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年2月2日——2月3日
地点:欧洲 西班牙 安达卢西亚 龙达
许多人知道龙达Ronda这座西班牙小城,都和我一样,是被著名文学家海明威种了草。他曾长时间居住在龙达,被这里热情而浪漫的环境激发了创作灵感,在此完成了《太阳照常升起》和《丧钟为谁而鸣》两部不朽的名著。在海明威的笔下,从不吝惜对龙达的赞美,称之为“私奔之城”。
龙达,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发展于阿拉伯时代。它的老城建在750米高的悬崖上,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堪称“天空之城”。
其实,在很久以前,龙达就已经闻名遐迩了。它不仅是西班牙国粹——现代斗牛的发源地,而且还是西班牙人心目中的圣地,小说《卡门》的故事就发生地······它的热烈和艳美,由此可想而知。
正是为了这份热烈与美艳,我们决定去龙达“私奔”一次!它的孤独、它的神秘、它的坚不可摧,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想要一探究竟。
龙达Ronda——索罗克广场 Plaza del Socorro——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a——老桥Puente Viejo——菲利普五世之门Felipe V Arch——龙达老城La Ciudad——玛丽亚广场Plaza Maria Auxiliadora——新桥Puente Nuevo——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Ronda
龙达Ronda,位于马加拉以北105公里,是一座建在悬崖边的白色传奇小镇。如今的龙达汇聚了最让人心动的词汇:漂亮、神秘、纯粹、浪漫、私密、刺激、狂热······被赐与无数个别称:建在云端的城市、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每一个都足以让我们留恋、向往。
离开胡斯卡时,天已经暗了,我们火速驱车赶往今天的目的地——龙达Ronda。
抵达龙达时已是灯火通明时分。在开车找寻酒店老板推荐的停车场时,路边一幅陶瓷壁画从眼前闪过,令我联想到了《卡门》。
提前预定好的Ronda Hotel Polo酒店,价格286元,位于龙达新城,位置很便利,只是门口没有停车位,车辆只能停在不远处的公共停车场,得拉着行李走过来,稍有不便。
酒店一楼为前台与公共活动区域,布置得很温馨,第一眼就让人感到轻松,有种回家的感觉。
酒店明确规定,客人不可以在房间内吃饭,包括泡方便面。因此,前台旁还专门有一间开放式厨房,所有入住的客人都可以在此做一些简单的餐食。
放下行李后,我们便将昨晚在格拉纳达打包的肘子、牛排拿出来,简单加工了一下,一顿可口的晚餐就诞生了。
你看这餐桌是不是也具有非常明显的西班牙风格?坐在这样的餐桌旁就餐,瞬间感觉晚餐更有味道了。
楼梯间的墙上挂着一幅龙达的人物招贴画。不懂西班牙语,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文盲,上面说的是什么完全不知道。
楼道里用真假两种仙人掌相互映衬,共同装点。
房间里,床头上的龙达新桥画色彩鲜艳,且很打眼。这里的一切都很有特色,且用心。
感受历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夜晚走出酒店。
沿着酒店门口的街巷没走多远,便来到了一条主街,远远地就望见一座通体洁白,没有太多的雕琢与修饰的圆形建筑。那就是龙达皇家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Ronda。
夜晚,灯光下的斗牛场散发出一种威严与神秘的色彩。
西班牙这个被誉为“斗牛之国”的国家,全国各地有超过400座斗牛场,而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古老斗牛场之一,也是斗牛士们朝圣的地方,西班牙现今流传了300年的站立式斗牛就是在这座斗牛场诞生的。
安东尼·奥德涅斯Antonio Ordonez
佩德罗·罗梅罗Pedro Romero
