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我的华山之旅(西安、华山)

作者:Young 显示图片

       
       小Young很久没有爬山了,这一次趁着放年假,跟小伙伴一起挑战一下华山。很巧的是几个人都没有去过西安,自然也没去过华山,所以也算是一拍即合,马上成行。
       上篇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华山之行,下篇再来介绍一下西安旅游的部分哈。
       首先跟大家科普一下华山的五峰,这个就跟我们的爬山路线息息相关了。
       华山属于花岗岩地貌为主的山脉,在纵横河流的切割活动中,风化剥蚀形成了一座峻秀的山峰和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东、西、南三峰呈鼎形相依,为华山主峰。中峰、北峰相辅,周围各小峰环卫而立。
       北峰海拔1614米,为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北得名。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曾写到:“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峰北临白云峰,东近量掌山,上通东西南三峰,下接沟幢峡危道,峰头是由几组巨石拼接,浑然天成。绝顶处有平台,原建有倚云亭,现留有遗址,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1996年开通的登山缆车上站,即在峰之东壁。峰上景观颇多,有影响的如真武殿、焦公石室、长春石室、玉女窗、仙油贡、神土崖、倚云亭、老君挂犁处、铁牛台、白云仙境石牌坊等,且各景点均伴有美丽的神话传说。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华阴解放前夕,国民党陕西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陕西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残部百余人逃上华山,妄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阴群众的帮助下,打破“华山自古一条路”的传说,从黄甫峪攀上北峰,奇袭残匪,创造了神兵飞跃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今真武殿前百米处建有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华山花岗岩圆雕石亭一座,亭中立有解放华山纪念碑一通。(摘自百度百科)
       北峰的重点是此处有缆车可以上下,大家切记。
       西峰海拔2082.6米,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似莲花瓣,古代文人多称其为莲花峰、芙蓉峰。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也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李白诗中有“石作莲花云作台”句,也当指此石。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西峰南崖有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象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有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并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最广。 (摘自百度百科)
      西峰的重点是此处也有缆车可以上下,是华山看日落的最佳地点,大家切记。
      两条索道已经介绍完毕,总结一下,华山主要有两条索道,其中北峰索道位于华山北峰东侧,所以又叫东线索道。索道全长1524.9米,落差755米,大概5--8分钟到达华山北峰。西峰索道是在2013年投入运营的,位于华山西峰西侧,所以又叫西线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差达到了894米,大概20-25分钟到达华山西峰。所以大家大概的行程也就是“北上西下”或者是“西上北下”。我们选择的是“北上西下”,但是由于北峰是华山五峰中海拔最低的,所以如果从北峰上山,是一个一直爬升的过程,会比较辛苦,体力佳的小伙伴可以选择这条线路。我们之所以这么选是因为西峰索道的落差更大,游览的话会更具有观赏性,也更加惊险,所以恐高的小伙伴还是要慎重考虑西峰索道。
        南峰海拔2154.9米,是华山最高主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古人尊称它是“华山元首”。登上南峰绝顶,顿感天近咫尺,星斗可摘。南峰由一峰二顶组成,东侧一顶叫松桧峰,西侧一顶叫落雁峰,也有说南峰由三顶组成,把落雁峰之西的孝子峰也算在其内。这样一来,落雁峰最高居中,松桧峰居东,孝子峰居西,整体象一把圈椅,三个峰顶恰似一尊面北而坐的巨人。明朝袁宏道在他的《华山记》一书中记述南峰形象说:“如人危坐而引双膝。”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松桧峰周围许多景观,主要有八卦池、南天门、朝元洞、长空栈道、全真岩、避诏岩、鹰翅石、杨公亭等。 
       南峰的重点是长空栈道在这啊,要挑战长空栈道的小伙伴要去南峰,南峰是华山也是五岳最高峰,所以要登顶的话,大家是要到南峰一游的。
       东峰海拔2096.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东峰由一主三仆四个峰头组成,朝阳台所在的峰头最高,玉女峰在西,石楼峰居东,博台偏南,宾主有序,各呈千秋。古人称华山三峰,指的是东西南三峰,玉女峰则是东峰的一个组成部分。今人将玉女峰称为中峰,使其亦作为华山主峰单独存在。险道整修加固,亭台重新建造,在1953年毁于火患的八景宫旧址上,已重新矗立起一栋两层木石楼阁一座,是为东峰宾馆。 (摘自百度百科)
       东峰的重点是此处是华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东峰上唯一住宿的地方叫做东峰宾馆,如果想要看日出方便又不想夜爬的话,那就要提前订房间了,不然就只能露营咯。还有就是东峰宾馆旁边就是著名的鹞子翻身,有个指示牌的,但是比较容易被错过,大家要注意哈,不要错过了。
       中峰2037.8米,居东、西、南三峰中央,华山主峰之一。峰头有道舍名玉女祠,传说是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的修身之地,因此峰又被称为玉女峰。中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的故事有关。如明星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摘自百度百科)
       中峰的重点是此处有五云峰饭店,也是可以住宿的,去哪都比较方便,但是去哪都有一段距离。还有就是前往中峰的路上会经过著名的苍龙岭,但是如果夜爬的话就看不清了,比如我们就完美的错过了~~~


