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华中屋脊“神农架”

作者:蓝天 显示图片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中国有7个景区是不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其中包括了多年前(2011年)去过的,位于湖北宜昌的“神农架”景区,这引起我的兴趣,搜罗出“神农架”的照片,整理了这篇游记。

附:神农架不对外国游客开放的原因。神农架禁止外国人进入的原因是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同时神农架部分地区属于原始地带,没有信号且磁场紊乱,故也为保护游客人身安全而禁止进入。

从宜昌到神农架。总体行程约200多公里,由于是山路,路旁还在修一条新的高速路,山路更加崎岖不平,路上走了足足五个多小时。


按照最新的路况信息,从湖北宜昌至神农架风景区大约200公里,自驾车走高速路用时3.5个小时;走不收费的普通公路还是需要5个小时左右。

这条公路总体穿行在宜昌“巴东县”的崇山峻岭之间。200多公里一路走来,欣赏沿途的美景。
导游介绍这里距离“王昭君”的故乡“宜昌兴山县”;屈原的故乡“宜昌秭归县”都不太远,不由得发思古之联想······


正在修建的这条高速公路是“沪蓉高速”中的一段,巴山蜀水极为险峻,长江三峡也是起源于重庆奉节;终止于湖北宜昌。这段高速公路基本是伴随长江三峡的一条陆路通道。
【长江三峡 】 中国 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中国 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 三峡 西起 重庆 奉节 的白帝城,东到 湖北 宜昌 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200千米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三峡 】。


看到这些画面,与一山之隔的长江三峡“西陵峡”有几分相似,只是少却了山脚下滔滔奔腾的江水。


游览长江三峡支流【神农溪】也曾偶遇沪蓉高速的身影,一座高架桥穿行在山间,跨越了神农溪东西两岸。


巴东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中上游两岸,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北部,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宜昌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交建始、重庆、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


巴东山川秀丽,特色独具,有享誉国内外的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有集三峡之幽,桂林之秀,张家界之奇于一体的格子河石林;有古朴典雅的秋风亭;有神妙莫测的无源洞;有高山平湖水流坪水库;有幽深秀美的格子河溶洞;还有藏在深山的铁厂荒森林公园等。难怪古人对巴东发出过: 山川险胜甲荆南之慨叹。


田园诗一般的山间原野与秀美的农家院落。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途经的一座“小型水库”,不知是不是那个“高山平湖水流坪水库”。


看这裸露的岩层被外力挤压变形到何种夸张的程度,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车窗外急速闪过的三幅石雕像,不知是哪三位“先贤”?




穿行在巴东深山峡谷中,犹如走进壮丽的山水画廊。处处美景,步步入画。巴东巴人的故里,是湖北千年古县之一,巴楚文化、土苗文化、纤夫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斑斓多彩的地域文化。这里不凡胜景,自古享有“山川险胜甲荆南”之美誉,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长江之畔。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面积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9%,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万。 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神农架景区的服务设施较完善,有专用的景观车,但是要求必须坐满乘客再发车,尽管景区游客并不多,但车上显的很拥挤,中途不太好观景,更不能拍照,可能这是景区的通病吧。还有景区没有独立的人行道(或许有另外的徒步路线),对想徒步旅行的游客很不方便,只有车行道走路不安全,总体感觉与五星级景区还有一点差距。


进入景区首先观赏【板壁岩石林景观】,从景区大门乘车约50分钟到景点,是当日行程中看到的最好景点,拍了不少照片。


【板壁岩】海拔2610米,东距瞭望塔五公里,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里被称为“石林”和“野人的出没地”。板壁岩上下箭竹林漫山遍野,丛丛簇簇密不通风,是天然的屏障。箭竹林间,怪石嶙峋,姿态迥异······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将其塑造得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 
此处多次发现过“野人”毛发、粪便、脚印、竹窝。脚印长24.5厘米,步履2.68米;毛发的表皮及髓质形态细胞结构均高于高等灵长目动物。粪便最大的一堆1.6公斤,内含果皮、昆虫蛹等残渣。



