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泉州那会儿,泉州刚申遗成功。
趁泉州还未成为热门旅游城市,我跟伟哥决定麻溜出发。
DAY 1 西街—钟楼—觅鲤
搭高铁从广州南站出发,到达泉州站,历时4h30min。
我们住的地方在小巷中,步行去西街也不过10分钟。
旅馆同时经营着饮品店和酒吧,住宿还免费赠送一杯饮品和自酿啤酒。
饮品店设在顶楼,店内布置得比较精致,ins风,供游客凹造型拍照。
天台还能看到不远处的开元寺东西塔。
泉州历史悠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地,是世界宗教圣地,更是世界遗产城市之一。
所以你会发现这里的楼房并不高,大部分还保留着旧房子的样式,一条街看过去也是很接地气了,历史文化城市这名号当之无愧。
来到泉州,吃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住宿外面的街道有很多吃的店铺,经过看到一家叫“山腰梅兰浮粿坊”的店,看到“泉州非遗”四个字我就已经知道这是必吃的美食之一了。
浮粿,又名炸粿,山腰浮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下图便是梅兰浮粿,用海蛎、瘦肉、韭菜与地瓜粉等调料混合,调稀成粿团,经模具(梅花?)定型,再放入油锅开炸,皮薄酥脆,肉料香嫩。
十块钱三个,好吃不贵。
老板娘好客热情,赠与我们鱼卷品尝,尝过后味道确实鲜甜,便下单一份。
泉州西街是千年古城泉州最早形成的一条街道,不仅如此,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西街的游客中心三楼也能俯视西街,但视觉上没有有鲤天台咖啡酒馆,或者梅超风的视觉好。
有鲤天台咖啡酒馆有三层,装修风格还是不错的。
买了杯牛油果的饮品,就直奔三楼。
风景果然一绝,把整条西街都尽收眼底。
西街上出名的小吃不少,像亚佛润饼皮。
泉州润饼又叫“春饼”,是闽南一带颇具影响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闽南人在清明有吃润饼的习俗。
饼皮里面主要是胡萝卜丝,味道嘛,个人觉得比较一般。
还有吴氏手工麻糍。
麻糍是闽南著名小吃之一,原料有糯米、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吴氏麻糍从糯米团子的制作到麻糍的包裹,每步都是纯手工制作,是一家百年传承的老店。
有芝麻、花生、椰蓉三种口味,2块一个,便宜好吃。
边吃边逛,很快走到钟楼这边。
泉州钟楼始建于民国1934年,距今已经有88年历史。
钟楼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同时融合闽南风格,中西合璧,是泉州标志性建筑之一。
出发前的攻略里列了觅鲤这个地方,去到有些失望,就是一栋里面有多家餐饮店的楼。
时间已晚,没有再进去逛,加之下雨,打包西街一些小吃,便重返有鲤拍西街夜景,结束泉州的第一天。
DAY 2 开元寺—浔埔村—洛阳桥—南音艺苑
泉州的第二天,我们换了一家民宿——慢居.杨桃公馆。
这家民宿是由60年代的番仔古厝改造而成,红砖红瓦,在保留房子本身的闽南元素外,还融入民国风情。
住进来,也算体验过住在泉州旧时房屋的感觉。
开元寺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
开元寺内东西塔是镇国塔、仁寿塔的合称,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
东西塔上的浮雕是不同的,东塔象征婆娑世界,西塔则是西方极乐世界。
打车过去浔埔村。
那里有着用海蛎壳砌起来的百年老屋,叫“蚵壳屋”。
浔埔村里生活着浔埔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
她们身穿彩色服饰,黑布裤,头发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中间插上一根簪子。
据说年纪越大的浔埔女,头上的鲜花越多。
路上也有看到浔埔女,但不好意思偷拍就没拍照了。
虽说到了刻着“浔埔”这块石头这边,但也不知道是不是走错路,也没看到蚵壳屋,所以随便逛了逛就去吃饭了。
吃饭的地方忘记名字了,但味道真的非常不错哦。
特别是海蛎煎。
它不像广州卖的蚵仔煎放那么多红薯粉,泉州的海蛎煎口感香脆,每一口都是煎炸适中的海蛎,让人停不下来。
来到泉州,也不得不吃泉州卤面。