附上一张路线图(摘自网络),我们的路线是:玉泉院——>中峰——>东峰(住宿),看日出——>南峰(长空栈道)——>西峰(西峰索道下山)。

       我们是晚上到达的西安, 西安的机场叫做咸阳国际机场,顾名思义,机场并不在西安,而是在旁边的咸阳,也就是说机场离西安市区是有一定距离的,毕竟不是同一个城市嘛。开车或者坐车的话大概是需要1个小时,机场里面就有机场大巴的购票点,有很多条路线,一般都是坐满发车的,大家可以登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官网进行搜索,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因为我们一行是4人,所以就直接打的士走人了,一是考虑到已经比较晚了,二是机场大巴没有到回民街的,只能到附近的钟楼,所以还是选择一步到位的交通工具了。到回民街附近的酒店车费是140元,应该还是合理的吧。
        第一次看西安的夜景,还是纪念一下。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住宿问题了,我们感觉西安的公寓比酒店多,特别是旺季,酒店都比较贵,而且房源也很少,回民街附近酒店离回民街都还有一定的距离,而且通通无房,如果住不惯公寓的小伙伴那就要提前预定了。公寓的环境参差不齐,大家还是要多上网看一下其他小伙伴的评价。
       实事求是,我觉得我们订的公寓一般般啊,最大的好处就是离回民街、鼓楼、钟楼都比较近,这三景点本来就是挨在一起的哈,还有就是吃东西比较方便。第一天办理入住之前,我们就先在楼下解决了温饱问题。
       烧烤是夜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个是猫耳朵,中国版的通心粉,看着卖相不怎么样,吃着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分量对于我们这种南方人来说,那是相当可以了。
       中国的每一种食物都有他的故事,更何况是这种名字就很有故事的食物是吧。据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叶小舟赏玩西湖。游得兴致勃勃时,天忽然下起了小雨,众人连忙避雨于小舟船舱内。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许久都不见停。几个时辰过去了,乾隆皇帝又饥又饿,忍不住问老渔翁有否吃食。老渔翁告诉乾隆有面但没有擀面杖,做不成面条。正发愁之际,老渔翁的小孙女抱着一只小花猫走来说:“没有擀面杖,我来用手捻。”于是小姑娘动手将面捻成块,状似小花猫的耳朵,小巧可爱。她把这形状怪怪的面条下锅煮熟后再浇上鱼虾卤汁端给乾隆吃。乾隆见面条不同寻常的模样,玲珑别致,吃后更觉得回味无穷,赶忙问小姑娘这叫什么面,小姑娘回答说是猫耳朵。乾隆非常喜欢这道点心,回京后即召小姑娘为其做“猫耳朵”。自此“猫耳朵”成了一道名点。(摘自百度百科)


       第二天一早当然是要去回民街吃早餐啦,吃饱才能去爬山嘛,顺便买一点爬山需要的食物,据说巧克力是一定要备的,所以我们也是买了点。
       回民街所在北院门,原为清代官署区。90年代末,部分回民在此街租房经营餐饮,莲湖区遂改向餐饮街方向,北院门遂成为回民街。西安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在钟鼓楼后。(摘自百度百科)


       我们就在进门不远的地方找了一家人气还比较旺的店面坐下了,店名是“老刘家泡馍”,感觉味道也应该都差不多吧,毕竟都在一条街上是吧。
       人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多点几个菜,把特色美食一网打尽。
       首先当然是肉夹馍了,“肉夹馍””一词意为“肉馅的夹馍”。把馍(烧饼)掰开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夹馍。夹肉的叫肉夹馍,夹菜的叫菜夹馍,还有大油夹馍、辣子夹馍等。其中“肉”、“菜”等词做形容词修饰后边的“夹馍”。肉夹馍,实际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腊汁肉,白吉馍。肉夹馍合腊汁肉、白吉馍为一体,互为烘托,将各自滋味发挥到极致。馍香肉酥,肥而不腻,回味无穷。腊汁肉历史悠久,闻名中国,配上白吉馍,有着中式汉堡的美誉,扬名中外,深受人们喜爱。腊汁肉夹馍由三十多种调料精心配制而成,由于选料精细,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具有色泽红润,气味芬芳,肉质软糯,糜而不烂,浓郁醇香,独特风味 。另一种说法是以前人们叫“肉夹馍”为“馍夹肉”,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于是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摘自百度百科)
         吃起来确实是香,而且一定要大口大口吃,趁热吃~~~