野人的传说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好奇的想象,这里的石林才是神农架喀斯特地貌货真价实的代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把一块块巨石切削得千姿百态,这边的岩石酷似昂首向天的雄鸡,故名“金鸡报晓”,那边的岩石则形似嗷嗷待哺的小鸟,故名“雏凤待哺”。还有一块巨岩上部趴着一块倾斜的大石,似乎随时都会滑落,如同天外飞来,故被称为“飞来石”。林林总总,各式各样,栩栩如生,使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造化之功。这里俨然是一座天然的“石雕艺术博物馆”。



“飞来石”,那块侧卧在大块岩石上的小块石头,似乎轻轻触碰一下就要滑落下来,千百年来却稳稳的岿然不动,似有天外神力,把它俏皮的摆放在这里。



“金鸡报晓”昂首挺胸活灵活现。



“雏凤待哺”它的妈妈在哪里?



这是一只向远方伸颈探望的“长颈鹿”吗?网上查询它的真正命名是“生命之根”。


这座岩体命名为“美女照镜”,不知从什么角度看出是一位美女。


“会仙门”,神仙相聚的一处清幽之处。







伫立在悬崖边,惟妙惟肖的“孔雀石”。



景区风光,雾霭蒸腾、云蒸霞蔚;一会云层遮蔽了眼前的全部景物,一会云开雾散将大美神农架展示在眼前。



两只缓缓而行的乌龟。



板壁岩各种岩石造型的神奇组合,有的酷似,有的则需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但是这一切都是自然天成,是在向人们展示、点化什么?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所在吧。




远眺神农架主峰——【神农顶】,海拔高度为3105.4米,雾气太大什么也看不到,只好与标志牌拍照留念。

神农顶风景区位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为小龙潭、金猴岭、风景垭、了望塔和板壁岩五个景点。神农顶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拔3105.4米,是【华中第一峰】。神农顶终年雾霭茫茫,岩石裸露,长有苔藓和蕨类植物,山腰上则分布着箭竹林带、冷杉林带和高山杜鹃林带。

神农顶,峥嵘磅礴,破天遏云,傲立华中,是名副其实的"华中第一峰",峰顶漫天飞雪,滂沱暴雨、沉沉云雾织就了一块厚厚的面纱,终年罩在头上,使人难识真面目。唯有夏秋之季,天晴之日,云开雾散之时,立身于峰顶,府视四野,万千景象方可尽收眼底。


在神农谷看奇云叠谷景色,同样受到雾气影响。

【神农谷】是神农架最典型的山谷,它最早叫“风景垭”,又名“巴东垭”,最高处海拔2950米,最低处海拔约2500米,垂直高度450米。神农谷是神农架景区的精华,山岳起伏,怪石嶙峋,风景极为壮观。人们常说“不到神农谷,枉到神农架”。



【神农谷】是一个“V”字型山谷,从“大脚印”进口,到“风景垭”出口,相距不过百米,但却要在原始洪荒的大山中转上4.4公里,景区公布的可能是平面距离,算上迂回曲折和上上下下,实际距离也许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转上一圈,至少需要3个小时。此处山高林密,据说这里最早是炎帝神农氏的行宫,荒芜后曾有人在此目击过野人的踪迹。

遗憾的是由于雾气严重,没有看到美丽神奇的“神农谷”。




进入【金猴岭】,在金猴岭观瀑布,光线虽不太好,但还可以拍照。


【金猴岭】位于神农顶风景区,是金丝猴的主要活动区,它山势高峻,气候寒凉,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箭竹如海,藤葛攀挂,叠瀑高悬,山花野果,漫山遍野,是神农架数十万亩原始森林的典型代表。站在金猴岭的原始森林里,看着这些大树悲壮的生,悲壮的死,你仿佛可以听见大自然因适者生存而进行的格斗、绞杀;因格斗、绞杀而发出的痛苦呻吟。


金猴岭瀑布,地处鄂西北边陲,南镇三峡,西望渝陕,东瞰荆襄,北顾武当,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教民稼穑而得名。


金猴岭中【金猴溪】,水清澈见底,跌宕错落,迤逦生姿。 据说,金猴溪正是因有金丝猴在此活动而得名。古时金猴瀑布四周的丛林中生活着一群可爱的金丝猴,并经常到瀑边嬉戏玩耍。这里山势高峻,气候寒凉,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箭竹如海,藤葛攀挂,叠瀑高悬,山花野果,漫山遍野,是神农架数十万亩原始森林的典型代表。