如今,斗牛场门口矗立着安东尼·奥德涅斯、佩德罗·罗梅罗两座斗牛士雄姿铜像。
龙达斗牛场建于 1700 年代斗牛先驱佩德罗‧罗密欧 Pedro Romero的全盛时期。西班牙斗牛史上名气显赫的斗牛士,都曾在此与蛮牛进行生死博斗搏斗。
然而,最令我惊喜的是,在灯光的照射下,英武的斗牛士仿佛活了一般,在白色的围墙上呈现出不同的英姿。
斗牛场对面是一家以传奇斗牛士佩德罗.罗梅罗Pedro Romero命名的餐厅。据说,这家餐厅的红烧牛尾超赞。只可惜我们刚刚吃饱,只能遗憾地走过了。
餐厅的外墙上镶嵌着斗牛士佩德罗.罗梅罗的瓷板画,十分醒目。餐厅内挂满与斗牛有关的老照片,且装饰性挂饰全部与斗牛有关。由于不在这里用餐,没好意思拍照。
在附近的墙壁上,我还看到了一个嘴巴和鼻头被摸得发亮的狮子头铜雕。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这是一只邮筒,每天14:00开箱。没想到吧?小镇邮筒竟然如此艺术。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到了位于桥头的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a。
昏黄的灯光下,一尊不大的名人半身雕塑竖立在正中的草坪里。
广场旁的游客接待中心已经关门谢客,否则真应该进入要一张免费的龙达地图。
西班牙广场外就是悬崖,一座横跨埃尔塔霍峡谷上的三拱石桥,将峡谷两端连通,也成就这个建在云端的天空之城。
夜色中,一切惊悚的景致都被掩盖起来,只闻山风呼呼,在山谷里回荡······
夜幕中,这座嵌在两边悬崖之间的新桥Puente Nuevo(也称努埃波桥),在灯光的点映下,别有一番美丽的景象,那是白天的风景所不能比拟的。
站在桥头,向四周望去,只见悬崖上是一字排开的各色建筑,现桥头附近的绝佳位置大多数已改成酒店或餐厅。
稍远一些,则是一栋栋泛着缕缕蓝光的白色民居,在夜幕下默默诉说着龙达不凡的过往。
我们信步走过这座不算宽,也不太长的新桥,犹如步入了一条时光隧道·····
站在新桥的另一端,回望夜色中,刚刚走过的街巷与新桥,恍惚中感觉自己犹如在梦中。
夜幕降临,龙达的天空深蓝纯净如洗,星光闪亮格外清晰。走过新桥,一排有些破败的拱形连廊,成为了老城的起点,承载着龙达2900多年的历史。
在橙色路灯下,漫步于鹅卵石街巷、拱形连廊······若不是路边的汽车,真有穿越回到中世纪欧洲的感觉。
夜色中的老城宛如一座空城,走在灯光昏暗的石板路上,杳无人烟的寂静,加上古老的建筑,不时透露出一丝诡异······
寂静而狭窄的石板街巷,搭配着昏暗、小巧的街灯,仿佛我们跌入了中古时期的西班牙。
没敢在老城中逗留,我们返身回到了新城。尽管灯火通明,但依然人迹罕至。狭窄的街巷里整齐地摆放着桌椅,静候着太阳升起时第一波客人的光顾。
一家小酒吧的门半敞着,将一堵镶嵌着标准西班牙图案的陶瓷墙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们在这里寻找着斗牛士时代的过往,寻找梅里美笔下卡门的惊鸿倩影······
街巷中只有餐厅、酒吧还在营业,旁边的商店都已打烊。
商店的橱窗里,摆满了各种有关弗拉明戈、斗牛元素的旅游纪念品。默默地在心中盘算着,明天有空一定来这里转转。
一觉醒来,已是清晨,我们迫不及待地走出酒店,想要去一睹龙达跌宕高低的面目。
没走多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龙达里最热闹的地方——索罗克广场Plaza del Socorro。由于这里是我们进出酒店的必经之路,所以,在龙达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来来回回地路过了两三次。
这座白色外墙,褐砖勾勒线条的建筑,前身是拉默塞修道院,现在是慈悲圣母教堂Iglesia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Merced Ronda。右边一侧顶上建有圆盖的方塔,因为教堂是从伊斯兰清真寺改建而来,方塔也许是宣礼塔改建的吧。 整个建筑给人感觉像一位圣洁修女。
望着修道院的大门,我不禁笑出了声。你看,它像不像一张脸,两个瞪大的眼睛,高耸的鼻子,张开的大嘴,还有两团圆圆的红脸蛋。哈哈哈,我都开始佩服自己了。