       水盆羊肉,《宋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南北朝时,战争不断,百姓遭殃,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俘,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至后来高升至南郡公。经过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各族人民迁移大交流,进入内地居住的多,原有的民俗“渐变旧俗”。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是鲜卑人,其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各民族间互相通婚,使饮食风俗也必然受到影响。关中地处中原腹地,与牧区比较接近,历史上是牛羊交易的理想市场。西安市东羊市、西羊市、牛市巷、骡马市等历史街名,都证明了水盆羊肉的形成和发展。(摘自百度百科)
        看着分量就很扎实,而且没什么膻味,可以放心食用,冬天更是佳品,汤特别的鲜美。


       牛肉泡馍,又是一个故事,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未发迹时,穷困潦倒,流落长安,身无分文,饥饿难忍。在身上摸来摸去,摸到两块干馍,因太干了咬不动,无法吃。正好路边有一牛肉铺正在煮牛肉,他便前去想求得一碗牛肉汤,好把干馍泡软再吃。那店主见他可怜巴巴的,便让他把馍掰碎,浇了一碗正在翻滚的牛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真香啊!吃得他身上发热,饥寒全无,香味久存。10年后,赵匡胤当了皇帝,皇宫内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但他总觉得不香。有一次他行至长安,路经当年的那个牛肉铺又正在煮肉,香气四溢。使他想起10年前牛肉汤泡馍之事,不觉食欲大开,便让随从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牛肉汤泡馍。店主一下忙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就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当时又无起面,便急急忙忙烙了几个死面饼。店主一看是死面的,又不太熟,怕皇帝吃出生味来,便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牛肉,精心加上调料。皇帝吃后大加赞扬,当下命随从取银百两送给店主。这事很快在长安传开了。便有好奇的人也想尝尝,求店主也给自己做一碗,一吃味道确不错。于是来店吃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店主全家都去掰馍也供不应求了,只好把馍分给来客自己掰。(摘自百度百科)
        馍馍原来是行军打仗要备干粮,一种类似“馕”的食品,很适合携带和保存,在平定安史之乱后,被称为“大食”的阿拉伯帝国有过官方和民间的多层面交往。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馍馍;也会变干变硬难以下咽。大食兵有吃羊肉的习惯,干硬的馍馍加上羊肉和羊肉汤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味道鲜美。所以说什么来着,美食是没有国界的。


        酸汤水饺,也是一种陕西地区历史古老的汉族传统小吃,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小Young是很喜欢酸辣口的食物的,而且一看这饺子就知道很有料了,还是非常推荐的。


        吃完早餐之后,就是此行的重点之一了——爬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也就是说华山其实并不在西安市,而是在渭南。从西安出发有高铁直接到华山北,30分钟55元,从长沙出发也是有直接到华山北的高铁的,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




       华山北出来,就可以看到华阴汽车客运站,这里有公交车到华山游客中心(生态广场),华阴1路和华阴2路。重点是这两趟公交还是免费的!华阴1路、2路的运营时间:7:00-19:20,错过了就要打出租了。
  徒步的话可以直接打的到玉泉院(徒步登山口),那里有买票的地方,不过不能换票,网上买票的朋友一定要到游客中心换了纸质票之后再搭乘免费摆渡车过来,不然就要搭车回去游客中心换票再回来了,还不免费。
       所以网上购票的小伙伴可以先前乘华阴1路公交前往生态广场,下车南行进入游客中心购门票,然后再持门票免费乘景区的游客专车前往玉泉广场。
       需要坐索道的小伙伴,看你是坐西峰还是北峰索道哈。(1)到达北峰索道必须要乘坐景区的黄甫峪旅游专线,单程20元。在游客中心乘车点上车,大概20分钟车程。(2)到达西峰索道必须要乘坐景区的瓮峪旅游专线,单程40元。下车后还要爬一段台阶,经过一个购物区才能登上索道。在游客中心乘车点上车,大概30分钟车程。






