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作者:传说中的东哥 显示图片

重庆起飞的航班降落武汉天河机场刚好五点钟,依旧是南航畅飞中国,70元。地铁2号线17站到达积玉桥,再转公交到临江大道汉阳门公交站,不远处便是武汉长江大桥,夜幕下灯光笼罩下的大桥如巨龙横贯大江两岸。火车在隆隆声中通过,把旅人带向远方。步行不远处便是户部巷,十多年前与运军曾到过此处,那时只是一条一百余米的小巷子。现在却开拓成数百米的纵横交错的巷子,两边的仿古建筑并未有历史感。已是晚上六点半,热干面我是不敢恭维的,来一笼灌汤包,一碗绿豆才合我口味。
入住不远处的城市便捷酒店,窗外黄鹤楼灯光亮起来了,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从酒店步行过天桥,上台阶便是黄鹤楼大门。晚上闭门,只有几个小摊卖小工艺品。门口照几张相,回去深沉入睡。
早上在酒店附近用过早餐,步行到黄鹤楼才八点钟,景区八点半开门,我来早了。武汉天空灰蒙蒙的,一个雾霾天。走到几百米外的武汉长江大桥桥面上,这还有岗哨。长江在桥下流淌,天气不好,视野不佳。再次返回黄鹤楼,已经开始营业,门票70元。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西抵司门口大桥头,南临阅马场及红楼,北临京广铁路干线,海拔平均高度85米。建于三国时吴黄武二年(223),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隋唐时已成为墨客骚人赏景游宴之所,孟浩然、崔颢、李白都有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黄鹤楼为武汉黄鹤楼公园主要景观。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正门进去是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后方的黄鹤楼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正好没什么游客,可以任意打卡拍照。楼内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现今的黄鹤楼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让路,后退了一公里重建。距离江边太远,视野之中长江成了细练,再也不能烟波江上使人愁了。
景区还有其他新建的建筑,我却无兴趣了。回到酒店取行李,打车直奔古德寺,约二十分钟。
古德寺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黄浦路,该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隆希创建,初名古德茅蓬,1914-1919年间由主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该寺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不用门票。









入内便见一四面佛,在天王殿与圆通宝殿之间的院落中。1997年,香港张紫珊出巨资,由泰国将这尊四面佛请到古德寺。四面佛是小乘佛教供奉的诸佛之一,亦称四面神,神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法力无边,所以殿堂内是不能供奉的,只有苍穹才能作其大殿。
四面佛后是天王殿,建筑却如徽派风格,内供弥勒、韦驮与四大天王。天王殿后便是核心建筑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圆通殿外部看起来就像一个哥特式教堂,回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见的尖拱,尖拱之上是三个一大两小圈形窗户,大窗采用教堂常见的圆圈花纹,而小窗则是中国建筑中常见的八卦纹饰。该殿为单层正方形,有1000多平方米,内空高16米,可容百人。与一般寺庙的大雄宝殿最为不同的是它的顶部,上面有代表五佛四菩萨的大小佛塔共九座,这又与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暗合。九座塔的流线形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细部,再现了印度和东南亚各国的帕那瓦建筑风格。九座佛塔的塔刹,既像风向标又像十字架,在中国塔文化中独树一帜。
 旁边还有一长条形欧式建筑,底层供奉千手观音。其他楼层似为僧竂。这里游客比其他景点密集多了。美女也好、大妈也好占着一地,各种组合拍照,我也是服了。
古德寺出来往赵家桥地铁口走去,路边一小店来一份牛肚盖浇饭,味道很是不错。地铁四十分钟到武汉站。13:34出发的G577次列车到达岳阳东站14:41。果断打的直奔11公里外的岳阳楼。一条笔直的大道居然有十三个红绿灯。司机说如果是高峰时刻,一个小时也走不完。
岳阳楼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门票70元,游客中心有存包处,5元。
入内便是各朝各代的岳阳楼模型,也可打卡。许多小朋友在这拓展活动。左侧洞庭湖畔,一片城墙延伸至岳阳楼。步行十分钟便到楼下,只有些许几个游人,他们离开,便剩我一人在那独拍。
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岳阳楼虽然不高,但仍能看到烟波浩渺。若清风徐来,也是吟诗作对的好去处。范仲淹根据好友滕子京所送画作《洞庭晚秋图》而赋《岳阳楼记》。其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对今人仍有现实意义。
景区内还有小乔墓,我却不愿耽搁了。再次打车回到岳阳东站,四点半出发的高铁到长沙南站才五点六分,正好在麦当劳解决晚餐。
五点三十五分出发高铁到达南昌西七点十三分。南昌弟兄们都出差了,我坐地铁二号线到南昌站。将近一年未到南昌,南昌站变化极大。地铁口在原站前路进站口的另一侧,要穿过洛阳路隧道才能回来。入住旁边的星程酒店,价廉物美。虽然一天都在奔波,却不感太疲倦。
早餐自然是来碗无处不在的南昌炒粉,只是瓦罐汤我却不喝了。二百米外有18路内线开往滕王阁,票价2元。路上经过绳金塔,四周的脚手架显示塔还在维修中。曾经我因工作关系在这长住达一个月,附近的街区大都走个遍。那时这还是乱哄哄的。公交车主要沿抚河行驶,公园里树上的叶子黄的、红的、绿的,一片片,倒也是休闲的好去处。我在榕门路与中山路口下车,步行五百余米便到滕王阁,还不到八点。景区尚未开门,门票50元,高德上只要43元,南昌人免票,也有背诵《滕王阁序》之处,背出即可免票。
滕王阁地处赣江东岸,为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李元婴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名之。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八点景区开门,入内便见其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台座,很是雄伟。没有几个游客,阳光穿透雾霾射下来,便极好照相。滕王阁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台座以上的主阁取“明三暗七”格式,为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共有七层,分为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及阁楼;正脊鸱吻为仿宋特制,高3.5米。底层便有蜡像展示王勃宴中作《滕王阁序》的场景。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任朝散郎,因帮皇子沛王李贤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斗鸡赋,惹怒皇上李世民,被免了职务。他的父亲王福畴也因此受牵连,被贬为交趾令。王勃罢官无事,便去交趾看望父亲。当他路过南昌,正遇洪都府阎都督整修滕王阁,事成在滕王阁上大宴宾客。所邀多为鸿儒,意在为新阁落成,求一篇《滕王阁记》,勒石铭碑,记此盛事。宴中王勃毫不推辞,思如泉涌,佳词丽句信手拈来,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时候,阎公已难掩兴奋,认为王勃奇才名不虚传,此文必将传之千古。
 上至顶楼可极目远望,抚河从左侧汇入赣江滚滚东去。江中有一沙洲,若是黄昏,想必可见“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下楼出景区坐18路外环线二十分钟回到火车站,我坐火车回赣州。江南三大名楼各有千秋,临江河之上、抒文人骚客之情怀。纵观历史,名阁之屡废屡兴,归根结底为社会原因。国有盛衰,世有治乱,国运若何,阁运系之。江南三大名楼重新兴起,便是我中华再度兴盛的写照。
全部游记见公众号:dongshu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