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看热闹?看门道?详细参观笔记已整理打包!

作者:灯火阑珊 显示图片

山西游第三天之——【云冈石窟】
下面这两本书是云冈石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由云冈石窟研究院编写,被儿子带着按图索骥!


1、关于石窟群的参观
 (1)选择简单参观的~景区并不大,走马观花看看,拍拍照片2小时足够了!
 (2)选择致了解的~景区洞窟共有45个,主要的洞窟有20个。慢慢看下来得3、4个小时。
        关于石窟群参观,有些游客觉得没什么意思,都是石刻的佛像,大同小异。而有些人却看得津津有味,赞不绝口。总结下来,参观的游客大致可分为五种:👇🏻👇🏻
    第一种,景点打卡型。🍭每到一个洞窟,迅速拍照,然后赶往下一个洞窟。此类的优点是参观速度快,出片数量多。缺点是没时间细致观看,毕竟看图片和身临其境还是有区别的。
    第二种,现场直播型。参观过程中,现场发送朋友圈视频,有的直接开直播。优点是让没来过的人一睹为快。缺点是影响他人参观,而且太费流量了,哈哈!
    第三种,扫码自助型。景区宣传栏都有二维码,扫码收听电子导游讲解。优点是边听边看,自由度大。缺点是听时间长耳朵难受,如果人多嘈杂,容易听不清。
    第四种,导游讲解型。景区有导游人员提供讲解服务。优点是讲解比较生动有趣,如果有幸遇到优秀的导游,也算不虚此行了。缺点是,导游人数有限,很可能找不到人讲解!
    第五种,自力更生型。有些人本身就对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也有些人提前做了攻略,可以自主参观。优点是参观不至于走马观花,自由度大。缺点是前期要付出些辛苦哦! 
2、关于景区停车(交通)(位置)
  (1)优点☞停车位充足,小车收费10元。
  (2)缺点☞景区出口距离停车场较远。
      云冈石窟的停车场管理可圈可点哦,不必担心堵车问题,管理科学,不会拥堵!
3、关于景区购物(金钱)
   (1)景区内的购物点设在云冈石窟博物馆里面,根据需要自主选择。
   (2)景区外的购物点设在景区出口处的美食街,有饭店也有卖小商品的。
————————————————————
 如果你正好喜欢听云冈石窟造像背后的小故事,那就跟随这篇游记一起来听听吧!毕竟来都来了奥!

前一天去的五台山,住在了忻州。



途中遇到雁门隧道,北魏之后,云冈石窟逐渐衰落,梵音唱晚之声再没有越过雁门山峦。


进入大同,这条路只有双向两排道,十分颠簸,路上全是拉煤的大货车,速度超快,路边不断提示小心落石!


景区导流井然有序!


下图是云冈石窟备用停车场,地上的铁制边条形成车位线,很是合理。虽然五一期间车流量非常大,但是由于景区管理科学,秩序井然,开车来的朋友完全不必担心停车问题哦!


门票130元/张,120cm以下儿童半价。


昙耀是北魏僧人,年少出家,为太子拓跋晃所礼重。云冈石窟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昙曜。如今的他,慈祥地看着千年之后的人们。


昙曜长期生活在凉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主持过天梯山石窟的建造。说到这,推荐一部豆瓣评分9.6的纪录片《河西走廊》,里面有讲到昙曜,B站可以免费收看哦!


因为参观那天有些阴天,所以很多照片色调会比较暗淡。


从昙曜广场的大门进入,就是佛光大道。东西两侧各13个骑象四棱柱石雕。而六牙白象是佛教的吉祥物。其中六牙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据说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生于人间时,乘六牙白象。



佛光大道的尽头便是这一组扇形浮雕环壁。石壁呈半圆形,长约20米,高4米。北侧雕刻的是北魏皇帝礼佛的情景、南侧雕刻的是皇后礼佛的情景。南北遥相呼应,和谐统一,虔诚肃穆。




两座浮雕中间有一颗人工雕琢的金叶菩提!


从云冈石窟公园到石窟造像群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穿过灵岩寺。



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儿子手里拿的就是之前说的那本书,怕弄脏了,包上了书皮。之后我会将石窟造像和它背后的小故事介绍给大家,希望给还没有来过云冈石窟的朋友做个简略解说。另外,五一期间导游难找,参观时偶尔也能蹭一段解说,我也会把蹭到的有趣内容跟大家分享!


