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是天空,浦是大海

作者:吉小僧 显示图片

霞浦位于闽东沿海,在这块方圆1489平方公里,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碧海溢彩、滩涂铺金、层峦叠翠、绿野流丹,好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滨。

每年的4至6月,是海带丰收、出海捞鱼苗的季节;10至12月是渔民劳作紫菜的季节,这几个月,当属霞浦旅行的黄金时光。相比而言,7至8月恰在休渔期间,不仅看不到海边的劳作场面,又逢阳光曝晒、台风高发,时点要差了不少。然而,在这个疫情仍然肆虐的年代,能出门远游,已是实之有幸。

在霞浦旅行的几天里,我们来到了九鲤溪瀑,在凉爽清冽的溪水中感受竹筏漂流的惬意。感悟“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从绿水青山中走出致富路的脱贫巨变。在太姥山,领略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漫步三沙东壁光影栈道,远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半月里畲族村,感受深厚的畲族文化底蕴。前往大京沙滩,吹着海风,嬉戏海浪,乘船绕行笔架山。在冬瓜山观日落,一睹天空中流淌的幻色霞光和海面上迷离的粼粼波光。出海登临嵛山岛,在如梦如幻的风雾之间,在旖旎绚丽的蓝海之上,尽情陶醉自我,放飞心情。

天与海的对话,幻化成最美的滩涂,这就是霞浦。


D1  动车前往霞浦
D2  赤溪村、九鲤溪瀑
D3  太姥山、三沙东壁光影栈道
D4  半月里畲族村、大京沙滩、冬瓜山
D5  嵛山岛
D6  动车返程

赤溪村在地理区划上属于福鼎市,与霞浦比邻。早饭后驱车前往赤溪村,一路上可以看到霞浦的城市建设速度也很快,不少高楼正拔地而起。


途经沈海高速后港特大桥,可以远观北岐滩涂的美景。碧绿的水草在滩涂边生长,滩涂上插满了竹竿,这是养殖蛏子的围栏。远方的山岛在滨海独有的蓝天白云下清晰可见,几艘小渔船在浅海中漂泊。


在近岸的滩涂上,也有几艘渔船停泊,可能要等涨潮后才能航行。


沿沈海高速向东北行驶,再转X976县道,大约50分钟便可抵达赤溪村。通往赤溪村的道路林木掩映,越是接近赤溪,山峦越是苍翠青郁,山涧中的水绿如碧玉,生态环境优美。


上世纪80年代的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自然村,是贫穷的代名词。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披露了赤溪村辖下的下山溪自然村村民贫困生活的情景,希望各级政府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从根本上改变偏远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同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由此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有组织扶贫攻坚的帷幕,赤溪村也因此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历经数十年“输血”就地扶贫、数十年“换血”搬迁扶贫、数十年“造血”“旅游+产业”扶贫的艰苦历程,如今的赤溪村脱去了贫穷外衣,旧貌换新颜。


村中以农业为主,依托九鲤溪、天洲溪的优良水质,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路子。


九鲤溪又名赤溪,发源于福建福鼎太姥山、霞浦目海尖和柘荣东山埂三座大高山,汇集13条支流,流长25.86公里,下游延伸至霞浦县境内杨家溪,注入东海。九鲤溪竹筏漂流,就是“旅游富村”的探索实践。 


乘竹筏顺水漂流而下,两岸青山夹峙,绿树葱茏。水深之处,溪面平静如镜。水浅之处,卵石露于溪面之上,溪流顿时变得湍急起来。


途中还经过福鼎桑园水电站。


在漂流的下游,水面上有不少黑色的蜻蜓(豆娘),时而伴着竹筏飞行,时而停在竹竿上,丝毫不怕人。


提起太姥山,可能不少人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而实际上,据一些学者考证,太姥山和天姥山并不是同一座山,李白笔下的天姥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境内,是天台山脉的一部分。只不过因为“姥”字相同,而产生了联想。关于太姥和天姥,推荐一篇文章:《太姥与天姥:不一样的山,一样的始祖母》


太姥山位于福鼎市地界内,于东海之滨,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诸多盛名。传说东海诸仙经常聚会于此,固有“海上仙都”之称。太姥山背溪临海,融山海大观,数万年来受海风影响,山体的石块在风化作用下逐渐剥蚀,磨圆棱角,形成了独特的花岗岩石蛋地质地貌。

