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自驾环游(托斯卡纳+亚平宁四国)之马耳他

作者:enbo-T 显示图片

这段行程是整个意大利行程中国呢的一段,从那不勒斯飞到马耳他,从马耳他飞到罗马继续意大利之旅。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之称。因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这个地中海的小岛数世纪,故因此得名。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9月独立。马耳他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康米诺托和费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其中,马耳他岛最大,多天然良港;第二大岛为戈佐岛。大约相当于上海的四分之一。

从那不勒斯机场乘坐廉价航空easyjet的航班飞往地中海中的小岛国马耳他。



飞越地中海到达马耳他。飞机上看下去这个岛屿是典型的地中海干热气地貌。

马耳他在西西里岛南侧,因为地理位置独特,让军事和经济战略价值尤为重要,所以马耳他这个袖珍小国在历史备受外来侵略,而英国的统治时间为最长。 但是,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个国家充满了多元性,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接受外界的认可度也极高。移民投资非常的火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教育投资,投资的回报是人才的回归,最为明显的是影视剧的拍摄,所以这个国家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业和影视产业,《特洛伊》《角斗士》《权利的游戏》等等在这里拍摄,整个国家好多地方都可以找到电视剧的影子。


马耳他首都瓦伦塔是最小的首都之一,同时也被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瓦莱塔城由米开朗基罗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莱利设计。为增强防御功能,背海一面有圣艾尔莫堡护卫,隔海湾左方有迪聂堡、曼纽尔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护,也就是“三姐妹”城(后城门方向建有弗洛里阿娜防御工事),使瓦莱塔城处于核心。城市建筑布局整齐,基本上是垂直相交的平行路网组成,这里也可以看到纽约城市规划的祖宗。瓦莱塔古迹很多,建于1571年的骑士团首领宫(现为马耳他国家总统办公所在地)和建于1578年的圣约翰大教堂等赫赫有名。圣约翰大教堂这座典型的文艺复兴晚期建筑被认为是瓦莱塔的象征。城内的上巴克拉花园(也叫总理府花园)可以俯瞰大港壮丽迷人的景色。
斯利马和圣朱利安其实与瓦莱塔连在一起,不知是应该被称为两个城市还是一个城市的两个片区。斯利马和圣朱利安是马耳他主要的游客集中地区,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酒店、餐厅、商店、酒吧和俱乐部。在19世纪50年代,斯利马是富人的避暑胜地,到了以后才感觉这里真的没有地方可以避暑,不管在哪里都是地中海灼热的阳光。真正能够避暑的只有清晨和夜晚。
我们住在靠近斯皮诺拉湾的圣朱利安,这里相对清静,早晚都可以在海边散步。
到达酒店安顿下来后,乘公交车前往瓦莱塔,车程也就十多分钟。



瓦莱塔古城的入口。这个被称为“瓦莱塔城门”的项目是由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它其实是瓦莱塔历史城市中心的出入口改造项目,不是古城门。现在是作为文化娱乐中心来使用的。但确实与周边的历史建筑很协调不突兀,又充满了现代感,不愧是大师之作。


穿过“瓦莱塔城门”南侧就是市政厅和广场。



再向南可以到达靠近海边的上巴拉卡花园,这是瓦莱塔市中心一个安静漂亮的小花园,那里的喷泉雕塑拱门都很有味道,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隔海观望对面的“三姐妹城”。这也是曾经频繁在电影中出现的角度。



在这个黄昏,意外地赶上了一场当地人的婚礼。因为花园是开放的,宾客和游人交织很有意思。海边的炮台被布置成典礼现场。令人惊叹的是在婚礼进行中,炮台居然还可以鸣炮。这可要比弄个吹拉弹唱的班子来劲得多呀。



瓦莱塔东西长,南北窄。从西到东都是这种有着大大的坡度的平行街道。老城的建筑基本都是砂岩筑成,细节也很丰富,不愧为


马耳他总统府建于1571年,这里曾经是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的宫殿也称为圣安东尼奥宫。总统府总体布局是马耳他的传统风格,中心为院落,四周两层房屋,呈长方形,庄重肃静。驻马耳他的圣约翰骑士团第13位团长保罗就任后,把自己拥有的一座小别墅扩建为圣安东尼奥宫以便招待客人。新居四周环以形式工整而结构复杂的花园,园中密植柑桔,池塘内饲养着从西西里运来的各种鱼类。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圣安东尼奥宫成为英国总督府,今日则成了马耳他的总统府。现在宫内除有部分地方供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外,其余地方作为公园供游人休息和观赏。马耳他虽几度易手,但它一直是权利的中心。英国占领期间它为总督府,现为马耳他总统府和国会所在地。除了作为马耳他总统的官邸和国会,这里还作为军械库珍藏了大量冷兵器时代的武器。
总统府北侧是瓦莱塔老城中最大的一个广场,占据了一个正方形街区的二分之一。在广场上经常举办各种活动。


