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为一张照片去旅行吗?
几年前看到网上的一张图,深深的种草了松阳这个地方,因为时间,因为疫情耽搁又淡忘。
上个月看到松阳飞茑集新房开业的推送照片,又重新生长出一片草原,这次不能耽搁了,马上订房。
于是因为两张照片,开启这次古村落的探访。
来之前我没做其他攻略,晚餐时问了老板兼厨师兼服务员等等的全能小哥,制定了第二天的行程,我们只去了部分几个古村落,在村落里乱走会有打卡点,也可能不全。大致说说我可以提供的基本游玩信息,再说说我的游玩感受。
旅行嘛,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人,风景也会变的不同。重要的是用眼睛去看,而非跟着攻略拍照打卡;用心去感受,而非“来都来了”“走过路过”。
共3天2晚
DAY 1 - 上海➡️陈家铺村(放行李)➡️平田村
DAY 2 - 陈家铺村➡️西坑村➡️松阳县城➡️杨家堂村➡️松庄村
DAY 3 - 陈家铺村漫游➡️上海
我们定的住宿是在陈家铺村,第一天去平田村是因为上陈家铺时路过看到有一个村落,去了陈家铺发现陈家铺已是浓雾,能见度太低,所以往下开到地势相对低一些的平田村。
(浓雾中的樢咖啡露台)
(初抵陈家铺村的魔幻开局)
(第二天醒来床上的视角,云雾散开,原来真的有仙境)
从上海出发驾车5h(不含停车休息)
从杭州出发驾车3.5h(不含停车休息)
高铁丽水站下来后自驾1-1.5h。
若非自驾则包车出行。
(拍摄于陈家铺村高出,虽然天上云层很厚,但能见度还是很远)
(拍摄于陈家铺村高出,喜欢这种可远眺又对称的感觉)
1⃣️导航定位准确,定位你想去的村落,都能到航道村落门口,在每个村落门口都有停车场。无需停车费。
2⃣️三都乡相比四都乡路更绕一些,我们开的时间更久,雨天部分道路有泥路,部分道路在修路及拓宽。
3⃣️松阳县城去三都乡村落路上有多个平台照相点,注意停车规范。
4⃣️山里天气阴晴不定,翻过一个山头可能就一片迷雾,我们穿越了8公里的迷雾山路,雾最浓处能见度10米左右,小心慢行,文明鸣笛提示。
在探访的几个古村落中,松庄的桃野和陈家铺的飞茑集我觉得都可,一个小桥流水,一个高山远景,看个人喜好了。
这次入住的,飞茑集颠覆了我对“民宿”的理解,他可以和五星级酒店一样舒适,还更有味道。有了最初的喜爱后,简单了解了创始人,品牌的理念,以及对当地的扶持,更爱这个民宿品牌。以后再展开说说。
🚗 - 高速148 + 加油500/次 加了2次
共1480
🏠 - 酒店 2499/2人/2晚
🍜 - 晚餐200/2人/天 + 午餐100/2人/天
共700
✳️ - 共4679 人均 2340
1⃣️村落都不大,每个村落走过0.5-1h左右都能逛完,再慢慢拍照的话1.5小时充足,时间自由安排,都无需门票。
2⃣️平田村、陈家铺村、西坑村都在四都乡,开车都不远。杨家堂村和松庄村在三都乡,如一天时间游玩四都+三都可将松阳县城作为中转,午餐、加油。
3⃣️进入村落后只能徒步,所有村落多处于山坳之中,且稍有一些海拔(几百米),雨天雾天湿气大,石板路为主,非常湿滑,部分路面覆盖了青苔,最好穿防滑户外鞋。村子依山而建,台阶非常多,我们走了1w步左右时登高41层。
(远观松阳县城)
平田村:村里人不多,很多楼改建成摄影工作室,有一家讲究的饭店(去时未开门)民宿多,还有在建民宿。
陈家铺村:路相对好走,商业化相对方便,村民多,自然风光好。咖啡好喝。经常云里雾里。
西坑村:进村前弯道处拍远景很好看,夏天可玩村外小瀑布
杨家堂村:拍照最出片,如要拍金色小布达拉宫要看好天气,算好去的时间。
松庄村:有一条小溪,有一座石桥,我心里松阳的名片,清秀,位置最隐秘。
(西坑外拍照点)
我能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安静,我们是年后工作日达到,在探访古村落的过程中,除了在杨家堂遇到一对情侣外,就只有我们两人一行的游客。很多时候说话都会刻意压低声音,生怕打破村子里的最后一份静。
(飞茑集的樢咖啡有个户外平台,可接待非住店客人,住店客人88折)
(樢咖啡平台视野)