泉州卤面并非卤水作汤的卤面,而是由各种配料做成卤汤与面条混起来的卤面,材料有香菇、虾、猪肉、蚝肉、鸡蛋、芫荽菜、蛋丝、胡椒粉、糖、盐等。
吃饱喝足,便打车去洛阳桥。
洛阳桥又叫万安桥,也被称为“海内第一桥”,它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和广东广济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边停泊着一些渔船,渔夫渔女会把打捞出来的海蛎拿到附近的地方卖。
置身古桥,遥望离洛阳桥不远处的城市高楼,有种身处两个时空的感觉。
太奇妙了。
泉州的非遗文化“南音”和“提线木偶是不容错过的。
民宿很nice的给大家立了演出公告,如下图。
为了不错过演出,在体验完古桥风情后,我们就打车回民宿了。
通政巷嘉礼馆离我们住宿的地方不远,民宿老板告诉我们有近路,15分钟就到,但我们也是找了很久。
可惜周边不知是施工原因还是其他,去到处于闭馆状态,提线木偶这项非遗文化只能留到下次。
走路去新门街那边,因为演出在晚上,期间还有两三个钟,所以中途也是走走吃吃。
路过一家炸物店,看到炸醋肉便进店品尝了。
炸醋肉是闽南的名小吃之一,当然还有四果汤。
发现泉州很多煎炸的小吃都非常好吃,景点不多,好吃的不少,这也是我以后还会去泉州的理由吧。
又下雨了,还是中大雨。
等了十几分钟雨越下越大,不知道雨什么时候会变小,只能冒雨前行。
跟着导航路过金鱼巷,只有几家店铺开门。
距离南音开场还有一段时间,我跟伟哥去了附近的发廊洗剪吹,也是很搞笑了。
洗剪吹还送按摩,人均不到20块钱的快乐。
南音是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去南音艺苑听南音,20元享受一小时的文化盛宴,非常非常值。
第一次听南音,印象最深还是那曲《走马》,用乐器奏出那忽近忽远的马蹄声,以及跌宕起伏的节奏,怎一个精彩了得。
DAY 3 天主教堂—清净寺—通淮关岳庙—小西埕
这是一座很“少女心”的教堂。
它通身淡淡的粉色,它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花巷天主堂。
这里是泉州一个庄严却浪漫的地方。
走了很远的路,只为品尝一碗泉州味道——水门国仔面线糊。
这家传承了一百多年的总店坐落在市场中,客人络绎不绝。
面线糊看似普通,制作流程却很繁琐。
面线糊糊而不烂,清而不浊,鲜美可口,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配料。
来水门国仔也必须尝一碗猪血汤。
这可是被评为“泉州十佳名小吃”之一。
以大骨熬制,加入特殊香料,猪血弹性可口,汤喝起来爽而不腻。
经过文庙,恰逢周一闭馆,只能直奔清净寺。
清净寺是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通淮关岳庙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将近千年的历史。
庙内香火终年旺盛,庙内庙外香炉面前不断有磕头礼拜的人,香案上摆满贡品。
都说通淮关岳庙求签灵验,我跟伟哥也求了支签,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刚好就是“7”,我名字的谐音。
解签2元,简单几句却令人感慨,确实说得挺准。
关于解签,求姻缘的话,它是这样说的:
“允可许身,毕生靠得住,天赐良缘,不宜犹豫”。(❤️)
文华酒店有小龙虾节,于是午餐就决定吃自助餐。
几种做法的小龙虾陆续上桌,小龙虽然小了点,但味道还是可以的。
白岩松说:“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这句话被写在小西埕的墙上,成为小西埕的一道风景。
小西埕是个很适合打卡拍照的网红点,在这里能耗上几个小时。
路上看到很多许愿牌,我们也给彼此写了一个。
搭高铁回广州之前,我们去打包了侯阿婆肉粽、姜母鸭(路边闻到很香顺手买的)。
这两样在泉州也是名小吃,味道果然好吃,不到20分钟被我们吃光。
以下是杨桃公馆贴心给的泉州攻略,几乎涵盖泉州“衣食住行”其中两样,也发出来给大家参考。
泉州三天两夜这篇游记也算告一段落了。
一如既往开心,一路有你。
————————未完待续————————
p.s.如果你还想看本人写的游记,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慢活樂活”,不定期更新,附上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