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山水,一半人文——青甘大环线实录

作者:豆儿芽 显示图片

七八月,大西北进入旅游旺季。这是西北地区一年中最富有生机的季节,绿色的青稞点缀着黄色的沙漠,金色的油菜花映衬着蓝色的湖水,一切都是美好而真实的。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烦恼,你开始重新找回自己。

今年,我们太需要一场旅行来排解和释放了,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唯一确定的就是旅行的意义。

董宇辉说,当你背单词的时候,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的时候,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的时候,地球极圈的夜空正五彩斑斓。但世界的精彩啊,不能别人代为体验,你要做好准备,亲自去看。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三月的风和六月的雨,那请一定不要错过七八月的大西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青甘大环线之梦,苍茫的大西北,用它的壮美和神秘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行者。作为其中之一,我一直痴迷于青海的纯净与广袤,希望能透过烈日高阳来体验远处的山水、感悟近处的人间。

在做攻略的时候,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推荐都是青甘大环线,那么一个问题就应运而生。为什么是青甘大环线?这其实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非得是是青甘?第二,为什么必须是环线? 

青海省面积约722300平方公里,相当于44个北京,公路集中在北边,每个地区之间相距较远,而甘肃是一个狭长的地带,所以它们单独都不能形成环线,而组合在一起恰恰可以形成一个环线。而环线是最适合自驾的。

在网上搜索攻略,你会发现基本都是六七天的行程。根据我的亲测,这种说法纯属胡扯,除非你想走马观花。我花了九天时间并没有把所有计划中的景点走完。


计划行程图


上图为计划行程,实际行程中没有去茫崖翡翠湖、艾肯泉、东吉乃尔湖、乌苏特水上雅丹、火星营地、茶卡盐湖、石油小镇、拉脊山。所以,实际行程如下:



以上行程,已经很满,基本每天开车4小时左右,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睡过。青甘环线全程2000多公里,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


●天气:高原时常下雨,并夹杂冰雹,此时是不适宜长时间在高速上开车的。

●路况:环线的部分路段没有高速,只是国道,而且不同地段的高速条件也不同。甘肃境内的高速明显比青海路况好,车道要多很多。大柴旦到翡翠湖一带没有公路。从敦煌到大柴旦,路过当金山,那一带山路非常多,九曲十八弯,车速也就40左右。

●光线:对于拍摄而言,光线最好的时候是早上五点至八点,和晚上七点至九点,其余时间光线非常强,不出片。即使不拍摄,在日照强烈的高原中午,也是很难在室外长时间暴露的。

●身体:青甘环线,海拔最高近4000米,对于一般人而言,不适合长时间赶路。

●季节:旺季各大景点人非常多,排队的时间要考虑在内。

综上所述,想走好青甘大环线,没有12天以上的时间,就不要去了。

未知是旅行的意义所在,所以,在路上,永远不要用常理来推论一件事,任何出乎意料的情况都会随时出现,留出充足的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是万能真理。

青甘大环线是一条及山水和人文于一体的壮美线路,无论是河西走廊上的大漠烟雨还是青藏高原上的纯净湖泊,都值得用一颗敬畏之心慢慢体味。在出发之前,先了解目的地基本的信息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然后就可以整装出发,把生活还给生活,让自己属于自己。

人对大自然要有一颗敬畏之心,这种敬畏来自我们对自然的认知,以及对自身的理解,所以在出发之前,对目的地的文化背景需要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不至于大脑空白、两眼放空,这是对旅行的尊重,也是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方式。

青甘大环线的甘肃部分,承担着重要的人文角色。关于这段行程,有两个纪录片值得一看:《河西走廊》、《敦煌:生而传奇》,后者由冯小刚配音,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到了甘肃,你会经常看到河西走廊、唐蕃古道与丝绸之路这三个词,所以,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关系。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是夹在祁连山和合黎山之间的一个狭长地带,所以叫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汉代之前,河西走廊属于匈奴,想要西域臣服,必须拿下河西走廊,这就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后面有详细介绍)。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又在敦煌设立两个关隘:玉门关和阳关。

现在的河西走廊包含五个城市(河西五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嘉峪关市、酒泉市。



青甘大环线包含了河西走廊的三个城市,所以,甘肃段是极具历史和人文感的部分,在这条路上,你能看到丰富的佛教文化和历史遗迹。

唐蕃古道,顾名思义,指从大唐通往吐蕃即西安通往拉萨的道路。唐蕃古道全长3000公里,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也是1300年前的大唐主要进藏之路,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以及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走的就是这条路。