广场上最醒目的是救济教会 Iglesia del Socorro,也有的称之为希克思教堂。黄与白色的配色,很有安达卢西亚的独特风格。
两座黄、白相间的钟楼顶端,各有一座四方尖顶,尖顶上镶满了绿色和白色的图腾。
特别是马蹄窗洞的钟楼,以及外墙上独特的正方形与花瓣形相结合的窗洞,都使它与众不同,令人过目不忘。
教堂的大门虽然不大,但很庄重,特别是门楣上的石雕徽章庄严而厚重。
大力士和安达卢西亚雄狮伫立在广场中央,象征西班牙人的不屈历史。
海明威在小说《逝世在午后》中写到: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为营造“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的名分,如今广场上每年还会举办“私奔节”。
前行不远,便是新桥北端最热闹的的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na,此刻广场上人迹罕至,感觉整个龙达似乎都还未苏醒。
广场中央有一尊青铜雕塑,从雕像底座的文字得知,此人是安东尼奥•里奥斯罗萨斯Rios Rosas,西班牙的法学家、政治家、众议院主席,生于龙达。龙达人为了纪念他而为他特意立碑。
清晨的新桥,脱去了黄色的光衣,恢复了本来的面目。这座石板铺砌而成的桥梁,因为经历过岁月的洗礼,桥上的石块变得像一块块或黑、或褐的玛瑙一样黝黝发亮。
它横跨埃尔塔霍峡谷,越于万仞峭壁之上,将龙达新旧两城连接起来,是龙达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如今的龙达有些落寞,为数不多的游人在桥上四处张望,并不时探头向下窥望,发出阵阵惊呼······
我们放慢脚步,一步步踏在方砖铺地的桥面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在四周回响,仿佛在述说一段悠长的回忆······
这时的龙达,呈现出它惊心动魄的面目。走到近前,探身俯瞰,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底下竟然是万丈深渊,光秃的绝壁陡峭的近乎垂直,好似大地被撕开了一道裂缝。
这里的峭壁酷似一支支巨大的连在一起的圆柱,这些鬼斧神工般的圆柱让人震撼。龙达人就在这些圆柱上见缝插针地摆满了观景建筑,真是太会玩了。
新桥的两端,从峡谷的半山腰开始,层层叠叠地向上建起了许多咖啡厅、餐馆,栋栋都盘踞在悬崖边上,让人晕眩。真不愧是悬崖之城。
站在新桥上,视野能及的都是绵延的美丽龙达山脉。抬抬头,望望天,虽然没有光,但广阔无边,若是在这个地方上谈情说爱,真的是一种幸福。
站久了,看久了,隐隐地有一种飘的感觉。
没敢在新桥久留,我们便沿着空无一人的鹅卵石小路一步步走向那个低调的龙达老桥 Puente Viejo。
沿着小路顺势而下,远远地望见一座石头拱门孤零零地坐落在这条曾经是通往古城的必经之路上,见证着这里的风风雨雨。
如今,来来往往的当地人早已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它就像一个活的地标一样,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把守着龙达老城的入口。
此刻太阳尚未从山脊中升起,整个老城还笼罩着一层白白的雾气。
这道石拱门前方就是龙达老桥,它是进入老城的必经之路。
站在桥上,可以眺望这片层层叠叠的白色老城。白色给予我们更多的是纯洁的象征,在这里可以抛开一切,仿佛远离了凡间。
我们没有进老城,而是继续下行,拐过一个弯路后,慕然间,只见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桥出现在眼前。这就是修建于1616年的龙达老桥Puente Viejo。
虽然老桥已经失宠多年,但这里的风景却是独树一帜的。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壮观的峡谷外,还有一片片的绿色田园、白色民居跟远方的山景,这是在其他西班牙城市没法看到的独特风景,很有特色。
这里还是欣赏悬崖断裂处迷人风光的最佳角度。埃尔塔霍峡谷的万仞峭壁被一层层绿草、仙人掌覆盖得斑斑驳驳,依然有大面积裸露的山体呈现在眼前。
抬头仰望,峡谷顶端是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青山之巅,让人有置身梦中的错觉。这样惊心动魄的美景,大概是世界上独一份,无法复制的。