这里的山水如画,处处保持着原始森林的亘古之美景······




【金猴瀑布】与寻常瀑布不同的是,金猴瀑布不是从突崖峭壁中倾泻直落,而是隐匿在曲径通幽的林木森森之中,蜿蜒潺潺而下,可谓丽质天生却深闺难识。


溪水泻落成阶梯形状的四级瀑布,著名的金猴溪飞瀑。







最后在小龙潭科普乐园野生动物救助站,看蜚声中外的神农架金丝猴。


金丝猴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濒危珍稀动物,以前只知道它们在滇、川一带生存。而神农架金丝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民壮率先发现的,当年他参加中美科考队,在农民家里发现一张猴皮,他确定是金丝猴,并向媒体做了发布。这个发布引起中美科考队高层的不满,责令他向媒体收回这个发布,说明神农架并没有金丝猴。固执的刘民壮教授却坚信有,接着继续考察,最终证明了神农架金丝猴的存在。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旺季(5月-10月)130元 ;淡季(11月-次年4月)112元。

景区内游览车90元/人。

门票优惠政策:

1、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

2、60-69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享半价优惠;

3、70周岁及以上老人凭证件免票;

4、学生凭证件门票半价。

开放时间
夏季(4月-10月)6:30-17:30 ;

冬季(10月-次年4月)7:00-17:30

交通指南
游览神农顶景区,一般是先到神农架林区的木鱼镇,再从木鱼镇出发,前往景区。可以乘坐木鱼镇-松柏镇的班车,在景区门口下车,班车约30分钟/班,车程约30分钟。也只能租车或者和其他游客拼车,从镇上前往景区。

景区内部交通

1. 景区内部会提供交通车,车费:90元/人,一般坐满开车,运营时间配合景区开放时间,因季节变化会有较大变化,以当日景区公告为准。运营区间:游客中心-天子垭(冬季下雪后只到达瞭望塔)。在景区内游客可以多次上下车。

2. 如果你是自驾游,也可以开车进入景区游览,无需购买交通车的车票,但是需要购买"景区+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套票(2014年底套票价格:260元/人)。


【木鱼镇】地处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南部山麓,平均海拔1200米,作为省级旅游度假区,镇内有神农顶、神农坛、天生桥、香溪源等著名旅游景点,是湖北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和游客集散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是神农架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林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曾先后被授予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第一批国家卫生镇荣誉称号。


入住的木鱼镇“国源宾馆”



木鱼镇地处神农架南部,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11.6℃,最热月均温度22℃,极端高温33℃,最冷月均温1.2℃。极端低温-10.6℃,无霜期217天,年降雨量1000毫升,属于典型的北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四季宜人,长期可居。
东南与兴山县、西南与巴东县接壤,西与神农架林区下谷乡、西北与红坪镇、东北与宋洛乡连接,当阳河流域、九冲河流域、209国道纵贯全境,距宜昌市213公里、秭归港90公里,神农溪141公里。周围景点密布、风景如画,是神农架林区经济重镇,旅游接待中心镇,对外开放的"窗口"、"南大门"。






【天生桥景区】位于老君山下,是一个集奇洞、奇桥、奇瀑为一体的休闲健身、探险揽胜的生态旅游区。
天生桥景区海拔1800米,总面积20平方公里。天生桥飞瀑自峭壁倾盆而下,似银河泻地,玉珠飞溅,展出万种风情。天潭地潭,清澈见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态,结伴成群的鱼儿自由穿梭,令您心旷神怡。

神农架是鸟类的王国,现存鸟类20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鸟、杜鹃鸟、吉祥鸟(喜鹊)、相思鸟(我哥回)、爱情鸟(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鸟等。啄木鸟号称“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每天可啄食害虫百余只,保护森林30多亩,神农架多年没发生过森林病虫害,啄木鸟是功不可没的。从岩石上流下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如鼓似笋,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



天生桥山岩叠嶂,长满野花绿树,因遍生兰草,幽香四溢,起名为兰花山,兰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属兰科植物。据统计,神农架兰科植物60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其兰草按气候类型分为:亚热带、湿热带和热带兰草。由于神农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兰草多以荟兰、春兰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扑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这里伫立的原木树桩后来被用来制作成为“巴人”的图腾柱,我们来到景区的年代(2011年)较早,整个景区还在建设完善过程中,因而也更加古朴自然一些。