这应该是柿子树吧。


        看到这块石碑,恭喜你就看到爬山的起点了。很多驴友会推荐夜爬啊,为了早上看日出嘛,但是如果下雨的话就还是不介意夜爬了,特别是体力不是很好,平时锻炼不够的小伙伴,就像小Young这样的,风雨交加,饥寒交迫,还不慎崴伤了脚。爬山中途崴伤还是非常可怕的,中途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华山上面也是没有娇子可以坐的,往前往后都是只能靠自己爬,而且宾馆也没有预备跌打损伤的药物,路上也没有可以买急救药品的地方,晚上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关门状态,所以这些药品还是要提前备着,建议大家买个云南白药什么的,使用的几率还是很高的,就算自己不用,也可以驰援一下其他需要救急的小伙伴。 
       个人其实还是比较推荐两天的行程,第一天就开始登山,到西峰看日落,看完日落趁着余晖赶紧前往中峰或者东峰住宿,可能还可以看到一点中峰的景色。早上起得早的小伙伴可以住中峰,早上早起赶往东峰看日出,如果第二天没有日出就可以直接放弃,先观赏中峰的景色再慢慢前往东峰。早上起不来的小伙伴就直接住在东峰吧,毕竟出个门就可以看日出了,所以东峰住宿费用也比中峰要高出不少。当然还有选择住帐篷的小伙伴,如果爬山当天下雨的话,建议放弃搭帐篷的想法,不仅耗费体力,而且很有可能帐篷根本抵挡不了山上的大风和低温,我们那天就有几位朋友是扛着帐篷上来住酒店的,后悔不已啊~~~
       这应该是必打卡的景点了吧




       绕过卧佛就是玉泉院了,玉泉院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园林建筑,背依华山,四周古木参天,院内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相传唐朝金仙公主在山上镇岳宫玉井中汲水洗头,不慎将玉簪掉入水中。返回玉泉院后,用泉水洗手时无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与玉井相通,于是赐名此泉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 玉泉院内有希夷祠,名称来源于宋太宗赐陈抟“希夷先生”的称号。康有为曾写诗赞美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医树无忧。泉水岳色可忘出,让与希夷睡万秋。”  希夷祠分前、后两殿。前殿左侧是“华山全图碑”,右侧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第一山”石碑。后殿有陈抟塑像。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上,据说陈抟常在此观赏山景,著书立说。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传为陈抟手植。(摘自百度百科)
        提到全真派大家应该都是耳熟能详的,据载金正隆四年(1159),王重阳弃家外游,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修炼真诀,于是悟道出家。在南时村筑墓,住在墓穴中两年多,自称为“活死人墓”。提到“活死人墓”是不是又自然想到小龙女和杨过呀~~~所以华山也是一座充满武侠仙气的地方,华山论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华山上这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打卡点吧。





香火应该还是很旺盛的。






玉泉院的里面的环境也还是不错的,毕竟也是经过多番修葺。






       请忽略我的粗腿,爬山的时候正常穿着就行了,但是一定要穿防滑鞋啊,还有就是要带一件轻薄的羽绒服或者冲锋衣之类的,太阳下山之后气温骤降。出了汗又吹风、淋雨、受凉的话,肯定是顶不住的。



       这应该是山门吧,才走到山门口就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了。前面这一小段路还可以撑伞,后面爬山就只能披雨衣了,有些地段还是要手脚并用的,根本腾不出手来打伞了,所以雨衣也是必须要准备好的。


       前面是五龙望岳巨幅壁画,古时这里曾有五龙宫。据道家有关书载,五龙宫中五条龙曾化作五位老人,常在武当山听陈抟讲授易学。有一天,一位老人对陈抟说:“我们是日月池中的龙,武当山不是你长期栖身之地,你应到华山去。”陈抟闭目腾空而起,从此与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华山上许多传说都与陈抟老祖相关。然而,陈抟的五龙蛰法术,却是这五龙传授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依山势建成一孔石拱桥连接东西崖,并精刻五龙,昂首望岳。



这个时间段的水量还不是很丰沛,应该是刚刚进入雨季。


花岗岩地貌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过了王猛台,就到了五里关,这里是华山数关之中的首关,亦称“第一关”,因距峪口五里而得名。这里,两山对开,壁直如削,石质的关墙西接绝壁,东临深涧,乃一夫守之,众所不入之理想防线。





这里就是华山的十八盘了,这都是算好爬的,至少是平整的阶梯,还可以照照相什么的。


秀气的小瀑布,不知道算不算瀑布啊~~~



       经过路呈“之”字形的十八盘,便来到了“毛女洞”。它与毛女峰一样皆因毛女而得名。毛女名玉姜,字正美,秦始皇皇宫人。传说秦始皇在临潼骊山为自己修墓,把玉姜从宫中挑出来准备作为殉葬品。玉姜与几个侍女一起又逃到华山,因遇华山道士谷春,教她食松叶,饮泉水,时间长了便体生绿毛,行走如飞,故而称玉姜为毛女。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毛女借琴弦控诉封建制度的罪恶几朝几代不绝。 “悠悠琴声骊宫恨,冷冷月辉荒岭情”;“朱弦只拨秦宫怨,芳径空归月夜魂”。道是毛女的故事更令人同情、怜悯和倍感真切、实在。