远眺那壮观的山谷,原野在眼前一直延伸,连绵不绝的山峦雾霭茫茫······此刻雾气蒸腾中的龙达一片安宁、质朴,仿佛是来到山崖之中童话世界。
这时,阳光突然从云雾中跳了出来······
晨曦中,俯瞰山谷中的龙达,简直就是一幅人间胜境。
随着阳光的一点点攀升,四周的雾气慢慢散去,老桥下方的景致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山路像一条白线在蜿蜒曲折的田野里、树林里延伸,几栋农舍座落于起伏的田野上。
趁阳光正好,我们火速返回刚刚路过的菲利普五世之门Felipe V Arch。这扇阿拉伯风情浓郁的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以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的名字命名的。原建的门已经损毁了,现在这座是重修过后的面貌。
晨曦中,橘黄色的城门和身后白色古城,演绎出龙达特有的韵味。
站在老桥上,眺望被晨曦罩上一层光晕的龙达老城,浪漫得简直空气中都充满了气泡。
过了老桥,在一片白色民居中高高耸立着一座黄褐色的建筑,那是帕德拉耶稣教会Church of Padre Jesus 。这个建于16世纪的教堂,拥有一座三孔钟楼和一个穆哈德尔式的半圆尖顶门。
耶稣教会门前是八管源fuente de los ocho caños。
八管源,从名字上猜测可能有个与水源有关的故事吧?但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八个铜水管,其实更像是一个没有喷水的喷泉。
在耶稣教会钟楼下的小空场上,我看到了一尊立在红色高台上弹奏西班牙木质吉他的雕塑,不知为什么霎那间,我的耳畔响起了《天空之城》的旋律。
耶稣教会立在老城的三岔路口。走在铺满圆石的街巷上,晨曦在石块上闪着幽幽的光,耳边似乎回响着当年摩尔人吟唱的情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几千年。
丁字路口的尽头,正对着耶稣教会的地方,有一道上下两层,古朴而精美的石门。
脚踩着黑亮的鹅卵石,我们漫步在龙达老城中,一个拐角处,我们与萨尔瓦提拉侯爵宫Palacio del Marqués de Salvatierra不期而遇。
侯爵宫大门前的小空场上立着一个十字架。
沿着侯爵宫的围墙是一条幽静的小路。小路用黑色的鹅卵石和白色的长条砖组成了一幅拼图,既像是粗壮树木的枝干,又像是一个个行车的箭头,特别具有延伸感。
在幽静的街巷中漫步,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安达卢西亚的味道······
蓝天、阳光、白屋、瓷瓶······那种感觉真的无法言喻。
有一个拐角,我们在路边看到了回教宫殿Mondragon Palace。还未到参观时间,大门紧闭。据说,内部有精致的回教庭院和中庭,原是一位龙达统治者摩尔人的宫殿,现在已经开辟为博物馆。
走过回教宫殿豁然开朗,前面就是玛丽亚广场Plaza Maria Auxiliadora了。
广场上,最醒目的建筑是圣玛利亚主教堂Iglesia de Nuestra Senora de la Merced。它是在清真寺的基础上修建的,是一个混合了罗马、阿拉伯、天主教风格的建筑。看看,它的塔楼、长廊、拱门都具有明显的伊斯兰特色。
早晨9点的阳光正正地照射在教堂的塔楼上。塔楼应该是用清真寺纤细的宣礼塔改建而来,所以用了厚实的外墙以掩盖当年宣礼塔的结构,在钟塔之上又加了些许哥特的元素。
如今,龙达人的葬礼、婚礼统统都会在这座位于老城深处的教堂举行。
广场上另一栋插着三面旗帜的建筑,吸引了我,原来这是龙达现在的市政厅。
广场上还有桑塔伊萨贝尔修道院和一座我叫不出名字的小教堂。
教堂南边是帕尔森特公爵夫人公园Parque Duquesa de Parcent,其实就是一片小小的绿地。绿地中,阳光照射下的喷水池与雕塑格外醒目。
我们继续穿梭在老城的小巷中,漫无目的地走,不知不觉间,便生出在这白色的天空之城共度余生的心愿。
走着走着,便走到了小巷的尽头,站在桥观景台上,尽管凉风嗖嗖,但眼前却是一番不忍眨眼的美。