这条道路,见证着汉藏交好与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

大环线中的海东平安驿,就在唐蕃古道上。



丝绸之路,不用多说,分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这里主要说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指从西安到地中海各国的通道。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后来成为了综合贸易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之路。最早的命名出现在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后来被各界接受引用。

说到丝绸之路,不得不提张骞,他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为了完成汉武帝大破匈奴的愿望,他被俘虏13年才重返长安,并第二次率兵出征,终于攻破匈奴。


陆上丝绸之路简略图

可以说,河西走廊属于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唐蕃古道是丝绸南路,因延伸到印度与尼泊尔,也可以认为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三条路简略关系图


平安驿距离西宁曹家堡机场不到20公里,属于海东市,当地人管这里叫袁家村。表面上看这里和普通的古镇商业街没什么不同,统一规划的街道和店铺,有特色民宿、西北各种美食和晚间的篝火表演。但是这里的文化属性却是独一无二的,它曾经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驿站,相传文成公主进藏前就路过此地,当夜,观音对文成公主说,你肩负着汉藏交好与科技文化传播的使命,于是才有了她与松赞干布的和亲,这就是平安驿中观音庙的由来。

Tips:因离机场较近,无人机不能起飞。







 到达当晚,当地人热情的邀请跳舞



张掖是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也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由此而来。

张掖寺庙众多,大佛寺、木塔寺、马蹄寺等都见证着这座城市曾经的繁荣。

张掖大佛寺是张掖的标志性建筑,又叫卧佛寺,里面保存着中国现存室内最大的卧佛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所以也叫西夏国寺。寺内有一个弥陀千佛塔,相传置放着释迦摄摩胜骨灰。





除了文化古迹,张掖的自然风光也是举世无双,七彩丹霞就是其中之一。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亿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时期,红色砂岩和黄色泥土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岩石,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有些石柱形成缓坡丘陵。

曾是张艺谋电影《三枪拍案惊奇》、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拍摄地。

Tips:七彩丹霞景区内对地貌的保护十分严格,除了观景台,行人不能在路上走动,要坐大巴车按照固定线路游览,最后一个景点是景色最美的地方,傍晚有热气球。由于景区内有观光直升机,禁止无人机起飞。




偶然发现有一首关于张掖的民谣特别好听《张掖的夜》,请听背景音乐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河西走廊的最西边的隘口,出了嘉峪关,再往西就是荒凉大漠,守住了嘉峪关,就守住了长安,所以,它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这就是嘉峪关被誉为“河西咽喉,连陲锁钥”的原因。

张骞出使西域,就要经过嘉峪关。

张骞,大家在历史书中都学过,这个人物将贯穿青甘大环线的甘肃部分,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这个历史名将的故事。

张骞被誉为西汉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张骞最主要的功绩是出使西域,出使西域让他做成了两件事,一个是攻破匈奴,一个是打通商贸和文明。匈奴是古代的游牧民族,身强力壮,大概是现在的蒙古族,从秦开始,匈奴一直是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威胁。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25岁,目标是和匈奴的敌国月氏交好,从嘉峪关经过,后被匈奴俘虏了13年,在张骞38岁时,趁匈奴内乱时逃回了长安,虽然没有达成目的,但是他了解了中亚、西亚等地区的风土人情,并增强了大汉的影响力。张骞将所见所想形成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基本内容为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保存下来。这是中国和世界上对于这些地区第一次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是世界上研究这些地区的古地理和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张骞45岁时,第二次出使西域,仍然路过嘉峪关。这一次张骞说服了西域诸国和汉交好,共抗匈奴,同时也打通了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树立了汉在西亚的影响力,把古老的中国和遥远的西方世界连在了一起,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这一部分历史,可以看纪录片《从秦始皇到汉武帝》。






敦煌属于酒泉的一个县级市,因莫高窟闻名于世,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莫高窟艺术研究院。历经千年的石窟和壁画,给这种城市染上了浓重的人文色彩。

敦煌这个词,似乎已经成了飞天的代名词,关于敦煌名字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hōng)”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敦煌一词最早见于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在东汉应邵注《汉书》中也提到过敦煌:“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最著名的莫高窟也称七佛洞,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据说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游历到鸣沙山时看到天边的佛光,受到感召,开始凿洞修佛。因修建佛洞是最高修为,所以称莫高窟。