祈愿的地方,不过上面还有。





        “三皇台又一里至云门,大石绵亘里许,屹若崇塘,不可梯接。”其处曾建有石拱门,进山行人穿门而过,称华山第三关。




        过了云门,就到了通仙观,通仙观是由邵力子题字的。通仙觀(通仙观),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890) 年间,因康有为题写牌匾, 现存的牌匾应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 后,邵力子任陕西省主席时题写。可惜现在只剩下一堵墙,里面全是废弃物,没有完全修复,所以也是不能进去游览的啦。


        华山九天宫又名东道院,在青柯坪东。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所建,四合院式。宫坐东向西,背依山崖,北临深沟,建筑结构严谨典雅,围墙内有前殿、上殿、过廊、楼台等。宫门口悬有“华青八景”匾额,为清光绪皇帝所书。殿前“盘道连云”匾额,为慈禧太后所题。宫内供奉九天娘娘塑像,仪态端庄,形象生动逼真。九天娘娘也称九天玄女,道教尊崇的上古女神。传说她人头鸟身,是圣母元君的弟子、轩辕皇帝的师傅。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九天娘娘下凡,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于黄帝,并制作了夔牛鼓八十面,帮助黄帝战败蚩尤。故道教史山都有九天娘娘的庙宇。(摘自百度百科)


        跨过清心桥,前面有块回心石,小Young的图片不知道怎么拍糊了,所以就没有上图了哈。自古以来,攀登华山的人每当走到这里,已快精疲力尽,且这里距山门口已五公里之多,虽然一直走在峪道,但坡陡路长,人确很累,到这里才算真正开始上山,但眼前就是又陡又长,又窄的千尺幢,百尺峡,势如刀削,天开一线,便有一些人回心转意,不想再登。当然,“回心石”四周的悬崖上还有“余勇可贵”、“当思父母”、“脚踏实际,步步留神”等石刻,鼓励和告诫人们在“迈进”、“英雄进步”的同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那小Young一行人肯定是不会回头的咯,勇往直前哈。


有点像龙脊。



      过了回心石,便是华山第一险道千尺幢。这里嶂壁直立,形如裂隙,两边铁链寻直下垂,漫长而幽深。千尺幢共370余级台阶,坡度极陡,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登临其中,往上望为一线天,往下望如深井,石级顶端有如井口,倘若把“井口”用铁盖盖住,通往华山的道路便被堵塞,所以称之为“太华咽喉”。




       就在我们准备开始的时候,夜灯一下亮起,真正的夜爬开始了,看到两边的铁链,又记起提醒大家要买手套咯。山下也有买,就是那种很薄的白手套,坏处就是一淋雨就湿,不保暖,但是也有好处,就是轻薄的手套让手还是保持灵活性,太厚的防水防风手套就显得有些笨重了,特别是如果还要拍照的话,显得特别麻烦,不过为了大家的安全,还是建议不要半路上拍照了,也会影响后面的攀爬者。



我要开始爬了呀。


       “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指的便是华山第二险道——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乃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有“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之诗形容。它没有千尺山童那么长,仅45米,91级石阶,但势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狭窄,且有悬石摇摇欲坠。首先闯入游人眼帘的就是惊心石。但见那巨石夹于两峡壁之间,人从石下钻过,无不胆战心惊。由于千尺山童、百尺峡皆系险道,所以人们回程至此,就更体会出“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含义。反正小Young往回看的时候腿还是有点发抖的。




一步一步往上爬呀。



       终于达到北峰,可以看到,如果直接选择坐缆车上北峰的,还是会错过一些景点的,特别是千尺幢、百尺峡。
       到达北峰一定要来看一眼“中华石”,“中华石”于2002年5月20日在华山仙峪景区被发现。在淡墨色花岗岩石面上,浮雕般凸现出一块白色石图,此图酷似现制中国版图,十分形象通真。该石重约498千克,云母花岗岩石,大约形成于三千万年前的白垩时期。


       解放华山纪念亭座落在华山北峰擦耳崖道边,为一座高6.06米。六角攒顶飞檐斗拱式石亭。此亭用华山花岗岩圆雕而建,拱顶内有一枚线雕五星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五星周围环绕六幅线雕植物,分别的竹枝、兰花、荷花、水仙花、牡丹花、一串红,象征“八勇士”机智的精神和高尚的革命品质,亭柱嵌有楹联一幅:千秋功勋三军猛勇震天地;万代楷模将士奇智惊鬼神。亭内置碑一通,古香炉型,石混结构,碑文阳刻竖排,16行计460字。


还能在完全天黑之前看一眼北峰顶的景色。


强颜欢笑,已经虚脱。



       金锁关为华山五关之一,是通往东、西、南和中峰的必经之地。这里主要的特色是求取金锁保佑平安,绑锁已是华山之行的必修任务之一。登山路两侧的铁索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可惜没有带锁上来,之前不知道华山锁这么有名啊,有兴趣的小伙伴要记下来哦,还有就是晚上没有卖锁的,建议自行携带。