悬崖下绿色的山坡铺展开来,连接着舒缓的原野,仿佛一片绿色的海;灿烂阳光为山顶上的建筑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此刻的龙达变身为一座金色的小镇。
山坡上,浅粉的桃林在青葱的山麓和远处层叠的山影的衬托下分外妩媚,让人有种在人间还是在天堂的恍惚。
我们折返,再次回到幽深的小巷。早上9点钟的街道仍是空无一人,干净且幽静的街巷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走走停停看看,使人有着一种很放松的感觉。
不想就在此时,我们遇到了此行中唯一的垃圾人,他举着木棒向我们挥舞而来,瞬间将刚刚滋生出的梦想一扫而光,让我想起了这里曾经以强盗著称。
尽管我们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但幸好垃圾人的举止被一位健硕的当地人呵止。在他催促的手势下,我们离开了小巷。
一回到主路上,就见到路边墙面上的龙达古镇瓷砖壁画,让刚刚的不愉快消散了一些。
望着瓷板画的核心部分,我猜这应该是龙达镇的全景老地图。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龙达被峡谷分成两半,以及刚刚我们走过的地方。
瓷板画对面,偏新桥方向是一排有些斑驳的二层连廊式建筑,将沧桑写在墙上。
连廊里的商店,尚未开门营业,但门口已经挂上了一些西班牙风格的民族服装和精致的旅游纪念品。
前行没两步便是新桥Puente Nuevo,龙达最经典的地标建筑。虽然称为新桥,但其实一点也不新,在 18 世纪就已经完工。此时阳光正好,崖壁被染红,白色房屋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站在桥头,凭栏看桥,高大的桥墩像巨人的双腿,宽大的桥身则是伸展的臂膀,两侧怪异陡峭的山岩就像守护峡谷的卫士。
这是一座飞架于90米悬崖上的三拱石桥,桥梁本身的建筑风格很朴素,桥身庞大而笨重,桥的巨大并没有掩盖,反而凸显了悬崖的深邃。
桥的大部分部分闪着灼热的金色,一小部分浸于浓重的阴影中,雄伟的新桥拱洞好似天门,白色的空中楼阁连接天穹,那或许就是天堂。
很难想像,在如此特殊的断壁山崖地形,当初到底是靠怎样的技术与人力,才能建造如此雄伟的一座桥。
注意看,桥中间圆拱上的小屋。据说,当年这里曾用做过监狱,把死刑犯囚禁在这里,处决方式是将死刑犯从房间的窗户推落百米深的峡谷。目前买票才可以进入。在西班牙旅游哪都好,只是哪哪都要钱不好。
站在新桥附近的观景平台上,环顾四周,只见悬崖周边群山环绕,到处闪烁着撒满阳光的险要,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
龙达的建筑竟然可以这样任性的美丽!脚下是名副其实的万丈悬崖,悬崖边上是令人震撼的白色建筑。一幢幢白色屋舍盘踞在直上直下的崖壁上,阳光灿烂到几乎变成银色,直射在白色建筑上,发出强烈的反光,那样一种晕眩与震撼,似乎原本只该存在于想像中。
龙达,一座著名的白色山城。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在怪石林立的悬崖之巅,成为点缀的布景,犹如童话中的仙境。
这些白房子据说是有来历的:中世纪时欧洲曾大范围受瘟疫的困扰,当时摩尔人认为把房屋的外墙用石灰刷成白色可以防止瘟疫的传播。瘟疫被控制了,这种做法却沿用至今。
如今,一栋栋白色民宅密密麻麻错落于悬崖峭壁边,像是从那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丝毫没有不和谐的感觉,且很有遗世独立之感,它们在默默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狂野、奔放、神秘······
站在护栏边,极目远望,连绵的山坡上橄榄树一排排,一行行,远处天边群山起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一幅风景名画。
此刻迎着阳光,极目四望,似有一种置身梦中的感觉。屏住呼吸,静心去感受她的魅力,霎那间耳畔再度响起《天空之城》的旋律。
看着眼前的一切,让人有置身梦中的错觉: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青山之巅,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无法复制的景致。