灵岩塔,位于大雄宝殿后,为五层石雕方塔。


匾额:法云弭布。左右两侧的对联没拍进来。上联: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实不虚说。 下联: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应作如是观。


位于石窟群入口处,原题记是1956年云冈文物保管所在整修第二十窟窟前积土时发现的。题记内容大致是佛的法力无边,它象一面明亮的镜子,照耀、沐浴着世世代代、十方万物。雕造佛像可以使后来的人们瞻仰佛的形容时感到宁静,怀念佛的仪态时得到快慰。生生受其泽润,处处鼓舞欢庆。


由此小山门进入,将开启正式参观旅程喽!
米元章题:“入佛知见”,联云:于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众生。


第1、2窟为双窟。1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为弥勒,南壁两侧是维摩诘及文殊菩萨,东壁是佛本行故事浮雕。


什么是佛本行故事?佛本行故事又称佛本生经。广义指佛经中的一个部类,包括所有讲述释迦牟尼从出生、出家、成道、说法以及涅槃的故事。


第2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塔”—起源于印度梵文stupa,又称浮图。


古道车辙遗迹为北魏时期真迹,为了观赏,后修了车马。为了文物保护,设立了栏杆。



如果不身临其境,永远无法想象石窟造像带来的震撼!相机永远无法取代人眼的真实感受!特别是在巨大的石窟造像面前,人显得极为渺小!
第3窟又名“灵岩寺”,是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原设计为大型塔庙窟,形制罕见。其内部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但终北魏一朝未能完工。窟外依崖原建有木构大阁,但现今仅存有上方一排12个梁孔和地面两排柱础石。


不断修缮中的石窟。


第3窟内主像为本尊坐佛,两边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即西方三圣!主佛约有三层楼高。参观的时候一直都有好多只白鸽在洞窟里盘旋!不时落在大佛的肩膀上!


主尊阿弥陀佛面部圆润丰满,倚坐,神态超然!站在大佛面前,心情顿感宁静,祥和!


第5、6窟是一组双窟,窟前四层木构楼阁为清顺治八年修建。其作用应该是防止石窟风化吧,毕竟已有好多造像风化严重,很是可惜。



窟内造像是云冈中期洞窟的代表。第5窟主尊,坐佛,高17米,是云冈最高最大的佛像。舟形火焰背光直抵洞窟顶部。这种大佛像,一定要来现场看哦,震撼!我已经尽力将自拍杆举到最高了


第5窟西壁胁侍佛,立佛,火焰背光,头光三重。





洞窟里的举架实在太高了,拍不全


第6窟中心柱


第6窟南壁佛龛,正中央为释迦,高发螺髻。左侧是维摩诘,头戴尖顶帽。右侧是文殊菩萨,头戴宝冠。


第6窟佛本行故事☞【树下诞生】释迦摩尼的真名为乔达摩·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据佛经讲,摩耶夫人夜梦菩萨乘象投胎,而后有妊,胎满十月。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径蓝毗尼花园,园中有无忧树,枝叶茂盛,花色香鲜。摩耶夫人举手欲牵摘树叶,太子从右胁降生!众神之王帝释天半跪着准备接住太子。


因为造像太高,仰视拍摄看不太清楚,下面这张是书中的图片,那时的造像颜色还是比较艳丽的,现在几乎都是石壁的颜色了。


第6窟佛本行故事:【骑象入城】国王欣闻太子出生,即赴蓝毗尼园接迎太子回宫。国王双手举抱太子乘七宝象舆前行。按照古印度的传统,净饭王邀请婆罗门中学识渊博的人为太子取名,经过一番讨论,取名为悉达多。


第6窟佛本行故事:【阿私陀占相】苦行僧阿私陀仙人,半坐于束帛座上,国王夫妇合掌礼敬。仙人两手捧起太子观相,说:大王,太子具三十二相,如有此相好之身,若在家者,年二十九为转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广济天下!不过话说回来,净饭王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出家


第6窟佛本行故事:【太子乘象】太子逐渐长大,净饭王希望太子长大后成为统一天下的君主,而不是出家修行成为普度众生的觉者。画面表现的是太子在王宫中与众人游玩的场景。


第6窟佛本行故事:【宫中娱乐】太子奉净饭王之命娶妻后,净饭王还为太子挑选了许多相貌美丽、才学兼具的女取悦太子,但太子仍旧郁郁寡欢,每到晚上总是独自在王宫中冥思苦想,宫中的欢愉场景根本不能打动太子。