走进天生桥景区,但见山岩叠嶂绿树遍野,长满野花绿树,宛若走进阿凡达的世界。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始森林,老态龙钟的黄杨,古朴郁香的岩柏,苍劲挺拔的冷杉,翔于林间的走兽飞禽,一切是那样的和谐宁静、自在安详。


走在细雨中的木栈道,栈道两旁长百余米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枝叶四季常绿,浓荫茂密,置身其间,感受大自然的宁静悠远。


穿过树林来到天生桥前。【天生桥】是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桥,实际上是一个穿透型的喀斯特溶洞。发源于老君山的“黄岩河”流经此地,经过亿万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冲蚀,形成天生穿洞,呈现出“天桥飞渡”,故名天生桥。
山体经过亿万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溶蚀,形成一岩溶性天生穿洞,呈葫芦状,高约17米,河水穿洞下泻。在夏季多雨的季节,飞瀑急奔而下,如花四溅,似银河泻地,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




【岩隙飞瀑】,流水从高大岩壁上的岩隙中激飞而出,水雾氤氲浮动,如梦如幻,展现出万种风情。





【鹰潭】既然名为鹰潭,必是颇具深意,经人指点,那股如从天倒悬的水柱似苍鹰俯冲水面,宛若苍鹰矫健身姿一般,便得了这个颇为贴切的名称。
鹰潭分为内潭和外潭,外潭宽阔,清澈见底,内潭狭小,潭中潜泳着神农架的野生鱼精灵,栖息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




抬头向上看,映入眼帘的就是壮观的天生桥。桥面距水面有120米,人们只能在桥洞里走,并不能走到桥上。

抬头向上看,映入眼帘的就是壮观的天生桥。桥面距水面有120米,人们只能在桥洞里走,并不能上桥。


领略过鹰潭飞瀑的震撼,沿着木栈道的小径通幽而行,暂别了那轰鸣的瀑布水声,耳边获得了全新的清爽和惬意。林木幽深处,各种绿植不知在此生活了几千几万年,仍旧不受外界打扰般地恣意生长在灵山秀水间。


顺着栈道继续前行,前面就是【苔蔓溪】。“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江。”附生在水底的石块或岩石上的青苔颜色翠绿,就像一层细细的绒毛覆盖在岩石上。苔蔓溪的叫法,是由于溪水中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的缘故,空谷生幽的意境跃然凸显。



【羊潭】因此处曾有成群结队的野山羊及其它动物来到这里喝水,故此称之为羊潭。





天生桥景区最大的看点是【看水】,但又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天生桥的水,如小家碧玉,缠缠绵绵,溪水与瀑布在不经意间随处可见,在一片山景、绿苔绿意盎然中,听水流淙淙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水是这里的精灵,正是水的存在才创造出、串联起如此曼妙的水色山光、空谷幽然······






【明月潭】源自原始森林老君山的水,在老君驿站前化为一深潭。“清风明月伴老君”也由此得以相传,故此命名为明月潭。






游览【神农架】这极具神秘色彩的华中屋脊国家森林公园,神农架人还特地在木鱼镇附近的神农山上修建了神农祭坛,让来神农架访胜寻祖的游人,有一个吊古祭祖的地方,以纪念这位华夏族的伟大始祖。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炎帝还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谷神农大帝。


【神农祭坛】分天、地二坛,依山而建。天坛正中耸立着炎帝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天坛之下为地坛,辟有可容数千人之众的广场。广场大圆图案,代表天圆;圆心处设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图案中,五彩石分列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地坛广场的前端,两根高10米的如华表般的图腾柱分立两边,柱上雕塑也是牛首。图腾柱和浮雕之间设有祭坛。祭坛完全按古天子祭坛的规格设置,青铜铸就的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排放,香炉、香案、金钟、法鼓坛前排列。

从地坛到天坛要经过243个台阶,计分五级,自下而上,第一级为9步,称:明九;其余四级依次为72、63、54、45步,皆是九的倍数,称:暗九。这种“九五至尊”的设计,暗含着神农的至尊地位。



