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古镇 -- 在四川省汶川看南粤元素和藏羌文化

作者:linkway 显示图片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距成都76公里,都汶高速、213国道、三江旅游快速通道穿越而过。
水磨古镇是汉、藏、羌等民族交融区,在5.12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由佛山市对口援建。在这里,南粤风情与西蜀人文、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
水磨古镇是国家5A级风景区。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水磨镇受灾严重,20%房屋倒塌,55%房屋严重损坏,全镇没有一座完好无损的民房,没有一条完好无损的道路,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公共设施。灾后重建工作,广东省佛山市负责对口援建水磨镇,经过两年奋力拼搏,提前完成援建任务。重建后的水磨镇区2000多人口,每户均分到一套住房、一个商铺。
水磨镇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奖。

水磨古镇景区主要由 "寿溪湖、禅寿老街和水磨羌城" 三大区组成。

寿溪湖


禅寿老街的牌楼


水磨羌城的碉楼


从成都去水磨古镇,可从茶店子乘车前往。
茶店子汽车站到水磨镇,票价35元。
也可乘车到阿坝师范下车。


或是正值暑假开始,错过了水磨客运站,大巴直接开到了阿坝师范学院。
LZ在此下车。
阿坝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有14个二级学院、2个研究所,开设有文、理、工、管、法、艺、教、史8个学科门类24个本科专业,7个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余人。


景区核心由寿溪湖、禅寿老街和水磨羌城组成。
看下导览图,图中从西到东的河流是寿溪河
阿坝师范在图的西南角,寿溪湖的南侧,于是,LZ从三水桥跨过寿溪河


三水桥的东侧有一座步行桥是致远桥
这是水磨古镇灾后重建的一座步行桥,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月竣工。
主体采用预制小箱梁简支梁桥,上部为木结构长廊,木材为俄罗斯进口樟子松,桥梁全长87.4M,造型独特,韵味古典。
图中桥的左侧的塔,是春风阁


走在通往古镇的途中(半边街),看到一个楼盘销售处
水磨江山, 是一个主动健康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 涵盖生态颐养度假区、花田体验区、生态旅居区、文创休闲区等。


二村河,远处是鹞子山


水磨中学
始建于1969年9月,5.21大地震后由佛山市援建,成为具有藏羌文化元素的新学校。


寿溪湖
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肌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


寿溪湖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并序》中记载“……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名溪湖。”


桃源广场


桃源广场的东侧是西羌汇


西羌汇


春风阁高高在上, 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
春风阁得名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阁依山而建,从桃源广场沿“Z”字形阶梯往上。 


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修建的挑廊吊楼,现在是一家客栈。


春风阁
“春风阁”是深入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


春风阁内部
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


春风阁前的广场
春风阁,左边是汉族的亭台楼阁,右边是羌族的碉楼。


春风阁前的广场
有土特产商店、餐馆,还有客栈。


临街的木结构二层楼
木穿斗结构,斜坡顶、薄封檐,开敞通透,檐廊用以联系各个房。


门口挂着皮货的商店
还有水磨中学家长委员会写给中学的感谢信,中考成绩优异


临街的建筑


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平面呈“U”形分列布局,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白塔等建筑风格集中国传统建议体系之大成,是典型的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建筑,具有轮廓清晰、布局深蕴、多轴线明确等特点,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禅寿老街


贩卖当地土特产的商家
地处山区,山货品种丰富,有松茸、灵芝菌、栖木菌、牛肝菌、红菇、竹荪等。


禅寿老街
最左侧是水巷子


字库塔
又名“惜字宫”、“敬字亭”、“圣迹亭”、“文风塔”、“焚字炉”等,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字库塔始自唐宋,兴于明清,是我国古代“惜字如金”、“敬天惜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的产物。
字库塔始建于清代,90年代初期毁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字库广场照壁斗书“大爱无疆”四字,寄托了灾区人民对广东佛山同胞鼎力相助、携手共建的感激之情。
右侧的碑文镌刻《水磨灾后重建纪念碑》。


禅寿老街


万年台
万年台始建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88年),是明清时期水墨演绎的重要场所。
万年台于90年代初期毁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建筑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86平方米,建筑平面是“凸”形分布,歇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七架九脊檩,素筒瓦屋面,灰塑脊,顶施藻井,并彩绘。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川西民居建筑结构的简洁、朴实、庄重等特点,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


万年台


万年台


万年台年的广场


旁边有一家 “ 官渡粑粑 ” 店


官渡粑粑
官渡粑粑,云南官渡的地方特产,面食,烘制而成,粑粑内含芝麻、花生、核桃等磨细果仁与白糖混合为馅,松软香甜,十分可口。


禅寿老街,土特产商店


禅寿老街,土特产商店


禅寿老街,土特产商店


禅寿老街
水墨镇社区居民委员会


禅寿老街


禅寿老街


禅寿老街
出口


禅寿老街牌楼
立柱上的对联写的是:“传承文化佛山水磨共造西羌文化名镇,保护生态广东汶川共创汶川生态新城”,记载了广东佛山援建队伍进驻古镇,重建水磨家园的事迹。


出禅寿老街,前方通向和谐广场(水墨羌城)


