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位于林芝的巴宜区境内,“鲁朗”用藏语解释就是“龙王谷”,被誉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们前往拉萨和从拉萨返回时都曾途径此地停顿。
还是在4月4日我们从波密前往林芝的时候途径鲁朗镇,在G318国道旁的鲁朗风景区停下车来。这个景区比较小,号称是4A级,60岁以上的游客可以免票。
进入景区,里面几乎没有另外的游客。
宽阔的草地上铺设有木栈道,路旁有提示牌,提示游客不可以离开栈道而踏入草地。
在景区里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查看地图得知那是南迦巴瓦峰,不过离得太远,近处又有青山遮挡,看不出雪山的雄姿,也就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草地上可以看到一些不知名的花,这几朵姿色还算艳丽的花开得正旺。
沿着栈道继续向草甸深处走。
很快来到一条小河边。
两座吊桥架设在河之上,原来这条小河叫“鲁朗河”。
鲁朗河在这儿分叉形成一个河中岛,两座吊桥相错架在河床上。吊桥的桥头堡用山石垒砌,很有藏式风格。
走过吊桥,来到小岛河滩上的一片空地,牦牛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啃食着草地上细如毛发的嫩草。
鲁朗河河水流清澈见底,冰冷彻骨,它从远处的雪山而来,与河底的鹅卵石拥抱了一下便又急匆匆地奔向远方而去。
河滩上两科枯树干一座一左一右,像两位岿然站立的哨兵一般守卫着这片脆弱的草甸。三位老美女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真有那么一点乐不思蜀的劲头。
走过河对岸,继续沿着小路前行,就会走到扎西岗村子里面。那头小牦牛在吃草,我们过去看看。
大家都想与小牦牛作朋友,可小牦牛就不这样想。
我们就此停住了脚步,慢慢欣赏着这儿的美景。
玩了一圈又回到这颗枯树旁,把牛角型的树干作为道具也不错。
玩了近一个小时,便走出景区继续西行。
4月11日,我们自拉萨开启返京行程,行驶了470公里后,于傍晚时分再次来到鲁朗镇。
鲁朗镇现在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它曾获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国户外最美小镇等称号,是广东省援建的项目。
这里虽地处3700米的高原,但气候还是比较湿润的。G318国道沿鲁朗河蜿蜒伸展,纵贯小镇。小镇里既有高大尚的五星级酒店,也有大量的民宿,因此也是G318自驾的最好的中途停靠站。
跑了一整天,也该休息了,决定在此安营扎寨。
见天色晴朗,光线也正处于“温柔”时刻,还是先看看景吧。
鲁朗河上的“绵曲桥”,这座桥基本就是为观光而建,桥梁为钢体结构,在上面建有木质桥廊。
涓涓细流的鲁朗河,可能是因为水流并不充分的原因,在百度地图上是看不到的。
绵曲桥的桥头堡充满了藏风元素。
既然是国际旅游小镇,镇子里的酒店肯定是少不了的。在镇政府附近询问了两家大酒店,每晚的价格都在两千元以上。我们被“吓”了出来,兜儿里的“荷包”还没有鼓起来,还不能住进这么奢侈的酒店里!择一处普通的民宿吧。找了几家都因为卫生条件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值,放弃了。最后在扎西岗民俗村中找到了“平措智慧”。虽然简陋了些,但还是挺干净的,后来又每间房再外加40元添加了电暖气。安排停当后,让老板给我们每人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条。饭后,田野很快黑了下来,于是大家纷纷钻入各自的被电褥子加热了的被窝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走出房间,立刻被眼前的扎西岗村景色迷住了!顾不得去拿相机,便用手机一通狂拍!
早餐后,准备开车在村子里转转,老板借给了我们每人一张“游览卡”,凭此卡可以免费在扎西岗村范围内游览。他还叮嘱我们一定要到“经幡阵”去转转山。当然他也收了每张卡50元的押金。
我们驾车沿着村中的小路开始慢慢欣赏村里的风景。
山脚下的草甸上错落着藏式小屋,好一派牧场田园风光!
远处的雪峰在仰天长歌,山腰间的云带在轻盈地扭着舞姿。
曾经有不少驴友称赞这里具有欧洲瑞士的美,我看说得还是恰如其分的,甚至这里比瑞士还要更美!因为这里是我们自己的家园。
有传说文成公主进藏途径这里,看到如此美丽的地方也是被吸引到了。称这个地方是个吉祥宝地。从此这儿就被称为扎西岗,藏语的意思是“吉祥坡”。
拐入一条更小的土路,有牧民见我们有“旅游卡”,但坚持要加收每人5元的“卫生费”。入乡随俗给了20元钱。一路上坡来到一处小山包上,“经幡阵”到了。
这块黑色的文版上介绍说:“扎西岗经幡阵相传是英雄格萨尔王点将、驱魔的地方。鲁朗百姓视此地为圣地,每逢大型祭祀、丰收季节、藏地传统节日或平时,都会到此煨桑、转经、悬挂经幡、抛洒风马,祈求神的庇佑,寄托美好意愿”。我们也煞有介事地围着经幡阵转了两圈。
转完经幡阵继续观景。
村子里居然还在小山岗上修建了一座观景平台,我们登上平台看着不远处的雪山,村子里牛圈的围栏,勾画出一幅风光美景大画图。
有这么好的景色还是要飞一下滴。
高空中看扎西岗村的美丽景色。
继续驾车沿小路前行,扎西岗村真是一步一景啊!
