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16|登杭州临安百丈岭,走浙西昌北古道

作者:Jasmine靖 显示图片

2022年2月15日,时逢学生们开学前一天,我给他们上寒假数理化的课程就正式结束了。终于不用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赶六点二十二到站或者停车四分钟、六点二十八开走的三号线和宜山路六点三十八开走的四号线了,也不用晚上上完课十点才到家。大约有个三天的假期,就想着就近去放松一下,徒步登山。

了解到浙江有非常多的名山,而作为浙西三尖之一的百丈岭的雪景格外出彩,特别是还有山上的草甸镜湖,就想去看一看。因为跟团登山,交通有保障,可以坐大巴从市区到山脚,所以就临时起意,在微信搜索里搜“2.16百丈岭”,筛选了多个徒步团的行程,最终选定“精灵户外”,130元/人的团费,一早上在杭州地铁2号线建设一路集合。

本来想趁周四老爸休息,带爸妈一起出门透个气,但是老爸单位里不允许出沪,老妈因为之前2.4去过苏州,最近被疫情影响,无端躺枪,行程卡上带了星号,就不能去了。于是,就只能我一个人自费一日游,自己注册好12306,买火车票。

为了在预算范围内节省开支,还能从家附近的上海南站出发,“宁早勿晚”到集合点,我就买了绿皮车K1805的班次,28.5元,行车时间早上4:23-6:29。


怕迟到,我凌晨两点四十五就醒了,比订的闹钟还早,还起床找身份证,三点多就出门骑车到上海南站,路上掉了一个苹果和一包餐巾纸。候车,上厕所,吃我妈在我出门前给我削的梨。我怕起不来,还麻烦了老妈替我“看着点时间叫我”,好在我自己起床了。干粮是老妈昨天晚上去面包店买的,冲锋衣、鞋子、充电宝老妈也给我打包好放包里,再去睡觉,笔芯~


火车上,我睡过了“嘉兴站”、“海宁站”,打开高德地图,看到定位图标沿着路线一点点往前挪动,逐渐靠近“杭州站”,感觉就非常治愈,不然盯着时间就很焦虑。


出站以后,就从“城站”坐地铁五号线到“人民广场站”转地铁二号线到“建设一路站”,在建设一路站D出口上个厕所,在B出口外左转集合。路上看到有浙江大学站或者靠近浙江大学某个校区就很亲切,可能就是“考的次数多了,考不上也感情深了”(考研)。



我一路上在大巴里戴着小兔子眼罩睡觉,偶然醒过来看看窗外风景,毕竟晚上就睡了两三个小时,还是比较困的,也没背单词。周三天气多云,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雾茫茫的,但总归比周四下雪、周五下大雨的好。



大巴盘山而上,可以看到周围的山从一片绿到零星的雪覆盖其上,逐渐接近目的地。


早上十点半左右开始从古道登山。一个领队在队伍最前面,系路标;一个领队在最后面,收尾,保证大家都能上去,不掉队,两人都用对讲机沟通。我冲在队伍最前面,紧随领队。

所谓的古道,就是不像被开发的旅游景区的石阶路,而是像山里的野路,由石块堆积而成的。



随着海拔的升高,路上的雪慢慢多了起来,大家开始穿冰爪,用雪杖。因为我是临时起意,所以并没有登山鞋、登山包、登山杖,只有一个橡胶鞋套防滑防水倒也够用,戴了一个太垃圾的冰爪是粘冰的,脚踩下去,抬起来都费劲儿,无语,只能麻烦同行的大叔帮我放包里。


一开始我还是挺精神的,同行的阿姨帮我拍照片,我自己一路走一路找树枝,找到一根结实的,捡起来,去掉叶子和旁支,当登山杖用。后来领队还让别人匀给我一根登山杖,两根棍子一起走,好很多。


看到山涧汩汩而流,冬日里仍未冻结的、不绝的流水从我脚下踩着的石块上没过,感觉非常治愈,一下子梦回童年,想起小时候在湖南郴州的山上和哥哥姐姐们走山路、玩儿泉水的快乐。

此次登山最大的感受就是“忘我”,每个人都在往前走,我无暇顾及其他,只能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路。

没有专业的登山设备,我想我所拥有的,不过是必达终点的信念和过硬的身体素质了吧。

我真喜欢大山啊,它是这样静穆。






再往上走,就可以看到雾凇了,摸了摸,是硬的,敲一下,冰花碎一地。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一课告诉我们,雾凇就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


