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寻访明功臣墓石刻之旅 (一)徐达墓

作者:清乐 显示图片

明朝功臣墓是明太祖朱元璋孝陵的陪葬墓,紫金山山阴,朱元璋死后陪葬其身边的十几位功臣墓园就落坐于其间。
据明史和地方志记载:至少有14座功臣墓分布在钟山之阴。现存并能确定墓主的有徐达墓、吴良墓、吴桢墓、常遇春墓、仇成墓和李文忠墓等,这些墓大多存有原墓碑和墓道石刻。
有史可据的滕国公顾时、许国公王志、芮国公李瞡、安陆侯吴复、燕山候孙兴祖、汝南候梅思祖、太常寺卿吕本等功臣的墓园,经六百余年的沧海桑田,早已无处可寻。


明代功臣表


明代功臣墓表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许多地方免费开放,便去寻访中山王一徐达墓。

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山街192号,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的墓,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仓,这里明初建都时因靠近钟山,地势高,又靠近玄武湖水道,所以建了木板大仓用来存粮,于是就有了板仓的地名。

1385年,徐达病逝后,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赋葬钟山之阴,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徐达墓坐北朝南,面对钟山,遥望明孝陵。
墓园规制宏伟。入口处立“明中山王神道”牌坊。此牌坊系1984年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按原来的形制复制的。


”徐达墓神道碑“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通高8.95米、宽2.2米、厚0.7米,


该碑分为三部分:
上为:浮雕云龙文碑额,正中刻篆体“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字。
中为:碑身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共28行,2000余字,记载了徐达一生的功绩,文中标有句逗,这在古碑中极为罕见。
下为:龟趺碑座。


所谓神道碑,就是记录亡者生前事迹功劳的石碑,徐达墓有神道碑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开国之君朱元璋的“神功圣德碑”居然还逊色徐达一筹,高度只有8.78米。


徐达从不居功自傲, 明史说“朱元璋以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朱元璋曾想赐旧邸(即吴王府)给他,徐达坚辞不受,朱元璋十分高兴,令人在旧邸前新建一座府邸,并在府邸东西两侧建“大功坊”。徐达除了是大明功臣外,还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三个女儿嫁给朱元璋的儿子。其中长女嫁给燕王朱棣,也就是说徐达是明成祖的岳父,当然他没有看到。徐达洪武十八年去世,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
关于他的死因,正史只说病逝。
野史记有徐达生病,朱元障赐蒸鹅的故事,大概就是说他功高震主。
徐达的家在夫子庙地区,现在的中华路、健康路和秦淮河围绕的区域基本都属于他家。今白鹭洲公园曾经是徐府的东园、瞻园也是徐府的西园。


龟趺碑座


龟趺碑座


神道碑的后为徐达墓石像生


神道长约300米。这个神道的长度,超过了朱元璋的另一位老伙计,汤和之墓的神道只有210米,可见徐达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现尚存神道碑一块,石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一对。
石马一四足站立,旁有控马倌
石羊一呈跪卧状
石虎一坐立状



武将一双手执剑,顶盔贯甲
文臣一着冠执笏,均一有须,一无须


武将盔甲上的纹饰


神道的终点是墓冢,为徐达夫妇合葬墓,下用块石垒砌,上为封土。墓冢前有其后人所立时石碑,上刻“明魏国公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夫人谢氏之墓”。在徐达墓的东西两侧原为徐达家族墓葬。




墓冢六百多年以来从未被打扰,因此也未被考古发掘。朱元璋最倚重的好兄弟徐达墓中,到底有哪些珍贵文物,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