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湾古镇总投资约50亿元,是集美食、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复原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以62大文旅景点为核心的景区,展示独具漯河特色的人文风貌,以5A级景区为规划、总规划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44万㎡。
漯湾古镇
新石器时代
先民就在这里定居生息
贾湖遗址发现的
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
将中国文字史向前推进了4000多年
将中国音乐文化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
商周时期
漯河小镇就逐渐形成
因滨临隐水(今沙河)故称隐阳城
属召陵县管辖
南北朝时期
隐阳城改称奇雒(luò)城
宋朝 漯河人依水建寨设镇
沙河通航、船只停泊
商业也初露端倪
因而取了个很吉祥的名字
叫做“源汇寨”但当时叫了“源汇寨”的漯河却归郾城县管
县衙门将其升格成了镇
叫“螺湾河”镇
螺字是海螺的螺
直到 明朝嘉靖 三年
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
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
遂改“螺”为“漯”
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漯字
河,是文化的体现
明永乐十年
郾城知县王季立诗言
“螺湾汇双河”
“向彼螺湾河”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年)
郾城知县张仕周
在《退城碑》中明确提出了
全新的“漯河”地名概念
改“螺”为“漯”、改“湾”为“河”
从文化内涵上都有了新的层次
漯河自此成为闻名全国的商贸重镇
经过近四百年间
人们不断地认知、培育而逐步形成共识
“漯” “河”二字
既符合地方地理特征
又有深厚的河文化内涵
风雍典雅,特色鲜明
总规划约3000亩的漯湾古镇景区,涵盖62大文旅景点、5大美食街巷、8大旅游消费综合体等旅游体系,并通过水上游船、明清古建等游玩方式,以及民俗舞乐、历史剧目等沉浸式汇演,让游客身临其境般体验活态的漯河文化,吸引无数游客观光打卡。
当地小吃胡辣汤雕塑
北舞渡和逍遥镇都是依托沙河航运存活下来的。胡辣汤也是依托沙河航运存活下来且渐成为地标性食物的。两地的胡辣汤有共同的名称,必然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其一,以经营牛羊肉的回民为研发传承主体;其二,用料都离不了沙河沿岸盛产的小麦粉和粉条;其三,烹饪的过程大致无二。两地的胡辣汤大都肉多汤鲜,但细品之后也不难发现又各具风格。北舞渡的汤味浓郁,以胡椒的香辣为特色;逍遥镇的汤味鲜爽,以辣椒的爽辣为主打。常言道:货出地道。舞阳人以北舞渡的汤色为荣,西华人以逍遥镇的汤味为傲,虽传承百年亦不改初衷,已经养成了当地民众独具个性的饮食习惯。
当地名吃烩面雕塑
烩面
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烩面全在于汤,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贾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漯湾古镇入口处,城市主干道五台山路澧河桥通车在即;通车之后,古镇5分钟车程直达高铁西站,享“双高铁”红利,不仅便捷连线两大鼎级省会郑州、武汉,打造省会城市的近距离休闲度假“后花园”,更打造便捷的高铁3小时近距离旅游线,辐射鄂豫皖晋中部四省、长三角区亿万游客市场,融入并丰富豫中乃至中部地区旅游体系,打造中原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成为亿万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古镇景区纯正明清古建筑风格,在整个大漯河都是首屈一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
目前,漯湾古镇首期街区规模已成,未来的城市中心、无数游客的游玩胜地,已经斩头露角、释放超高人气!这不,过年期间,仅仅截止到大年初五,就已经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眼下踏春游如火如荼,每日游客都络绎不绝!这人气,妥妥问鼎大漯河C位!
根据漯河的文化底蕴,为漯湾古镇量身定制365天别开生面的特色精彩活动。以特色汉字文化为本底的《字圣传奇》、再现沙澧千古情的《水韵漯湾》、演绎抗金名将岳飞及副将杨再兴爱国情怀的《精忠报国》……未来,漯湾古镇就是展示漯河历史文化的大舞台,是沙澧畔最璀璨的不夜城,用充满地方特色的活动持续引爆旅游人气,玩转流量,带动消费,保障景区商家收益!