这头牦牛刚刚还在低头吃草,见我们的车开过来,警惕地抬头凝视着我们。仔细看,牦牛脖子上挂的“铃铛”是用发动机活塞制成的,这个铃铛的响声肯定比不上铜制的清脆。
转着转着又来到昨天找酒店时停车的小广场。
仍然是那条鲁朗河,但已经不是昨天的同一条河啦!
再补一张打卡照吧。
沿着小路向北慢行,来到一个大酒店旁,找好停车位,便四处游荡。
酒店完全是藏式建筑,酒店建在鲁朗河畔,是恒大集团的产业。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但满满的豪华气息。
在酒店开放的庭院周边随意转转。
水塘那边的房子挺漂亮。
这栋建筑也很入眼。
我们又来到湖边。这个湖实际是鲁朗河流经低洼处形成的。原以为远处的雪山是南迦巴瓦峰,但仔细查看地图,才知道南峰在它的更远一些的地方。
漫游中见到一个“泉眼”,不知道是原生的还是人造的?但水从那孔洞中不停地往上冒,然后顺着人工修建的河道注入鲁朗河的湖中。不管吧是原生的还是人工修建的,它把这儿点缀得还真是挺漂亮的。
河道上架着一座小木桥。
初春时节,山上的植物还没有泛绿,但这种景色也足以使人陶醉。
湖中观景台。
在湖中居然有一座转经塔,是不是一种点缀呢?如果不是的话,藏胞们又怎么到湖中去转经呢?嗨!我也是多余有这么多的疑问。
这边厢又是另一家豪华酒店的客房了。
这家酒店的风格与恒大那家有明显的不同。
鲁朗除了有美轮美奂的山色湖光,还有被游人大赞赏的特色美食——石锅鸡。石锅鸡是鲁朗的特色招牌美食,网上多有“不吃石锅鸡那就不叫到了鲁朗”说辞。正好也该“打牙祭”了,那就来一顿吧!在街上转了一大圈,到处都是吃石锅鸡的餐馆,也看不出哪家最好,最后随便找了一家落座。
要了一个中份的,半小时后,石锅被端上餐桌。菠菜是随石锅赠送的,又要了一份凉菜。据介绍石锅是当地人用整块石头凿制而成的,鸡是当地的土鸡,还要加入一些藏药等佐料。吃过后没有感觉到有什么特殊的味道。
吃完“石锅鸡”后便离开鲁朗一路向东疾驶。不久天突然下起了雨,急忙降速缓慢行驶,下午4:30才通过“迫龙沟特大桥”。过了这座桥,便驶出林芝的巴宜区。
13日过然乌镇,14日抵巴塘,15日穿理塘而过。这是理塘的西城门,拍了一张打卡照便急匆匆地离去。
16日抵达成都。此时距北京还有18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的首次西藏之行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之后便是一路高速疾驶。途中在汉中和临汾停留并会见老战友,于4月19日安全顺利地回到各自家中。
这次西藏的行程历时24天,总行程近万公里。在24天里,我们游览了洋县的油菜花、昭化古城、大渡河泸定桥、雅鲁藏布大峡谷、巴松措、羊卓雍措、纳木措、布达拉宫等景区,途中更是少不了一路的美景装满眼。
一路下来,单车只身前往,一名司机,配三名“司机助理”,没有遇到什么危险路况,高反也是在预料和可控范围,应该说是一次完美的行程。
此次西藏行,我们共支出费用20229元,人均5057.25元。具体分析其概况是:
交通费用 8151.79元,占总费用的40.3%,是占比最高的部分。其中:
燃油费 6306.58元,占交通费用的77.4%;
高速通行费 1803.21元,占交通费用的22.1%;
停车费 42元,占交通费用的0.5%,可以忽略不计;
住宿费用 6798元,占总费用的33.6%;
餐饮费用 3187元,占总费用的15.8%;
景区门票及景区摆渡车费用 1880元,占总费用的9.3%;
购物(主要是食物、水果、氧气等必需品)212元,占总费用的1.1%。
这次西藏之行是我更换新车后的首次长途出征,行驶里程9050公里,消耗燃油831.54升,单耗9.2升。这个指标对于非承载的H9来说应该是很好看的了。
沿途所加注的燃油改为95标号的,主要是为了避免高原动力不足的状况出现。
而各加油站燃油的单价,也是不尽相同的。其中八宿的单价最高,达到8.88元,比林芝和拉萨高出1.4元,其次是左贡的单价也达到了8.39元。而途中经过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的单价仅为6.7元以下。
当然行前对车辆的保养、购置防滑链以及拖车绳等费用没有包含在总费用之中。
计划在疫情稳定后再走一次西藏,届时一定要到阿里和珠峰大本营去看一看,再有就是要走一走G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