太姥山奇石众多,夫妻峰是太姥山的标志性景观,远远望去好像一对夫妻,紧紧相拥,见证永恒的浪漫。


传说天上的仙匠将巨石锯成了三片平行排列的石板,故称仙人锯板。


天柱峰为一高约40米的石柱,横断面长约8米,宽约3米,呈椭圆形。顶部有一大一小两个石蛋,大者形似伏猫,小者形如奔鼠,称之为“金猫扑鼠”。


太姥山的一线天是景区里最为奇特的岩洞景观,也是国内最窄的一线天。在这个长60余米,高40余米的夹缝石洞中,最窄处仅20厘米,仅容一人侧身贴壁而过,仰望洞顶,天如一线,悬石欲坠,十分惊险。


从太姥山登高凭栏远眺,奇石、滩涂、大海尽收眼底,好一片气势恢宏的壮美风光。


三沙镇地处霞浦东北部,陆域呈半岛状,海岸线长达40多公里,天然海湾港口众多。最著名的三沙渔港毗临中国五大渔场之一的闽东渔场,渔业资源丰富。
沿着三沙东壁古桶村至虞公亭村的海岸线,建有一条总长约3公里,依山临海、蜿蜒曲折的光影栈道,是游客和摄影爱好者追光逐影的理想地点。


沿着栈道漫步,一边是嶙峋的礁石,另一边是无际的大海,而向东远眺可以隔海望见嵛山岛。在港口附近,还停泊着不少大大小小的渔船。


向西可以望见大片养殖海产的竹竿和浮标。


向南望去,海面更加开阔。在碧蓝天空和白云的映衬下,远方的海岛层层叠叠绵延起伏,令人无比神往。


由于抵达的时候是下午3点左右,潮水还没有褪去。可以想象,退潮后的海滩定是另一番壮观的景象。

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是一个纯畲族村落,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村庄东望玉兔山,与白露坑村有一山之隔,背靠状如弯月的弥勒山山麓,南临双福桥水库,整个村的形状就像一个半月,因此得名半月里。
沿着新修的村道进入村庄,一片古榕树群参天耸立,树冠遮天蔽日,树干十分粗壮,和树根交织盘结在一起。村里还有一颗最大的榕树,在村口的龙溪宫旁。


龙溪宫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采用砖木结构,是村里祭祀神灵,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龙溪宫不仅反映了畲汉文化的融合,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奉祀海上女神妈祖的畲族宫庙。


在龙溪宫的门口,立有数块古碑文,有些已经风化碎裂。


龙溪宫旁边的山墙屋檐上,修建有造型奇特、雕花精美、颜色艳丽的翼角。


沿着坡道向村里走去,在小坡的顶部,背着背篓的牧牛人手扶斗笠,额头微仰,阳光从坡后透过来,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剪影。


半月里的历史悠久,传统建筑保留较完整,畲族文化传承深厚,历史古迹众多,被誉为“畲族历史文化名村”,因此也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单。站在坡顶望去,半月里村的建筑尽收眼底。


虽然建筑经过翻新,不过还是完整的保留了历史的风貌。


村里受汉族传统儒家“耕读传家”传统的影响较深,文脉绵长,曾经出过四个秀才和一个举人。村中的秀才院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85年),门楣挂有“允文允武”匾额。


如今的半月里村,以畲族文化为依托,走出一条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当地村民种植的灵芝,既可以泡茶泡酒,也可以作为观赏植物。此外,福鼎的老白茶也是当地的特色茶叶品种。


中午在半月里生态农庄品尝畲族特色午餐。农庄建在半山坡,条件稍微有点简陋。畲族的饮食文化很有特点,在每年三月三的“乌饭节”会吃乌米饭,而炖鸡、炖肉里面是不放盐的,说实话还真的有些吃不习惯。


从半月里离开,车沿着县道行驶,可以看到不少农户搭建的淡水养殖水池。


在霞浦,大京沙滩和高罗沙滩都比较有名,而且两个沙滩相距不远。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大京沙滩,在临近沙滩的沿途,又可以看到滩涂上插满了养殖海产的竹竿。


大京沙滩长约3000米,宽200多米,素有“福建夏威夷”、“闽东北戴河”之美誉。在沙滩的入口处,建有诗歌海岸雕塑小品。


夏日的海滩,骄阳似火,天空中万里少云。不过海滩边还是有一些游客在踏浪、嬉戏、拾贝。


为了防止被晒伤,我用渔夫帽和长袖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往大海的方向慢慢走去,沙滩渐渐变得潮湿,各种海贝也多了起来。


