着,
终究是因为“缘”
看破,放下,
自在,随缘~
(终会等到释怀的那一刻……)
来到了九道湾,
终于要到目的地了
青岩寺,从7月17号起,对锦州市民免费
接近高处,登山难度增大,速度减慢,人流就密集起来了~
到达1200级台阶,
还有200级
登顶前的小憩
最后冲刺
中午看到山门了
标注了景点所在位置,高度为450米
来到仙山,
感恩神灵,
感恩赐福与庇佑
心诚则灵,心到神知
从歪脖老母洞出来,向前是文殊院,保佑求学之路顺利
之后就可以下山了
这个创意很不错哟
有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老冰块了,不过清凉解暑,效果是真不错
从无忧松(树下有两个罗汉的雕像)有个岔路口,选择左侧可以直通出口
曲径通幽,林荫道下,惬意舒爽
刚好在正午时分,抵达大门口,
从北镇往返青岩寺,不是很方便,只能出租车,但是从青岩寺出来能否有出租车,就看运气镜
窗在
是平原之上的天空之城,
亦为
天空之城下的烟火平原
每次旅行,
都化作一帧帧画面
留在记忆里,
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就像,此刻,
窗外~
闾山森林公园(大朝阳景区)
医巫闾山国家森林公园(简称闾山森林公园)分为四个景区、120多个景点。位于观音阁景区南侧。
正好这次错过的观音阁和北镇庙,下次来大朝阳景区一起安排。
1⃣️春秋时期,义县地属孤竹国。
战国时期,属燕国辽西郡,郡治所在阳乐。
秦始皇灭燕,秦袭燕制,此地仍属辽西郡,郡治仍在阳乐。
西汉,在义县境内设交黎县。交黎为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
东汉,改为昌黎县,属辽东属国。
三国,属幽州昌黎郡,郡治昌黎县,废辽东属国。当时在昌黎县城西有棘城。
西晋,属平州昌黎郡。
东晋十六国,义县境先后隶属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昌黎郡。
南北朝,义县属北魏拓跋氏,隶属营州昌黎郡。
东魏时,义县属东魏拓跋氏。
隋代,初隶属营州,置燕郡,后置辽西郡,郡治在辽西县。
唐代,高祖武德年间,在隋代燕郡旧址建燕郡守捉城。初属河北道营州,州治所在柳城。后改属安东都护府。
五代,后梁、后唐时,义县属营州的燕郡,郡治所在燕郡城。
辽代,设崇义军节度使。辽兴宗以定州,浮户建宜州,属中京道,下辖弘政县。
金代,改宜州为义州,属北京路,下辖:弘政、开义、同昌三县,开义辖饶庆一镇。
元代,实行“行省制”,义州属辽阳行省大宁路,行省治所辽阳。
明代初年,废州置卫。改义州为义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
永乐八年,广宁后屯卫迁徙于义州城,一城有两卫。
明代,都指挥史楚勇建砖城。
清代,恢复义州之名。
清初,为察哈尔王封地,后王叛,公元1675年平定后,设城守尉及巡检司。初隶广宁府。
雍正十二年,栽巡检司设知州,改属锦州府。
清朝灭亡后,1913年,废州府,改义州为义县,属奉天省辽沈道。
1929年5月,废道制,直属奉天省。同年末,东北易帜,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义县属辽宁省。日伪统治初期属奉天省。
1934年12月,实行新省制后,义县改属锦州省。
2⃣️万佛堂石窟位于义县城西北9公里,建在大凌河北岸福山的悬崖峭壁上。石窟风分东西两区,现存大小洞窟16个,430余尊石刻造像。石窟面临一片开阔的平滩,远处山峦起伏、近处绿树成荫,石窟内法像威严、塔林高矗,亭阁林立,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溶为一体,营造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庄重、神奇的佛家氛围
3⃣️奉国寺
奉国寺辽代皇家寺院·佛祖道场——义县奉国寺,坐落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县城内,始建于辽开泰九年,是辽朝自称释迦牟尼转世的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故里所建的皇家寺院。奉国寺遗存有中国古代佛教寺院最古老最大的大雄宝殿,世界最古老最大最精美的彩塑佛像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5年由辽宁省人民政府提名,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4⃣️宝林楼坐落在义县张家堡乡境内,医巫闾山北麓,距县城35公里。宝林楼建筑群分为两部。首先是山下的宝林禅寺,其寺宇建在半山腰突出的岩石平台上,正殿三间,殿内有释迦牟尼金身塑像一尊,其神态慈祥而又庄严;两旁塑有胁待弟子两尊,四周列坐十八罗汉。这些佛家弟子雕塑得神采各异,妙趣横生。
5⃣️广胜寺塔位于义县城内,屹立约三米高的塔台上,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塔身下部束腰处各面均筑有壶门。门内皆雕有会乐天群像,各个姿态优美,有的作舞蹈式,有的作奏乐式,反映出辽代歌舞艺术的质朴、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