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温古官道之一: 三山觉路“状元岭”

作者:牛头亭等醉 显示图片

🍀写在前面——
        系列游记将记录我从福建省会城市福州市到浙江温州市(福温古道)的徒步探险经历,随走随拍,整理出来和大家共享,希望你们也喜欢城市周边的古道。
        此次徒步探索,我分为七段完成,此为第一段:福州状元岭(古称:大北岭)——象峰古道,徒步行程9000多米。
       闽道之艰险,实不亚于蜀道。福州这座群山环抱的城市,北出的古官道“福温古道”尤为险峻,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大北岭古道”,如今人们称之为“状元岭”。这条古道起始于福州鼓楼区的井楼门,翻越大北岭,穿越宦溪,经过板桥,再穿越降虎寨,越过汤岭,最后通过水路进入连江县境。随后,古道连接罗源县的三层岭、宁德的白鹤岭,继续前行至福安或霞浦,最终抵达福鼎,与浙江苍南相接。



🌿福州鼓楼,井大路的“井门楼”所在地,是一段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旧”城墙,尽管现在看到的城墙遗址是后期模建的。这里曾是闽王王审知时代的东北门,也是福温古道即北驿道的起始点。


🍀   井大路临水宫,门口的七星井整齐地分为三排,神奇地呈现在眼前。我曾误以为七星井只是一口井的名字,却不料它居然是“七星北斗阵”的七口井。
       尽管近在咫尺,它却默默地隐于繁华的尽头。若非我查阅古道资料,恐怕这一生都难以与它相遇。
        七星井的井下通过暗渠相连,现在依然水量充沛,显然它曾是一个热闹的取水点。这样的井口排列方式,是否蕴含着宗教的象征意义?还是仅为方便更多人同时取水而设?
     (七星井是宋提刑苏舜元在福州任职时,为解决城内居民生活用水问题而凿。在城内凿井十二口,其中三坊七巷的“甘液井”和开元寺灵源阁的“苏公井”也是其遗存。)



🍀

🌿 临水夫人是两岸的共同信仰,其中福州鼓楼的神殿临水宫就在十分热闹的井大路上。上面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它看似临街的大门,实际上却是长期紧闭的后门。
        井大路作为市区繁华的街道,我经常路过这里,一直以为这是处不开放的临水宫遗址。只是一直没有停留下来,绕到背后,便能一窥这神秘“临水宫”全貌、还有“井门楼遗址”和古迹“七星井”的风采。


🍀   
        “井门楼”和“井大路”得名于应该和七星井密切相关。
         尽管“七星井”曾一度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井大路”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井门楼”,曾是古城北出的通道口和北驿道的起点,却被岁月彻彻底底的遗忘,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更不用说它曾经的历史地位。


🍀
      从井门楼开始,  我们穿过繁华的井大路、五四北路,八公里之外的象峰村人才公寓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将是我们今天徒步的起点。
       井门楼到状元岭的北古驿道早已被繁华的城市淹没,我们无从考据古驿道曾经的延伸。城市的进步也消灭了许多历史的痕迹,包括史料曾经记载的无数石刻和沿路的驿站等。


🌿
       本篇游记记录的徒步历程共计近九公里,从起点“福建人才公寓”开始,一路穿行山林,最终到达宦溪村。
       返程我们探寻和穿越了另外一条鲜为人知的险峻古道——“象峰古道”(户外爱好者称为“小北岭”),全程耗时六个小时。

💋


👆🏻状元岭古驿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这里,现代和古朴交相辉映,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代化的便捷和舒适。


🍀   状元岭的古驿道保存相当完好,一路盘行陡峻,令人惊叹。古道大部分路段都在林荫下,即使在夏日炎炎时节的今天,也感受不到太多酷暑之感。这让我们更加享受行走在古道上的时光。

       古时福州人曾形容:“北岭石阶三千三,阿爹挑担忙下山。出门月色照山路,回家日头早落山。” 这段话让我们对当年行路之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那个时代,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和便利设施,人们只能徒步行走。而状元岭古驿道的陡峭和崎岖,让行路变得更加困难和危险。但是,正是这种困难和危险,让这条古道显得更加珍贵和具有历史价值。

        如今,我们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条件下徒步穿行状元岭古驿道,欣赏到它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

👣👣


🌿从古道石板上斑驳的印痕不难想象,当年这条路见证了芸芸考生赶考途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也承载了从宋朝开始茶马行人的繁华,好在它今天并没有从此沉寂下去,络绎不绝的登山者延承了当年的热闹。


👇    “三山”是福州的另外一个别称。
         状元岭古驿道上的第一个驿亭,匾额上书“三山觉路,我”粗心地看成了“三山觉悟”,回来细细看照片,实在是谬误得可笑。查阅度娘后,我们发现大多数人也是直接理解成“觉悟”,尽管这个词的含义成谜。其中一种解释是“指通向成佛的道路”,我感觉这就是这个词的本意。