途中偶遇一片裸露的岩体,四周植被良好,唯独这里光秃秃的,难道是曾经发生过山体滑坡,也未可知。此行对蜀道艰辛,有了一次实际体验。


离开神农架,返回湖北宜昌市。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1992年设立地级市。全市现辖五区、三市、五县,常住人口415万,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截止2013年年底,宜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120万人。 

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中国钢琴之城等美誉。


宜昌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域。这里人杰地灵,孕育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闻名中外的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著名大儒、文人墨客、诗仙,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与遗产。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首皆拾。这里还是埋葬关公正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同时也是关公文化的考察研究之地。

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夷陵)境内,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向人们反复讲述着无数优美动人的传说。


宜昌市境内风光旖旎,素以三峡旅游为著名,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三游洞、白马洞、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猇亭古战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玉泉寺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因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而得名的神农架,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林中古树参天,野花遍地,珍禽异兽时有出没,是休闲避暑、滑雪赏景、探险猎奇的好去处。


【夷陵广场】是宜昌市城区繁华的商贸中心,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84米,占地面积5.52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3.2万平方米,于1997年三峡大坝截流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被宜昌市人大确定为城区首批永久性保护公共绿地。


夷陵广场是宜昌市中心广场,于1997年11月3日三峡工程截流前夕建成开放,是宜昌市目前最大的集休闲、观赏、娱乐、锻炼于一体的大型绿化广场,第一届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在这里举行。
流光溢彩的音乐喷泉、五彩斑斓的夜景灯光与四季常绿的冷季型草坪、花团锦簇的广场花卉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晨练的老人、嬉戏的儿童与悠闲觅食的广场鸽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景观。
夷陵广场也是外来游客非常喜欢的一处城市景观与打卡地。


在宜昌市游览了一处著名景点“三游洞”。


【三游洞风景区】位于西陵峡外,距宜昌10公里左右。三游洞的名字有两个典故,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个人曾一同游过此洞,人称:前三游;到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也一同来游过此洞,人称为后三游。

三游洞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楼、古军垒遗址、张飞擂鼓台、陆游泉等。

据《三国志蜀书》记载:东汉建安三年(公元208年)刘备联合孙权火攻赤壁,大败曹军之后,又挥师南下,攻打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大约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后。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张飞为扼守三峡关卡,曾在西陵山峰顶擂鼓,日夜操演兵马。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有栈道可通。洞宽约20米,高10余米,深约3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称为【地鼓】。

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唐宋以来,白居易、元稹、白行简、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像清人陆维的隶书壁刻【鬲凡】,陈建候命长女闺瑛用小篆书写的《占合掌岩》巨幅壁刻: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蒙窍,露出人间生死关等。均堪称书法上品。





唐代诗人白行简、白居易、元稹三人石雕像
唐元和十三年(818),白居易由江州(江西九江)司马,调任忠州(重庆忠县)刺史,携其弟白行简一同赴任。恰巧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稹,由通州(四川达县)司马徙虢州(河南灵宝)长史,出峡东下。
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宜昌),不忍很快分离,便乘舟同游江上。他们在下牢溪上岸寻幽时,发现岩壁间有一奇洞,便入洞饮酒叙怀,通宵不寐。言末尽意,又各赋古调诗20韵。为记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诗与文均抄写在洞壁上。今诗已失传,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并成为后世的游览胜地……




【西陵峡风景区】东起葛洲坝,西至三峡大坝,总面积142平方公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美称,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西陵峡下段峡谷。沿江有巴东、秭归、宜昌3座城市。

自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风景区已形成了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五洲休闲娱乐园、下牢溪(天然浴场、漂流)、龙泉石树园、仙人溪、森林公园八大景区。



【武汉大学三峡学术交流中心】是按照国际五星级标准建造的集会议、旅游、商务、教育培训、学术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花园别墅式酒店。
离开宜昌前,会议接待方在这里为全体团友送行,并陪同大家参观了“学术交流中心”。









【均瑶锦江国际大酒店】我们在宜昌入住的酒店。


离开宜昌我们从【新世纪国旅码头】登上“三峡游轮”开启五天四晚的三峡之旅。
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以及我的同事、朋友们,让我们有机会聚到一起同游峡江 ,共度难忘的五天四夜,留下一段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