🐮牛行街
牛行街为漯河市一条街道的名称。1955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校刊<教学民研究>第十期登载胡兆量、黄河清的文章《漯河市经济地理》,其中提到“漯河市影响范围超过了河南省界,是一个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市代替周口而成为巨大的牲畜集中心……到了1931年达到了4万头的空前纪录。这里所说的“全国意义的牲畜集散中心”、“巨大的牲畜集散中心”就是坐落在党纪国漯河市牛行街。
自从1911年漯河市第一家牛行“天顺长”成立起,牛行生意日益发展壮大。民国13年(1924年)牛行已发展到20多家,从龙王庙街一号到南大街志尽头,实在没有再发展的余地了。这年舞阳人刘发祥开的牛行“共和义”首先挪出源汇寨南门外。接着,新野人扬庆堂开的“同伴祥”也挪了出去,紧跟着“振兴和”、“大兴和”、“三义兴”等地也相继搬出。
出了南寨门是一条不足两庹宽的南北路,路两边是两条沟,由于这条街开的都是牛行,人们便把这条新街叫做牛行街。后来各家牛行出人出钱把路两边的沟填平,拓宽了路面,牛行街的地盘扩展到干河沿,约有三华里长。 到了1935年,牛行街有牛行140多家,从业人员近1500名,全年上市牲畜80万头,成交28万头,是漯河牲畜市场上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从此牛行街名声大振,买卖牲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进入80年代以来,牛行街较往日萧条,特别是进入90年代,牲畜市场基本不存在了。主要是市肉类加工业直接收购菜牛,加上市场开放,多家经营,牛行街已名不符实,但它遗留给人们的繁荣景象却是永久的。目前牛行街已更名为漯河市的"泰山路"。2007在相关人士的推动下,泰山路又更名回"牛行街",近期漯河市政府正在着手发展漯河牛行街。
灶王殿
文峰塔
郾城八景之~崇岗饮社
崇岗在郾城区裴城镇的宋岗村。这里是一片高岗地,也是一座古庙宇,现宋岗学校所在。环顾四周,平畴沃野,既不是古驿官道,又不具备山川园林之美,怎么成为一大景观呢?据地方志记载和民间传说,商朝武丁时代,漯河地区曾发生过蝗灾。
有一年,夏秋的庄稼将要成熟时,铺天盖地的蝗虫飞来,农民叫苦连天。在这紧要关头,商王武丁率领文武百官和士兵来到此地和农民共同扑杀蝗虫,使蝗灾造成的损失尽量减少;同时号召农民生产自救,稳定了农民情绪。武丁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相传他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农民生产上的艰苦和生活上的困难。
武丁在位59年,死后被尊为商高宗。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宋岗修建了一座商高宗庙,香火不断。历代刻有不少石碑,赞美、歌颂武丁,形成了一座相当规模的碑林,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来此观赏品评,他们或谈古论今,或饮酒赋诗,或长啸高歌,或划拳行令,于是形成了“崇岗饮社”这一美景。
谢公翼有诗赞曰:由来饮社久消沉,庙祀高岗自古今。试看扑蝗一片石,今人犹识帝王心。
郾城八景之~隐水风帆
氵隐水亦称氵殷水,即沙河。相传,远古时期的有道明君唐尧想把德高望重的巢父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巢父不愿接受,就躲避到古殷水一带隐居起来。从此,殷水改为氵隐水,并且,隐、殷两个字都加了三滴水。明清时期,郾城南关的沙河是有名的水旱码头,船桅林立,千帆竞渡。北岸有一通无字石碑,来往行人都喜欢抚摸它,天长日久,这通碑被摸得光滑玉润,能映照出碧水蓝天,氵隐水风帆,石面上好似一幅美妙的图画。
遗憾的是石碑早已失落不见,这一名胜仅留一古渡口。当时的情景,诗人谢公翼曾写诗赞道:城头烟色映青山,城底清流复几湾。何处客船楼外过?东风吹送一帆间。
姜子牙🎣钓鱼
“玩转”景区的“流量”效应,赋予古镇“网红”属性,源源不断吸引着各地游客!其“吸粉”效果,从今年的春节国潮狂欢就可窥见端倪:从时尚网红打卡到传统民俗国粹,从童趣梦幻游戏到特色大型舞乐……配合富有文化底蕴的景点游玩,整个漯湾古镇宛若一方奇幻古城,每一处都让游客流连忘返,每一场狂欢都引得游客们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