莫高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关于此有无数的纪录片,在此不再展开。需要说明的是旺季莫高窟需要提前一个月订票,分为应急票(100元)和正常票(238元),区别是应急票只能参观4个洞,正常票可以参观8个洞和观看两部小电影。电影还是很有必要看的,一部讲述了莫高窟的由来,一部用球幕屏的形式介绍了莫高窟内的几尊重要佛像。




莫高窟有735个洞窟,开放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具体可以参观哪个洞是随机的,依据客流量情况而定,有专人带队讲解,自己不能随意进出。

洞窟内最常见的是经变画,根据佛经故事情节描绘出的绘画,有点像西方教堂中根据圣经描绘出的壁画。飞天、菩萨、维摩诘、极乐世界都是画中经常描绘的场景。

莫高窟的门票预约时间虽然精确到15分钟之内,但是当天都可以进入。


雷音寺紧挨着鸣沙山,也许是因为名气不大,与鸣沙山内的人声鼎沸形成鲜明对比,雷音寺内格外清静,这座建于1700多年前的寺庙,据说曾被风沙掩埋,1989年重建,2007年由僧侣按照莫高窟第172窟极乐世界壁画形象进行扩建。




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的四大鸣沙。

鸣沙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不过,可能是因为人太多,我去的时候并没有听到鸣沙。

月牙泉在鸣沙山下面,距离入口处很近。

沙漠最佳拍摄时间是黄昏,旺季游览,建议直接坐越野车上到山顶处,避开所有人群,静等日落。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当初的玉门关,商队、使者络绎不绝,如今只剩一处遗址。


 图片来自网络

坐落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是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


图片来自网络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国家邮驿机构就被称为“置”。悬泉置,隶属汉帝国河西重镇敦煌郡。汉帝国的“置”不仅仅是传输公文政令的交通驿站,同时也是物资转运站和往来公务人员的接待站。

管理驿站的行政长官叫置啬夫。悬泉置曾出土过许多竹简,其中一件《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的简牍记录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

公元前61年的一个清晨,置啬夫接到了长罗侯常惠即将率领外交使团在悬泉置过夜的消息。这将是他与常惠的第五次见面,不同于前四次的紧张任务,这一次,常惠要完成一个轻松的使命,这一次他要去乌孙国接受迎娶汉帝国公主的聘礼。竹简里详细记录了此次过往的人数和消耗掉的食物。

常惠是是横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个朝代的外交活动家,与张骞类似,他被匈奴扣留19年才被释放回国。最终成为了汉帝国处理西域外交事务的顾问。

关于此,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中有详细的介绍。

悬如今的泉置只剩一处遗址,但是它的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图片来自网络

青甘大环线的青海部分,地处高原,海拔最高处将近4000米,景色壮美,让人叹为观止。



青海有很多彩色盐湖,都是因为含有不同金属元素的矿物质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的颜色,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蓝绿色的翡翠湖,盲崖和大柴旦都有翡翠湖,大柴旦相对来说更近一些。

大柴旦翡翠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是海西州第三大人工湖,面积达26多平方公里,出产品质好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一定要晴天才能看出蓝绿相间的效果,阴天全部是灰色的。这里是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拍摄地。




最美的景色一定不会让人轻易的看到,都会经历一些艰难险阻。大柴旦翡翠湖是整个青甘大环线最出片的地方,也是最艰苦的地方。一个是海拔较高,3000多米,一个是路不好走,有将尽七八公里的沙石路,此外,虽然景区内小火车可以串联起各个主要景点,但是大部分盐湖需要徒步在能到达,强烈的日照、泥泞的道路,加上沉重的设备,每走一步都要鼓起极大的勇气,但是当看到镜头里的画面时,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








Ps:这个景区,我进去了两次,第一次是午后,光线太强,手机死机,不能控制无人机,只能失望而归,第二天一大早又去了一次。

小柴旦湖,是从大柴旦去青海湖的路上偶然遇到的一个湖泊,纯天然的状态,也是蓝绿色的,特别美丽。这里曾入选《中国国家地理》青海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




旺季时候建议别去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在西边鸟岛附近会清静许多。鸟岛目前关闭,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成群的鸟飞过。夏天大概五点日出,要穿羽绒服,部分酒店会有军大衣出租。

湖边的草原上会有牧马人邀请你骑马,一圈大概20元,在马上跟牧马人聊天,他说他们冬季依靠放牧生活,夏季游客多了,就靠骑马赚钱。他一生没有走出过牧场,但是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在附近县里当公务员,对生活他很满足。