       晚上几乎看不到其他风景了,从北峰到中峰再到东峰,一路就是奋力爬山,中间错过了苍龙岭,只看了牌子,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了。
       在到达东峰之前最后一个险道就是云梯,云梯是1984年才凿出来的,是一条中峰到东峰的捷径。云梯高十余米,与地面垂直呈90度角,中上部还外突,呈倒坎崖之势。梯上有悬索三条,游人挽索而攀,身体无法贴近崖壁,因而随索摆动,心旌神摇,如腾云驾雾,故名云梯。登云梯需要臂力较好,因为中段崖壁的外突有大于90度之势,腿脚不易用力,主要靠手臂力量攀登。如果上到中段才想放弃攀爬,原路下去会更加困难,所以届时只有努力攀顶。石壁太滑。在云梯旁也架有金属制的人工楼梯,如果感觉不能攀云梯,可以从此上去。所以如果是下雨的话,真心不建议大家走云梯,咱们果断的绕行。
       小Young是在快到东峰饭店之前光荣受伤的,真的是大意了,路边的青苔还是挺多的。在这里还要吐槽一下华山的指示牌,在找到东峰饭店之前,我们在好几个路口都徘徊了一下,因为找不到路,也看不到指示牌,华山的指示牌真的需要更加完善一些,特别是在一些分叉路口,雨夜的晚上也几乎找不到其他夜爬的小伙伴,真是问路无门。
        这个就是东峰饭店的入口处,要挑战鹞子翻身的小伙伴注意一下这个指示牌。如果是下雨的话,鹞子翻身是不开放的,晚上下了雨,白天也需要看情况决定是否可以开放。


       晚上下了一晚上的雨,第二天是没有啥希望看到日出了,但是大早上的大家还是怀抱一丝希望,出去打探情况去了,其实也就是出门几步路就是观日台,一波波的出去,一波波的失望而归,所以我们就又睡了会回笼觉。但是还是有好消息的,天气逐渐放晴了,所以今天有很大机会不用再冒雨爬山,可以一览东峰、南峰和西峰的景色。我们出门的时候虽然没有下雨,但是鹞子翻身因为被雨水冲刷了一天,考虑道路湿滑,安全要紧,所以该景点是没有开放的,再加上小Young也光荣负伤,所以没啥好留恋的咯,转身走人,等下一次再来吧。
       另一边看东峰饭店~~~


          雨后初晴,是与昨天完全不一样的景色,站在东峰上极目远眺,果真还是壮观的。


到处都挂满了华山锁。




       旁边这个应该就是下棋亭了,鹞子翻身位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游人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几步须如鹰鹞一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可以看到下棋亭前面是没有路了,所以下到这里的小伙伴是要原路返回的。(摘自百度百科)
       鹞子翻身的门票是包含在华山门票里面的,但是安全绳的费用是30元/人,这个和长空栈道的收费是一样的。鹞子翻身游览过程是一批人员放下去玩好之后,等大家都安全返回之后,才可以放下一批人员下去体验。一批人大概控制在40人左右吧,所以你一定要玩这个景点话,那就住东峰早点去排队,不然真的要等很长时间,当然还要天时地利人和,像我们这样住在东峰也不一定可以去游览,可以说机会是可遇不可求。




       从东峰往南峰走,先就是得下一截坡度比较陡峭的阶梯,只有一边有锁链,往上走可能觉得还好,往下走双腿还是有点发抖的哦,紧紧的抓住一侧的锁链
       华山挑夫,挺不容易的~~~



昨天打伞是遮雨,今天打伞是遮阳,所以雨具、防晒工具一样都不能落下


       早晚是真的要穿羽绒服哈,最好就是这种轻薄款的,好收纳,负重也轻,虽然丑是丑了点,但是好用啊。




再回望一下下棋亭,遗世独立的感觉。


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就能感受得到它的陡峭了呢?!