此行最爱的地方是陈家铺村樢咖啡的露台,占据了最中央的视野,坐在那里,看云起云散,偶尔传来的白噪音,眼前只有山和云,他们有时候是jpg,有时候是gif。我看见一缕云从山的一侧来,以为他会去对面的山头,但“出门”不久,就逐渐消散不见。又一缕云“出门”,我以为他会和刚刚的兄弟有相同的命运,谁知他却逐渐加入了上层的云雾团队中。我以为喝着咖啡看云卷云舒的时间会过的很慢,实际却过得很快。
(樢咖啡内部)
我想到第二个词就是秘境,《中国国家地理》说这里是“最后的江南秘境”,来之前,我觉得只是宣传语,吸引你来,我也为此而来。来之后,我觉得“秘境”用的非常准确,我也真切体会到了“秘境”的含义。例如我们短住两晚的陈家铺村,两天下午都起了浓雾,他便隐藏在云雾里,你若在半山腰抬头,陈家铺便是山上的一团云。
还有松庄,要不是路牌的指引,你在山里盘山路过,只会听到溪水声,不会想到,你如果停车,再往下走,树林下方会看见一个山坳,里面藏着有《中国国家地理》镜头下的绝美古村落。他藏在群山里,藏在树林下,但幸好走到了镜头前。走在松庄村,不由想到九年制义务教育里的桃花源记。不由好奇第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是怎么走来,怎么发现,为何定居,600年来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等等。我们来的时候开始下雨,溪水清澈却湍急起来,走在村里你总能靠声音找到去溪边的路。这条小溪让整个村子更富有灵气,而溪上的古桥则增加了一份稳重和生活气。或许这两者的结合,再加上村子本身自带的隐秘感,才让那位摄影师提起相机,拍下了名片照。我也提起手机相机,角度不对呀,哦,要长焦在远处拉的,拍不出大师级的作品,但保留了此刻对秘境的理解。
云雾把陈家铺包裹,树林将松庄隐蔽,但云啊树啊不止十八弯的路啊,更像一堵墙,墙里面的人想出去,墙外面的人想进来。这里是秘境,也是围城。
我想到的第三个词是原始,这里不只是开发的景区,还是这些村民们的家,这里有他们的生活。因为这里的山路不止十八弯,所以他开发过,可又没完全开放;他想吸引人来,可又没那么多人会来,所以部分原始dna在2022仍得以保留。在村子里走偶尔听到几声听不懂的吆喝或爽朗的笑声,村民各自站在家门口,有种山头喊话的感觉。村落依山而建,邻居们看起来离得不远,但可能走过去不仅需要跨越有两层楼的高度,还要绕一段远路,因此喊话大大节约了沟通成本。
(每个村落都有很多柴火房,里面柴火大多码的很整齐,极其舒适,还会摆一些家用器物)
记得在杨家堂的时候,村子中间位置的一户大人家,有一台卡拉OK机,从进村开始,“还珠格格”还有些不记得,但年代感拉满的主题曲就成为了bgm,不管你在村里的哪个角落,都会有个感情充沛,但高音就是上不去的灵魂歌者陪着你走。如果放在大城市里,早就无数个投诉电话向他飞去,但在这里,这歌声突兀却合理。遇到唯一的游客还不忘吐槽一番“这首已经唱了两遍,但第二遍还是没唱上去啊。”
(拍摄于杨家堂村摄影亭,最出片的地方)
(杨家堂村高出处,一个平台,未修缮)
在探访各个村落的途中,快到村子门口的地方,总会看到一些柿子树,因为季节已过,去的时候只看到零星的柿子。当地人种它是为了讨口彩,但我总觉得在这烟雾缭绕的地方,看到红色的星星点点,配上干枯的枝桠,有那么些许浪漫。
可能因为春节刚过,好多户人家门口还贴着春联,看上去都像自家写的,直白地写出新一年的期望。有的外出务工门已上锁,有的离开很久,屋子已十分破败,甚至有半塌的危房,曾经的曾经村便是经济中心。当你感叹人都搬出了吗,每到饭点,村子又里都会升起袅袅炊烟,还有百家饭的味道。抬头,原来山腰间绕着的云雾不止是云雾,还有生活。
(古村落的房子上到处是时光的印记,他好像已经很年迈,但还在承载一家人的风雨。房子后面的树看上去很萧条,但我想来年春天,他又是一条好汉。)
还想说说,很多人吐槽,现在村民开民宿,做农家乐,不纯粹,但我想说,你觉得的商业,就是他们现在的生活,难道原生态就一定要穷苦,不能追求旅游红利下的小经济?至少我看到的村民你对他点头他会回以微笑,你想体验原汁原味的古村落生活,他有,以此来获取利益,并没有任何不可取和不合适的地方。至少让这里除了围城,多了一个可能。至少让更多的当地人留下来,也有更多的原始留给我们墙外的人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