小马是大马的孩子,它们形影不离

青海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543 km²,环一圈要300多公里。

海子曾两次路过青海湖,创作了三首诗歌:《七月不远》(1986)、《青海湖》(1988)、《绿松石》(1988)。海子希望青海湖可以熄灭他失恋的痛苦并带走他的孤独。



牧马人说这两个位于青海湖旁边的小湖叫日月潭



七八月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青海湖沿途有大片的油菜花,每一部分都是不同村民承包的,进入拍照要收费,一人20左右。越靠近湖边,拍照越好看。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与甘肃夏河的拉卜楞寺建筑风格非常相似,也是包含着不同院落僧舍的建筑群。相传当年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就诞生在此地,赴藏学法二十年不归,其母思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宗喀巴给母亲捎回去一幅血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于是,1379年,其母率众人在此地佛塔,1577年在塔旁又建立了弥勒殿。因先有塔,后有寺,故名塔尔寺。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酥油花是用酥油雕刻成的各种佛像及人物,在低温阴冷的条件下存放,不允许拍照;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堆绣是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其内容题材大多来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塔尔寺距离西宁市区虽然只有30公里,但是路非常绕。而且,当你真正走近塔尔寺,你会发现,它不是一个景点。

实际上,塔尔寺处在湟中旅游群中,包括藏文化博物馆、莲花湖等许多景点,所以,并不能把塔尔寺当作一个孤立的景点来看。



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旺季,如果是自驾,不能按照导航推荐的常规路线走,即不能走北面的道路,否则会堵在路上进退两难,这时也不要选择路边院子里的私人停车场,因为他们会最大限度的往里拦车,最后你会发现停不进去也开不出来。

要走东边的香安大道,或者在六公里外的游客集散中心统一乘坐大巴车前往。大巴车收费,比较不爽的一点是从停车场到大巴车乘车点要走2公里左右,目的是强制让游客穿过一条商业街。另外还有一点不太合理的是,无论是集散中心的大巴车票还是塔尔寺的门票,都不支持电子票,必须在门口200米处的游客中心换纸质票。




人生忽如寄,莫负茶、汤和好天气。
——汪曾祺《人间有味》

青甘大环线全程2000多公里
除了美景和变幻无常的天气
还有美食
这里根据亲测后的结果
介绍几个不能错过的小吃



和北方的烧烤不同
西北的烧烤大部分是清真的
店面虽小  但是味道独特  分量十足
肉品也是一流的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甜胚子:一种用青稞酿制的甜品,口感酸甜,类似于醪糟,具有开胃解暑的功效。

店铺推荐:
老字号马相卿特色烤肉面食馆
位置: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虎台二巷7号

醉香居烤肉
位置: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驿州路


这家店每天到了晚上6点左右就开始等位,烧烤外焦里嫩,特别入味

吃完烧烤
再来一根青海奶糕就是像到了人间天堂
青海的奶制品味道醇正
口留余香  回味悠长


湟源里脊是湟源县特产
但是在整个西宁及周边地区都可以吃到
味道比传统的糖醋里脊要好出几条街
配料丰富 现场淋汁
酸  甜  辣的交织
令人回味无穷




店铺推荐:
醉香居烤肉
位置: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驿州路

没错,还是这家店,除了烧烤,湟源里脊味道也超级正宗

各种面粉制成的一种面食
用手揉搓而成
形状酷似小鱼
和蔬菜爆炒  味道超赞


图片来自网络

距离敦煌120公里
瓜州不仅是一个很好的休息落脚点
更有着香甜的水果
哈密瓜  提子  啤酒梨……
不会辜负“瓜州”这个名字




街边水果摊随处可见

作为敦煌的招牌饮料
杏皮水和北方的酸梅汤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当地的李广杏和山楂  陈皮  冰糖等一起熬制
具有杏子的甘甜和清香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它在敦煌的地位堪比老北京炸酱面
小麦加沙漠碱性食物拉制的黄面
加上被誉为人间至味的驴肉
是漫长旅途中难以忘怀的美味


图片来自网络

每当日落时分
大柴旦就开始变得寒冷
对于疲惫奔波了一天的旅客
来一顿当地的牛肉火锅是对自己最大的慰藉
高原牦牛肉
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脂肪含量低 可增强免疫力


店铺推荐:
清真何掌柜涮肉肥牛
位置: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人民东路与创新街交叉口西南100米

