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赶作业的时候了,加上这段时间出门较多,手上照片很多,所以这段时间游记会发的比较频繁。
2021 赤壁 :青砖茶之乡——羊楼洞古镇 @http://www.mafengwo.cn/i/23476665.html
2021 赤壁 :想了解青砖茶吗?带你看展去 @http://www.mafengwo.cn/i/23477880.html
羊楼洞古镇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镇,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今赤壁市)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是湖北老青茶的发源地和“世界茶业第一古镇”,素有“中国砖茶之乡”的美称。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本地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宋代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
羊楼洞是青砖茶的原产地,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羊楼洞商人雷中万于清乾隆元年开办“羊楼洞茶庄”,后又将“羊楼洞茶庄”;更名为“洞庄茶号”。茶号设在羊楼古镇庙场街中段,厂房设在观音泉下60米处,以羊楼洞茶为原料,引观音泉水制作。因观音菩萨座驾为莲花,故所产砖茶“以莲花为案,以洞庄二字为识”,有“砖茶之源,百年洞庄''之说。古诗:羊楼古巷青石幽,洞庄百年木楼秋,千载修得茶香绕,观音泉韵洗风流。便是描写的羊楼洞著名的观音泉与洞庄砖茶史。它以老青茶为原料,经蒸汽高温压制而成,汤色澄红清亮,浓酽馨香,味道纯正,回甘隽永。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腻健胃,降脂瘦身,御寒提神,杀菌止泻等独特功效为其它茶类所不及。主要销往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区和蒙古、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等国家。
羊楼洞古镇在中国茶业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三百年前,万里茶路沿途的国家把羊楼洞作为对中国茶的理解。这片面积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汇集了来自各俄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各个国家的精英商贾,行成了一个人口逾四万的“中国大茶市”;。
镇区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建筑面积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历代运茶的“;鸡公车”将石板碾成寸余深槽。东西松峰港上多为吊脚木楼,有3座长条石桥贯通港东。街道随松峰港曲折逶迤,别具一格。街东南松峰山下,有观音名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
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可称为中国制茶业发展的历史缩影,199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0年12月,羊楼洞被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我见过的最精美的天井
我见过的最精美的天井
我见过的最精美的天井
青石板街
青石板街
羊楼洞产茶的历史非常悠久,自唐太和年间起,这里就开始种植、加工茶叶。到了宋代形成了一条具有一定规模的茶马古道,明清时期是羊楼洞茶马古道的繁荣时期。
主街宽4米,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石板路上还留有寸余深的深槽,这是历代运茶的“鸡公车”碾压石板路留下的痕迹,也是羊楼洞当时商贸繁盛的岁月明证。
古街两侧的房屋都属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二层楼房,砖墙木门,还有雕花的窗棂古典又文艺。
古街两侧的房屋都属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二层楼房,砖墙木门,还有雕花的窗棂古典又文艺。
古街两侧的房屋都属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二层楼房,砖墙木门,还有雕花的窗棂古典又文艺。
我们参观了中俄万里茶道展览馆,展厅面积350平米。馆内以砖茶之路,中俄万里茶道前世今生为主线,通过茶源古镇越千年,茶贸古道连万里,茶道复兴新时代三个部分,回顾了砖茶,羊楼洞,中俄万里茶道的兴衰历程。
我将在下一篇中具体介绍这个展馆。期待哟