        虽然“三山觉路”的含义并一定是“通向成佛的道路”,但它确实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三山觉路”代表着一种超越人世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探索,以及对人生和人类价值的追求。



千百年的风疏雨骤,古道见证了多少闽都学子的壮志与离愁。





👇👇古驿道上的阶亭是一座木石结构的亭子,位于路中,方便路人休息。在亭内供奉着无量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阶亭的结构非常巧妙,既能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又能为路人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这座亭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状元岭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量寿佛是阿弥陀佛的意译,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可见古人对这条道路的期望是交通安全的茶马要道。


👆🏻古驿道宽约2-2.5米不等,路段极为崎岖。古人为了生活功名,今人是来消耗卡路里,追求健康美好的生活倒是没有变化。


👆🏻文昌阁(上图) ,接近状元岭路程的最高点,徒步者多在此歇脚泡茶。



👆🏻岭上石壁上镌刻“状元岭”三字,是当代福州书法家陈吉所书,落款为戊子年(2008年)。历史上福州出过26名状元,3600个(又说4100个)进士,唯有这岭上石壁,见证着去时的希冀和不安,来时的得意与失志。


👆🏻文昌阁上方有甘泉两眼,清冽甘甜。接水泡茶,登高远望,泉眼旁边恰是最佳观景点,鸟瞰福州城,去时游子心中充满了背井离乡的惆怅,归来一口甘泉,转头一眼便是日思夜想的家,无论登科与否剩下的路程全无疲惫了。


👆🏻极目远眺,五虎山、鼓山、旗山、莲花峰将城区揽入怀中,屏山、乌山、于山三山尽收眼底


👆🏻👆🏻继续向上,一百多米后到达了大北岭的最高处,这里有一座无字仿古牌坊。这个牌坊的用意并不清楚,让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或许它是为了装饰和点缀这个地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个仿古牌坊也成为了这里的一个特色景点。


过此牌坊,一路下山,路途平缓。


🍀    到了宦溪村了!
        对于古代学子而言,来到这里标志着背井离乡的求学之旅开始,经历孤独和困苦。在这里,历史和文化沉淀和传承,让人感到无限的诗意和想象空间。

古道行名仕,半部闽都史。悠悠岁月,福温古道上的一块块磨光路石,有诉说不尽的历史沧桑。



上午的十点半,到达宦溪网红打卡点“北岭牛肉”,人生最早的一次火锅拉开序幕。



烈日骄阳,往森林公园方向,在公路上徒步两,一路仔细寻找下山的神秘古道入口。


两公里后,终于见到这个村民口中的观景台路标,古驿道入口应该就不远。






大北岭公园,绝佳观景点,夜景应该更美。


🍃这个就是神秘古道的入口处,道路沿着光缆标柱一路向下。





☘️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光缆利用现有的古道线路铺设,与古驿道重叠的部分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种破坏给古驿道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古驿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保护和传承古驿道,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人类智慧和文化贡献的珍视和传承。




🌱偶尔幸运逃脱工程摧残的路段,让我们欣赏到了原始古道的美丽和前人修路的艰辛。在下山的路段,林荫蔽日,景色宜人,让人倍感舒适和愉悦。


🍀  也许谢幕时候总要安排一些惊喜。
       这个彩蛋有些……,我们拐过弯看见了似曾相识的街景,果然,人才公寓再次映入眼帘!


在当年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修造一条道路都不容易,是什么原因出现了两条出发点距离不到五十米,出口(宦溪)却仅仅相距两公里的道路?


🌺嘿;-),小朋友回到起点。今天他们都非常棒,没有一个人掉队。
         如您也对古道感兴趣,下一段北驿道的经历请关注我的游记:《福温古道之二:汤岭,千声各为秋》。

山高路远,看清世界,也看见自己!

🌿
行装备注:太阳帽,水,墨镜,头巾。防暑药品
👣交通建议
1、打车往“状元岭”(或省人才公寓。的士司机都知道)
.2、地铁一号线象峰C出口,距离人才公寓1.2公里 有17号专线接驳车到达:福建人才公寓站。
👌游记线路
:人才公寓﹣状元岭﹣宦溪镇(4公里左右)﹣往森林公园方向沿公路步行两公里﹣观景台﹣沿光缆标柱古驿道下山。全程九公里多。
👁️路途安排:
1、五十分钟就登顶,
     山顶有一个“文昌阁”可以泡茶,喝半小时茶(自带茶具)继续走,下山差不多20分到达宦溪,到达宦溪3.4公里。

2、出了古驿道抵达宦溪黄牛肉火锅咪西咪西。

3、如不要按本攻略徒步线路,到达宦溪后或可以考虑打车回来,费用大约70元。

4、本游记提到过的“汤岭古道”,如要继续前往即可在宦溪叫车往降虎寨(5.5公里)继续汤岭古驿道往贵安(6公里)。

5、全程有古道衔接,轨迹清晰。

6、也适合夏天徒步,几乎都在树荫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