瓦莱塔老城北侧海边有许多海岸边的餐厅,在这里晚餐还是很惬意的。


从瓦莱塔乘坐轮渡跨海可以到斯利马。背后就是瓦莱塔圣约翰大教堂的穹顶。整个老城的颜色和海岸边的岩石融为一体,颇为壮观。

马耳他号称有全世界最清澈的海,以其美丽的海洋胜景闻名于世,而马耳他的“三蓝”:蓝洞、蓝窗和蓝湖最为引人入胜。


蓝洞(blue grotto)位于马耳他机场的南侧海岸的格伦迪镇,是天然形成的水上洞穴群。洞下海水碧蓝、晶莹清透,美不胜收,也是潜水爱好者的好去处,被评为欧洲十佳潜水地。一般来说,早晨至下午一点是游览蓝洞的理想时间。从瓦莱塔乘公交车不太方便到达,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前往。


蓝洞是要乘船去观看的,都是这种小船,每条船大约乘坐6-10人。


码头边的海水就非常湛蓝清澈,在这里潜水的游客也非常多。


乘船大约十分钟分钟,沿海岸掉头往南码头对岸山崖下就是“蓝洞”的入口了。





靠近洞穴入口处,海水颜色随着光线的角度变化开始丰富起来。




洞穴内部有些地方海水不深,但是异常清澈。颜色美极了。


各种各样的蓝。



这种清澈的蓝的确是很难让人忘怀。

从蓝洞上岸,我们乘坐公交车到达马耳他最南侧的美丽湾(Pretty Bay),美丽湾位于比尔泽布贾。作为马耳他南部海岸罕有的沙滩之一,碧绿的海水包围这海滩,是当地人最喜欢的目的地。在夏季,美丽湾海滨呈现的是一片热闹的场景,排列着餐馆、咖啡店、小吃店和冰淇淋店的一条商业街。



正午时分,地中海的阳光确实太过于强烈了,我们在这里午餐休息了一会起程前往“蓝窗”。

“蓝窗”(blue hole),位于最北侧的奥代什岛上。从蓝洞乘车到达主岛最北边的码头,一路基本上可以浏览这个国家大部分的风光。大约四十分钟一班的轮渡可以到达奥代什岛。这是马耳他的第二大岛,蓝窗就位于岛的西北侧海岸,从码头可以乘公交车前往。



“蓝窗”在我们到达前4个月,因为大风引起的巨浪冲击尔坍塌,永远消失了。我们到达这里时才体会到所谓的大风与巨浪,站在岸边山崖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强烈的风。山崖下的海面在这个大晴天波涛汹涌,翻滚的波涛中偶尔会露出原来岩石的基脚。
《权利的游戏》中龙母有不少戏份就是在这里取景的。山崖上石头表面非常锋利,很不好走,看来当初拍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从网上找了一张蓝窗还没有倒塌时的照片,当作缅怀。


从奥代什岛原路渡海返回,乘车回到圣朱利安。一路上经过不少乡村城镇。才感觉这虽小,但还真是一个国家。

第二天一早出发前往“蓝湖”(Blue Lagoon)。蓝湖位于科米诺岛,从本岛到奥代什岛的航线上远远可以看到。
到蓝湖只能乘船前往,我们在酒店买好了船票,等小巴过来接了从斯利马的码头上船前往科米诺岛。前一天乘车基本上从南到北纵穿了整个马耳他岛,车程大约40多分钟,没想到海上的直线距离竟然要啊花费一个半小时。看着海面湛蓝,但是浪却很大,上下两层的客船颠簸起伏得很厉害。
蓝湖其实是一片很大的海湾。船到码头后,大家四散开去,各自寻找适合的下水地点,还要翻越一个小山丘才能到达“蓝湖:的海边,沿路和海滩基本上是岩石遍布,穿着拖鞋在这里走真是一种煎熬。
但是湛蓝的海水真是漂亮,深深浅浅的一大片,这确实是我所见过的最漂脸的海的颜色了。




最后还是觉得,在“蓝湖”坐在岸上看海的感觉要比在海水中玩耍更好。


在这里有放着震天响disco音乐的快艇来回穿梭,开船的不像一个水手倒像是DJ一般,专门找高高的浪头冲过去让船高高地跃出海面,一船的乘客每次跃起都随着水手把手举起来高呼。几乎海面的每条船都是如此,欢喝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极了酒吧中的party。只不过这是在蓝天碧海之下。
蓝湖的行程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返程时已是黄昏了,看着夕阳在海面落下,船在海面上颠簸得更加厉害。只不过在这上下两层的大船上没有人随着每一次颠簸挥手高呼。


到达酒店时已经时晚上了,在酒店对面的一家街头餐馆中我们点了每次必点的“东方炒饭”,这是我们偶然发现的一家宝藏餐厅,味道不错,价格便宜,环境也很nice,有时候还要等位。马耳他的餐厅味道都还不错,但是和意大利比起来似乎没有那么“西餐”,好像更杂揉一些,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我们这种东方口味还是可以一直吃下去,不会出来十天半个月后想吃中餐。


本来想上传一段视频结束马耳他的回忆,但无论怎么转换格式都不能上传。这是在下巴拉克花园婚礼上的礼炮,当时鸣炮的时候还真是蛮震撼的。
在马耳他逗留了三天,接着从马耳他飞罗马,继续在意大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