在沙滩上一番淘宝,捡拾了一些漂亮的海螺贝壳。


休渔期,是渔民一年中的闲时。在近岸处,有几位船老大正在招揽生意,为自己的生计创收。


帅气的船老大在船尾掌舵,带着我们“航海”。


出海绕着笔架山转一圈,乐趣不斐。船行至笔架山背面的海中央,风浪逐渐大了起来,船身随着海浪不断摇曳,船尾的发动机拖出了长长的气泡和白色的浪花。

在甲板上,偶尔能看到一些被抽排水机带上来的小鱼小虾,虽然已经失去了脆弱的生命,还是让它们回归大海吧。


绕过笔架山,渔船航行至近海处,一大片红色的浮筒从眼前眼前略过,规模颇为壮观。

一圈游玩下来,回到沙滩边的遮阳伞下坐坐,吹吹海风,啃块西瓜,沁凉心脾。仰望苍穹,月亮已经挂在半空中了,山海之情,日月同辉,秋水共长天一色。


冬瓜山摄影点位于东冲路和县道X961交界处附近,面向西南岛屿合围的内海区域,是拍摄落日的好位置。我们从大京沙滩返回霞浦便途经此地。


此时大约在傍晚6点左右,天空仍是一片明亮。远处的云朵仿似仙界的琼台,和眼前郁郁葱葱的围塘水草交相呼应。


看日落和日出一样需要运气,但我觉得上天更愿意眷顾执着的坚守。半个小时的时光推移,天光渐暗。登上冬瓜山的三层观景平台,视界更加开朗。落日渐渐向小岛后面躲去,薄薄的云彩又仿佛给太阳遮上了一层面纱,余晖倒映在海面滩涂,泛起波光阵阵。


随着夕阳西斜,海面上又泛起了阵阵蓝色,围埂和滩涂像极了在水彩画上挥毫的泼墨。


待到太阳完全被小岛遮住,天空和海面反而更加明亮了一些,而这一抹蓝色,是如此灵动而深邃。眺望远方,密密麻麻的竹竿扦插在滩涂上,它们是渔民辛勤劳作的成果,是刻在滩涂的印记,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许。


霞浦的夏季台风高发,据天气预报消息,2021年的6号台风烟花将在24日左右逼近中国东南沿海。要去嵛山岛游览,乘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如果天气条件不适合,势必无法通航。因此不少旅行团队都将游览嵛山岛的行程提前。为了避免人多拥挤,我们一早便启程出发。


前往嵛山岛的路途会再次经过东壁海角,前几日在三沙光影栈道远望的景色,此刻就出现在眼前。台风看似还要几日才来,天空中的云层却已经厚了不少,海水的颜色也不如前几日清澈了,感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


临近三沙古镇码头的路上,沿途堆放着一个个硕大的轮胎、一叠叠盛放渔货的塑料箱子、长长的渔网和泡沫浮标等,空气中也弥漫着浓烈的海腥味。码头边的小房子常年受到海风侵蚀,明黄色的外墙已经有些斑驳。


在码头港口内,可以看到不少涂装霞浦籍的渔船,不知是否已经提前回港避风。


渡轮的航速很快,时不时激起一阵阵浪花,拍打在悬窗上。

抵达嵛山岛的渡口后,还要坐一段景区巴士才能上山。岛上的道路非常崎岖,不过司机开车非常猛,车技绝对在线。途中路过的一滩海湾,对照了一下地图,应该是在海岛的西北角。


福瑶列岛又称嵛山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银屿等大小11个岛屿组成,大嵛山岛为其主岛,面积21.22平方公里,是闽东第一大岛。岛上有大小山峰20余座,最高峰为红纪洞山,海拔541.3米。


在海拔200米左右的山峰处,有大小三个湖泊,常年湖水不竭,水质甘甜,清澈见底,时而有云雾缥缈其上,仿似天上瑶池,因之称为“天湖”。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湖周围群峰环拱,形似盂状,因“盂”和“嵛”谐音,嵛山岛由此得名。


在大天湖的周围,种植有大片的茶树,芽茶在缥缈云雾的滋润下格外嫩绿。


说话间,一阵云雾就越过山峰,缓缓飘向我们,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大天湖旁的芦苇已有一人多高,在微风和薄雾中慢慢摇曳,悠然自得。


大天湖北端约500米处,还有一个小天湖,周边坡地是一片万亩草场,海风吹拂,牛羊乍现,别有一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致。透过天空中浓重的云雾间隙,光线时而洒在山坡上,时而快速地移动,令人们不禁呼出一片惊奇。


沿着山道向小天湖西侧行走,至碣石观海,我们又会惊叹于大海的宽广和深邃。这片蔚蓝,让人捉摸不定,让人不禁着迷,又好似藏地的绿松石,透着无尽的神秘气息。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揽湖望海,心旷神怡。


九大馆位于霞浦的中心商业圈,主干道福宁大道的北侧,由霞浦博物馆、大剧院、城市规划展示馆、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九个馆组成,是当地重要的活动区域。