水磨羌城占地面积61117平方米,是灾后重建的民心工程,建筑结构9度设防,把羌寨建筑的石结构、泥结构、石木结构、木结构等建筑方式综合运用,传承并发扬羌族建筑文化体现了会从古朴、粗放的传统建筑群落迈向现代化城镇的新羌城概念。
水磨羌城的传承与创新,使之成为羌族建筑城镇化的典范,被誉为“中国最美羌城”。


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水磨羌城的交汇处,寓意各民族、各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也在这里充分展现和融合。


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水磨羌城的交汇处,寓意各民族、各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也在这里充分展现和融合。


水磨亭
为明朝晚期建造,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充分反映了古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踪影,也是古岷江流域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从历史遗迹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今天水墨古镇名称的由来。
水磨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活用具,最早记载于晋代,汉代以后蓬勃发展,三国时期多功能水磨机具已经诞生成型。宋代叶适《财总论二》:“坊场,河渡免引,茶场,水磨之额,止以给吏禄而已”。该水磨为明晚期建造,距今有400余年历史。它是水磨古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缩影,也是古岷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真实写照。


白塔
水磨白塔是古印度教及藏教东渐的实物佐证,亦是历史上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虔诚祈愿。


和谐广场
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水磨羌城的交汇处,寓意各民族、各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也在这里充分展现和融合。


和谐广场
阅报栏展示的古镇风采


和谐广场的北侧,有一排餐馆、咖啡店。
石磨豆花,是游客比较推崇的美食。



桂城街
羌族特色的建筑
羌族住宅多建于高山或半山腰,多坐北向南或坐西北向东南。善于利用地形,采用错落、跌落手法,构筑三层住房。平面多作矩形。底层为圈畜、贮藏等生产用房。二层为正房、灶房、卧室等生活用房。正房高大明亮,层高达45米。房中常以石块砌一火炉,用以做饭、取暖。炉上设铁三脚架。炉火不灭,称“万年火”。后墙作木雕神龛,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周围上部常作阁楼,为贮藏间。顶层靠后墙处突起一排不设敞廊,称为照楼。它与前面的平屋顶一起构成农业生产活动的晾晒操作场地。


桂城街
街道二侧有阿坝州各地区冠名的门面。

马尔康
马尔康市,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的县级市,马尔康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
风景名胜有克莎民居、松岗直波古碉、大藏寺、查各寺、婆陵甲萨古城遗址等。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有着众多的演奏乐器。羌笛,在汉代就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最适于独奏,但也可为歌舞伴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


桂城街


羌绣广场
羌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羌族姑娘的拿手绝活。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件件精美绝伦。


街道二侧的门面很多以四川省的地名命名。

若尔盖
若尔盖县,隶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阿坝州北部。
旅游资源有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草原、纳摩神居峡、降扎温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省级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包座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又有巴西会议会址、包座战役遗址、古潘州遗址等人文景观。


松潘


松潘县,又称松州,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位于阿坝州东北部。
松潘县历史悠久,明朝洪武时期先后设“松州卫”、“潘州卫”并“松潘卫”,松潘由此而得名。1913年改松潘直隶厅为松潘县,县级建置沿用至今。松潘县交通发达,拥有黄龙、牟尼沟、松潘古城等风景名胜。


阿坝县
阿坝县,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与州内的若尔盖县、红原县、马尔康市、壤塘县接壤。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阿坝县旅游资源有神座景区、莲宝叶则景区、曼则塘湿地、茸安柯河峡谷等自然景观。


茂县
茂县,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阿坝州东南部,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
茂县名胜古迹有:羌乡古寨(国家AAAA级景区)、叠溪·松坪沟、九顶山、叠溪地震遗址、黑虎羌寨碉楼群、营盘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宝鼎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地岭国家森林公园等。


小金县
小金县,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阿坝州南部。
风景名胜主要有两河旅游区、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等。
还有红军会师广场,就是红军长征史上著名的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地点。


羌笛广场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有着众多的演奏乐器。羌笛,在汉代就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最适于独奏,但也可为歌舞伴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


羌族特色的建筑。


羌碉广场
“水磨羌城”碉楼是整个羌城的标志性建筑,高10米左右,雄伟气派,大气磅礴,它蕴含了羌族的千年历史与建筑文化,凝结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羌族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千百年来,羌族先民为了避免战乱,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


寿溪湖


商业街
古镇对面商业街


远眺水磨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