第6窟佛本行故事:【出家决定】太子妃耶陀罗卧于塌上,太子单腿盘跨塌旁,拖腮冥思,身后半跪一个高髻天人,塌下四伎乐。太子暗自思忖:我今当学古昔诸佛所修之行,及应远此火之聚。于是决定离宫出家。


第6窟佛本行故事:【逾城出家】当太子牵着马走出王宫时,想要出城门,却看到城门紧闭,这时太子声如狮吼一般说道:“过去诸佛出家修行的方法,我现在也能做到。”话音刚落,天上就降下四大天王托起太子所骑白马的马蹄,帮他逾越了城门。


第9、10窟是一组前后室结构、具有汉式殿堂布局形式的双窟。


第9窟窟门,仿中国传统庑殿式建筑。脊上雕刻金翅鸟。下方五枚莲花门簪,拱门两侧各雕刻一金刚力士。堪称云冈石窟最美的屋顶。


五层楼阁式塔顶有力士作托举状。这对巨大浮雕的托梁侏儒像为阿特拉斯,即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擎天神。


第9窟北壁上方二佛并坐像,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为题材的法华信仰造像样式。一佛宣扬法华,一佛护持法华。过去、现在二佛同时论说法华,表明从过去到未来“正法”的持恒性。


第9窟之云冈石窟【最小的造像】参观时恰好有一位导游介绍第9窟的造像,说云冈石窟最小的造像只有2公分,不太容易看到。后来她用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了造像上让大家观看。






第10窟前室的梁柱,有点罗马帝国的韵味。


第15窟南壁千佛。佛经中宣扬说,雕刻千佛像或抄经千佛名号,可忏悔往世生死之罪,消除现世种种灾难,得福获利。且临命终时,还可受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十方三世诸佛的迎接,往生佛国乐土。



重头戏来啦——云冈第16-20窟,史称“昙曜五窟”,是北魏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也是帝佛合一的产物。据记载,沙门礼拜皇帝是北魏首创,确立了北魏佛教为统治者服务的基调。窟中主像分别是北魏的五位皇祖,但具体是哪五位,说法不一。

第16窟主尊大佛高13.5米,波纹状发髻,神情端凝,琉璃镶制的眼球早已失落。此尊佛像以【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为原型。
拓拔濬的祖父是太武帝。文成帝拓拔濬去世时只有26岁,故该造像一派英俊之气,其服饰已经汉化,这款服饰被称为“褒衣博带”,此为当时南朝士大夫的服饰,这里作为袈裟披到佛像上。参观时有人戏称为打着领带的大佛。


第17窟主尊像是菩萨装的交脚弥勒,高15.6米,头戴宝冠,胸佩蛇饰及短璎珞,束腰收腹,下穿羊肠长裙,具浓郁异域情调。此尊佛像据说是以【北魏景穆帝拓拔晃】为原型。
拓拔晃为太武帝长子,被册立为皇太子。太武帝下诏灭佛时,拓拔晃设法保护了许多佛教弟子,后来太武帝听信宗爱谗言,致使太子拓拔晃忧郁而亡。其子文成帝继位后,追封其为景穆皇帝。《魏书》评价其为:“明慧强识,闻则不忘。及长,好读经史,皆通大义。”《资治通鉴》评价其为:“太子晃素好佛法。太子为政精察。”


该窟主尊为立佛,高肉髻,眉眼细长,具有拓拔鲜卑形象与气魄特征。这尊佛像是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原型。
太武帝是北魏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28年,文武双全,开疆拓土、平定叛乱。但是这样一个看似英明神武的皇帝却下令坑杀沙门、焚毁寺院,佛教遭受重创,史称“太武帝灭佛”。
【太武帝灭佛】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太武帝觉得佛教的发展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僧人有着各项的特权,不用交租,也不用服兵役,无形中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且太武帝发现有些寺庙私藏武器。太武帝之所以如此选择,很可能是因为这样做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巩固皇权,而且有利于国家征兵和征税。但是宗教上却不利于北方佛教的发展,杀戮了过多的僧人。