差不多中午十二点,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再往上就是镜湖,就不是大部队都去了。

领队他们在这里烧火锅、煮方便面,我就自己吃点带在路上的面包,拍几张照,准备去下一个目的地了。






大家肉眼可见的,山上非常冷啊。我在冲锋衣外又穿上羽绒服。


准备前往“镜湖”,虽然没有看到自己团的小分队,但是在迷雾中看到一个东张西望、踟蹰不前的单行者,想必我们有同一个目标,我就前去搭讪,和这位大哥一起走更远更难的路。据领队说,通往山顶的路至此一条,一定要原路返回,不要一个人上,路上没信号。


通往山顶的路都是在树间穿梭,偶尔可以看到其他团留下的、系在树枝上的标志带。因为这位大哥走了一半去拍照了,我只能咬咬牙,一个人上去摸索,毕竟开始了,就不能结束,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到,毕竟就一公里了吧。


差不多到了一个开阔地,我就不敢往前走了,白茫茫一片,什么都看不见,我怕自己走丢了,准备返回,这时倒是有5G信号可以发朋友圈了,之前就2G或者两格信号。


很幸运,在我准备一个人返回的时候,看到了我们团里的小分队也赶上来了,得知开阔地并非终点,我就跟着他们一起再往前冲。


雪越来越厚,大概十五到二十厘米深,可以躺上去,我有点累,像个“丐帮老大”一样摆了个造型。同行的阿姨叔叔们都很友善,很照顾我,虽然就我一个上海人,听不太懂他们讲的萧山话。





到目的地了,说好的镜湖呢?变成围栏围起来的一大块雪地了。真不愧是大雾里的冬天。


后来一个领队也过来了,我实在走不动了,而且路很滑,也不好走,我就直接穿上冲锋裤,一屁股坐地上开始滑雪,虽然有点湿,但是真的省力,别样的快乐。领队对地形真的很熟悉,前方多远有下坡路,他都知道。


大家也跟着我一起滑,我们在林海雪原里穿行。



原路返回到整个团三十来人集合点已是下午两点,我们争相喝另一个领队在这里停留时煮的热咖啡,就准备下山。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可太有体会了,想滑又滑不了,只能一步步走,可太累了。我不停地问还有多远到,得到的回答总是“快了,快了……”。


在确定不用登山杖也能斜着脚下山以后,我向我的“好朋友”道别,我把它插在路边,希望它能帮助下一个需要帮助的登山者。


下午三点半不到,我们又回到了山脚下的大巴上。之前快走到的时候,我一看到大巴,那高兴的,简直了!我给自己打气“我又可以了!”,真想快步跑下去,但还是得一步步下山。十五公里的雪路就这样走完了,爽啊。我一路都没上厕所,尽管领队说山上“遍地都是洗手间”,但我还是没有“小解”。直到上高速公路前,下午四点左右,我才“如释重负”。


坐在大巴上,我都耷拉着脑袋看团友在群里传的照片,脚上累得不行,裤子也在屁股的地方连湿三条,沿途看看风景。看到水中央一棵枯树和堆积的淤泥,岸边都是牌坊,就觉得模糊得挺别致。


一路跑,赶火车。回家搭乘复兴号可太舒服了,车内的空调把我裤子都烘干了。


买了个烤肠和鸡蛋,配着路上没吃完的面包吃,再喝点牛奶,感觉人又活过来了。


回家的快乐,难以言表!

别人的照片我不方便多传,就放一张大合照吧!



据说,他们在第一个目的地玩得挺开心,拍拍短视频,跳跳舞,摆摆pose。

百丈岭自古以来是昌北乃至宁国外出的必经之道,属于浙江临安龙岗镇古老而神秘的百丈村辖区,平均海拔1334米,最高点海拨可达1558米。一条起点龙岗镇百丈村,途经百丈岭、上溪、纤岭、柳岭、岛石坞的古道贯穿其中。像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一样,地处浙西山区的百丈岭构成了龙岗和岛石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门户,是一条奔腾在临安山区的血脉。

一想到古人从山路翻过去,到山的另一边,自己重温古道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感。

如果执着于看看夏天的百丈岭和镜湖,也可以五六月再去,也有别的山可以攀登,但大同小异,主要是利用一天的休假时间,释放自我,毕竟:

身体累了,心灵就不会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