       先下后上,走过一小段上山的栈道就到了南峰,这一段上山的路倒是不怎么陡,应该算是好走的一段路了。往上爬就是长空栈道的景点入口,还是那句话,小Young受伤,所以也不得不放弃这个景点,但是同行的两个小伙伴还是跃跃欲试的,也刚好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长空栈道景点宣布达到开放条件,可以进行游览,所以应该也是天意,要大家不要错过了。小Young就只能待在下面的小吃摊等待咯,真是羡慕啊。与此同时,也传来鹞子翻身景点开放的消息,所以这两个景点是否能够游览成功,真的是看天气、碰运气的
       长空栈道有年龄限制的,55周岁以上的游客不适宜进行游览。除了年龄限制,有这些情况的游客,也不能游览长空栈道:
1、身高不满150cm的游客;
2、患有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恐高症的游客;
3、赤脚、穿拖鞋、携带宠物的游客;
4、身着裙子,高跟鞋的游客,要挑战的美女一定不要穿裙子来哦,晚上也扛不住啦,挺冷的;
5、单人游览的游客,这一点特别提示,应该是长空栈道非常特别的一点。
       小提示:游览者需持本人真实有效的身份证件,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再次提示:单人禁止游览,两人以上方可装备安全带进行游览,我们排队的时候还有上来找人凑双的单身驴友~~~
       长空栈道也是上下一条路,所以也是需要等前面一批人回来之后再接着下后一批的,每一批也是有人数限制的,这也是一个需要排长队的景点,还好我们就是前面的第一、二批,真算幸运的,就是崴了脚呀~~~还要特别提示的是,长空栈道因为上下都是一条路,所以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要走的话,基本上就只能走到底了,不然你想想,其他后面的人就只能在如此狭小的地方从你的身上翻越过去,着实对其他人影响也很大,信心不足的小伙伴还是不要挑战了哈。爱美的小伙伴要记得涂防晒霜啊,上面应该是很晒的,就这么短短不到一小时的时间,我们去的两位小伙伴胳膊和脸都被晒伤了,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晒的景点。


       金天宫是华山南峰上的主要建筑,也是华山上边最为宏伟状观的传统宫殿建筑。这里是专门为供奉白帝的,所以此建筑也称白帝祠。白帝即少降,亦作少吴。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名挚,号金天氏。在五岳中他是专管华山的神。唐玄宗曾封他为“金天王”,元世祖则封他为“金天大利顺圣帝”。所以“金天宫”的名称也就是由此而起的。 金天宫始建于明朝,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都曾修葺过。金天宫大殿全为大片铁瓦,内塑有神像,院前大门边还建有钟鼓楼。这里大片松林,枝高叶茂,中有古观庙宇,配上林间小道,景色非常优美,清代诗人王又旦到此后随作诗一首:“探幽凌绝境,谒帝陟层巅。赤日岩中出,清流树抄悬。文窗陈俎豆,绣拱错风烟……”(摘自百度百科)


       华山也有一棵迎客松,华山迎客松是华山南峰仰天池西的一棵松树。因是一松孤立崖上,枝干苍劲多曲,形如躬身伸臂作迎客状,故名。


       南峰这里还有一个华山论剑的石碑,很多人在这里拍照,据说一路上有几块这样的石碑,北峰、西峰都有,但是我们好像一路上就见着这块了。


挑战完长空栈道之后就前往最后一个北峰了。




回望一下,这就是前往东峰的那条上山路啊,几乎都是在悬崖峭壁上直接凿出来的。



       远眺一下西峰。西峰大殿又称翠云宫,在华山西峰。始建于清初,但形制较小。后庙内主持周静观在此释经布道,由于他的博学与才华,吸引得四方信徒纷至沓来,庙内香火大盛,甚至于超过了诸峰各庙观,宫也由此而扩建重修。(摘自百度百科)


登山杖是路上的小伙伴支援小Young这个残障人士的,特别感谢好心人的驰援


在这里挂锁看着还是挺有难度的哦。





起了雾,应该有漫步云端的感觉。



游览完西峰之后,就是一直往下走,去找西峰索道,准备下山了。


       这个落差还是相当可以的哇,两边都是悬崖峭壁,所以西峰索道应该大风天气也是不能开放的,看着都觉得有点恐怖。



几乎垂直的角度




回望一眼,也是相当壮观。




在云中穿梭,不仅落差大,两座山峰之间的间距也是相当可观的。



       马上就要到达索道下站了,还是有点意犹未尽,不过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心慌,心脏不好或者恐高的小伙伴还是要注意,那就不要往下看了。总之,西峰索道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下了索道走上一段就是西峰这边的门牌了,下面就是购物中心,穿过这个购物中心就到了坐观光车的地方。



        我们在景区的中转站购物中心这里吃了点东西。
        先来一碗臊子面,臊子面是中国陕西省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是著名西府小吃,以宝鸡的岐山臊子面最为正宗。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对于陕西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黄色的鸡蛋皮、黑色的木耳、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摘自百度百科)


        再来一碗油泼面,油泼面也是陕西传统的特色面食之一,起源于明代,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油泼面是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腊汁肉、青椒土豆丝、青椒鸡蛋、西红柿鸡蛋等一起食用。(摘自百度百科)