【千佛袈裟】这身千佛架裟与大佛造像形成鲜明对比,这在国内外各种造像中是极为罕见的。但这对那位既有显赫战功又有灭佛过失的太武帝是较为恰当的,也不难看出这千佛袈裟披在此尊佛像身上的用意。这是运用“往生”的观念进行的独出心裁的设计。结合当时“蹭听”导游的讲解,它的意思可能是太武帝当初杀戮佛门弟子,弟子殉道而往生极乐净土,把千百蒙难而成正果的形象附在太武帝的衣衫上以资永念,兼示惩罚。佛像左手置于胸前,或许是在扪心自问,或许是在忏悔……


第18窟东壁菩萨像,头戴三面宝冠,圆盘间隔以忍冬叶。正面圆盘内有一禅定坐佛,盘顶半月形饰物是流行于波斯萨珊王朝的日月冠装饰。耳饰为莲花吐穗。


主尊佛西胁侍佛及弟子。


第19窟主尊坐佛,穹隆顶,大佛高16.8米,耳轮齐肩,目光悠远。三世佛分别安排于主窟和东西两个附窟中,主窟中有高达16.8米的坐佛主像,是昙曜五窟第一大佛,也是云冈石窟中第二高度的佛像。此尊佛像是以【北魏明元帝拓拔嗣】为原型。


在19窟西壁上,有云冈石窟最为暖心的一组佛传因缘故事雕刻“罗睺罗因缘·父子相见”,释迦牟尼手抚儿子罗睺罗头顶。


第19窟西耳洞倚坐佛,耳廓宽大垂肩。


第20窟禅定坐佛,高肉髻,广额丰硕,鼻直眉长,眉间施百毫,嘴角上翘,法相庄严。这尊释迦佛像是以【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为原型。这尊佛像原为室内佛,但是由于岩壁坍塌,佛像才露于室外。


大佛为袒右键式袈裟。大佛挺拔健硕的身躯,显示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与强大,是云冈石窟雕刻的代表,也是中国早期佛像艺术的空前伟作。道武帝率领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后,为了赢得汉民族的信任,道武帝拓跋跬选择了佛教为国教,开始在中国北方大规模的建寺立庙,以此做为缓和民族矛盾的手段。


云冈西部石窟,多为民间集资雕凿,主要完成于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后,此区域多为小型窟龛。


第39窟,五层方塔,四面每层均开龛造像。窟四壁主要为千佛题材。


供养人也叫施主、功德主,是出资修建石窟的一般佛教信徒。云冈石窟中出资造像的供养人来自不同阶层,怀着不同的动机和愿望。


很多西壁造像已经严重风化。


“中国由此迈向大唐”——余秋雨。石碑附记中描述,当年鲜卑拓跋氏提振华夏文化,且广泛汲取印度、希腊、波斯文化而形成当时人类文明的交汇中心。北魏以小集大、以野尊文、血缘相融、大气新凝,以孝文帝为代表的北魏王朝拓宽了汉文化的生命气场,所以大唐不远矣。余秋雨先生在这里道出了一个由大乱走向大治的感悟,后来李渊、李世民在山西太原起兵,华夏由此走向盛世大唐。


北魏孝文帝,这位只活了32年的年轻人,成功实现了鲜卑文化的“汉化”,使汉文化发生重大变革。当时世界上各大重要文化也在这里汇聚。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巴比伦文化通过一条长长的通道,与平城连接。


建在风貌保护区的云冈石窟博物馆,没有采取将以往类似项目的处理,将建筑体量沉入地下,以消极的态度回避现代人对历史遗产所依附环境的改变。而是使这个现代技术支撑的当代建筑,与整个景区“意与境”融合。


有些洞窟没有拍摄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修缮状态,无法进入参观。


石破天惊,横空出世的5.1万余尊石雕造像,以无言之美穿越千百年来历史更替的烟尘。一眼千年,云冈石窟蕴藏的历史文化符号如星河般灿烂,厚重之美令人震撼。



“云冈石窟”匾额为黄庭坚书。这种具有庄严、威仪性作用的石阙山门,富有生机的云冈造像元素雕刻于石阙上,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北魏时代气息。


云冈石窟金翅鸟。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脊饰丰富多彩,有鸱尾、鸱吻、兽吻、角兽等,唯云岗石窟景区内的建筑,主要以须弥山、鸱尾、金翅鸟为屋顶脊饰。




释迦摩尼悟道时说: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著一切智,无师智自得显前。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未悟的诸佛。


感谢阅读,祝平安顺遂,所起皆所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