龙达,伫立在海拔上百米的悬崖之上,这座挂在悬崖上的城市,近乎与世隔绝,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感。
太阳出来了,龙达呈现无比的和谐平静,悬崖峭壁上的咖啡吧、酒吧已经有人不急不慢地坐着,若无其事地享受着阳光和山风,品味着峭壁上浓郁的咖啡和凉爽的啤酒。这真是一个浪漫的地方,难怪马克.吐温称这里是带着自己情侣最好玩的地方。
回酒店拿行李,取车的途中,我们再次领略了龙达小城的安静。这里很少有行人,更看不见警察,但一切井然有序。
小巷的路面很有感觉,间或是黑白相间的菱形拼图,要么是长方形的黑色砖块······很有立体延申感。
路过一座座标准的安达卢西亚民居,就像本土自由奔放的斗牛、热情浪漫的佛拉明戈舞和高贵的文化氛围一样,无处不体现出了自由的思想、浪漫的情调和高贵的气质。
忽然间,一头硕大的公牛冲过来,体型雄壮,牛角锋利,给人锐不可挡的气势,摄人心魄,那是矗立在斗牛场门前一头栩栩如生的铜牛。
再次路过斗牛场,仔细端详黄色的大门两侧雕像。一尊昂首站立,一尊闪转腾挪,动静之间尽显斗牛士的潇洒英姿。
龙达是现代斗牛的发源地,这里先后出现了两个辉煌的斗牛家族。第一就是在18世纪的罗梅罗家族,他家的三代斗牛士都成为当时最伟大的斗牛士。其中,最值得一提是是一位叫佩德罗·罗梅罗的传奇人物,据说他一生中共斗杀了超过5000头公牛,而自己毫发无伤,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斗牛之父。
另一个斗牛家族就是奥德涅斯家族,其中的安东尼奥德涅斯更是被著名作家,海明威而追捧,作家千里迢迢来到小镇,只为一睹这位传奇斗牛士的风采。
如今,庄严的大门散发出新古典主义风格,不难看出门这里的不凡。
斗牛季是每年的3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我们无缘亲历那激烈博杀的场景,不能不说是此行小小的遗憾,只能想象一下斗牛士尘土随着公牛的奔跑而飞扬的景象了。
斗牛场旁边有一座小公园,里面竟然藏着一条的名人大道,传奇斗牛士的名字与雕像被一一刻镌在地面上,供人们瞻仰、缅怀。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海明威的纪念碑。这是一座海明威的铜塑头像,镶嵌在一块大理石竖碑上。
海明威视西班牙斗牛士为英雄,海明威让龙达名扬天下,而如今龙达为他竖起纪念碑,这也算是一段佳话吧!
很庆幸,这次西班牙之旅,没有漏掉龙达这个小城。与世隔绝的龙达,被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素有“天空之城”的美誉,一栋栋并排的白色民居,矗立在陡峭高耸的崖壁上,远看像是土黄色悬崖顶上覆盖着一层终年不化的白雪,充满了与生俱来的浪漫氛围,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之感。
龙达,在它如今看似平静的表情下,依旧安放着最浓烈的西班牙风情:以浪漫宁静的白屋,居于这让人望而却步的悬崖之上,已是最佳明证。
龙达,有着西班牙民族最强烈的气质,风情万种,倔强不羁。龙达的美在于冷峻的悬崖峭壁结合柔美的西班牙风情,隐约里透出西班牙斗牛士豪迈的野性,以及像海明威似的执着文艺精神。
有一种突兀、高耸,叫龙达;有一种狂热、浪漫,叫龙达。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见到如此的跌宕与震撼,这里是一个不受打扰的世外桃源。
对于龙达的赞美可不仅仅是海明威,还有著名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克尔曾经这样说过:“我一直在流浪,寻找着梦中的城市,终于在龙达找到了。”
龙达是你这一生中不得不去一次的地方,这一结论基于无数理由,哪怕其中任何一个,都让你无法抗拒。
蓝天白墙红顶绿草繁花,与其人迹罕至空谷幽鸣的私密特征,与恋人相拥在白色小城幽静的街巷散步,这种想像中的场景无不让眷侣们向往不已,更是殉情人首选的佳境。
如果有时间,最好在海明威住过的酒店住一晚,喝着西班牙桃红葡萄酒,看着夕阳缓缓落入悬崖,绝美感受,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