大柴旦到青海湖的省道沿途有很多藏餐厅
大部分都是当地人来这里用餐 
风格特别具有藏族特色
也许不一定吃得惯
但是绝对值得一尝


干饺,面很厚略硬,可能因为海拔较高,不容易煮软。


羊肉汤



青海藏族地区主食标配
大部分是凉的
可以搭配砂锅汤面




青海老酸奶
最纯正的不在市里 而是在藏区
依然少不了酥油的搭配 
不仅可以隔绝空气 还可以增强体力
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时就已经有了关于青海老酸奶的记载
一千多年 绵厚浓郁的口感没有改变


图片来自网络


老酸奶配牛肉汤



青甘环线上虽然美食众多
但是不要担心发胖
因为基本每天的消耗都会大于摄入
可以减肥哦

青甘大环线海拔最高处将近4000米,海拔高的地方均在青海境内,高原反应因人而异,多喝水、少运动、不洗澡,提前一个月开始吃红景天,基本ok。

总结一下高原地区注意事项:
1. 不要洗澡,浴室里空气稀薄,此条非常重要,此次我高反的罪魁祸首就是洗澡;
2. 不要感冒,感冒容易引起高反;
3. 不要剧烈运动,能坐车就不走路,能走路就不跑步;
4. 不要饮酒,在高原低氧情况下,肝脏解毒功能下降,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可引发由缺氧引起的脑动脉硬化等病症。

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你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佛教流派,其中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指传入中国西藏的佛教分支,它属于北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归属于大乘佛教之中。

藏传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族主要聚居地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同时也分布在世界其他各地,例如蒙古,尼泊尔,不丹,印度、俄罗斯等。

藏传佛教和其他中国两大佛家流派相比,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建筑风格独特,多以方形四合式碉楼为主,金顶,白色为主调。藏传佛教建筑的外面大多都会悬挂很多布帘,上面印有很多图案,拉卜愣寺和郎木寺的布帘以红色和黑色为主,黑色是藏族人民钟爱的颜色,给人以神秘的感觉。

藏传佛教的标志是祥麟法轮,象征佛法生生不息,万物皆有佛性,相传此标志来自于“当初佛主在野鹿苑初转法轮,一对温顺的小鹿跪下来听法”这个典故。此标志经常出现在在藏传佛教的建筑顶部和墙外悬挂的布帘上。


祥麟法轮 (图片来自网络)

活佛是藏传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的尊称。其实活佛是汉族人的叫法,在藏传佛教标准术语中并不存在。与“活佛”一词最相对应的藏语为“支格”,其含义为化身,所以将活佛称作"转世尊者"更为准确。活佛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宗教神职人员,在广大信教群众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喇嘛、仁波切都是活佛的另一称谓。

藏传佛教各宗派中有不同的活佛系统,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其中常见的就是格鲁派两大活佛系统达赖、班禅,达赖是“欣然僧佛”即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是“月巴墨佛”即无量光佛的化身,它们在各自系统中都拥有最高的地位。

关于活佛不得不提的一点是转世制度,这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灵魂转世说为根据,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产生的宗教制度。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一个活佛的圆寂,不过是灵魂的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而已。化身随机体显现,所以必有灵童转世。转世过程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活佛圆寂时,会留下遗言或暗示,其他人根据线索和问卜结果秘密寻访转世灵童,然后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对灵童进行认定,认定成功之后进行数年培育,最终成为转世活佛。

经幡在甘南随处可见,从外观上看是一些串起来的彩色的旗子。仔细来看,经幡是按照蓝白红绿黄的颜色顺序悬挂起来的,蓝色象征蓝天,白色象征白云,红色象征火焰,绿色象征绿水,黄色象征黄土。五种颜色象征着自然界,颜色不能错位。

经幡一般会挂在山顶、河边、路旁、寺庙等被认为有灵气的地方。经幡上印有佛经或者鸟兽图案。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转经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宗教活动,即围绕着某一特定路线行走、祈祷。转经一圈为圆满,转经和转塔可以顺时针也可以逆时针。

转经相当于诵经,被认为是一种修行,可以清净恶业、积聚功德。所以在甘南,可以看到很多手里拿着转经轮的人,许多寺庙内外等地也设有转经筒。


世界上任何值得称为永恒的风景
无不是艰辛守候的结果
青甘大环线虽然路途奔波
但是景色却是动人心魄
许多年之后
我都会记起那个起风的午后
我奔跑在舞动的青稞麦浪中
那片迷人的绿色
是狂野生命的自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