九大馆由5栋不同造型的建筑物构成建筑群,以皇冠型的博物馆为中心,外围是仿照当地大京城堡的外墙,东侧的大剧院为福船造型,寓意乘风破浪;西侧的规划馆和科技馆为扇贝形,寓意霞浦濒临大海,整体体现了霞浦的船屯文化、城堡文化。


当夜幕降临,博物馆外墙上菱形的灯格也亮起了璀璨的灯光,不断变化着颜色,将九大馆装点得格外美丽。成群的人们在九大馆广场上跳着广场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九大馆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霞浦的文化地标,本想抽空参观一下博物馆对霞浦这座城市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却因博物馆内部整修暂时闭馆,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

霞浦的宾旅资源比较丰富,我们入住的是霞浦海悦大酒店。酒店位于赤岸大道和六一七路交界处,距离火车站大约2KM。从整体方位来看,酒店处于霞浦县城的东北角,不过由于城区本身并不大,大约20分钟左右即可步行至九大馆、大商超、美食街等区域。


海悦大酒店的条件设施较好,房间很大,床也很舒服,设有独立的洗浴和卫生间。酒店的中堂有一个很大的水池,可以在边上的藤椅小憩。


酒店的餐饮种类也非常丰富。几乎每天早上,我都会用一碗海鲜捞丸来唤醒我的味蕾,碧绿鲜嫩的海带,肉质厚实,配上鱼丸、燕饺、猪肝等一起汆烫,起锅后再撒上紫菜、虾皮和葱花,这是何等的鲜美。


在霞浦的东壁岙,因其绝佳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民宿的聚集地。八十八号民宿、拾间海民宿都在当地比较有名。推窗即可望见大海,夜晚枕着海浪入眠,一定别有一番风味。


霞浦盛产海鲜,尤其是滩涂上的小海鲜,更是极具特色,是名符其实的海鲜美食天堂。在霞浦的这几天,除了在景点游玩时吃的便餐,几乎每天都会去太康路美食一条街附近品尝各种美味。


先来看看冰柜里的琳琅满目的鱼类。


油光锃亮的小带鱼真是让人嘴馋。


各种贝类和螺类品种也很丰富。




继续美味来袭:蒜蓉生蚝


盐焗蛏子


白灼蛏子


八爪鱼须


豉油大黄鱼


红烧马鲛鱼


黄泥螺


炒螺肉


小鲍鱼海带苗


海鲜粉丝


应该说霞浦的海鲜大排档美食街,不分春夏秋冬,道路上车流络绎不绝,餐桌前天天人流如潮,场面非常的壮观。

霞浦县城虽然不大,但是海岸线却十分悠长。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霞浦的海水水质优良、海潮流速适中、有机养分充足、环境温度适宜,其近海养殖业非常发达,盛产紫菜、海带、蛏子、生蚝等海产品。因此,霞浦也被誉为中国的“紫菜之乡”、“海带之乡”。在酒店斜对面的惠众农贸大市场,就有品类丰富的土特产可供选择。


海藻类的产品主要有:紫菜、海带、海带嫩苗、海带根,以及相关的衍生零食,如:速食海带结、肉松海苔卷、芝麻海苔脆等。


紫菜:根据生长和采收的时间不同,分为头水、二水、三水、末水等等,其中以头水紫菜品质最佳,其颜色深紫、口感细腻、香味浓郁。虽然在霞浦买的紫菜基本都标注为头水,不过在购买的时候建议打开袋子闻一闻比较一下,还是能够感觉到香味的差别。
海带:一般多为盐渍的干海带卷,购买时可以摸一摸厚度,肉质厚的口感更佳。强烈推荐尝一尝海带嫩苗,一根嫩苗就是一根小海带,凉拌、煲汤都很不错。此外如果能够偶遇海带根,也值得购买,海带根的肉质更厚实,营养成分十分丰富。
对于速食海带结、肉松海苔卷、芝麻海苔脆等零食,在购买前也可以试吃一下,看看更喜欢哪种口味,是否会粘牙等等。

干制小海鲜类的产品主要有:蛏子干、淡菜干、墨鱼干、虾干、虾皮、鱼片干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酌情挑选,当然一定要会还价哦。


总体而言,在霞浦当地农贸市场购买的土特产价格还是非常实惠的,对比一下在霞浦当地的永辉超市看到的一包30g的紫菜售价6.5元,而农贸市场品质同样优良的头水紫菜100g只要12元。


最后展示一下我买回家的战利品,把行李箱塞得满满当当,颇有一种丰收的喜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