南瓜粥,这个就不介绍了,完全是为了清一下肠胃。


再来一碗馄饨,完美了。


       晚上回到西安,准备去一家西安的网红店吃饭。搭了个的士,结果的士司机好像也不熟悉这个地方,直接就把我们放在了一条古街的路口,后来发现,这里应该是文房四宝大街吧。
       西安永宁门内东西两侧,东边是书院门,西边是湘子门。书院门因为61号的关中书院而得名,书院门外面一座宝庆寺塔,里面是仿古文化一条街,卖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西安有个北院门,在鼓楼北边。有个南院门,就在竹笆市与德福巷以西的地方。书院门东边是安居巷,西边就是南大街了。四百多年前,冯从吾辞官回到故乡西安,在宝庆寺讲学。这里建了书院,于是有了书院门。书院门有于右任故居博物馆,于右任当时在32号住。有醉长安,石全石美,蜀风堂,蓝宝阁笔庄,一品宣,秦鲁画廊,静心堂,文轩阁,芳竹阁,博雅斋,等等门店。这条街文化底蕴深,有一间门店,里面举办画展,是个人的作品展,有画延安窑洞的,画黄河的,画西岳华山的,画碧莲峰的,画黄山群峰的,等等。书院门是不要钱的,一年四季大门敞开,迎接八方宾客。往东走就是碑林博物馆,挨着柏树林,往北有卧龙禅寺,再往东还有董仲舒墓,往正北是钟鼓楼一带,总之这些文化气氛浓。


       穿过这条街,还走了不短的一段路,才找到今天晚餐的目的地,就是这家醉长安了。外面的装修还是挺古色古香的,晚上8点多,还是需要排队,看来确实是家人气店。


等待期间,可以欣赏一下美女抚琴,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穿越的感觉了


       终于等到上桌了,首先需要研究一下吃饭的工具——筷子,你会发现这里的筷子比正常的筷子要短,那是因为还有一截在旁边的小纸袋里,是需要自行安装上去的环保筷子。


就是这一截了,记得先装好,再开动啊,我们也算是长见识了。


       首先,必点的就是被评为“中国菜”之陕西十大经典名菜之一的葫芦鸡,每桌上都有这个葫芦。葫芦鸡是陕西省西安市传统风味美食,始于唐代。葫芦鸡的制作分清煮、蒸笼、油炸三道工序。制作时先放在清水中漂洗,除净血污,煮时用麻丝将鸡捆好,以保持鸡的整形,待锅内凉水烧沸,投入鸡,煮半小时取出,盛入盆内,添肉汤、料酒、精盐、酱油、葱、姜、八角、桂皮,入笼蒸透。油炸时,将菜籽油烧八成热投入蒸好的整鸡,用手勺拨动,至鸡是金黄色时,用漏勺捞出,沥油,随即盛盘中,上桌时另带小蝶花椒盐佐食。色泽金红,皮酥肉嫩,香烂味醇,筷到骨脱。含有丰富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饱和脂肪酸。
       据传始于唐代玄宗礼部尚书韦陟家宴名菜。 据《酉阳杂俎》和《云仙杂记》记载:韦陟出身于官僚家庭,凭借父兄的荫庇,贵为卿相,平步官场。此人锦衣玉食,穷奢极欲,对膳食极为讲究,有“人欲不饭筋骨舒,夤缘须人郇公厨”(韦陟裘郇国公)之说。有一天,韦陟严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办法制出,韦陟品尝后认为肉太老,没有达到酥嫩的口味标准,大为恼火,命家人将这位厨师鞭打五十而致死。第二位厨师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达到了,但由于鸡经过三道工序的折腾,已骨肉分离,成了碎块。韦陟怀疑家厨偷吃,不容家厨辩说,又命家丁将家厨活活打死。慑于韦陟的淫威,其他家厨不得不继续为其烹饪。第三位家厨接受了上两次家厨烹制的经验教训,在烹制前用细绳把鸡捆扎起来,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这样烹制出来的鸡,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鸡身完整似葫芦。这时,韦陟才满意。后来人们把用这种方法烹制出来的鸡叫作“葫芦鸡”。其制作方法一直流传下来。(摘自百度百科)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可以尝试一下。


牛杂,看上去就是火辣辣的啊,这个还是偏重庆的麻辣做法,所以就不再介绍了。


       洛南豆腐高汤白菜,洛南豆腐百年前就负有盛名,早在明清时期就随商贾走南闯北,曾被清乾隆皇帝钦点为御膳贡品,建国后曾多次作为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参加展览和接待嘉宾。但是实话实说,湖南的小伙伴表示吃不惯,总觉得味道怪怪的,所以这个就不推荐了。


       鲜果醪糟冰淇淋,这个特别推荐啊,味道一定是女孩子喜欢的,因为有醪糟,普通的冰淇淋就有了陕西的灵魂。这里解释一下,醪糟就是我们南方很地方说的甜酒。店员在问吃饭感受的时候,我们表示上面的豆腐不好吃,老板还很客气的又送了我们一份醪糟冰淇淋,这服务态度还是很不错的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