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长盛川创始人——何氏先祖何德海,首制帽盒茶,是为青砖茶鼻祖,并在日后漫长岁月里,以其长期稳定的过硬品质和宁可重一两决不少五钱为诚信赢得美誉口碑,不断壮大了长盛川忠实顾客群体,进而衍生了大批带“川”字号的其他商号出现,如长裕川、长顺川、长生川。从此,一个制茶世家的家族命运开始和这个茶叶品牌世代相连。明洪武年间( 公元1368 年)何氏先祖何德海首制帽盒茶,成为青砖茶鼻祖,创建长盛川,在清代成为了当时当地最大的茶叶商户,得到了清廷皇家御赐的红色“双龙票”,畅销欧亚非,成为万里茶道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力,被誉为“亚欧万里茶道上的瑰宝”。
在经历了散茶、团茶、柱子茶、帽盒茶、饼茶和砖茶等各种形态的发展演变后,何氏家族在长期的边茶贸易经验中摸索积累了青砖茶的制作工艺。直至清代中叶,何氏家族开始使用杠杆原理和牛皮筋架捆扎工艺压制砖茶,为现代工业意义上的湖北青砖茶制作雏形。
凭借优质的青砖茶品质和精细的制作工艺,长盛川成为了当时当地最大的茶叶商户,得到了清廷皇家御赐的红色“双龙票”,畅销欧亚非,成为万里茶道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力,被誉为“亚欧万里茶道上的瑰宝”。
羊楼洞阜昌茶庄于1861年由沙皇尼古拉一世皇族财阀巴提耶夫和巴洛夫开办。茶庄出资招人包办,监制砖茶,并开设了“阜昌砖茶厂”。 1873年,巴提耶夫将在羊楼洞设立的茶厂迁至汉口,建立了阜昌茶厂。迁至汉口后,由其弟巴洛夫负责经营。俄国十月革命后,阜昌茶厂倒闭。
羊楼洞广济堂药铺创办于清代道光年间,由陕西华阴商人开设,距今已有一百年多历史。该药铺秉承“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 的经营理念,长期直接赴江西樟树镇进货。主营中药饮片,兼制成药。加工精细,各种工序,从不苟且,以质优品全享有盛誉羊楼洞。
因为青砖茶由良好的药用功效,所以该药铺也多用砖茶入药。民国时期,广济堂被本地彭姓药商收购,更名为彭太和药铺。
盒茶帮,是羊楼洞以晋商为主的商人组织的砖茶制造运销商会。在清朝及民国时期,羊楼洞和汉口有红茶帮、盒茶帮、卷茶帮三大茶帮。红茶帮是专采办红茶的,盒茶帮(亦称合茶帮,简称合帮)是采办帽盒茶和砖茶的,卷茶帮主要是采办卷茶(千两茶、百两茶)的。
羊楼洞茶叶集散与砖茶制造中心地位,使当地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带来了其它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繁荣。作为管理当地经济活动的民间团体及社会中介组织——“羊楼洞商会”应运而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羊楼洞邮政所设立。民国元年(1912年),羊楼洞邮政所升为三等邮政局,下辖赵李桥、桂口2个邮政代办所,负责转递崇阳、通城往来邮件。民国26年,羊楼洞邮政局自办至通城、崇阳邮路,总程96公里。民国27年11月,由于日军侵占本县,羊楼洞邮政局业务暂划归江西省局管辖。
1914年,粤汉铁路武汉机务段段长饶生阶,运来电报机1台,在羊楼洞开展电报业务,专为茶商服务。民国9年(1920年),武昌至羊楼洞长途电话线架成通话。民国12年(1923年),羊楼洞设立电报局,同时开展电报、电话业务。
游客可在此购买羊楼洞明信片,并盖上具有历史感的邮戳,塞进邮筒,将羊楼洞的故事寄回家。
羊楼书院,原名文昌阁书院。明清时期初,羊楼洞经济繁荣,教育兴盛,书院、族学、私塾、塾师林立,其中,以文昌阁为最。1904年9月,文昌阁更名为羊楼洞高等小学堂,是全县乡镇唯一一所公立高等小学堂。
羊楼书院是一家具有公益性质的便民书院,由市图书馆提供和民间捐助图书5000多册,免费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开放。同时,也作为羊楼洞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积极弘扬赤壁地方文化,广交天下文友。
厘金局,就是现在所说的税务局。
1853年(咸丰三年),为了抗击太平天国起义,各省督抚先后提出加征茶厘,以助军饷。湖北巡抚胡林翼,见羊楼洞茶市生意兴隆,也于咸丰五年(1855年),在羊楼洞设立厘金专局,并在周边产茶县镇设立分局,除了抽收茶厘,还征收烟、酒、牙各税。茶厘抽收方法分箱厘、业厘、行厘三项,实行一道并征,箱茶主要是成箱出口之砖茶,大箱每百斤抽银厘一两二钱五分。当年羊楼洞厘金专局就有额征银十八万三千八百两、钱十一万四千九百串。
羊楼洞厘金专局后来更名为“羊楼洞茶税局”。由于整个湖北只有“羊楼洞茶税局”这一个专业茶税机构,所以“羊楼洞茶税局”除了经征通山、蒲圻、崇阳、咸宁、通城、嘉鱼及其周边茶税,还兼理指导全省其它产茶区茶税的征收。
“雷家大院”建筑在中华老字号“川”字牌砖茶生产旧址---栗树咀茶庄片区之上的旅游景点。
雷家大院是一片保存较为完好的徽派古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起。步入院内,门院雕梁画栋,清代建筑文化的厚重,都深深镌刻在这一花一木一纹理里面。
雷家大院古朴自然,整个建筑有园门、牌楼、冷泉、绣楼、铺面房、书院、老房、古树等,院内青砖、木、石雕、古树参天。最有价值的当属古名居群落,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瑾瑜书院,三天井,四进重,还原了当时典型的建筑风貌。
天井
精美的木雕
半亩方塘
圆通寺位于羊楼洞内,与赤壁 四十八泉之一的观音泉和 赤壁著名景点陆水湖相毗邻,是鄂西南海内知名的一大古刹。其前身将军寺始建于唐代,奉祀羊楼洞雷姓先仁忠烈将军雷万春。